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登封市文物局发掘了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了王莽铸币18枚,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 及“大布黄千”,质地为铜、铁两种,较具价值。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楚国铸行的异形布币两种:一种是殊布当圻背十货钱。一般长98mm,足宽35mm,重约31.5~37g,俗称“楚大布”,该钱以其形体大、铸工精湛,钱书法美而成为战国时期南方货币的代表品种,是为古泉大名誉品之一,历来为古泉爱好所钟爱。另一种是四布当圻钱,其形体如两枚小方足布双足相连,故亦称:“连足布”,其形体较小,易于损伤。出土甚罕。宿州地区古为楚国故地,故“楚大布”在宿州地区屡有出土。如:  相似文献   

3.
孟滢 《安徽钱币》2001,(2):14-14
2001年7月1日,有泉友从枞阳来,售余“壮布七百”一枚,此布品相完整,绿锈坚实,是枚“出土老坑”钱,我去年得王莽“小布一百”,加上原得“大布黄千”三品(两大一小),而今已有王莽“十布”中的三布,故心中甚喜,特别是今天“七、  相似文献   

4.
今春,笔者从河南新得一对同范孪生、同坑出土的大布黄千,在常品大布中犹如鹤立鸡群,其精美程度令人过目难忘。若单从铸造工艺和书法艺术的精美程度而论,笔者所见所闻和网上各大古钱网站大布黄千实物之多,似乎未见有精美至于斯者。  相似文献   

5.
2011年夏,湖北省十堰市博物馆考古队,在对竹溪县一座东汉时期的砖室墓清理发掘中出土了3枚钱币,经过辨识确定为王莽时期所铸“大布黄千”钱.币身为典型布币形状,平首平肩平足,腰身略收,上首圆穿,下贯竖线.其钱文从左往右读,布局在中线左右两侧,右边上下竖列“大黄”,左侧上下“布千”;字体采用悬针篆,均匀得体,笔划流畅.  相似文献   

6.
齐国故城内出土一方“五行大布”钱范,现藏淄博市临淄区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范长23.8,宽12、厚1.8厘米,滑石质。范面中部有注铜液槽,槽长20,注口宽2、下口宽0.5厘  相似文献   

7.
参加了中国钱币学会第四期钱币专业培训班的学习,老师在讲中国货币史和钱币学课程时:经常提到当值钱的概念。比如说:“折二”、“折三”、“当五十”、“当百”、“当千”、“直百”、“平五千”、“大布黄干”等等,都是属于当值钱的范畴。当值钱的概念,说白了,就是说(该)一枚钱相当于同期普通货币(五铢、元宝)若干钱流通使用。至于是否价值相当,那正是铸造者与使用者矛盾斗争的焦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正>我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年,是春风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从“六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我的小小人生伴随着国家的大布局一同进步。随着自我创业后的成长,我有意识地关注国家规划,调整自己的步伐。因为我相信,时代不会辜负每一个与她并肩作战的人。  相似文献   

9.
释臀     
1.“(?)”字考: 战国中晚期楚国枎比堂(?)大布(简称“枎布”)背文二字一般释作“七傎”,但末字仍值得认真考究。 此字左旁应作“尸”。《陶斋吉金录》5.3.1录铜耳杯一件,近年临淄商王墓地战国晚期齐国墓出两件铜耳杯,此三器铭末字与该字为同一字而略有齐楚文字地域差异。临淄两件耳杯末字右旁上半所  相似文献   

10.
雷沟大布     
明清至民国头二十年闻.雷沟大布是张家港香山周边地区特别是介于南沙与后塍之间的雷沟一带的农妇手工纺织的土布。俗称老大(方音读如“杜”)布、小布、土纱经、土纱纬。它由织女用木制脚踏小布机一梭一梭织成.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5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经开区一处基建工地清理墓葬时,发现了王莽时期的钱币,其中大布黄千5枚,大泉五十30枚。现将出土钱币介绍如下。大黄布千5枚。平首,平足,布首有圆形穿孔。面背均有中线,文字为悬针篆,右侧上下书“大黄”两字,左侧上下书“布千”两字。形制略有差异,根据腰部弧直分两型。  相似文献   

12.
新疆手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出土文物考证及史料记述,公元前十八世纪已有毡制品生产。公元前十世纪和田玉器就己传至河南安阳。公元前二世纪内地的丝绸、炼铁术已传入新疆。汉唐时期新疆人已知用碱清洗金属进行焊接,鄯善已能自制兵器,于田已雕制玉佛。那时中原对棉花尚无认识,这里高昌人已在生产“绣文胡锦”和“花蕊布”,和田人已较普遍的穿着丝绸和大布做的衣裳。龟  相似文献   

13.
德阳市博物馆征集的"大布黄千"铜范刘章泽1993年3月,德阳市博物馆征集到一方"大布黄千"铜范。该范内铲形面范,范长8.2厘米,宽6.3厘米,重170克。范背外沿突棱厚0.8-1.0厘米,中厚0.5一0.6厘米。铲銎部为浇口,首宽2.7厘米,内径1....  相似文献   

14.
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文艺理论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其中对文学风格,曹丕开创性地提出了“文气说”,并将气分“清浊”。对“气”与“清浊”的解读是理解曹丕“文气说”的关键。通过对“气”和“清浊”用法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清”“浊”的正确解释并非“阳刚”与“阴柔”,曹丕是尊“清”而贬“浊”的。  相似文献   

15.
杨文华 《攀登》2004,23(5):48-50
本从“以人为本”对“经济人”理性逻辑的批判、对“经济人”人性层次的升华和对“经济人”视阈边界的拓展三个方面探讨了“以人为本”科学理念对“经济人”理论的超越,并以此确证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武汉的一贯道组织1942年农历七月中旬,我随孙素真等人从南京坐轮船来到了武汉,下船后孙素真等人被接住于汉口一元小路,我即往汉口大夹街262号大布公会楼上的“化南坛”,从此就和邢杰三、孟宪章及做饭的宋太婆(叶月英)4人同住该坛。武汉的一贯道组织始于1936年。听南京总坛负责人杜钟梁说,他在]936年曾由济宁来武汉“开荒”,因不久张光壁、齐铭周等5人被押于南京即被调回,以后未来。1940年农历六月,有天津“浩然坛”的点传师邢杰三、天才孟宪章、三才赵秉鉴和天津“道德坛”的坛主马鸣仁、范声森、天才张德惠等先后来到武汉…  相似文献   

17.
海城喇叭戏     
《文史月刊》2014,(6):F0002-F0002
<正>海城喇叭戏广泛流传于辽宁省海城一带的汉族地方小戏剧种。早期的民间艺人,因受条件的限制,仅头戴一顶圆毡帽,身穿大布衫,系腰带以扮演戏中各种人物,因此又称"大布衫子"戏。由于它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唢呐,唢呐在当地俗名"喇叭",故称"喇叭戏"。海城喇叭戏,以当地汉族民歌为基础,吸取江西弋阳腔、山东柳腔等外来声腔,兼收并蓄,形成了诸腔杂陈的民间喇叭戏声腔体系。音乐曲调欢快优美,清新流畅,跌宕起伏,火爆高亢,节奏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华文化研究 ,有一基点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界说 ,即“华夏”。本文通过综合各家学说、考据文典、辨析要义 ,剖析了“华夏”所具有的深刻人文内涵 :“夏”称得益于空间地域之方位 ,而“华”则受益于时间绵延之历史等人文意义 ,“华夏”合一即包纳了时空 ,“宇”与“宙”交相呼应 ,强化了泱泱“中国”之上国气度。而这一时空交合的观念又逐渐影响了“华夏”民族的自然和文化观念 ,如“天人合一”、“律历融通”等。  相似文献   

19.
敦煌变文"平"、"侧"、"断"诸音声符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三位七声”、“声有八啭”、“五会念佛”之音乐含义的具体探讨。揭示了敦煌变文讲唱辞之音声标志“平”、“侧”、“断”等的音乐性质所在,即“平、侧、断”极可能为印度所传梵呗之汉译,而“经”、“韵”、“吟”等主要指本土音乐。由此可见,佛教音乐是华梵艺术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20.
“作”、“做”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字,可是在一些报刊以及志书、年鉴中,经常会有使用不当、出现错误的情况。例如:把“作贡献”误作“做贡献”;“作指示”误为“做指示”;“做准备”误作“作准备”等等。《现代汉语词典》对“作”、“做”解释得非常清楚,并列举了由“作”和“做”组成的词、词组以及成语,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不会出现差错。出现差错的情形主要是由“作”或“做”做谓语时与宾语搭配不注意辨析引起的。一般情况下,动词做宾语时,谓语用“作”。例如:作调查、作考察、作研究、作分析、作推断、作介绍、作处理、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