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茜 《民俗研究》2006,(3):67-80
一、土家烧饼风靡全国2005年,一种名叫“土家烧饼”的风味小吃风靡全国,似乎一夜之间遍及各地的大街小巷。“土家烧饼”来自湖北土家族的聚集地恩施,土家人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做成别具风味的表面撒有馅料的圆形烤饼。自2005年5月第一家土家烧饼店在武汉出现至今,土家烧饼已由我国的西部逐渐向东扩张。这些“土家烧饼”店无一例外地有着相似的店铺装饰,翠竹、红线、簸箕等“土家族”店面装饰元素;叫着相似的店名:“土家族烧饼”、“土老冒烧饼”、“土家烧饼大王”、“掉渣烧饼”、“土掉渣烧饼”、“掉馅的烧饼”、“土家西施烧饼”等。短…  相似文献   

2.
提起黄桥烧饼,苏北地区以至苏浙皖一带都小有名气。顾名思义,它源于泰兴市的黄桥镇,而其扬名不仅因为烧饼本身具有的独特风味,而且与名的黄桥战役密切相关。1940年,新四军东进部队以不足一万的兵力,与号称十万大军的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各地的烧饼品种,多种多样,不胜枚举。论烹制方法,有烤的,有烙的,有煎的诸等。就馅料来说,有荤的,也有素的。就口味而论,有甜的,也有咸的。可在林林总总的烧饼家族之中,您品尝过烂面烧饼吗?我可以肯定地为您回答:大多数人没有。烂面烧饼是我们扬州一带的传统美食,外地没有。不信?您"百度"一下,一切就不言而喻了。放眼全国,烂面烧饼虽是小众美食,但在我们扬州一带,却是一道大名鼎鼎的大众美味。烂面烧饼外观浑圆,金黄油亮,饼皮如纸,馅料丰足,酥脆喷香。尤为刚  相似文献   

4.
文史摘     
据2004年夏《北京青年报》所载《杨家华为遵义会议站岗》一文所述,1936年9月19日红二师进入哈达铺后,聂荣臻叫杨家华“快去买些烧饼回来”,杨家华跑到一个卖烧饼的老乡处,把身上的钱全部掏出来,买了4个烧饼,老乡随手拿一张报纸包了烧饼给他。当聂荣臻从包烧饼的《山西日报》看到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西红军刘志丹部的消息,便大声对杨家华说,赶紧派骑兵通讯员把这张报纸给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5.
三岔口     
徐建军 《风景名胜》2012,(7):166-167
那天清晨,太阳还没出来,天上滚着大块大块的霞云。路上几无行人,旁边烧饼摊传出“噼里啪啦”砸面团的声音。我呆鸡般站在路边一棵泡桐树下,啃完两个烧饼,依旧没回过神。这就要离开家前往另一个县城,开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两个县城分别布于城市南北两侧,开车大约要2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6.
宋海洋 《收藏家》2010,(7):73-78
一.美石家族中的水晶和玛瑙 “美石”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其中人们最为熟识的当属玉石。学术界对于“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玉”是玉石中最常见.最受人钟爱的主流石材,光洁,温润,色美,含而不艳,以纯净温润为贵,品种包括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等。而广义的“玉”,指涵盖多种质地的美石家族,不仅包括玉,  相似文献   

7.
张川 《湖南文史》2011,(5):34-34
干香酥软的烧饼来自西域,当时中国称外来文化为“胡”,因此当时的烧饼称为胡饼。后来胡饼在中国盛行,人们便将其改名为烧饼。早期小贩在卖烧饼时,总是会点灯、敲响案板以告知客人烧饼摊子开张了。然而很少人知道,这项惯例其实跟三国时代的刘备有关。  相似文献   

8.
从前,有对夫妇,生了四个儿子。随着四时更替,山上的“买腊娃”开了又谢,谢了又开,长流不息的江水涨了又落,落了又涨,四个儿子都逐渐长大了。就象高山上的红杉树,一个比一个粗壮结实,一个比一个标直英俊。看到儿子长大成人,两位老人心里扎实喜欢。  相似文献   

9.
内地来新疆的朋友,有这样一种 共识.不尝一尝新疆的羊肉串,似乎就 不算到过新疆。实际上,新疆的特色美 食,除了羊肉串外,还有馕。在新疆, 天山南北,都可以吃到香脆的烤馕。 民族英雄林则徐当年踏勘新疆. 描述少数民族百姓生活时曾提到“冷 饼盈怀唤作馕。馕是新疆土生土长的 食品,在史书称为“胡饼”“炉饼”。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展厅里,陈 列着一块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 中的馕。据专家考证,这是一块唐初的 馕,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张骞西域后, 馕从西域(新疆)传到内地,即为烧饼。 在唐朝,烧饼叫胡饼。打制烧饼…  相似文献   

10.
书香是一种文化氛围,一种文化传统,一种崇文重教的风尚。在中国,“书香”一词,是对一个人,一个家庭或家族最雅致的褒扬。一个城市被冠以“书香”,说明这是一个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底蕴丰厚,气度和风采高雅脱俗的城市。成都,就是一个这样的城市。  相似文献   

11.
读了胡道静、林申清《四库书目家族》(《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1期)一文,获益匪浅.正如文中所言,《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有“传统文化之总汇,古代典籍的渊薮”之称.的确,在大力提倡整理和研究古籍的今天,这部为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四库全书》,有待于深化整理与研究的必要.文中并指出“四库书目数以百计,俨然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胡、林两先生从应用目录学的角度提出了这一课题,并且系统地蒐集有关书目,汇编成这套《四库书目家族》(以下简称《家族》),使研究者可以按图索骥,利于研究,此举是十分可贵的,我们甚为钦佩.但是,对于《家族》中所列举的某些图书视作“四库书目”却不敢苟同.顾名思义,“四库书目家族”就是有关《四库全书》的各种书目,组成这个“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是“书目”,同时必须是有关“四库”的书目,而不是那些研究“四库”的论文或史料图书.如果超出了这一范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封建时代的宗法统治最为突出,严重地障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早在奴隶制时代,奴隶主为了对奴隶专政的需要,吸收和利用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的血缘组织,在西周形成了一套加强奴隶制统治的宗法制度。宗法,《说文》释“宗”字说:“宗,尊,宗庙也;从(?),从示”。“(?)”是屋宇,“示”是神主,本义是“宗庙”。由于近亲各家族都在一个宗庙里祭祀祖先,因此,这些家族合称为“宗族”。“宗法”就是家族共同遵守的各种法规,如家族的组织法和继承  相似文献   

13.
这篇报道发了之后,相当于一颗原子弹,把所有保护王亚忱的大坝一下炸塌了因为《中国青年报》记者刘万永的一篇报道,辽宁阜新市的两个“名门望族”浮出水面,并广为人知:一个是以退休高官王亚忱为代表的“官门”。一个是以年轻商人高文华为代表的“商门”。最初,“官商”二门合伙做生意,后来,“官门”利用自己家族在当地政法部门的影响力,占有了“商门”投资的商贸城,并把“商门”代表人物高文华“送进”监狱11个月。  相似文献   

14.
资中筠 《文史博览》2014,(11):41-41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颇有几个,好像没有像我们那样特别重视历史文本,对史书赋予如此沉重的使命。最常见的说法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替”是关键,为什么不是“兴衰”?就是一个皇朝由盛而衰,最后被下一个朝代“替换”了,这才是最重要的。所谓一个朝代实际上是一个家族掌权,然后又被另一个家族夺走了,换了姓。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是为了本朝能千秋万代永远继续,避免被别的朝代“替”掉。  相似文献   

15.
《中华遗产》2013,(11):8-10
悠久的中国历史,有一个重要的支撑元素就是“家”,从家族而家国,所谓“家国一体”、“家国同构”、“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一些著名的权力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掌控力,有时甚至超越或取代了政府职能部门。无数家族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影响了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甚至某一时段历史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初,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西周单氏家族青铜器群,其中的逑盘铭文记录了该家族8代人的世系,史料价值极高①。上世纪50年代,杨家村附近还出土过一组铜器,器主名叫“盠”②。其中的方尊、方彝铭文称“文祖益公”,说明盠是益公之后。益氏是西周时期的大世族,其宗子益公在西周中后期铭文中经常出现,是地位很高的王朝卿士。逑盘铭文中,单逑的四世祖称为“惠仲盠父”,学者多认为“盠”与“惠仲盠父”是同一人,这两群铜器属于同一家族③。于是很多学者得出这样一个推论:益氏是单氏家族的一个分支④。单氏为姬姓,那么益氏自然也是姬姓。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17.
湘西土家族育儿礼俗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禧 《东南文化》2005,(1):59-61
在湘西土家族人的心目中,一个婴儿的诞生只有通过诞生仪礼,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育儿礼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是民族个性与地方特色的标志之一。故土家族的育儿礼俗是一个民族的化源流,是环太平洋化的一个因子。  相似文献   

18.
凡到过君安证券大户室的人,都会被炒股大户谢凤祥操作台上贴着的那两幅字所吸引。一幅写着两个苍劲的大字“慎独”;另一幅写着一句道家禅语:“悟空空非空”。“这是我一直铭刻在心的座右铭。”与共和国一起长大的老谢,指着他写的这两幅字对记者说:“我打1992年夏天入市至今整整7个年头了。这些年坎坎坷坷,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两句话,儒家的‘慎独’是指修心养性,我把它引进炒股中,就是说在股市中要有一个独立思考的头脑;道家的‘空’,就是说要有一个淡泊的心态。不贪,不惧,不骄,心胸坦荡,涨不忘形,跌不沮丧,做一个潇洒…  相似文献   

19.
(一)为中国《百家姓》增添几十种姓氏的家族 在中国,有一个回族大家族的波斯名、阿拉伯名(经名)先后产生出了几十种姓氏,并为中国《百家姓》新增添了许多“别为一族”的“家族新成员”。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在初民社会,原始人类的联合是为了在强大的自然面前赢得生存的机会,这时的共同体是杂乱而不稳定的,没有所谓的亲属和家庭。经过漫长岁月自然规律的选择和人类自身的观察思考,逐渐出现了婚姻的萌芽,进而形成血缘家庭。这样,古代社会成为“一个许多家庭的集合体”,而不再是“一个个人的集合”。家族,作为古代社会的细胞出现并成为社会关系中的主要角色。一、家族法的起源和演变梅因认为:“在人类初生时代,不可能想象会有任何种类的立法机关,甚至一个明确的立法者。法律还没有达到习惯的程度,它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