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翔  陆韬 《人文地理》2010,25(3):153-156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重要的研究领域。徽州文化是农耕文化繁盛时期遗存的典型地域文化。本文主要结合对徽州地域文化的案例研究,剖析传统地域文化形成中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论文认为,自然环境将影响地域人口社会、经济结构的特征,而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则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关键性影响,因此,地域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可以被视为人地相互作用中的关键性链接因素,优化人口结构将有助于区域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杰 《沧桑》2012,(1):106-110
唐宋以来,徽州地区人口过快增长导致的人口压力加速了徽州的地域开发。其中,宋代徽州商品化农业的发展和山区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徽州山区商业和商人的发展。明中叶以降,徽州人乘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繁荣之势,大量外出经商,徽州商人也从唐宋时期的地区性商人发展成为明清时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徽商"。  相似文献   

3.
王裕明 《安徽史学》2015,(3):123-128
宋元时期徽州商人十分活跃。徽商萌芽于两宋,兴起于蒙元。徽商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由徽州经济结构决定的,而非所谓的地理、文化因素。宋元时期徽州商人的活动,加快徽州地方物产商品化,促进徽州人口流徙,推动徽州社会阶层分化。该时期的徽州商人属于专业商人,在经营过程中,获得大量财富,改变了徽州人的职业观,激起时人对四民观的审思;改变了自身和徽州经济面貌,形成区域经济中的徽州模式。宋元时期的徽州商人是明清徽商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解华顶 《沧桑》2009,(1):22-23
明清时代,徽州经济文化发达,宗族发展到鼎盛阶段。聚族而居的宗族村落已经遍布徽州全境,徽州宗族对村落内宗族成员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别具特色。徽州宗族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主要通过对农村思想道德、社会舆论、农村习俗、宗教信仰等的控制,实现了对徽州农村思想文化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要对明清徽州人地矛盾有深入认识,必须把它和安徽与全国做比较分析。首先,明清徽州人地矛盾不断加剧主要表现在人口总量、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密度上。明代徽州人口不断增加,与全国和后来隶属安徽的其他府州相比,到中后期人口压力已相当大;到清中前期,徽州人口压力持续加大,人口总量、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急剧增加,到太平天国战争后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变。其次,明清徽州人地矛盾还突出表现在人均占有田地少、能生产粮食的田地少和田硗地瘠。上述诸多因素叠加作用,使明清徽州人地矛盾不断加剧,成为迫使徽人大量经商的基本原因。不过,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县域它所产生的作用不同,对此应作历史的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黄山市是在原徽州地区的基础上建立的,管辖的地域包括明清时期徽州府的大部,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方志之乡之一,历史上曾编纂大量的地方志。宋罗愿《新安志》被学界公认为名志,其后的弘治《徽州府志》等也属志中精品。  相似文献   

7.
论明清徽州的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的徽州书院十分发达,并在教学方面形成自己鲜明的特点:书院既是教育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实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开展争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秦百家争鸣的学风;书院的教学实行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书院教学一般采用自学钻研,相互问答及集中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达的徽州书院对徽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安理学对徽州刻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刻书世称徽派刻书,据考证,徽州刻书源于唐,在宋元时期成为安徽地区刻书中心,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数量之多、门类之广、刻技之精,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形成了明清时期刻书业中的一大主流派别。在徽州刻书的发展过程中,新安理学为这一地区的刻书业的兴盛繁荣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理学大家及其门徒的众多论著为徽州刻书提供了水准较高的出版内容,究读理学,重视教育的风气又为徽州刻书提供了大有可图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9.
冯剑辉 《安徽史学》2012,(2):106-114
宋代以后,徽州文化由尚武转变为文雅,理学成为徽州文化的象征。歙县黄墩(篁墩)因为与二程和朱熹的特殊联系,受到徽州理学界的重视。明清时期,徽州先后两次掀起建构程朱阙里的高潮。在徽州理学界、士绅、宗族和商人的共同努力下,国家权力最终认可了篁墩为程朱阙里。此一建构过程是徽州社会各界自觉选择的结果,充分反映了徽州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徽州古道是古徽州地域及其周边地区近代以前、采用传统技术修建的道路,这些道路遗迹反映了当时的人们迁徙路线和相互交往状态。徽州吉道是徽州移民、徽州人对外开拓和徽州文化形成与扩散的道路,特别是徽商经商路线的见证,可以说徽州古道的形成历程是徽州社会发展的缩影,具有移民文化与商道文化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1.
栾成显 《安徽史学》2014,(2):109-113,121
地理环境赋与了徽州人一种刚性气质。文化融合是铸就徽州文化的核心因素。徽州文化并非中原文化单纯的传承,而是具有新的特色。徽州文化既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儒雅风范,又渗透着山越文化的刚强气质。宋代以后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徽州的崛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徽州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充分地利用了徽州本土以外即大徽州的广阔舞台。富有特色的徽州文化在徽商崛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而徽商在经济上的成功反过来又在各方面影响着徽州的文化发展。徽州文化既具地域特色,又有典型性与普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卖身契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徽州存在着不少的人口买卖行为,这与当时徽州存在着为数众多的贱民阶层是相一致的,卖身在承担服役义务的同时也被给予了婚配的预期,这亲就有了婚配的可能。通过多种多样的灵活性的两性结合,被卖获得了婚配,这种卖身和婚配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徽州社会存在着生存压力以及因性别失衡和婚龄女性缺乏所引起的性别紧张。通过这种卖身和婚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存压力和性别紧张。  相似文献   

13.
探讨区域文化独立性与完整性的关键,在于该区域文化中心的确立与相应地域层级的形成。本文通过考察明清时期福建各主要文化区域、文化中心的变迁与特色,以及福州省级文化中心的确立过程,揭示明清福建文化地域格局是行政空间体系和经济空间结构双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正明清货币交易复杂,一般认为,明代货币包括银、钞、制钱。明代中期白银成为实际的主要货币,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货币选择过程,最终白银货币化在明代得以确立~([1])。清代继承实施银两为本位的银、铜平行货币制度,白银与铜质货币是货币体系中的主要存在。传统银两在明清时期经历了重要的发展变化。徽州作为具有独特文化属性的地域,货币的具体使用情况有着自身的特色与规律。  相似文献   

15.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元、明、清,前后存在了一千多年。“书院的兴起和理学发展曾经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相互推动、互为因果的血肉联系。”①徽州作为程朱理学的故乡,其书院教育一直十分发达,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宋元时期,徽州所建书院即有47所。到明清时期,随着徽州学术的进一步繁荣,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以及商人在财力上的支持,徽州的书院教育比前代更为兴盛,明末即有“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②之说。从目前拥有的资料来看,整个明清时期,徽州新建和重建的书…  相似文献   

16.
徐彬 《安徽史学》2010,(3):68-72
史学与家谱关系密切,历史意识和历史编撰理论对明清徽州家谱深远影响。"以稽先世,以贻将来"的历史传承思想是明清徽州家谱发展的动力。"大有关于家教者"的历史借鉴思想是明清徽州家谱努力的方向。史学编撰理论对明清徽州家谱编写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正史的史表影响了家谱体例,信史原则对明清徽州家谱编修者的态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健 《沧桑》2011,(5):100-102
明清徽州方志是传统地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荟萃了丰富翔实的地情资料,特别是妇女贞节道德方面的史料,其记载人数之多,内容之惨烈,情形触目惊心,在全国方志中乃属罕见,却也折射出程朱理学既光耀了徽州也践踏了徽州妇女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陈瑞 《安徽史学》2001,(3):13-17
明清时期,由于徽州经济、文化的发达昌盛,各类望族星罗棋布于徽州社会.本文认为,衡量明清徽州望族是有一定标准的:第一,家族培养出的登科入仕者的多寡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第二,家族财雄人繁、经济地位的崇高是衡量望族的又一重要标准;第三,科甲与商游结合、贾儒兼融型家族是微州望族的最佳形态;第四,以手工技艺擅名的家族也是徽州望族之林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成员.与衡量望族的标准相对应,明清徽州望族大致可分为官宦型、商贾型、官商结合型、手工技艺型四种类型.明清徽州望族类型具有多样性,衡量标准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研究徽州望族应坚持动态的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以歙县虹源王氏为中心看明清徽州宗族的婚姻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瑞 《安徽史学》2004,(6):68-76
明清徽州宗族婚姻圈有以下特征:第一,婚姻缔结以县境地域范围内特别是周边邻近宗族为主要对象;第二,徽州境外的婚姻缔结与徽商的迁徙和经营地域圈的扩大有关,长期经商外地甚或侨寓外地的徽州商人在商业经营或土著化进程中与当地人士结成婚姻;第三,徽州宗族的婚姻缔结以几个大的宗族为主要对象,相互之间结成世婚之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婚制在徽州的盛行;第四,较多以业儒仕宦为背景的宗族相互结成婚姻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婚姻背后文化上门当户对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以明清时期的梳妆文化为主题,探讨了其历史背景、发展演变和影响。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梳妆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分析,对明清时期梳妆文化的历史、特点、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