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文超 《中华文史论丛》2012,(1):107-145,395
走馬樓吴簡"隱核波田簿"中,原釋文"兼"當釋作"蕪","■"即"敗"。從利用揭剥位置示意圖、文書書式和筆迹等初步復原整理出的"隱核波田簿"來看,該簡册由上行文書和諸鄉兩份對應的陂田簿籍構成,是郡縣下敕令由勸農掾隱核諸鄉陂田而製作的册書,其目的可能是爲了興復陂田。文書交代了隱核陂塘田畝的行政過程,陂田簿籍則詳細登録了陂塘廢敗或完好的情況,灌溉陂田的數量,陂田的墾食者,因陂塘廢敗導致陂田枯蕪以及重修開發所需的人功數等具體情況。  相似文献   

2.
蔣福亞 《中华文史论丛》2011,(1):59-89,398,399
長期以來,學術界普遍認爲魏晉南北朝時期商品貨幣經濟衰頽,自然經濟統治地位加强,穀帛取代了貨幣成爲交换媒介,三國時期尤甚。但是走馬樓吴簡顯示,臨湘即便在物物交换的歲月中,貨幣也没有絶迹。隨着社會經濟生活走向正常,加之吴國許多徵收錢的賦税名目對貨幣經濟的出現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大體在嘉禾年間,貨幣交换媒介和價值尺度的功能終於恢復,社會對貨幣的需求量激增,估計臨湘貨幣的流通量應該過億,甚至更多。新的貨幣——八億錢也出現了,但它並非臨湘流通領域中的主要貨幣。在市場上,貨幣和米布並用,由貨幣肩負價值尺度的功能,大概是吴國統治時期臨湘貨幣經濟的最佳境況。  相似文献   

3.
<正>1996年10—11月,長沙市文物工作隊在市中心走馬樓街西側的J22號井窖中發掘出一批總數超過14萬枚的三國孫吴紀年簡牘(1),截止2014年下半年,走馬樓吴簡的發掘、整理及研究工作已跨越了近20個年頭。在資料刊布方面,專收大木簡的《嘉禾吏民田家莂》,收録采集簡的《竹簡》〔壹〕至〔叁〕,以及作爲科學考古發掘成果的《竹簡》  相似文献   

4.
<正>1996年10—11月,長沙市文物工作隊在市中心走馬樓街西側的J22號井窖中發掘出一批總數超過14萬枚的三國孫吴紀年簡牘(1),截止2014年下半年,走馬樓吴簡的發掘、整理及研究工作已跨越了近20個年頭。在資料刊布方面,專收大木簡的《嘉禾吏民田家莂》,收録采集簡的《竹簡》〔壹〕至〔叁〕,以及作爲科學考古發掘成果的《竹簡》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簿書解釋的框架内對吴簡中所見的簽署、省校和勾畫符號進行釋例。調布入受莂上的簽名"祁"應爲臨湘侯國丞祁的親署,而庫入受莂上的"丞弁關"爲佐吏的代簽。無論是親署"祁",還是代簽"丞弁關",皆具有權威性和有效性。户品出錢簡上(臨湘)侯相之下的校記"蟚",是臨湘侯相"管君"或屬吏檢校户品出錢簡後的批字,表示"已核"(已經檢核)。襍錢領出用餘見簿中常見的"朱筆塗痕"(朱筆長線條)爲核對賬目流轉的勾畫符號,與校記"中"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亦表示"符合、正確"。  相似文献   

6.
走馬樓三國吴簡的發現帶動了漢晉史研究,但有關簡牘的性質、歸屬官府級别、埋藏原因等基礎問題,迄今未能得到完滿解答。這很大程度受制於吴簡整理進度,已刊資料多爲簿書;隨着竹木牘的清理,我們發現其中包含公文書,多由諸曹製作與運行,是釐定行政級别的關鍵資料。本文對涉及諸曹的公文簡牘進行分類,逐一討論"草刺"、"叩頭死罪白"、"君教"等文書中"曹"的性質與級别;以人名爲線索,對草刺文書中的諸曹掾史進行集成,對照同姓名者在簿書、公文中的身份記載,判定諸曹的級别爲縣級;在回應吴簡所屬官府級别的諸種爭議之後,得出其爲臨湘侯國檔案羣的判斷。本文的工作方法,期待爲長沙市中心出土其他批次簡牘性質的研究提供借鑑。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5,(12)
<正>长沙走马楼吴简数量巨大,大部分用来记载赋税收支、仓库出入、户口名籍等,可归为簿书系统。此外,记录嘉禾年间长沙郡临湘侯国一桩刑事诉讼——许迪案的司法文书简牍,显得弥足珍贵。吴简发现的次年,胡平生、宋少华就率先介绍了与许迪案相关的录事掾潘琬考实木牍(J22-2540、竹木牍50号)与中贼曹掾陈旷考实木牍(J22-2673、竹木牍353号)[1];1999年的《发掘简报》公布了上述两件木牍的图版[2]。此后,学  相似文献   

8.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出现不少新鲜的词汇,其中有些词语释读有误,如:"茠粻",当释为"秫粻",指黏性的稻谷;"葌米",即"稴米"、"秈米",是指早熟而少黏性的稻米。"秫粻"与"葌米",是三国时期东吴地区从稻米胶稠度的角度对栽培稻作出的分类。  相似文献   

9.
“坐”作为法律用语,最早见于《左传》一书。《襄公十年》:“王叔与伯舆讼焉,王叔之宰与伯舆之大夫瑕禽坐狱於王庭。”杜注:“周礼,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故使宰与属大夫对争曲直。”“坐”仅是“獄”的形式,古时争讼,对坐于王或法官前,各诉曲直。这个“坐”还未离坐卧之义。  相似文献   

10.
王素 《中华文史论丛》2011,(1):1-34,397
本文依據長沙吴簡,從"佃客"與"衣食客"入手,對西晉户調式中的"南朝化"問題進行了探討。認爲:孫吴建國時期,江南大土地的開發已經打下良好基礎,包括蔭"佃客"與"衣食客"等在内,各項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建制都基本形成,並反過來對中原産生了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西晉滅吴,統一中國,頒佈的户調式,含有包括蔭"佃客"與"衣食客"等的江南地區的内容,是十分正常的。  相似文献   

11.
白磊 《炎黄春秋》2014,(10):63-65
我的外公白瑞生,1921年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一个名为石嘴驿的小山村里,1937年参加革命,曾在清涧县委、绥德地委任职,1950年调入新组建的中共陕西省委,历任陕西省委书记处办公室副主任、省委办公厅主任,中共陕西省委副秘书长兼省委办公厅主任。文革期间,被卷入号称“陕西一号大案”的“整理毛主席黑材料”案,并因此被陕西省革委会政工组以“军事监护”的名义关押监禁在西安市建国路七十三号院,受尽折磨。  相似文献   

12.
走马楼吴简“隐核波田簿”中,原释文“兼”当释作“芜”,“毁”即“败”。从利用揭剥位置示意图、文书书式和笔迹等初步复原整理出的“隐核波田簿”来看,该筒册由上行文书和诸乡两份对应的陂田簿籍构成,是郡县下敕令由劝农掾隐核诸乡陂田而制作的册书,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兴复陂田。文书交代了隐核陂塘田亩的行政过程,陂田簿籍则详细登录了陂塘废败或完好的情况,灌溉陂田的数量,陂田的垦食者,因陂塘废败导致陂田枯芜以及重修开发所需的人功数等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3.
"畫諾"作爲漢唐長官批閲公文典制,傳世文獻記載甚夥,向無疑義。但由於出土文獻未見明確例證,研究者對其形制並不清楚。長沙走馬樓吴簡和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中,都見有長官草書批字,該字是否"諾"字,曾引起激烈爭論。直到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出土,見到長官所批規整"諾"字及減省"若"字,"畫諾"之爭纔告一段落。本文回顧相關爭論經過,結合早年高昌郡國公文"畫諾"問題的討論,對"諾"的字形演變及其符號化過程進行了梳理,爲"畫諾"問題討論畫上圓滿句號。  相似文献   

14.
居延漢簡中的黑色人信息曾引起臺灣學者的討論。在已公佈的肩水金關簡中有127枚簡涉及一百三十例黑色人的記載。我們認爲,金關簡文中的"黑色"人羣體,有一部分是黑種人,他們生活於西漢中後期,籍貫在中原及河西地區,以河西特别是居延爲集中,多數已經融入當地社會。他們是基層吏卒、編户民和奴僕,逾半數人擁有爵位,其中逾半數人擁有公乘之爵,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他們的身材比一般華夏人爲高,是生活於兩千年前的一個特殊羣體。  相似文献   

15.
楊振紅 《中华文史论丛》2011,(1):35-58,397,398
兩漢三國吴時期,以"算"爲單位向15歲至免老年齡的成年男女徵發賦税和徭役。"算"不僅意味着有交納賦税而且有服徭役的義務。算賦"意爲"以算課徵賦税",而非單一税目。算賦不僅包括每年120錢的人頭税,還包括吏俸、轉輸、繕兵等各種雜税。賦役場合的"事"爲動詞,意爲"服事"。長沙吴簡"口●事●"的"口"指户内家庭人口總數,"事"指有賦役義務的口數,包括7—14歲交納口錢的口數和有"算"義務的口數,相當於後代的"課口"數;"算●事●"的"算"指有"算"義務的口數,"事"和天長漢簡的"事算"一樣,,指實際服"算"的口數。"算"、"事"簿籍按月統計、製作。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众多的寺庙纠纷案件中,静安寺纠纷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个案之一。1946年静安寺住持德悟、监院密迦先后被不同人士检举为汉奸,其中既有战后国家对汉奸的惩治,也有剃度派僧人师徒之间的纠葛,又涉及剃度与十方丛林之缠诉,更关涉佛教内部的保守与改革、客僧与主僧等争端。在日益现代化的近代都市中,各类报刊舆论、复杂的商业利益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均或明或暗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展示了近代国家、宗教与社会错综复杂的面相。  相似文献   

17.
元和三年制舉,牛僧孺因反對削藩被選爲對策第一,是"放棄河北"的集體意識與反對削藩勢力對主戰派的抗爭;因此引起主戰的憲宗以及李吉甫、吐突承璀等人不滿。《舊唐書》此案相關記載中,憲宗態度比較曖昧;《通鑑》則對憲宗形象進行維護,將一切都轉嫁到李吉甫身上;《舊唐書》、《通鑑》遺漏、改寫了一些重要細節;《新唐書》則明確書寫了憲宗的不滿,代表了修史者的看法,是較爲合理的。《唐會要》、《太平御覽》、《册府元龜》的記載,較爲真實地還原了事件的經過。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省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整理"海丝"资料对于研究福建省的历史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对福建省上杭县地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以文献中记载的有关"海丝"史料为着重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古时不仅在福建沿海地区海外贸易繁荣,在山区也有海外人口迁徙、海外贸易、宗教文化交流、农作物传播等活动,藉此揭示上杭县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時務報》是戊戌變法期間最重要的刊物,張之洞因汪康年而與之關係甚深。當康有爲有意將《時務報》改爲官報以歸梁啓超掌控時,汪康年在張之洞的支持下,將之改爲《昌言報》,企圖以《時務報》的"空名"給康有爲。本文根據"張之洞檔案"中的大量電報、書信,揭示了這一過程中的種種内幕,展示了許多以往不清楚的細節,並由此引發關於"百日維新"命運的思考。本文還集中地考察了張之洞與黄遵憲之間的關係,並説明黄遵憲政治地位的盛衰與張之洞甚有關聯。  相似文献   

20.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东南部,是赣南的产粮大县。这里丘陵遍布,唐宋以来世居姓氏较多,是客家民系形成及客家人聚居的重要区域之一。虽然现代风潮也波及到这里,甚至县城及一些集镇有些开放气息,但在广大的乡村,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而淳厚的传统习俗,其中石上村每年正月的“割鸡、担灯”活动就是颇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