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邓小平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仅批判“四人帮”极“左”思潮,还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以本来面目,还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指导研究国史,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国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和国史研究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柳诒徵作为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史学大师结合西方新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史学做了大量阐述。他对中国传统治史原则和方法的阐述尤为丰富和精深,主要包括五方面:一、"治史之必本于德"的原则;二、国史书写的道德评判准则;三、史识与史德、史法的关系和治史重在求取史识;四、注重史事普遍联系的史学记载和表述;五、正确看待考据在治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史学思想体现了柳诒徵史学通贯古今和兼融中西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20年前,《史学理论》的诞生,是中国史学界在改革开放形势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更加自觉地、全面和系统地探索史学理论的重要标志之一。史学理论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首先是理论上的成就。1924年5月,李大钊著《史学要论》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坚实基础。本期发表几位学者的笔谈,意在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史学理论研究,特别是中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这是对史学理论杂志创刊20周年最好的纪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张桂萍 《史学月刊》2003,(8):113-119
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史学得以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料之一。发掘和继承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作为我们史学创新的起点,这是当前历史条件下史学发展的要求。近50年来国内关于史学传统的研究从整理史学遗产工作开始,对史学传统的研究逐渐从内容的总结上升到对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的挖掘,并就一些史学传统之间的联系和现实意义展开讨论,出现了活跃的局面。从中可以预见中国史学传统研究的趋势和前景,为新时期史学进行新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前,中国和西方有各自的史学传统。中国的史学以前后相沿的历代正史为代表,形成了一种具有连续性而且内容广泛全面的纪传体全史范式,这种范式不仅体现在断代的国史编纂中,而且还扩散到地方史的编纂领域,以这种范式编纂的地方史被冠以一种极富中国特色的名称——地方志。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如果从史学思想的角度考察问题,就会发现我国传统史学经历了从宋代义理化史学到清代实证性史学转变的过程。这两种史学思潮在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各方面都显示出截然不同的特征。揭示由宋代义理化史学到清代实证性史学转变的内涵及其意义,有助于阐明中国传统史学发展中某些内在规律。可以进一步深化史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研究国史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史学重在研究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重视总结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研究国史经验时应当掌握的几个基本方法是:第一,既要研究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验,又要把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联系起来研究。新中国成立距今已有61年历史,其间根据社会历史条件和党的工作重点等等的变化可以划分为若干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8.
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化传统。上有国史,下有地方志。编国史一般由中央政府主持,修志则是地方官的职责。史和志形成了中华民族史学的双翼,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史学最悠久、最丰富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第23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拟于2020年9月在四川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为“新时代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新进展”。会议研讨的主要问题包括:1.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新探索;2.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型;3.外国吏学的理论与流派;4.中外史学交流。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杂志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协办。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的中国史学并非古代史学的自然延续,历史观和方法论均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第一阶段新史学不自觉地对传统史学有继承和转化,尚未将其思想、方法丢失殆尽。唯物史观全面引入中国史学所带来的最显著进步是在历史观上,使中国历史的建构模式得到合理的解释。改革开放后大陆地区开始热衷于吸收欧美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并未重视传统史学研究继往开来。整体而言,中国大陆地区的史学人才对于传统史学思想与方法的掌握严重缺失。世界范围看,历史学碎片化是二十世纪后期的普遍现象,历史学家通过明确的方法把历史进程的各部分变成整体的本领渐渐丧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历史学在跨学科研究中的自主性问题,史学已逐渐沦为给其他学科研究提供原材料的“资料员”角色。最近一二十年间,对整体历史观的探讨在西方史学界悄然回归。我们认为,今天的中国史学需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以通史精神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有机结合,避免碎片化研究的倾向;重拾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史学传统回答时代之问;同时打通经史,使经与史的研究良性互动,这样有利于中国传统史学思想的析出,有利于中国特色史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有利于传统史学研究方法的传承。可以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学...  相似文献   

11.
2001年5月28至30日,由中国史学会、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大学等单位发起,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承办的“纪念太平天国150周年暨罗尔纲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太平天国历史的再认识”和“继承发扬罗尔纲严谨求真的治学精神”。出席代表80多人,提交论74篇。现择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承办的“九一八事变与近代中日关系——九一八事变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1年9月16日至9月18日在北京昌平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史学会会长金冲及、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白介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和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郭永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张海鹏、台湾中正教基金会董事长秦孝仪,以及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学100余人。会议提交论40篇,主要涉及: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中国政局与外交;九一八事变前后的日本侵华罪行;日本右翼思潮的历史与现状。现就会议的主要论点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3.
王杰 《近代史研究》2002,(6):214-223
由澳门历史物关注协会、澳门历史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7月23-27日在澳门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的120名学出席了讨论会,提交论100篇。讨论会取得了建设性成果。下面分列专题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4.
由台湾中正教基金会、中国国民党中央化传播委员会和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等五家机构联合主办的“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1年10月7—9日在台北圆山大饭店召开。在为期3天的会议上,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港地区及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的200多位学和观察员参加了会议,在20个主题小组中宣读了60多篇论。  相似文献   

15.
16.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8(4):142-143
20 0 1年 6月 1 2日上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当代中国研究所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 2 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出席了会议。宋平、马文瑞、郑天翔、陈慕华、邓力群、吴冷西、袁宝华、李力安、朱穆之、李葆华、王忍之、袁木等老同志及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张全景、滕文生、逄先知等出席了会议。今年是建党 80周年 ,又逢《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 2 0周年 ,与会人士畅谈中国共产党的 80年奋斗历史 …  相似文献   

17.
18.
19.
《史学集刊》2006,(4):F0003-F0003
今年是《史学集刊》创刊50周年。50年前,这份学术刊物刚诞生时,即标举实事求是、探索创新的学术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传承学术薪火为旨要,以弘扬历史文化为皓的,孜孜追求学术研究的至臻境界,未曾稍懈。其间虽因故停刊,但1981年复刊后仍秉承初创时的办刊理路,不随波逐流,不趋时媚俗,惟学术质量至上,惟学术精神是求,于澹泊中践行求真、求实的学术真谛,为学界同人倾心营造纯洁雅致的学术家园。全体编辑人员愿继续奉此为圭臬,一如既往地为史学研究搭建进步的学术阶梯。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月17日,当代中国研究所召开庆祝《当代中国史研究》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就国史研究和学科建设以及办刊方针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共党史研究》主编张启华、《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有林及《当代中国史研究》历任主编、友刊代表和作者代表到会发言祝贺,并对本刊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本刊主编程中原致词答谢。现将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发言摘发于此,与广大读者同贺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