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明清时期“宗族”的历史 ,应该超越“血缘群体”或“亲属组织”的角度。华南地区宗族发展是明代以后国家政治变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宗族的发展实践 ,是宋明理学家利用文字的表达 ,改变国家礼仪 ,在地方上推行教化 ,建立起正统性的国家秩序的过程和结果。文章概括讨论了宗族意识形态通过何种渠道向地方社会扩张和渗透 ,宗族礼仪如何在地方社会推广 ,把地方认同与国家象征结合起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陆英 《南京史志》2011,(8):44-45
文明交往体现着个人的知识和修养,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幼儿时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礼仪行为的有效时期,更是文明交往等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一、创设优质环境,营造幼儿文明交往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3.
朝鲜族的祭祖礼仪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族的祭祖礼仪由来于朝鲜半岛,深受儒家"孝"思想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适合本民族社会的礼仪规范。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及时代的发展朝鲜族的祭祖礼仪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去繁从简。  相似文献   

4.
朝鲜族的丧葬礼仪习俗来源于朝鲜半岛,但在适应中国不同历史时期自然、社会环境过程中,特别是经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中韩建交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废弃了繁琐的、封建迷信的内容和形式,向着现实的、文明的、环保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礼仪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一直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协调着人们的人际关系,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服务行业的酒店,礼仪更是贯穿对客服务活动的全过程,涵盖了酒店日常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是酒店和宾客之间的沟通桥梁,也是酒店从业者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本文对酒店服务礼仪在酒店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究,强调了其在提高酒店服务质量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规范酒店服务礼仪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骑士行为变化与爱情观念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倪世光 《世界历史》2005,2(2):84-92
11世纪末期以后,西欧的骑士在对待妇女,以及在勇敢、道德、礼仪等方面的行为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与骑士的爱情观念密切相关。骑士爱情观念中蕴含着强有力的行为激励机制,而形成这种机制最直接的原因主要是骑士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所产生的意愿要求和贵族妇女的相关状况。  相似文献   

7.
龙圣 《民俗研究》2017,(2):51-58
朔望烧香祭祖礼仪在我国传统社会普遍存在,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其形成与先秦以来的礼仪传统及道教、佛教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的"烧香"祭祀礼仪随着汉代以来香料的传入发生演变,后被道教所吸收。至南北朝时期,道教将烧香仪式运用于每月朔望为亡故先人祈愿等活动,使得朔望烧香祭祖礼仪得以形成。另一方面,自佛教传入后,烧香礼仪在我国获得推广和实践。南北朝时期,佛教烧香与先秦以来的朔望祭祀传统相结合,亦推动了朔望烧香祭祖礼仪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正从古至今,我国一直都有着礼仪之邦的称号,"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社交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否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对人在社会上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对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正因如此,让孩子在幼儿时期接受较好的礼仪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经过有效的调查发现,就目前而言很多幼儿园对礼仪的教育还不够重视,幼儿园在礼仪  相似文献   

9.
王丽 《满族研究》2007,(2):36-43
满族是以女真为主体经过几个历史时期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在满族形成过程中,女真礼仪文化不断发展并传承,其中宾礼中的座次礼仪一直延续到努尔哈赤早期。后金时期满族宾礼中的座次礼节在吸收中原汉文化和蒙古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满族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10.
论"民俗问题"与"辨风正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俗是人类社会长时期相沿积久而形成的习俗惯制、礼仪、信仰、风尚等民间文化传承现象的总和,是经群体或社会约定俗成并流行、传承的民间文化模式,是规范个体行为、社会秩序和调解社会心理的非主导性生活模式。民俗作为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样式的复合模式,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社会文明进程的基本要素,具有对社会生活制衡与调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陶塑     
正中国陶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秦汉两代已有很大的发展,质朴劲健是其主要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陶塑艺术发展缓慢。到了隋唐尤其是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空前发展,贵族阶层厚葬之风盛行,作为随葬明器的陶塑在艺术上取得快速发展。宋代以后封建社会进入后期和末期,随着社会思想意识的转变,宗教信仰较之以前逐渐淡漠,对于死后的墓葬礼仪也趋于  相似文献   

12.
从明清地方性的杂字读物出发,可以勾勒出有别于通过王朝礼制或经学注疏考察“礼下庶人”的知识图景。乡里小儒在编纂杂字时,把庙堂礼典、儒家礼仪与神鬼、佛道、风水杂糅,礼俗互动交融。为使礼仪文字浅白直露以易于民众接受,杂字编纂大都分门别类,并将日用类书中的礼仪格套简化,原先礼仪的段落篇章转换为日用字书中的字词短语。从长时段的知识史历程看,宋元以来的礼仪典制是礼仪下乡的制度保障,士大夫编纂的各类礼仪文本推进了礼仪通俗化,而明清社会变迁促成礼仪下沉到日常的识字读写。礼仪杂字既是明清识字领域发展的新产物,也是涵育明清乡里礼秩的新文类,文字下乡和礼仪下渗相互因应,合力刻画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与礼仪。  相似文献   

13.
王晓婷 《风景名胜》2020,(1):0146-0146
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有了改善。礼仪自古以来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儿女的基本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亘古以今,礼仪的内容和方式虽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其明礼的本质和作为人类的最基本素养这一观念并没有改变。2005 年教育部颁发《高等学校行为准则》,对大学生提出了“明礼修身”的要求,提倡大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尊敬师长”“仪表整洁”“豁达宽容”等。大学生在学校中度过的时间最长,也是文明礼仪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最多的场所,大学生的礼仪现状是可以衡量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当前的校园文明礼仪状况,才能发现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方能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4.
秦俑服饰及其礼仪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兵马俑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帝陵墓的陪葬品.人类社会发展到秦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物质、文化生活的日渐丰富,促使封建的礼仪制度基本形成.服饰礼仪主要在于别尊卑,分等级,以实用为目的.已出上的秦俑,其发式和冠戴有地位和身份之区别,服装的等级差别也很明显.秦俑的造型源于生活,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秦代服饰及其礼仪制度从中便可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史前太湖流域,礼器出现在社会初步分化的崧泽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时期已经是一个分层的复杂社会,社会成员分化成为不同的等级、阶层,与此相适应,太湖流域史前社会出现了陶质、石质和玉质三种不同质地的礼器,并有着比较严格的使用制度,太湖流域史前社会的礼仪制度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古文化自原始社会瓦解进入阶级社会之后,一直到封建清王朝的灭亡,共约经历了近四千年.这四千年的文化发展,可称之为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古文化发展时期”.这四千年的文化发展经历了许多变化.其中,最重大的变化,莫过于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近一个世纪的变化.而这个变化恰在中国阶级社会古文化的四千年的中间,即前二千年与后二千年的中间,是前二千年向后二千年大转变的时期.这是中国古文化史上的最重大的转变时期.如何正确认识这个大转变是秦汉文化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整个中国古文化的一个根本问题.本文试就这一根本问题,略陈管见,自然多有谬误,愿闻赐教.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乾嘉道时期,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封建的经济、政治、文化在这个时期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只着重从所有制结构、生产结构、交换结构和分配、消费结构几个方面分析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和具有哪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书讯     
《世界历史》2007,(6):149
宋成有的《新编日本近代史》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50万字,共8章。该书重点阐述了幕府的崩溃、明治政权的建立、欧化时期的维新、民族化时期的维新、“大日本帝国”的崛起、太平洋战争与日本帝国的灭亡、围绕社会变动发生的思想文化与社会各阶层的激化和分化等。(岷)王海燕的《古代日本的都城空间与礼仪》于2006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2万字,共9章。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阐述古代日本的都城空间与礼仪的著作。其内容不仅涉及日本古代都城制的形成与发展、古代王权的发展、都城空间与王权、礼仪与外交的关系等,还对中…  相似文献   

19.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和全部客观条件制约下的有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典型形式和总体特征.它包括人们对衣食住行、劳动工作、文化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消费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 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尤其是都城临安,许多新的社会因素在萌芽,出现了种种异于往昔的社会新景象.  相似文献   

20.
归义军时期敦煌寺院的吊孝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祥伟 《敦煌学辑刊》2006,2(2):145-152
敦煌寺院会计文书不但记载了寺院所进行的吊孝活动,而且还保存了有关世俗人员的吊孝行为。本文主要利用这些文书的记载,并结合书仪等对吊孝礼仪的相关记载,对归义军时期敦煌寺院所进行的吊孝活动做了初步探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敦煌社会中吊孝礼俗的实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