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中原官话方言内部分为秦陇片、陇中片、河州片。甘肃中原官话人称代词中三身代词的复数形式构成各有特色;指示代词的类型较为复杂;疑问代词“阿+X”的形式分布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2.
宗燕  杨生善  于欢 《丝绸之路》2013,(22):38-39
甘肃兰银官话属于官话方言。第三人称代词有“他”型和非“他”型之别,非“他”型的来源与旁称代词有关。人称代词复数的形式是在单数后加“们”。其他代词都与古汉语有渊源关系,指示代词为二分的,疑问代词形式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3.
西和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西和方言第三人称代词有“非他”型,复数的表示在单数人称代词后加“几”;指示代词为二分的;疑问代词的形式比较复杂;非“他”型与旁称代词有关;“几”有表多数的意义,所以可以成为复数词尾。  相似文献   

4.
天祝和古浪方言均属于兰银官话河西片。两地方言第三人称代词都有非“他”型,复数的表示在单数人称代词后加“们”。指示代词为二分的。疑问代词的形式比较复杂。非“他”型与旁称代词有关。“们”表多数的意义,所以表示复数词尾。其他代词都与古汉语有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5.
代词是古汉语中充当定语的重要角色,其类型包括三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本文以《列女传》为蓝本,探析代词在该书中充当定语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以往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西周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的地域性和时间性问题,认为其时间性主要表现在一些代词的新陈代谢和“我”在称数方面的变化;其地域性主要表现在汉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在殷商、西周早中期是殷方言,在西周晚期、春秋时代主要是宗周方言。  相似文献   

7.
本对上古有代表性的十二部典籍中的“彼”进行了穷尽的调查研究,认为“彼”的称代用法和指别用法是其与生俱来的固有功能,认为上古汉语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是俱全的,其第三人称代词是自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办法是多个成份合作,各司其职,综合体现。即:“彼”(主要作主语,少量作宾语、定语)与“夫”(主语)、“其”(领属性定语)、“之”(宾语)等构成了上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完整系统。  相似文献   

8.
羽人,顾名思义身长羽毛或披羽毛外衣能飞翔的人,最早出现在《山海经》,称羽民。王充称“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失人之体,更受(爱)异形。”张华说“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道教将道士称羽士,将成仙称羽化登升。秦汉时期成仙风气盛行,人们渴望跨越死亡,永住神仙爰居的乐土,羽人因身有羽翼能飞,与不死同义,因此汉代墓室壁画上出现了大量表现升仙的场景,  相似文献   

9.
甘肃方言主要指分布在甘肃省境内的汉语方言。第三人称代词大都有两套。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复杂多样,有附加型、变音型、合音型三种。第三人称代词非“他”型的来源是多源的。大多数复数词尾的语义都与人集居之所有关。  相似文献   

10.
唐朝人重视告身。告身之名始见于唐代,大约祖源于南朝梁、陈的鹤头版(或称黄纸版)。它是朝廷授官授勋的凭证,犹如近世的任命书。新疆吐鲁番地区氾德达告身的出土,对此也提供一例。它表明这种制度不仅通行于中原,连边疆地区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1.
目前西周汉语中代词"厥"的性质问题尚有争议.本文评述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五种主要看法,运用现代语法学和语用学理论分析了所有有关的语料,得出了如下结论"厥"主要是第三人称代词,它有本用,也有活用;有些"厥"已由第三人称代词转化为远指代词.  相似文献   

12.
古道觅踪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从大渡河南岸的甘洛,经越西、喜德至自治州首府西昌市,有一条蜿蜒于崇山峻岭、峡谷急流之间的古道,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灵关道。”灵关道北接成都,南连云南大理,越腾冲出缅甸而至印度,这是我国最早通往西域的“蜀身毒道”(成都至印度),因此,灵关道乃蜀身毒道的重要组成部份。(从成都出发,当时还有另一条经现在的宜宾到云南的古道称五尺道或称僰道,也是蜀身毒道的组  相似文献   

13.
两周金文中的第二人称代词有“乃、汝、爾(尔)、而、若”五个,.从出现频率看, “汝、乃”为高频词,后三词出现频率很低.句法功能方面, “乃”和“汝”截然有别,即“乃”几乎只充当定语,而“汝”可以充当宾语、主语、兼语,几乎不充当定语.出现时间上,“乃”集中于西周时期,且各个阶段差别不大;“汝”亦集中于西周时期,但西周晚期比例更高; “爾”(尔)东周时期比例更高, “而”则全部见于东周时期.与殷墟甲骨文相比,两周金文中的第二人称代词系统更加完备,一方面新出现了“爾(尔)、而、若”三词,另一方面“汝、乃”的出现频率非常高.与《尚书》《诗经》相比,可以看出三者中代词的个体数量基本相同,常见代词基本相同,“汝”的句法功能相同;不同的主要是“乃”,其在两周金文中的用法与《尚书》接近而和《诗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4.
杜辉 《旅游纵览》2008,(12):22-23
称隆里为"一叶浮萍"的古城恰如其分,坐落在山间盆地之中,群山围绕,龙溪河水如玉带揽身蜿蜒北去。在这块聚集了苗、侗等少数民族的土地上,隆里小城书写着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处所代词指的是表处所的代词。先秦汉语处所代词包括两类:指示类处所代词和疑问类处所代词。指示类处所代词主要有"此"、"是"、"之"、"斯"、"兹"、"彼"。疑问类处所代词主要有"恶"、"安"、"焉"、"何"、"曷"、"奚"、"胡"。先秦汉语中"於"、"爰"、"于以"也可以用来询问处所。"于以"既可用来询问处所,又可用来询问方式,它是"于何以何"的省略格式,主要用于《诗经》之中,出现的原因是受到《诗经》韵律格式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张巍 《丝绸之路》2013,(22):48-49
兰州方言是兰银官话的代表方言。本文主要通过对金城片三个方言点代词的对比探究来揭示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春秋时代的近指代词主要有“兹”、“斯”、“此”、“是(时)”等。本文研究了这些代词的性质、语法功能、语法作用等问题,还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张岱著述考     
左尹 《古籍研究》2002,(2):62-68
张岱一生“作等身身”,其六十九岁时所作《自为墓志铭》,即称:“好书,其所成,  相似文献   

19.
要说上海最早的职业妇女,当推上海的保姆,旧时称娘姨;这支气势浩荡的劳动娘子大军,相信其历史,远要悠长过上海的纺织女工和有“湖丝阿姐”之称的缫丝女工。上海早期保姆,不同于传统的丫头或婢女,她们是自由身,有东家不打打西家之工的自由选择。她们以劳动力换取月薪,自食其力,除了自行解决自己的三餐一宿,还可赡养家人,她们的月收入,完全有可能高过自家老公。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代的远指代词主要有"彼(匪)"、"伊"、"夫"、"其"、"之"等。本文研究了这些代词的性质、语法功能、语法作用等问题,还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