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人文地理》2012,(6):126-137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多次进入藏区进行摄影创作 2008年荣获“5.12汶川特大地震勇敢摄影人”称号  相似文献   

2.
《山茶》2010,(4):I0043-I0043
在122年的时间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发现并记录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将摄影术推向了一个又一个巅峰。而《NG与摄影的故事》系列别册.正是对那些成就的一次系统盘点。  相似文献   

3.
茂地僧人     
认识杨延康二十年有余。他的摄影之路曲折、艰辛,但坚韧。一个成功的人往往都很偏执,杨延康的偏执地在藏区。“每个人来到人世间是注定要与一些人和事结缘的”,杨延康这么说过,他这辈子可能终身与摄影、与宗教、与藏民族结缘了。“影踪”栏目是一个影像的“博物馆”,有幸请来杨延康用摄影为我们讲述一段他心底里的藏地故事,实乃不易。我认同他对摄影的理解:“真正的摄影是平静的,平淡的。平淡的不平静才更让人感动,好的片子是看不到摄影师的,他们会隐蔽在相机后面。”  相似文献   

4.
1934年中国处在战局动荡中。庄学本前往果洛藏区,进行他一生中第一次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实地拍摄。这次果洛之行,也是中国边疆民族摄影的先声。  相似文献   

5.
《西藏人文地理》2014,(3):144-155
他本职工作是眼科医生,是上海市市北医院眼科主任,是中国眼科医师协会摄影分会委员,上海摄影家协会医务分会会员,西藏摄影家协会会员,至今已进出藏区十七次。擅长风光,延时摄影及高清视频制作、专注于拍摄阿里和林芝风光。作品大气磅礴,多次发表在《西藏人文地理》、《大从摄影》、《中国摄影》、《旅游天地》等杂志。2013年末出版《跟柳叶刀寻梦林芝桃花》画册。  相似文献   

6.
张莉琳 《神州》2013,(11):172-173
摄影诞生初期,也就是胶片时代,早期摄影一般以客观记录或复制为表现语言,摄影的艺术地位确定之后,摄影的表现性艺术语言所带来的表现手法彻底的改变了旧有的思路和概念,使摄影的发展进入了全面开花的阶段。与此同时,欧美出现了一大批的先锋摄影的创作者,他们将摄影观念引入国内,不但拓宽了国内摄影艺术家的观念同时也为国内摄影表现手法的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他们通过对摄影表现手法的研究,进一步的打破了传统胶片摄影直接摄影的理念,并且在影像的表现方式上将直接表达方式摒弃,选择了与摄影相关元素相结合来表现摄影艺术。他们利用了摄影概念、摄影表现、摄影观念、社会身份和某些创作者自身愿望以及回忆的所有层面把摄影从既定的现实记录和影像单纯复制中走出来,很好的做到了将摄影表现的可能性进行再次的创造和研究。这样为艺术而奋斗的摄影人,我们称之为摄影艺术家。  相似文献   

7.
扎洛 《中国西藏》2006,(4):40-43
自2000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藏区发展课题组,一直在西藏农村做调查研究活动。2005年7—8月,课题组又沿着川藏公路在四川省甘孜州和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进行了学术调研。根据课题组的业务分工,我负责对藏区村庄的政治,法律及公共服务等问题的调研。在广泛的调研活动中.我从各村庄的政治领袖们如村长(包括自然村的村长或称为组长)、党支部书记等那里获得了大量真实,生动而又发人深省的田野素材。笔在此将其中的部分访谈记录奉献给广大读。通过这些字,我们可以窥见西藏农村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周月琴 《旅游》2007,(1):10-10
我是一个对摄影一窍不通的大学老师.却在上天的安排下.嫁给了把摄影艺术当成人生最高梦想的红子、一个自由摄影人。我遇到他时.他穷的兜里只剩下五百块钱.靠在广告摄影圈里打零工维持生活。奇怪的是.我却对他一见倾心.第一次见面.就被他纯真的眼神中倾泻出的心灵阳光所沉醉。不知道是他纯净的艺术化的心灵阳光沉醉了我的心灵.还是他对摄影艺术的不屈追求感染了我.反正.在相识一周后.我们就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相似文献   

9.
《山茶》2010,(6):I0051-I0051
负责这本别册的编辑终于将最新的内容大纲递给我。满页的红蓝铅笔将一页A4纸改了又改。各种时间轴.大大小小的批注.清晰地记录着编辑头脑中的一次次思维风暴。不难看出.她想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力地向读者传达更多NG与摄影的故事。试图在浩如烟海的图片中攫取里程碑式的成就.带领读者开始一段别样的摄影之旅。  相似文献   

10.
张晓军 《旅游纵览》2016,(11):40-45
正提到蝴蝶摄影,有个名字我们无法绕过,他并非科班出身的蝴蝶专家,但对蝴蝶的生活史、物种资源、保护现状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他不是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却常年奔波跋涉在山林幽谷,用镜头记录下每种蝴蝶的斑斓世界。他认真执着地为蝴蝶拍写真,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劳、乐得其所;他为保护自然生态而砥砺前行,用摄影作品打动人心,既充满诗意和浪漫,又蕴含哲理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博览·文化     
《神州》2004,(9)
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逝世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于8月4日在法国西南部吕贝弘镇的家里逝世,享年95岁。布列松是新闻摄影的先驱,他是最早带着相机,走向街头,走向战场的新闻摄影人。他一生有五十多年时间都是在世界各地旅行,用胶片记录人类的戏剧性场景。从印度圣雄甘地的葬礼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姆·福克纳,从西班牙内战到中国革命,他的照片定义了20世纪中期的历史,使拍摄新闻照片成为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2.
王琎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6):102-111+143
摄影因其客观真实记录的属性,诞生之初即在博物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物摄影包含了对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真实记录,考古摄影可算作它的一个分支。与文物摄影不同,考古摄影更为强调即时性与纪实性,并体现出学科的专业特点。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考古摄影在考古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在科学记录、文物修复和遗址展示及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来到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宣传部工作,邝建就有一个梦想——用镜头诠释生态南戴河的大美。 许多人看过邝建的摄影作品,总会发自内心地赞美:"拍得太好了!"他拍的照片唯美、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在拍摄南戴河的摄影作品中,他不仅记录了南戴河的生态景观,而且用镜头诠释出对生态美的理解,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对于人们的称赞,他很感动,他感谢很多人,也感慨很多事,在他看来,作为一名看着南娱景区发展的摄影人,用镜头展现和传播南戴河的生态之美,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尹宁 《钟山风雨》2012,(5):2-F0002
尹宁.河南济源人。现任南京市政协教卫文体(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少年起就喜爱摄影,又钟情于山水人文,多年坚持以相机为笔,将自己的美学意识、情感和理想投影在摄影画面中,在时间的流程中记录下了一个个美丽的瞬间,也成就了自己的一次次精神远足。其作品多次参加摄影展,受到好评。  相似文献   

15.
作为摄影师,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我一直致力于拍摄人物肖像和纪实摄影.比如记录中国各民族金婚夫妻的《半个世纪的爱》持续拍摄了25年。2012年在尼泊尔旅行时,我偶然发现了手机在拍摄人物肖像时的独特优势,开始转用手机作为创作和传播的工具。如今,摄影器材强大、丰富的功能容易让人迷失其中,而用手机拍摄可以把对器材的依赖降到最...  相似文献   

16.
拾玖 《南方人物周刊》2013,(35):106-106
“感觉好像要穿越冥河一样,我们的蜜月就是一次死亡之旅。”相片上,荒木经惟的妻子阳子在小舟内微微蜷缩着。黑白影像之下的她安详又宁静。难以想象,如此平淡素朴的作品.出自那个发型怪异、八字胡、放浪不羁的摄影师荒木之手。9月23日,《荒木经惟:感伤之旅/堕乐园1971~2012》摄影作品展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展,作品始于荒木“私写真”创作的最早期作品《感伤之旅》,并以最新作品《堕乐园》结尾。这些记录荒木与爱娄阳子最真实、最私密的摄影作品,让人们真切领略了这位摄影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阳子的无声之爱,体昧他说的“所谓摄影,就是人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安多藏区国家政权建设的加强,清朝亦强化了通过法律加强对安多藏区的社会控制。这不仅表现在单行法规《番例番规》之上,还体现在相关的土官制度与藏传佛教管理制度的立法方面,将安多藏区作为单独的条目予以清晰化。这些立法既可以看作是"因俗而治"基本指导精神下法律体系的完善,也反映出清朝对安多藏区社会控制的不完整性与过渡性色彩。  相似文献   

18.
书讯     
《中国西藏》2007,(3):96-96
《民国时期西藏及藏区经济开发建设档案选编》为了反映民国时期西藏及广大藏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还历史以本来面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作,将反映和记载民国时期西藏及广大藏区经济的有关档案汇集,以供研究。该书所辑档案共141件,起于民国十九年(1930)11月11日,止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3月。主要内容有:西藏及藏区财政金融、交通建设、邮政电信、商业贸易、藏区经济调查与开发规划等。这些档案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布,是记录民国时期西藏及藏区经济发展状况、西藏与祖国内地关系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这样系统地公布西藏及藏区经济档案文献尚属首次。书号ISBN7-80057-798-8,32开,338千字,定价26.00元。已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9.
扎洛 《中国西藏》2006,(6):20-23
自2000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藏区发展课题组,—直在西藏农村做调查研究活动,2005年7-8月,课题组又沿着川藏公路在四川省甘孜州和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进行了学术调研,根据课题组的业务们工,我负责对藏区村庄的政治,法律及公共服务等问题的调研,在广泛的调研活动中,我从各村庄的带头人如村长(包括自然村的村长或称为组长),党支部书记等那里获得了大显真实,生动而又发入深省的田野素材,笔在此将其中的部分访谈记录奉献给广大读,通过这些字,我们可以窥见西藏农村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次老师全名次丹多吉,是觉木隆藏戏团仅存的传人。 大次出生在转经道上。因为他的父母就是觉木隆的成员,所以他8岁开始学唱藏戏.至今已有60多年了。作为一个在藏区巡回演出的藏戏班子,剧团每年雪顿节期间回拉萨演出.这属于政府的命令.是没有报酬的。来到拉萨.“我一个住的家都没有”。剧团上下都要租房子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