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攀登》2017,(3)
十八大以后,国务院大力推动了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简政放权改革。通过一系列以"取消、下放、转移、改变管理方式等改革举措"进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各地各级行政服务大厅建设,使简政放权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2016年,西宁市开始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成立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但是,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及行政审批服务局的成立也引来诸多质疑,其中"合法性"的质疑颇多。  相似文献   

2.
晚清局所与清末政体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局所适内忧外患之变局而出现,为平定战乱与善后、筹措赔款的应急措施。成同以后局所膨胀与捐纳、保举泛滥及行政新事务的扩展相交织,形成了由督抚掌控的非正式行政机构,造成了官与差、名义与实权相分离的局面,加剧了吏治腐败与财政困窘。清廷三令五申裁撤而未能显效,客观上削弱了其分权制衡的掌控力。局所泛滥的乱象背后,既隐伏着各级政府对社会变动下既有政体结构与职能如何调整的角力,同时也掩盖了局所在接引新知与发展新兴事业方面曾起过的重要推动作用。丙午官制改革与清理财政,以司道改制的方式归并局所功能,使之纳入职官体制,直省行政由此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了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阶级利益,巩固新的国家政权,秦始皇在政治、经济,以至文化思想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诸如中央和地方行政建制的整顿;度量衡、货币、文字的统一;对奴隶主复辟势力的镇压等等。这些改革还用法令的形式固定了下来,颁布全国。在将近两千二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  相似文献   

4.
彭明  白贵一 《史学月刊》2008,1(3):120-123
翁有为著述的<专区与地区政府法制研究>,以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行政层级地方行政体制的历史演进为经,以组织法规为纬,运用历史学、政治学、法学和行政学的相关理论,对"专区"与"地区"政府的创设、演进、组织、权限、运作方式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刻的探析,并得出了基本的历史结论:一是行政组织法制化是国家行政机构健全和成熟的表现;二是行政组织法制是政治社会化的表征和主要路径,是一个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机构赖以正常运作的法制体系,国家行政组织及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权威性、合理性、长期性、持久性应以组织法为基础和依据;三是行政区划建制应以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1932年4月,蒋介石有意突破省县二级制,在江苏、浙江、安徽增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于各省所拟规制各异,内政部为求划一,拟订《行政督察专员暂行条例》,经行政院修正通过。但蒋介石以"剿匪"省区情形特殊,另颁《"剿匪"区内各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条例》。在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创设之初,出现两种规制并行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孝文帝太和年间的改革是全面性的,行政改革则是其中心环节,其他方面的改革都与此相关,如社会经济、礼法道德、语言文字等的变化都是与之互动的。由于太和年间在行政制度上的改革,总的导向是权力的集中,对后期的北魏政权来说也有利有弊。利在通过行政效应增强了国家的动员能力,从而在经济和军事上对南方形成越来越大的优势,为后世的统一华土打下了国力基础;弊在权力导致的腐败成了北魏分裂与衰亡的一个祸根。  相似文献   

7.
社区自治已日渐成为一种推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形式,逐步走近的社区自治,既是热点问题,又是难点问题。作为社区自治制度的组织形式,居民委员会覆盖了全国每一个基层社区,加强社区建设,要以其为着力点和基点,调动社区群众积极性,做好社区工作。尤其是中国的基层行政要切实改变公共行政等于政府行政的观念,树立一种更民主、更开放、服务型的社区公共行政理念,并应尝试在创新体制、增强参与意识与变革行为模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大禹 《民国档案》2017,(3):103-11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改革省行政呼声高涨,蒋介石对此高度重视,通过改革试点,探索省行政改革之路。主要是调整和完善省行政系统,精简省政府机构,强化省政府权力。战时推行省行政改革反映了国民政府的政治生态。省行政改革程序虽无不妥,结果却差强人意。各省对行政机构调整与裁撤态度并非一致,诸多省份未能切实奉行政院令推行改革,强化省权亦不符合战时集权政治的需要,加速各省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倾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管理职能的增加,当代各国行政管理组织机构越来越庞大,行政职能管理部门越来越多,行政管理体制也愈臻完善。当代庞大且完善的行政管理组织机构不是自古就有的,它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而演变的。本文拟对古代的社会行政管理组织产生、演变和发展过程,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古代社会行政管理组织分类与历史分期古代的社会行政管理组织可进行多种分类。按其组织结构的空间形式,可分为直线制和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奉天省对县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县公署组织结构的调整,设置管理财务、教育、治安等其他行政机构。这些改革建立和完善了县级政区的行政体制,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县政改革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奉天地方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云冈石窟主要雕凿于北魏中后期,分为三期。第一期及第二期造像为太和改制以前流行的佛衣,多沿袭印度传统,其中勾联纹覆肩袒右佛衣可能是在云冈形成的样式。第二期太和改制以后及第三期盛行的佛衣,偏重汉地传统,大概多与南朝的影响有关。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早期洞窟中流行勾联纹覆肩袒右佛衣,推测两地早期洞窟中佛像始凿的时间不早于云冈第一期。北魏迁都洛阳后,云冈的佛衣在龙门石窟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1920s Tokyo transformation of hanamatsuri (the celebration of the Buddha's birthday) from a local observance to a mass public spectacle. The Lumbini Festival was a performance of Buddhist modernity orchestrated to promote links between Japan and Asia and present Japan as leader of Asia. The Lumbini Festival appeared in 1925, the same year as did the Young East , an English language journal published in Tokyo to promote the trans-Asian Buddhist fellowship. Neither was a state initiative, but both nevertheless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naturalisation of links between Japan and its Asian neighbou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apanese empire. The Lumbini festival naturalised Buddhist brotherhood in Tokyo; the Young East , by reporting it through Asia and the West, promoted ideas of their shared Buddhist heritage, and of a Buddhist basis for social reform and Asian modernity.  相似文献   

13.
清末僧教育会与寺院兴学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年,面对来自官绅双方的提拨庙产兴学运动之强大压力,在先后谋求藉信徒之力消极抵制和借助外来势力的庇护均告失败之后,佛界一部分寺僧开始自办学堂和组织教育团体来推进佛教教育.与此同时,为了避免来华日本佛界寺僧所带来的外交纠纷,作为官方的晚清学部于1906年颁布了教育会章程规范僧教育团体,从而建立起了僧界之间以及僧界、士绅阶层与官方之间的联络机制.虽然僧教育会当时影响不大,但它促进了近代佛教教育团体与佛教教育的发展,为民国以后的佛教复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辽代佛塔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以时间为主线,将辽代佛塔研究分为三个大的阶段,详细阐述了20世纪初日本学者、20世纪前期中国学者以及上世纪后期至今当代学者对辽代佛塔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国内外学者从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佛教内涵、艺术特色等角度对辽代佛塔的看法和观点,理清了辽代佛塔研究的脉落,并简要讨论以往主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辽代佛塔。  相似文献   

15.
成都百花潭锦江河道出土石经为五代至北宋时期比丘尼正仪所造。石经上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咒、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根本真言、文殊菩萨五字真言等三种佛教咒语。其独特之处在于经文雕刻于石板的正面和顶面,而且"安于江中"。本文认为"破地狱"和"疾证菩提"思想在川渝地区的传播是这三种真言被糅合在同一石经上的信仰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中国佛教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佛教史学人才辈出,著述颇丰,在内容、体裁、史学观念的拓展上,都发展到一个繁荣阶段。本文主要从文献编撰、史学观念两方面探讨宋代佛教史学对后世文献编撰的影响,以阐明宋代佛教史学在中国佛教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1963年,在东阳南寺塔内发掘清理出一件北宋建隆二年(961)的贴金彩绘石雕经函。经函须弥座上所绘之10人乐舞图,与唐代以来佛教的净土思想有关。此类乐舞在北宋中原地区的佛寺中十分盛行,于11世纪中叶之前北传至辽地,并对11世纪末宋、辽墓葬中散乐图的大量出现产生重要之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佛教史学是一个复杂的融合体。它既有佛教因子的影响,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如易学、玄学、史学、理学等思潮对中国佛教史学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即在佛教与中土文化融合的大视野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着重阐释中国宋代佛教史家如何将中土传统文化融入到佛教史学视野中,从而成为中国佛教史学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佛教旅游文化开发的偏颇及其矫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宝明 《旅游科学》2003,17(4):11-14
佛教是人类化的最初源泉之一。我国的佛教旅游资源风格独具,佛教旅游历史悠久。旅游使佛教走向世俗化,使中外游客了解到佛教化的真谛。但是旅游也使佛教化在普及中鱼龙混杂、真伪参半。应以入世度生的精神,整合佛教化资源,为旅游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龙门石窟擂鼓台南洞部分佛像风化开裂严重,为了有效地保护这些佛像,探讨微裂隙造像加固封护的方法,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封护法对其中一尊开裂严重的宝冠佛像进行了试验性加固。结果表明,用这种材料进行封护不仅能够满足微裂隙造像加固的需要,而且操作简便,安全性好,是一种可行的加固封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