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学界对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存在不同的评价意见。本文从斯大林、契切林的外交政策理论以及他们对苏联外交政策影响的角度对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进行了探讨。认为斯大林、契切林都继承了列宁晚年的外交思想,斯大林在20年代已经把世界革命的胜利寄希望于未来,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契切林已把社会主义的未来和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联系在了一起。在对外政策方面,斯大林、契切林都把苏联国家利益放在外交政策考虑的优先地位。在实践上,虽然斯大林有时依然表现出了对世界革命的追求,但契切林以其长期担任苏俄外交人民委员的经历和丰富经验影响了斯大林以及苏联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整体上看,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对外政策尽管存在一些失误,但基本把握住了列宁晚年思想的方向,为苏联国内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学生"斯大林在导师逝世后,继续执行无产阶级的文艺政策。拥护布尔什维克政策以维护党的领导,成了无产阶级新文艺的天职。尽管俄共党内对国内外政策的分歧由来已久,党的高层出现了托洛茨基反对派,列宁逝世前后权力斗争开始越来越激烈,但是在文艺政策上他们并没有分歧。  相似文献   

3.
关于个人崇拜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曾翻阅多种《词典》、《辞海》、《辞源》之类的工具书,竟然找不到“个人崇拜”这个词,令我大吃一惊。个人崇拜,不论在苏联,还是在中国,都曾是风靡全党、全国,且曾绵延一二十年之久的重要历史现象。其直接后果,导致苏联发生肃反扩大化和中国的十年浩劫。特别是在苏联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不久,中国也兴起个人崇拜,这段历史给予人们的启示,是不应该忘掉的。一石激起千层浪50年代的苏联,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国。那时流行着“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的口号。1956年传来令全中国震惊的消息──苏联开始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相似文献   

4.
列宁时期党内民主是如何被破坏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彦 《炎黄春秋》2008,(5):68-72
俄国共产党原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它的“民主”、“社会民主”并非有名无实。后来走向斯大林个人“拥有无限的权力”(列宁语),列宁逝世后,又进而走向个人独断专行,列宁时期党内民主被破坏殆尽。大致勾画它的历史过程,当不无好处。  相似文献   

5.
尹彦 《炎黄春秋》2009,(10):76-81
列宁《给代表大会的信》,可谓他的《政治遗嘱》。它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两次病情的突然恶化。尤其是12月23日凌晨,“右臂右腿瘫痪”。列宁清楚意识到生命的危险性。早前列宁已对机关、尤其是斯大林负责的工农检察院极为不满,同时在对外贸易垄断与国家体制、民族问题上与斯大林等产生较大分歧,他发觉斯大林继续担任总书记不利于防止党的分裂,  相似文献   

6.
如同历史上任何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都要遭遇反对派从中作梗一样,赫鲁晓夫的改革也遭到反对派的激烈对抗。可以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在挫败反对派的抗拒中前进的。 苏联随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也同时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思想模式和意识形态观念。斯大林模式所产生的相应的上层建筑,如同历史上的任何上层建筑一样,一经形成以后,就独立于经济基础之外,并且反过来起着维护和巩固斯大林模式的作用。斯大林曾经创造出不少不  相似文献   

7.
列宁口授遗嘱的中心内容1922年5月26日,列宁第一次得了中风,右臂右腿部分失去作用,口齿失灵;12月16日,列宁的病剧烈发作,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右臂右腿瘫痪。列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病情十分危险,或许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因此12月23日,决定口授一系列札记,把他认为“最重要的”、“使他焦虑不安”的想法和考虑写出来。在这之前,即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曾专门决定:“责成斯大林同志个人负责断绝列宁同工作人员之间的个人联系以及信件来往。”并由斯大林负责监督执行医生为列宁规定的制度。斯大林成了列宁的监护人。所以列宁向医生及中央请求,允许他每天哪怕用很短时间口授他的日记,否则他就完全拒绝治疗。斯大林、加米涅夫、布哈林代表俄共(布)中央政  相似文献   

8.
在苏联时期对斯大林评价经历了两个极端的过程:在其生前,对他的评价极高,甚至极度狂热的个人崇拜。而在斯大林去世后,他以及与他相关的一切开始“声名狼藉”。近年来,俄罗斯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历史,随着《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再版,对斯大林的评价开始趋于客观。俄罗斯著名作家和军事史家弗·卡尔波夫撰写的《大元帅斯大林》一书,通过大量文献资料以及斯大林同时代人的回忆,对俄国国内外在评价斯大林问题上存在争议的某些问题提出了肯定的看法。现将书中叙述的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斯大林红场阅兵一段摘录如下,以飨读者。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9.
陈仓 《湖南文史》2013,(10):22-22
20世纪30年代中期,斯大林借大清洗运动,将“十月革命”的参与者、见证人,特别是自己的主要政敌基本消灭殆尽后,他决定动用文艺手段,特别是电影方式重新书写俄共党史和革命史,突出他个人。1937年至1939年,由斯大林“编导”的电影“经典”横空出世。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 2 0年代 ,联共 (布 )和斯大林在提出和论证列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了“一国首先胜利”论时 ,所援引的材料一是列宁 1915年 8月《论欧洲联邦口号》中的一段话 ,二是列宁 1916年 8月《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的一段话。以后 ,学术界在论述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时 ,作为材料引用的也仅仅是这两段话。《论欧洲联邦口号》中的一段话能否证明列宁提出了“一国首先胜利”论 ,笔者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一个疑案的解析———研究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载《社会主义研究》1998年第 3期 )一文中已经作了否定的回答。《无产…  相似文献   

11.
八大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两种思路林蕴晖1953年斯大林逝世,1956年2月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对斯大林个人崇拜错误所作的揭露,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方面长期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了出来。1955年夏季以后,在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  相似文献   

12.
尹彦 《文史博览》2005,(4):57-58
列宁口授遗嘱的中心内容 1922年5月26日,列宁第一次得了中风,右臂右腿部分失去作用,口齿失灵;12月16日,列宁的病剧烈发作,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右臂右腿瘫痪。列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病情十分危险,或许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因此12月23日,决定口授一系列札记,把他认为“最重要的”、“使他焦虑不安”的想法和考虑写出来。在这之前,即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曾专门决定:“责成斯大林同志个人负责断绝列宁同工作人员之间的个人联系以及信件来往。”并由斯大林负责监督执行医生为列宁规定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反对个人崇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对苏联的改造和建设、对国家的独立和自由,甚至对国家的存在都作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在他领导下苏联历史上发生的严重错误和挫折,也甚为世人所痛心疾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中的问题所造成的恶果且不待说。20年代中期以后,斯大林把党内不同意见分歧变成为“党内斗争”;到30年代初又变成为对“不可调和的敌人”的“你死我活”的斗争;30年代后期更变成为“识别”和消灭  相似文献   

14.
苏联史学界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论述,一般都只写如何在四年完成了五年计划,在各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同时批判“右倾反对派”和资产阶级对计划的攻击。给人的印象是,建设初期,苏联党政领导人在领导经济建设方面就是很有经验,十分内行,似乎在思想上和经济政策上没有发生过严重失误。其实历史事实并非如此,从1929年冬天起到1931年,斯大林  相似文献   

15.
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以极沉痛的心情通告全党和苏联全体劳动八民: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已因重病在三月五日晚上九时五十分逝世。列宁的战友和列宁事业的天才的继承者、共产党和苏联人民英明的领袖和导师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斯大林的名字对我们的党、对苏联人民、对全世界的劳动人民是无限亲切的。斯大林同志和列宁一起建立了强大的共产主义者的党,教育了它并锻炼了它;斯大林同志和列宁一起,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鼓舞者和领导者,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斯大林同志继续了列宁的不朽事业,领导苏联人民获得了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上战中,斯大林同志领导我们国家战胜了法西斯主义,从而让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16.
表面上,他们隶属于境外最大反对派“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实际上却与“占领华尔街”那班人马类似,无组织,无诉求,唯一的不同是手里有几杆枪  相似文献   

17.
赫鲁晓夫自1953年9月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到1964年10月“自愿退休”为止,共执政11年。这个时期是苏联厉史上一个复杂的时期,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至今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就整个来看,应该肯定的方面多于否定的方面. (一)反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提出各国有权按照各自不同情况选择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苏联是由多个苏维埃“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联盟,也是多民族的“民族国家”的实验。在构建苏联民族国家体系的过程中,列宁提出的建国思想通过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具体实践付诸实施。根据苏联民族国家体系的构建实践,斯大林对民族定义又进行了新的阐发。  相似文献   

19.
1959年─1962年的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讨论和1964年对“合二而一”的批判,表面上好像仅仅是围绕杨献珍的观点,其实背后都有国际背景;前者牵涉到斯大林,后者牵涉到赫鲁晓夫。《实践论》和《矛盾论》都写于1937年。1938年,苏联出版了《联共党史》,其中第四章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斯大林亲自撰写。斯大林按照他自己的理解,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哲学观点加以整理,构建了一个体系。斯大林把辩证法概括为四个特征,第四个特征是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他说: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不是通过现象的和谐的…  相似文献   

20.
中共对托洛茨基评价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当提到托洛茨基或以他为首的“托派”,人们往往是谈虎色变。盖因自上世纪20年代末以来的近80年时间里,在整整几代人心目中,托洛茨基或“托派”都是反动或反革命的代名词。这并不奇怪,因为早在中共1929年10月的《中央关于反对党内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主义反对派的决议》中,就有托洛茨基反对派“积极地在政治上,组织上,各方面来攻击党,破坏党”的定性,在毛泽东的著名文章《论持久战》中,甚至有“汉奸托派”这样的字眼,而《野百合花》的作者王实味也是戴着“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的罪名在1947年被处决的。1991年2月7日,公安部正式作出《关于王实味同志托派问题的复查决定》。决定说:“在复查中没有查出王实味同志参加托派组织的材料。因此,一九四六年定为‘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的结论予以纠正,王在战争环境中被错误处决给予平反昭雪。”但是,从这一决定中仍可以看到,王实味是平反了,但托洛茨基并未昭雪,因为王实味是个好同志的前提,恰恰是他“没有”“参加托派”,如果参加了,那就是死有应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