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耀邦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0年了。20年前,他走得是那么突然,几乎谁都没有想到,完全出乎人们的意外。可是,他又走得是那么自然。当时,他身体状况很不好,1987年冬党的十三大后他就病了,1988年冬又得了一场肺炎,后来虽然康复,但食欲不好,吃东西很少,体重不断下降。当时,他对中央生活会的“揭发批判”还心有余悸,总觉得这件事可能还没完,他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原谅和宽恕,因此心存恐惧。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都比较复杂,社会上思潮起伏,议论纷纭,他是个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人,内心很不平静而又无法抒发,因此感到郁闷压抑。身体不好,心有余悸,思想压抑,三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心脏病突发而去世,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长大     
孩子不小了,都13岁了,上初中了,可他还像个小孩子似的。孩子没有母亲,只有父亲。父亲怕孩子受到什么委屈,从小就对他娇生惯养,所以孩子13岁了还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孩子连最简单的做饭不会,洗衣服也不会。孩子上初中,住校,每个周末都会带一大包衣服回来,让父亲帮他洗。父亲为此很着急,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呢?父亲曾不给孩子洗衣服,可孩子就拿钱去买新衣服。真要没衣服穿了,没洗的脏衣服也穿。不给孩子做饭,孩子就饿着。父亲让孩子做饭,孩子说他宁愿饿死也不做饭。好长一段时间,父亲都拿孩子没有办法,只好给他做饭洗衣服。眼看孩子就要…  相似文献   

3.
侯外庐同志的《韧的追求》,是一部深刻动人的自序传。他在书里,概括了自己在社会史、思想史上的许多创见,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书中提到他同一些学者间的友谊,表现了老一辈历史家的风范,尤其使人感动。侯老在自序传中写道:“学术研究的队伍中,存在观点分歧是在所难免的。重庆时期,就拿史学来说,同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彼此的学术观点可能大相径庭,对具体疑难问题的歧见,更俯拾皆是,甚至文人中间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相轻陋习,不利团结的闲言碎语……也都存在着,但是,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唯独不存在自己营垒内部以势压人的过火斗争。……我们这支队伍正是在这种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科学而深入的研究中成长起来的。”侯老跟当时在重庆以及后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是一位从贫苦人家成长起来的开国皇帝,深知一米一粟来之不易.因此,他当了明朝的皇帝后,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的风尚,反对铺张浪费的奢侈行为. 朱元璋倡导节俭先是从自己开始.明朝的皇宫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由于当时朱元璋尚未称帝,所以明皇宫投资小,规模小,装修也不奇巧华丽.1368年,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大臣们建议朱元璋扩建皇宫,好好装修一下.朱元璋听罢当即拒绝了.他说:“现在的宫殿坚固耐用,已经很好了.装修再豪华,也只是一个办公场所呀!”朱元璋不仅没有扩建和装修宫殿,还让人在皇宫的墙上画了一些勤俭节约的图画,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忘本.  相似文献   

5.
“当时的有关部门并滑有对这个病给予高度重视,也并没有很发地向公众讲清楚这个病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我觉得,要是为了避免公众恐慌一直都不说,等到病的死亡率大大增高时,公众再知道的话,他们会更恐慌。”  相似文献   

6.
宋健 《百年潮》2006,(7):4-10
一个人可能很聪明,但是他没有机会获得应该获得的知识,或者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就是再聪明最后也埋没了 宋健出生于一个"世代无鸿儒,户户近白丁"的地方--山东荣成的一个小山村,父亲是没有读过书的贫苦农民.  相似文献   

7.
张锡禄 《民俗研究》2006,(1):210-220
今天我非常高兴,因为我终于来到了北京大学。1995年,康奈尔大学请我到东亚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我待了一个学期,我也在那里做讲座。当时在座的都是老外,当时就想,我应该有个什么时候,也把我自己辛辛苦苦调查出来的田野经验,讲给自己的学生,10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来到北大了。在讲座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1966年,我初中毕业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停课闹革命,我们只能离开学校,再没有上学的机会了,我只读到初中就没有读了,但因而我也有了永远念不完的书。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后,他进到国家安全部门当了普通办事员。一天,部长派他给上级领导送份文件。敲门进去后,他发现那位领导正在打电话,只好站在门口安静地候着。领导满脸愤怒,对着电话大吼大叫,"砰"地摔下电话后才瞥见了他,没好气地问:"你是谁?有什么事?"他介绍过自己,报告说是来送文件的。领导很恼火:"难道你没看见我正在发火吗?"说完又拿起电话打了起来,嗓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张学良曾经产生过一个疑问:长征那么艰苦,红军为什么没有被拖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当时在西安的张学良曾产生了一个疑问:长征这么艰苦,爬雪山,过草地,饥无食,寒无衣,任什么军队都会拖垮了,为什么红军没有垮,战斗力仍那么强,东北军几次进攻都吃了败仗?后来他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开始了接触,对红军逐步有所了解。这支队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不烂,拖不垮,坚韧不拔,英勇无敌,是它的性质决定的。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拥戴自己的军队。有关长征的历史档案材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给养、补给十分困难,极易发生侵犯群…  相似文献   

10.
阎明复 《炎黄春秋》2005,(12):10-16
抗战年代我还年幼,对父亲的工作情况知道 不多,特别是他当时是地下党员、又从事情报工 作,更是一无所知。说起来很惭愧,1947年在哈 尔滨外专“三查”运动中,我很认真地说我父亲 是“资本家”。建国后父亲也没有跟我讲过他过 去的经历,没有讲过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情形。 即使1952年中央批准他在外交部公开了党员身 份后,他也没有专门和我们谈过,也没有公开向 社会说他是共产党员。据安全部的一位老同志回 忆,文革的时候,专案组的人找他外调,都不知道 阎宝老是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1.
查韦斯[1954—]7岁时,乌戈跟祖母住在一起。上学了,同学们都有美丽的书包,七彩的画笔,而他除了满是补丁的书包外,什么也没有。乌戈很伤心,多次向祖母讨这要那,祖母总是安静地听着,从未应诺下来。一天,乌戈又委屈地说:"课间同学们都有面包吃,  相似文献   

12.
林彪出任国防部长之前,就曾住过北京新6所1号楼。他先带了叶群、林立果、林立衡来看房子,在李维信陪同下,楼上楼下看了一圈,感觉还可以,没坐就走了。不久便搬来住下,用李维信的话讲:“当时他地位不算太高,又很长时间不说一句话,所以我也没太在意。他住进来以后,我们只派一名服务员去照顾他。所里干部基本没怎么去看过。他不像朱老总,大家愿意去他那里坐坐,聊聊天,有什么事就马上办一下。林彪不爱交往,和我们不交往,和其他任何首长都不怎么交往,他怕冷、怕光、怕味、怕吵、怕风,整天自己闷在屋子里。他生活很简单,吃喝穿用都没什么琐事,偶尔…  相似文献   

13.
正"西安事变"名将张学良自1949年被蒋介石带往台湾后,再也没有回过大陆。事实上张学良非常希望在有生之年访问北京和沈阳老家。尤其是在李登辉上台,解除禁令,恢复他的自由后。但他有个顾虑,那就是怕李登辉不放行。毕竟当时两岸关系很微妙,自己刚被解禁就提出去大陆,可能会惹李登辉不高兴,因此他决定先不通知李登辉,等联系差不多了再告诉李登辉,他认为李登辉到时也很难对他说不。  相似文献   

14.
1957年,我任湖北省黄冈县委宣传部干事。根据领导的安排,我参加了当时轰动全国的刘介梅忘本回头展览会(以下简称“刘展”)的全部活动。 一 关于刘展,毛主席当年专为此讲过一段话:“湖北有那么一个雇农出身的党 员,他家是三代要饭,解放后翻身了,发家了,当了区一级干部。这回他非常不满意社会,非常不赞成合作化,要搞‘自由’,反对统购统销。  相似文献   

15.
她们的都市     
虽然我生活在纽约,虽然我也有几个死活嫁不出去的女朋友,但是我特别讨厌看《欲望都市》。讨厌看的原因很简单:丫们勾引男人怎么就那么容易!真是想想就让人妒火中烧。瞧那四个女人,除了夏洛特,也没觉得谁长得咋的。凯瑞,大马脸。米兰达,干巴巴的。萨曼莎,五大三粗不说,看到公鸡都恨不得发情。就她们那样,怎么男人在她们跟前就那么前仆后  相似文献   

16.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政治家和宰相,他手下有个官员叫高缭,为人处事小心谨慎,为官三年从没有犯过错误,可是有一天,晏婴却突然把他辞退了。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晏婴的一位好友对晏婴说:“高缭在你手下为官三年,从来没有办错过什么事,你不给他奖励倒也罢了,可是还要将他辞退,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过分了?”晏婴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但是如果别人不给以提示的话,自己是很难觉察到的。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了三年,看见我的过错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所以我把他辞退了。”  相似文献   

17.
“说实话错了么?如果没错,为什么不允许我说实话?”3月1日,华远大厦6楼董事长办公室里,任志强言之凿凿,语气中没有半点委屈,摊开的双手只是在告诉你,我根本没错,我心里笃定得很。桌上那些堆得高高的,码得密密的,只有他才知道出处的中央文件、数据,随便抽出一张,都是他用来PK的有力武器。任志强说他不是自恋的人,自负是因为“自己有本事”,说话“冲”是因为他“比别人知道得更多”。  相似文献   

18.
当北就市社科联副教授李德堂从某出版社取回他创作的长篇小说《人问罪》的时候,他几乎流下眼泪。活了大半辈子,当了副教授,零星的论文也没少写,但真正称得起有份量的,还是这本沉甸甸的书。他是用了近10年的心血创作的,那里有他童年在农村的凄凉和梦幻般的经历,有的评论家看过清样后就写出评论:”气势宏大,情节曲折,气韵饱满,风格悲郁。”出版社准备为老李开个作品讨论会,北京市作协也把这部长篇做为自己会员的一部力作,而他的长篇诗集《历史的痕迹》也将印行,谁都说50多岁的老李该走红了。老李回家把书交给老伴,老伴竟没有伸…  相似文献   

19.
池必卿同志到贵州工作不久,不知谁开的头, 我们就叫他老头儿。这在80年代的省委机关,是个很不合规矩也不那么严肃的称呼,但是,不仅没有人出来批评和制止,而且跟着叫的人越来越多。开始是办公厅秘书人员叫,慢慢变成省直机关很多人叫,最后扩大到地州市领导人甚至省委一些领导同志也跟着叫。开始是背后叫池老头,后来发展成在非公开场  相似文献   

20.
正亲爱的心曲姐姐:你好!最近特别郁闷。我上了高二,英语成绩就一直不太好。我也很努力了,但是总没有高一那么优秀。老师也跟我谈过,说我有些毛躁,心不静,他们对我寄予很高的期望,我怕他们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就更加紧张不安。我小时候的愿望就是考同声传译,我一直为此努力。最近有点灰心了,觉得有点力不从心,觉得成功离我越来越远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心曲姐姐,你说我能成功吗?在同学老师的眼里我一直是佼佼者,他们都认为我很成功,每次的奖学金我都拿最高的,但是他们不知道我对自己要求很高,压力很大,我怕我实现不了愿望,让自己失望,也让他们失望。爱你的小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