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0级特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灾区范围包括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37个县(市、区),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4600多万人;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523.09亿元;基础设施大  相似文献   

2.
洛阳在东汉时期(25—220)发生灾害114次,而在其作为东汉都城的166年中,有灾113次,占同期全国灾害记录的1/4强。在此后非都城的30年里,因为政治地位的变化和城市的衰败,洛阳从人们的政治视野中淡出,灾害记录仅有一次。东汉洛阳的灾害资料相对比较完整,接近历史实际,将其作为汉代的自然灾害个案来研究,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运用古代的灾害资料研究自然环境,不能就自然论自然,应充分估计社会因素对灾害发生和灾害记录的影响。自然灾害具有巨大的社会破坏力,而有时人祸更甚于天灾。灾害救助与汉代政治的关系十分密切,汉代君臣因畏惧"天谴"而重视灾害救助时的吏治整顿,并因此收到较好的社会救助成效。采取积极的灾害救助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06年上海市人为灾害的灾例数据,采用GIS技术,定量地分析上海人为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人为灾害发生数量随城市化加速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全年夏、冬两季人为灾害发生频率大于春、秋两季,最低值出现在春节前后;(2)上海市人为灾害发生密度呈现由内环核心区域向外环周边区域递减趋向,灾害高发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等高人流地区;(3)城市人为灾害致灾因子复杂,主要取决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管理法规、人口密度与市民素质等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华洋义赈会淮河流域灾害救治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兴 《民国档案》2006,4(4):126-132
民国时期,淮河流域各种灾害频频发生,呈现出无年不灾、多灾并发,灾害种类多、以水旱蝗灾为主,大灾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及灾害群发期现象突出等特点。面对灾害,华洋义赈会开展了施放赈款、赈粮赈衣、举办粥厂、建收容所、农贷和工赈等多种不同形式的灾害救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些效果还较为显著。此外,作为建设救灾理念的直接体现,华洋义赈会还于1922年成立导淮委员会,不遗余力地促进“导淮”工程,为民国时期的“导淮”做了大量工作。从华洋义赈会的灾害救治活动中,我们可以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山西卷》广泛收集了山西省自有气象灾害文字记载以来至公元2000年底的各种文献资料,以条目形式全面、系统、科学、客观地记述了山西古今约3600年的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情况,全书149万字,1万余个灾害条目。本文全面、系统地概括介绍了山西古今发生的16种气象灾害情况。  相似文献   

6.
赵秀山 《百年潮》2013,(3):45-48
人所共知,自然灾害是危害人类生存发展的大敌。千百年来,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蝗雹等直接关系人们衣食住行的灾害,使得无数生命惨死,无数财产毁减。历史证明,灾害发生时,旧中国历届政府的官员们不但不为人民解难,还乘机贪污腐败,窃取财产,大发灾难财,因此深受人民痛恨。放眼全社会,虽有一些社会贤达、  相似文献   

7.
道光十三年水灾是一次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影响深远的重大灾害事件。灾害发生后,清廷全力实施救灾。所有赈济开销,除无法纳入计算的口粮、籽种、官民捐赈等各项,明确可考的支用为2 657 509.731两白银。本年用于水利上的开支不低于450万两白银。各省蠲缓3 101 080两白银,蠲缓后少征600万两白银。大水对清朝的关税与盐课收入也造成影响。综计此次水灾所造成的财政损失超过1370万两白银,占全部财政收入的1/3以上。道光时期大水灾频繁发生,“癸巳大水”是其中的关键一例。在连续灾害的重压之下,清王朝已是沉疴在身,呈江河日下之势。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6月23日14时30分许,一场历史上罕见的龙卷风冰雹灾害突袭盐城市阜宁、射阳2个县9个镇(街道)29个村(居),造成99人遇难、846人受伤,8970多户31841间房屋毁损,通讯基站、供电供水设备等基础设施严重毁坏,直接经济损失50多亿元。这是建国后盐城遭受波及范围最广、破坏程度最大、受灾人口最多的一场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国家气象中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14日和22日,梅州市平远县连续遭受两场超过百年一遇特大洪灾,共造成6人死亡,9万多群众受灾,倒塌房屋301户1645间,直接经济损失7.79亿元。平远县方志办2名干部职工房屋受浸,直接经济损失3万多元,挂钩扶贫村泗水镇大新村受灾严重。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史志》2006,(5):F0003-F0003
2005年全省城乡道路行车秩序不断改善,公路上没有发生严重堵车问题,城市交通堵塞点有所减少,道路基本畅通,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共发生一般以上的交通事故7552起,死亡2130人,伤7558人,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3469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1.02%,12.95%,8.91%和19.26%.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东南地区的海潮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潮灾害是古往今来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明代我国东南地区是海潮灾害频发的地区。海潮灾害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多发生在阳历的6月至11月间;和一般的水灾相比,海潮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狂暴性的特点,因而更容易造成大的危害。明代海潮灾害不仅吞噬大量生灵。还淹没农田。冲毁房舍。毁坏盐场。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明代对海潮灾害的救治和防范措施有赈灾、蠲免和加固海塘以及佥补灶丁等。  相似文献   

12.
动向     
《南方人物周刊》2010,(32):14-14
9月1日,云南 保山市瓦马乡发生山体滑坡灾害,造成15人死亡、33人失踪  相似文献   

13.
舒康  宋云兴 《区域治理》2022,(6):209-212
2021年5月22日,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社会各单位受交通运输部和青海省交通厅委托,对国道214线和省道312线进行灾后定损应急检测,确定此次地震对两条线路的主体结构及沿线设施造成的直接损失,从而评估直接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对此次应急检测的整体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总结本次组织实施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及其政府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新留 《史学月刊》2007,(5):103-110
民国时期是河南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时期,不仅灾害出现的频率高,而且灾害的强度也非常大。为了应对灾害,政府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应对措施。事实证明,没有政府的救灾措施,灾害的影响是不可想象的。一个转型中的政府越来越有力地确立自己在赈灾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繁发生。2008年"5.12"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2003年的非典,2008年南方地区的冰雪灾害,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近期的H1N1流感病毒,以上这些都属于事先很难预知的突发性灾害事件,给人类造成了惨痛的悲剧。这促进了应急处理的产生和发展,应急处理都有其实际问题,那就是在社会的多个层面都出现了突发性灾害事件,这就急需一个高效的处理体制来处置这样的事件,于是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应急处理。本文试对该制度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化学工业和公路建设的发展,电石在公路运输中引起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建立事故紧急救援预案,提高电石运输事故的救援水平,改善事故的救援状况,对于提高电石运输安全性,减少经济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劳动灾害频繁发生,政府开始通过劳工立法规范雇主在灾害赔偿方面的责任。灾害赔偿立法由各行业政府主管部门起草并出台。制度属于现代劳动灾害赔偿制度中的雇主责任制模式。它覆盖工业、矿业、交通业等现代工人。与此时的国际劳工组织相关标准进行比较,中国制度的赔偿项目齐全,伤病医疗费和伤病期间工资等赔偿标准较高,残废抚恤金和遗族抚恤金则不及。制度虽然实施效果不佳,但这是劳动灾害赔偿首次进入立法,对后来政府的立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地貌旅游景区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然而因其独特的地理特征,每年均有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的次生地质灾害发生。探析喀斯特地貌旅游景区气象灾害发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综合防御策略,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防御措施,具有较好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风景名胜》2011,(5):43-43
1995年1月17日晨5时46分,日本神户市发生7.2级直下型地震,大阪市也受到严重影响。这次地震造成5400多人丧生,3.4万多人受伤,19万多幢房屋倒塌和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神户市两座人工岛沙土液化严重,几乎所有岸壁崩塌,滑向大海,连接神户市和人工岛的跨海大桥也损坏严重,使日本第二大港神户港顿失生机。  相似文献   

20.
<正>古籍有云:“疫,民皆疾也。”而以现代科学的话语来描述,“疫”则是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统称。因此,由急性、烈性传染病流行所导致的灾害就是疫灾。它既是细菌、病毒滋生所引起的原生灾害,又是其他自然和人为灾害所诱发的次生灾害。由于疫灾不仅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还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故而疾病社会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