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释“月辰”为“月经”是没有根据的。“月辰”指农历的初一。由“辰”表“日月相会”义而来。  相似文献   

2.
《礼记》中有不少关于腰佩的记载,主要散见于《玉藻》、《内则》等篇目中。腰佩可分为德佩(玉佩)与事佩两种,与《玉藻》篇所载之条目多涉及德佩不同,《内则》篇所载之条目则侧重于事佩,藉此可以窥见两周时期的事佩习俗。两周时期,事佩多为成年男女佩系,除了用作装饰,还兼具实用价值。男女所佩之事佩,可谓名目繁多。但又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3.
4.
“月令”的现代语义与自然时令相关,表示每月的“气候和物候”,而其语义之本源关涉到社会政治,表示天子“每月发布的政令”。“月令”体裁形成于前文字时期,在文明之早期发展成熟。《礼记·月令》是古代“月令”体裁的代表性文献,它不仅记载了自然时序与相应的天象、物候,而且将人类的政治生活、生产习俗以及先民对自然朴拙而深邃的哲学思考蕴涵其中,是王者治天下、理万民的礼法经典,是嵌入宇宙时空的政治指南。“月令”话语叙述的重心不在自然而在人事,在《礼记·月令》中“令”指“政令”而非指“气候和物候”。  相似文献   

5.
《礼记》中“与”共出现了359例,介词“与”143例,其中范围介词137例,本拟从以下两方面对《礼记》中的范围介词“与”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6.
考察《儒行》成篇的生成背景,可以看出《儒行》并非孔子自卫反鲁答哀公之问而作。孔子之时"儒服"的观念尚未形成,不能成为二人对话的引子;相关文献中鲁哀公对孔子向来是礼敬有加,不会以戏谑的态度问孔子;假借他人之口发自己的议论在当时已较常见。面对墨家"非儒"的种种责难,《孔丛子》中有《诘墨》给予反驳;面对众多学派的批判,儒家自然不能无动于衷,而《儒行》正是孔门后学在受到轻视指责时,假托孔子之口所作的自我辩护的宣言。  相似文献   

7.
蔡邕对<礼记·月令>的解读,体现了不同于汉代经师儒生的一些新特点、一些新变化,表现出消解儒学束缚的新思想,以及重自然、轻名教的倾向.表明蔡邕是汉末涌动的新思潮的代表,他的思想和行为成为魏晋玄学的先声.  相似文献   

8.
杨智芳  杨京峰 《文博》2010,(1):93-96
中国的《礼记·月令》和日本的《本朝月令》同属月令文化系统,两者有同有异。本文从文本分析入手,拟从表达方式、内容规定、理论依据三个方面,对《礼记·月令》和《本朝月令》之间的同异做初步比较,进而探寻中日两国月令文化的特点。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礼记·月令》和《本朝月令》所分别反映的中日两国的月令文化各有特点:中国的月令文化具有"原生性";日本的月令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移植性"。  相似文献   

9.
曾子作为一代儒学大师,身后留下著作并传诸于世.西汉戴德将<曾子>书整理成至少十篇后编入<大戴礼记>;刘向将<曾子>书整理为"十八篇",并记入<别录>,亦即<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曾子>十八篇"."<曾子>十八篇"至迟在南朝、隋之际就亡佚了.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曾子十篇"具有非常宝贵的学术价值,是曾子研究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礼记·昏义》之“合体同尊卑”解──辨夫妇关系有两种古礼说梁伟弦关于儒家经典所述之古代夫妻关系,有这样一种观点:"夫妻之间的关系,古礼有两种说法。一是《礼记·昏义》说:'妇至,揖妇而入,共牢而食,合卺而,所以合体同尊单以亲之也。'一是《礼记·丧服四制...  相似文献   

11.
《十三经注疏》中"轨"字,因涉及《诗经》、《周礼》、《礼记》经文和郑玄笺注多处,故其最初形体和字义,历来聚讼颇多。戴震认为"轨"只有"车辙"义,而"祭左右轨、范"中"轨"字最初当是"(車开)"字,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各经中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之上,以孔颖达的观点为基石,考察了《礼记·少仪》的经、注、疏,同时兼述今《礼记正义》各整理本的相关之情况,管窥其优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简本《上博七·武王践阼》为据,重点考察传本《大戴礼记·武王践阼》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章序的变异及与简本的关系,同时对前代整理者的注疏作一简要评析,在此基础上,从大小戴《礼记》间的关系这一角度揭示《礼记》的成书过程.具体事实证明,楚简对于研究《大戴礼记》的内容、成书时代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正历代的正史地志之中,《晋书·地理志》~((1))(以下简称《晋志》)算是极差的一种,清人对之讥讽、抨击不遗余力。不过对《晋志》为何如此糟糕的原因,清代以来的地理学者并没有深入分析,指出《晋书》乃仓促编成,或像毕沅一样讥讽唐初史臣"于地理之学非所研究"~((2)),总归是泛泛之论。针对这一问题,从《晋志》本注而非从郡县沿革入手,或许会得到更为具体的理解。《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3))(以下分别简称《汉志》《续汉志》)的体例,凡是  相似文献   

14.
《卫青传》:“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父使牧羊。民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敷。”服虔曰:“民母,嫡母也。”师古曰:“言郑季正妻本在编户之间,以别於公主家也。今流俗书本云‘牧羊人间,先母之子不以为兄弟数’。  相似文献   

15.
《卜式传》:“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繇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随牧蓄番,辄分昆弟,更造,不为利惑。日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往年西河岁恶,率齐人入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於内矣。”臣瓒曰:“雅,素也。言卜式躬耕於野,不要名利。”晋灼曰:“雅,正也。”  相似文献   

16.
17.
正《管子·明法》:"夫國有四亡: 令求不出謂之滅,出而道留謂之擁,下情求不上通謂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謂之侵。"尹知章解"令求不出謂之滅"曰:"求不出令,則下無所稟,故滅。"謂"下情求不上通謂之塞"曰:"求不上通,則與君隔絶,故曰塞也。"然是説多不爲人所信。"令求不出謂之滅",《管子·明法解》引作"令本不出謂之滅","下情求不上通謂之塞",《明法解》引作"下情不上通謂之塞"。王念孫認爲"令求不出"之"求"當爲"本"字之誤,"下情求不上  相似文献   

18.
王先谦《荀子集解》将《荀子·劝学》篇的"成人"中的"成"解释为"成就",乍看上去很有道理,实则值得商榷。笔者主要从字书、先秦典籍和当代《荀子》译著三个角度寻求"成"字的确诂,认为"成人"应解释为"完人"、"全人","成"训为"完";"全"比较合宜。  相似文献   

19.
<正>《卜式傳》:"今天下不幸有事,郡縣諸侯未有奮繇直道者也。齊相雅行躬耕,隨牧蓄番,輒分昆弟,更造,不爲利惑。日者北邊有興,上書助官。往年西河歲惡,率齊人入粟。今又首奮,雖未戰,可謂義形於內矣。"臣瓚曰:"雅,素也。言卜式躬耕於野,不要名利。"晉灼曰:"雅,正也。"師古曰:"晉說是也。言其行雅正,又躬耕也。"王先謙補注:"余謂瓚說是。"施丁《漢書新注》、王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