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和2004年,由四川大学和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两次对西藏西部展开考古调查。在阿里地区象泉河流域首次发现了卡俄普和西林衮两处佛教石窟遗迹。石窟中壁画保存较好,时代上限为公元11世纪,下限可延续至16~17世纪。其中早期壁画主要受克什米尔佛教艺术风格影响,后期壁画较多接受了同时期卫藏地区的绘画风格。这些石窟壁画提供了阿里象泉河流域古格王国时代不同时期佛教石窟壁画的演变线索,对今天认识古格王国佛教艺术的自身发展及其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互动,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早期佛教考古是指从佛教正式传入的东汉至两晋时期的佛教考古。这一时期的佛教遗存发现相对较少,有些佛教遗物在形态和性质上较为模糊,不易辨识,但它们对研究佛教如何进入中国及进入中国后的早期历史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直到近年,学者们对中国境内发现的早期佛教遗存的性质、时代、分期、艺术风格、传入路径等开展了大量研究,相关成果对认识东汉至两晋时期的佛教历史文化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西藏阿里东嘎、皮央石窟考古调查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年6月,在西藏全区文物普查中,由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四川大学组成的调查分队,在西藏西部的阿里高原发现了几处佛教石窟遗迹。其中位于扎达县境内的东嘎、皮央两村的石窟群规模较大,因两村相距不远,故命名为“东嘎—皮央石窟”(图一)。 1994年5~8月,川大历史系考古专业与西藏自治区文管会再次组成调查队,重点对该处石窟遗迹作了进一步的复查、编号,并对石窟壁画中有关藏文题记作了抄录、整理等项工作。同时,对古格王国故都所在地扎布  相似文献   

4.
西藏阿里境内的象泉河以其源头的山谷形似象鼻而得名,藏语称为“朗钦藏布”,它发源于噶尔县门土乡,往西经札达县流出国境进入印度,在印度境内的一段称之为萨特累季河(又译为苏特累季河),在巴基斯坦境内同奇纳布河汇合成潘杰纳得河后注入印度河,是印度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全长1450公里,流域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5.
从考古遗存看佛教传入西域的时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什么时候传入西域,一般的看法认为应较内地为早。下面略举几家具有代表性的意见: 佛教于何时流入西域地方?……原则上观之,大约系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殆无疑义。佛教何时传入中国?诸说纷纭,学术上最贵重者为所谓《魏略》的记载,据此记录知在前汉末期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是则西域之佛教的传播,必前于公元前二年,盖其地为中国与西方各国交通必经之地,且富于宗教信仰的“伊兰”系人种据  相似文献   

6.
7.
《文物》1972,(3)
1971年9—10月间,我们在当地党政领导、革命群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支持和协助下,相继调查了乌苏里江边饶河小南山、小佳河古城、石场、五林洞小东山以及珍宝岛西南等遗址,现将调查结果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8.
我从事文物考古20年之久。几乎踏遍万里雪域高原,克服了种种困难,甚至差点翻车送命。其中最感兴趣,难以忘怀的就是西藏西部阿里;在内地人眼里,西藏是神秘美丽而远不可及,高不可及的“世界屋脊”。在西藏人眼里,阿里是一块充满了历史文化之谜,宗教之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北京大学考古系与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甘肃东部的毛家坪、董家坪两地找到了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这是秦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这一发现,把秦文化的考古学研究由春秋战国时期,推前到西周时期,这无疑为探索秦文化的来源,探讨早期周秦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涑水河流域的调查方法是在吸收传统调查方法和区域系统调查方法优点的基础上,运用GPS测点得到空间化的调查信息并形成可供修改的数据库,最后通过GIS等分斩软件实现大量调查信息的批量处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洛当寺经书的内容、字体、书写、绘画风格、题材和题记等进行了首次调查和初步研究。研究显示,这批经书残卷及其插图由写本和刻本组成,写本最多,时代较早,主要为《般若波罗蜜多经》等经典;刻本较少,年代较晚。经书和插图制作于10-18世纪之间,基本反映出阿里古格王朝写经、刻经及其插图创作的历史脉络,是迄今国内发现藏传插图数量最多、时代跨度最大的写经和刻经作品。经书的发现对于弥补国内藏传写经彩绘插图,进一步研究阿里、西藏自治区乃至中国古代写经、刻经和译经的历史,以及插图艺术的题材、风格及其特点、演变,都具有重要的学术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几年来,对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已经推向了高潮,随着材料的不断增多,对探索仰韶文化以前的文化面貌,有了一个较大的突破,并取得了新的成就。 早期新石器遗存,在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的考古工作中,已经露出了线索,但经过正式发掘的遗址却很少,因而,对仰韶文化以前的文化遗存的分布与特点,缺少较全面的了解。七十年代前后,对早期遗存的发掘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以新的资料充实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十几年的工作证明,我国的早期遗存,较多的分布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尤以渭水、汉水及关中平原地区的分布较为集中,通过调查发现和已经发掘的遗址已有几十处,比较重要的材料主要见以下几处遗址。  相似文献   

13.
2018年7~9月,曲龙遗址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琼隆地点开展了首次科学考古发掘,清理存在复杂叠压打破关系的洞室与院落组合遗迹1组、三重回廊式佛塔1座,出土了陶器、石器、铁器、木器、铜器、皮革、织物、擦擦、写经、唐卡等生活和宗教遗物以及各类动物与植物遗存,为研究曲龙遗址古格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及其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线路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新安江中上游流域的史前遗存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安江流域中上游地区调查和试掘的一批史前遗址表明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属于中国南方的砾石石器/砍砸器工业,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晚期;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接近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但又包含较多的地方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藏的西部,有一块号称“世界屋脊上的屋脊”的辽阔高原,它的海拔高度达4400米,总面积约占西藏的三分之一。但是,这里的人口密度,却仅仅为每平方公里0.16人,境内纵横分布着上千公里的“无人区”,成为本来就充满着神秘感的西藏高原上最富有吸引力的一方秘境——这就是著名的阿里高原。  相似文献   

16.
左江花山岩画以其多方面的独特性在中国乃至世界岩画中独树一帜。在岩画分布区域及其附近地区——左江右江流域发现的大量考古遗存,为岩画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左江花山岩画和左江右江流域同时期考古遗存之间,在文化内涵、具体元素、反映的社会性质和族属信息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这种关联性对研究岩画产生的历史背景、年代、族属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曲龙村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达巴乡,是象泉河上游地区一个重要的人类聚居地点。2015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西北大学、阿里地区文物局、札达县文物局等多家单位组成联合考古调查队,在曲龙村遗址进行了数次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大量古代遗存,年代自公元前一千纪到12世纪佛教后弘期,为我们揭开“象雄文明”的神秘面纱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渝河是宁夏隆德县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六盘山西麓.在渝河及其支流分布有较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些遗址大多分布于渝河南北两侧的坡地或台地上,其时代为仰韶至龙山时期.通过对渝河流域的系统考古调查,我们对该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分布状况和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藏族同胞是祖国勤劳勇敢并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兄弟民族之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极为丰富多采的本民族文化艺术,是祖国文化  相似文献   

20.
张驰 《丝绸之路》2021,(1):157-161
2016年12月,庆阳市博物馆承担了甘肃省文物局《陇东地区佛教遗存的考古学研究》课题项目后,先后在陇东地区对佛教遗存开展了野外考古调查工作.据调查,陇东地区的佛教遗存主要有石窟寺、佛教造像、佛塔、石经幢四种形式,与陇东地区佛教遗存的分布、佛教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以陇东地区的佛教遗存为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