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宋真宗时期的进士,在宦海里漂泊半生,52岁时还临危受命,到前线战场上主持军政大事。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奔波仕途,屡次被贬,与同僚发生过冲突,甚至他的朋友、同窗、老师对他也颇多苛评。他的仕途推荐人、宰相晏殊就曾责备他"好奇邀名";另一位宰相吕夷简也说他"务名无实"。但是,在他死后,南宋朱熹评论他是"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明代方孝孺说他"时屯道难合,谤息名愈全"。在这些人眼中,范仲淹  相似文献   

2.
廖保平 《文史月刊》2011,(12):41-41
北宋时,宋真宗请他的宰相王旦吃饭,饭后顺带送了王旦一壶酒。 王宰相回家后,想看看皇帝赐他的是什么好酒,就拿了个酒杯,想倒杯酒来尝尝。他揭开酒壶,一看,我的天啊,哪里有什么酒,竟是一壶的珍珠宝贝。  相似文献   

3.
正宋真宗有两名得力助手:宰相张齐贤和向敏中。岂料,一桩突如其来的再嫁案将二人先后牵扯其中,令皇帝无可奈何。两位宰相先后去职。一、从名臣薛居正说起北宋初有一名叫薛居正的重臣,是后唐进士出身,在后晋、后汉、后周都做过官,北宋建立后任户部侍郎。由于薛居正很能干,此后不断晋升,先后担任过参知政事、平章事、司空等职,官居一品。北宋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平章事相当于宰相。  相似文献   

4.
吕夷简(978-1044),宋真宗时期历任地方官,宋仁宗前期曾三次任宰相。他敏学多闻,善于作诗,朝廷典册多出其手。吕对北宋早期州郡学校的兴办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北宋那些宰相,脾气不同,性格各异。有心细如发、谨小慎微者,如范质、吕端;有为人厚道、胸怀宽广者,如王旦、文彦博;有长于营谋、善工心计者,如赵普、丁谓;而宋太宗、宋真宗时期的状元宰相李迪,则公明亮直、嫉恶如仇,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李迪是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县)人,聪明颖慧、博学多才,当年还是毛头小子时,  相似文献   

6.
古代酒价,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有趣话题。《学斋占哗》记载,宋真宗问宰相丁渭:“唐朝时酒价多少?”丁渭说:“每升三十文钱。”真宗问根据何在?丁渭引杜甫诗句的“速来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为证。  相似文献   

7.
古代酒价,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有趣话题。《学斋占哗》记载,宋真宗问宰相丁渭:“唐朝时酒价多少?”丁渭说:“每升三十文钱。”真宗问根据何在?丁渭引杜甫诗句的“速来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为证。  相似文献   

8.
自古伴君如伴虎,吕端两朝为相,还能寿终正寝,这让文革中看到老帅们纷纷倒下的毛泽东也心生赞叹。吕端不是进士出身,但他最后成为了宋太宗、宋真宗两朝宰相,这在宋朝,除了开国功臣赵普之外,绝无仅有。吕端(935—1000年),字易直,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市)人。吕端是恩荫入仕的,父名吕琦,曾任兵部侍郎,父亲死后,朝廷抚恤老领导,给吕端安排了一个侍卫职务,  相似文献   

9.
9月20日,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矿难,一名矿工死亡。事发后矿方瞒报,引发了所谓"封口费"事件:数十名来自中国教育电视台等若干家新闻机构的"记者"蜂拥而至,名为采访报道,暗行收受"封口费"之实。经查实,发生事故之后,该煤矿以"订报费"、"宣传费"等各种名义给6家媒体总共支付125700元。第一个揭开这个丑闻的,是摄影记者戴骁军。9月25日,听到消息的他及时赶到现场,冒着生命危险,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一群真假记者排队领钱、数钱的丑态"。随后发送上网,将这一事件昭告天下。为此,本刊采访了戴骁军。  相似文献   

10.
"碧霞元君"神号源起时代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郢 《民俗研究》2007,(3):202-209
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名号之由来,传统的说法是宋真宗所敕封。明末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三引"稗史",称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涤手池  相似文献   

11.
唐朝的酒价,早在宋朝就有人关注了,这个人是宋真宗。宋真宗一次在宴请文武百官时,询问起唐朝的酒价,大臣丁谓从杜甫的诗给宋真宗找到了答案,说:唐朝一升酒卖三十钱。因为杜甫的诗有言“早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按一斗10升,一斗卖300钱,一升便是卖30钱。宋真宗闻言,喜夸丁谓有学问(《玉壶清话》卷1)。  相似文献   

12.
11022年(宋真宗乾兴元年)十一月,宰相张知白,接到来自泰州西溪的一封信。信中写道:我是一个“有益天下之心,垂千古之志”的人,但这种志向却不大为人了解。一般人只知道我有能诗会文的“雕虫小技”,却不知道我懂得农业、了解狱讼,对吏治、经济有极深的研究。所以,我写  相似文献   

13.
唐宝民 《文史月刊》2014,(12):60-60
石熙政是北宋时期的一名官员,宋真宗当政时,他任宁州(今甘肃境内)知州。宁州是边境地区,与西夏毗邻,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石熙政认为朝廷给宁州派驻的兵太少,一旦开战,很容易被西夏打败,恰好那时,驻守清远(今广东清远市)的宋军失守,吃了败仗。石熙政趁机上书宋真宗.让朝廷给宁州增兵35000人。  相似文献   

14.
mac 《南方人物周刊》2010,(10):90-90
此事以喜剧开场,最终却给了观众一场闹剧,给了NBC一场悲剧——“创新”之举以失败告终,NBC沦为美国电视界,尤其是脱口秀界的开涮佳料,还被迫赔了一大笔“封口费”  相似文献   

15.
漫说宰相     
此文可算宰相一职的简史。作者漫说了宰相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务的产生、发展及消亡的过程,颇有味。  相似文献   

16.
朱声敏 《文史天地》2014,(11):20-24
正众所周知,明代没有宰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谋逆、通敌等罪名杀了当时唯一的宰相胡惟庸,并借机宣布废除自秦汉以来施行了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从此,皇帝一身二任,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朱元璋还将这一新体制写入《皇明祖训》,让后代"永为遵守",还规定如果哪位臣僚敢建议设立宰相,就格杀勿论。然而,明代史籍中却存在大量关于"宰相"的记载。  相似文献   

17.
最好的安排     
从前有一个小国,人们生活得很快乐,因为他们有个爱民的国王和宰相。国王除了处理政务外,最喜欢打猎或是带着宰相微服出巡。一次,国王去打猎时,不幸被一头花豹咬掉了一节小指。国王闷闷不乐,找宰相来饮酒排解。但宰相却说:"大王,少了一小块肉总比丢了命好。想开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国王一听,更  相似文献   

18.
受錢大昕和嚴耕望的啓發,本文重新把唐宰相定位爲一種無官品的"使職"(而非有官品的職事官),就像節度使、鹽鐵使等使職一樣,宰相只不過是皇帝任命的一個"使職",輔佐皇帝治理國家。宰相的權力來自皇帝的授予,取決於皇帝對他的信任,有相當程度的私密關係。唐初,皇帝沿用隋朝的慣例,通常以三省長官爲宰相。貞觀年間,逐漸改派其他官員(如侍郎等)出任宰相。由於宰相是一種使職,與其他使職一樣,在初期往往有許多使職名號,稱號不固定,有許多變動。但從高宗朝開始,已逐漸統一爲"同三品"和"同平章事"兩種。本文考察唐宰相的使職名號及其命名邏1,務求更進一步理解唐代宰相之内涵。  相似文献   

19.
王伟 《文史天地》2012,(6):53-55
俗话说“宰相肚子能撑船”。当宰相的不说要做到额头跑马、肚内撑船,最起码也要做到大度能容,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宰相。宋朝的宰相寇准寇老西子给人的印象挺深,那是个又正派、又诙谐、又足智多谋的形象。但事实上他却不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大度之人,他的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得势猖狂,不得不令人侧目相看。他名垂青史不是那样令人服气。  相似文献   

20.
刘仁勖在继迁、德明时期的职务是"牙校"、"左都押衙",并无德明以后的记载。"牙校"、"左都押衙"等官职,是唐末藩镇割据的产物,其职位虽然不高,但却是藩镇的亲信,实际地位很重要,往往参与军事机密,承担重要外交事务。《宣德宁夏志》所载《碣铭》后碑阴题款:"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监葬舍利臣刘仁勖"。按宋制,"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实际上是正二品副宰相。这一不见史传的新资料,给西夏历史增添了一位宰相级的人物,使刘仁勖成为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