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赵浩男 《区域治理》2022,(3):217-220
开平碉楼作为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是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移民文化交织的产物.开平碉楼集防洪防涝、居住、抵御外敌于一身,其发展历程,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功能上的逐步优化,而且凝聚了西方建筑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成就,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性.开平碉楼既是中国传统碉楼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又是西方文化与当地文化水乳交融的...  相似文献   

2.
一乡土建筑的基本概念保罗·奥立佛在《世界乡土建筑百科全书》中指出了"乡土建筑"的几个特征:本土的;匿名的(即无名者,没有建筑师设计的);自发的(即非自觉的);民间的(即非官方的);传统的;乡村的等。依此,乡土建筑即指本地的、由本地匠人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功能需要而建造,并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是历史文脉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乡土建筑类型丰富,包括住宅、祠堂、书院、戏台、商铺、作坊、牌坊、小桥等。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乡土建筑研究历程回顾 我国是拥有着广袤的土地,悠久的历史,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在此背景下由于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等差异化产生了丰富的乡土建筑,是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各地建筑趋同性的加剧,保护自己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正>乡土建筑构成了乡村生活的公共空间,它们行使着乡村传统文化和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功能:人们在这里祭奠祖先、婚嫁丧娶、接受教育,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朴实、最率真、最生活化、最有人情味的一部分。当我们渴望回到乡村,重新去发现和恢复乡村生活的活力时,却发现这些代表公共空间的乡土建筑在日渐商业化的进程中被破坏、被符号化,甚至凋敝了。在乡土建筑这个话题语境下,建筑的意义无非就是两方面:以建筑为核心构建起周围独特的文化空间,特定社会组  相似文献   

5.
王葆华  杨志勇 《文博》2011,(5):73-77
本文从晋商大院建筑装饰艺术的价值入手,主要介绍了晋商大院乡土建筑的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重点阐述了晋商大院建筑室内装饰艺术如何更好的的传承,要在现代室内空间环境中很好的把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格表现出来,必须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我们主张结合时代的需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使设计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我们当代设计师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6.
王本祥 《岭南文史》2013,(2):I0001-I0001
<正>建筑是一个民族凝固的历史,以文化纪念碑的形式,将民族的思想和每个历史阶段的独特象征,都刻录下来,是一部反映特定时空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演变历程的百科全书。岭南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充分体现出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只有充分了解岭南建筑所凝固的丰富思想文化内涵,才能真正读懂岭南建筑艺术。岭南建筑文化特点鲜明,为适应炎热多雨的气候特征,布局疏朗开阔,  相似文献   

7.
刘泽宇 《风景名胜》2020,(2):0016-0016
侗族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到景观空间设计当中,需以侗族文化的内在形成规律和外在表现形式为依据,凝练其特征、找寻其精髓,并以传承和传播侗族文化为主旨,进行现代景观空间设计的创新。侗族有着其独特的聚落形态,形成了以风雨桥、鼓楼、凉亭为代表的侗族建筑文化特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侗族传统文化形态虽然发生改变,但侗族传统建筑景观空间中所蕴含的侗族文化背景并没有改变。文章以侗族文化发展的脉络入手,并以侗族传统建筑景观所内蕴的文化背景为依托,提出将侗族传统景观文化符号融入到景观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鹏  吴勃 《满族研究》2023,(1):105-107
不同的民族文化根据发展时间不同,其文化容量也不同,且存在地域性。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从历史建筑、服装服饰、生活习俗等,或多或少都带有满族文化的特征,是满族文化最为直观的表达形式,也是民族融合发展的最佳证据。将这些特征符号抽离出来进行解析和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政治、宗教变革,从而为现实史料研究提供可靠的线索和灵感。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的发展、延伸,影响地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地域经济与社会的进步。研究地域性传统文化,吸纳  其优秀成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青海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研究青海传统文化之特征、特质、转型问题,对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青海地域文化,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本文研究了青海传统文化的发展、特征、特质及其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堡寨作为明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曾广泛分布于北京北部边陲,至今仍存在大量由堡寨演变而成的村落。这些堡寨村落均以城墙围合,城墙内外保留大量乡土建筑,其建造与装饰呈现出不同的时代、地域和功能特征,展示了明代军事文化与清以来乡土文化对堡寨村落的塑造和影响,是理解村落历史文化内涵和发展进程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陈卓  林学伟 《神州》2012,(35):186
由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文化方式、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经济水平不同,以至于不同文化差异下的民居建造风格也迥然不同。因此,可以说民居作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不仅仅是我国古老建筑的重要文化缩影,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尤其是达斡尔族,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风格,俨然已经成为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笔者即从达斡尔族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与建筑特色入手,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此进一步分析达斡尔族的传统民居特色。  相似文献   

12.
苏南水乡村镇传统建筑景观的保护与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孙斐  沙润  周年兴 《人文地理》2002,17(1):93-96
苏南水乡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地带。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了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建筑景观。该建筑景观的独特性体现在:顺应水势的空间布局;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建筑环境;简远清秀的建筑风格。然而,近年来,苏南许多水乡地区的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水乡村镇不断扩张,在实际建设中又缺乏长远的、综合的规划,从而造成传统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建筑景观面临困境。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形成的文化趋同现象也导致了村镇传统建筑景观多元化的丧失。因此,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精神、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分析了苏南水乡村镇传统建筑景观特征形成的文化背景,初步探讨了水乡村镇传统建筑景观的保护、继承与创新问题,提出传统建筑景观的保护原则(保护与人们生活的改善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对传统建筑景观分等定级的原则;积极保护与有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进而提出文化发展观,倡导创造有苏南水乡特色的绿色田园建筑景观。  相似文献   

13.
石龙门古村落位于重庆市江津区,是从农耕社会中形成发展而来的传统村落。村落以陈氏家族的地主庄园为中心,由祠堂,学堂、跑马场、古道、古树等共同构成。不断扩张的庄园主体建筑、佃户住房和公共建筑物,逐渐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带有等级、自成一体的散居形式及完整的家族统治下的乡村社会生活体系,并由此形成"父子异居"、"子大分家而居"的风俗习惯,不仅具有渝西地区传统聚落的典型特征,还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4.
林琳  许学强 《人文地理》2004,19(1):52-57
骑楼作为近代出现的底层有廊道可行人的沿街店屋式建筑,在广东及其周边地区城镇具有广泛影响和地域特征。从地域空间看,骑楼形成了不同的传播圈层,在东南亚一带以及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等南海沿岸地区广有分布;从时间上看,广东骑楼的发展经历了形成发展到衰弱复兴等七个阶段;从文化方面看,它凝结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元素,成为南中国城镇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典型景观形象。本文通过分析骑楼发展的时空过程,揭示了骑楼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自下而上"的驱动力和"自上而下"的管治力双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正>地域文化,即地方特色文化,它是在同一地域生活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不断的物质和精神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体系。地域文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深入发掘地域文化、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提升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地方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一、地域文化受地理环境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形成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因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16.
孔翔  陆韬 《人文地理》2010,25(3):153-156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重要的研究领域。徽州文化是农耕文化繁盛时期遗存的典型地域文化。本文主要结合对徽州地域文化的案例研究,剖析传统地域文化形成中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论文认为,自然环境将影响地域人口社会、经济结构的特征,而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则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关键性影响,因此,地域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可以被视为人地相互作用中的关键性链接因素,优化人口结构将有助于区域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汤菁 《风景名胜》2011,(1):76-76
广东的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根据现存史料和实物证明,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  相似文献   

18.
魏丽 《黑龙江史志》2011,(22):48-49
客家传统民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村民居建筑。客家古民居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在客家民系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客家人创造了独具特色又蕴含着丰富文化特征的古民居。  相似文献   

19.
钱柳柳 《神州》2013,(21):22-22
目前所谈的传统文化很多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带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草根文化、乡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的产物。本文从应该尽可能地避免隔绝传统文化;加强重点历史文物保护与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加强异地交流,推介民俗文化等方面就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钱汇一 《风景名胜》2020,(2):0048-0048
中国的传统文化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期的积累与发展所形成的,并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古典魅力和气息。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在建筑行业中也发生了新的改变,即新建筑模式的出现。为了更好的符合新时代的建筑审美,可以将现代的建筑与我国传统的建筑材料相融合,这样的建筑方式既可以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建筑进行了继承,又能够使其得到全面的创新,使建筑本身的水平更加提升一个层次。文章针对传统建筑材料的颜色、质量、以及形态在现代建筑中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做了相对应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