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诸葛亮平南中,史实分载《三国志·蜀志》有关传纪。《华阳国志·南中志》合叙文云:先主亮后,越(今西昌)史师高定元杀将军自称王,益州(普宁)大姓雍亦杀太守降吴,亮遣越太守龚禄住安上,去郡八百里遥领。柯(福泉)领太守朱褒杀蜀从事为乱,益州夷人不从,使建宁(曲靖)孟获说之尽从。建兴三年春,亮南征,自安上由水路入越,别遣马忠以太守伐柯,降都督(毕节)李恢向益州。定元自旄牛(汉源)定笮(盐源)卑水(越北)为垒,亮军卑水。定元部曲杀雍阎,孟获代为主。亮斩定元,而马忠破柯,李恢败夷南中。五月,亮渡泸,进征益州,…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南征是三国蜀汉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陈寿的《三国志·蜀志》对此事的记载非常简略,对进军的路线和所到的地方没有说清楚。诸葛亮的《出师表》称这次南征为“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对进军的路线和所到地方虽有所揭示,又由于古代称为泸水的河流不止一条,“不毛”一词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因而引起过不少争议。《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刊登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解》,提出了诸葛亮南征渡过怒江并到达缅甸八莫的说法。作者根据他一九四四年从军缅甸的见闻和汉字的音训,认为《出师表》所谓的“五月渡  相似文献   

3.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有“孔明兴兵征孟获”,“孔明秋夜祭泸水”等专篇,描绘了诸葛亮南征的故事。清人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谓其为“汉相南征记”。多年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对《演义》中一些相对独立的故事如(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以及书中的人物,已有较广泛的讨论,但对“汉相南征记”却迄今尚无专论,论者间有涉及又极简略,且有些看法值得商榷。按史籍载,诸葛亮是主张对各少数民族施行“和抚”政策的。早在《隆中对》里,他就提出要“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这种“和抚”政策即既要使周边的少数民族归顺王朝,又要力求民族地区的安定,使之与王朝“和睦”相处。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  相似文献   

4.
丁晨 《丝绸之路》2011,(19):46-49
一提起蜀道,人们首先会联想起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千古绝句。清代学者严可均编纂的《全三国文》诸葛亮名下收录的一篇《黄陵庙记》记述了诸葛亮“趋蜀道,履黄牛,因睹江山之胜”,说诸葛亮进军四川之事。南朝历史学家裴松之在《三国志》的注释中曾引《魏略》一书,已用“蜀道”一词。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渭南”标点商榷东湖晋人陈寿《三国志》叙三国战事,时见“渭南”字样,中华书局校点本多标示为“渭南”。显以实限地名视之,颇有失当,今特为辨正如下:1.《魏书·明帝纪》(第103页)魏明帝青龙二年四月,“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马宣王率诸军拒之...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通过将中华书局标点本《晋书·天文志》与《汉书》《三国志》《宋书》等对读,发现其关于诸葛亮屯兵渭南及文钦、毌丘俭淮南叛乱的记载存在不妥之处。就此略抒管见,献疑于方家。一、《晋书·天文志下》载:"蜀后主建兴十三年,诸葛亮帅大众伐魏,屯于渭南。"~((1))按:"十三年"疑为"十二年"之讹。《三国志·诸葛亮传》载:"(建兴)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  相似文献   

7.
吕凯是三国时期雄踞永昌郡的南中大姓之一,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时,因见他忠于蜀汉而上表为其请封,官以“云南郡太守”,封“阳迁亭侯”。陈寿《三国志·蜀书》有其传,然语焉不详,裴注亦未悉考辨,致使关于吕凯的族属问题出现分岐:一说为秦废相吕不韦之后裔;一说为南越国宰相吕嘉之后裔。其中以吕不韦之后裔说在目前尤为盛行,尤中先生《云南民族史》一书即持此观点。本文在结合考察史料与历史背景的前提下,认为吕凯乃南越国宰相吕嘉之后裔。  相似文献   

8.
马谡是三国时代蜀国的将官,在一次与魏国的战争中,没有按照主帅诸葛亮的布置行事,打了败仗.丢掉前沿重镇“街亭”,使诸葛亮进退失据.诸葛亮把他斩首。史书这样写道:“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败战之后,“(亮)戳谡以谢众”。(《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下引此书,不注书名)这已成定论,没人再提什么疑问。当然,违反节度,打了败仗,依军法是要斩杀的。如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楚国战败,楚君就杀掉其将得臣。但既杀之后,晋君闻之大喜,这样说:“莫余毒也已”,(《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再也不会找我的麻烦了。显然得臣之杀是一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还是春秋时代,秦晋(肴殳)之役,秦军战败,秦主将是孟明。秦大夫及秦君的左右都说(肴殳)之败,“孟明之罪也,必杀之”。秦君不听他们的话,“复使为政”。(《以左传·文公元年》)后,秦又伐晋,取晋地王官及郊。“遂霸西戎,用孟明也”。(《左传·文公三年》)处理的办法不同,效果不一样。军事史上对于违反军令,打败仗的将官,不加杀害的例子很多。如晋文公不杀违反军令烧毁曹大夫僖负羁家而多才的魏(?)。就蜀国的实际言,与魏国对抗,实力相差很远。单就人才来说,如史家习凿齿之所指:“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国(指魏)”。(《蜀志·马良附谡》裴注)人才就更宝贵  相似文献   

9.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载诸葛亮上书,后人称为《后出师表》,中有一段话,中华书局《三国志》校点本把它标点为:“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宾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见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93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之《三国演义》会评本,将上段标点为:“……七十  相似文献   

10.
赤壁考     
一《三国志》及裴注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晋陈寿《三国志》及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等记载了战争的过程。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率军南征刘表。八月,刘表卒,子刘琮代。九月,曹军至新野,刘琮以荆州降。寄居荆州屯军于樊的刘备率部南撤。曹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于当阳长坂。刘备败退夏口(今武汉市),遣诸葛亮联结孙权,共拒曹军。曹操率大军自江陵顺流东下。孙权派周瑜等率军与刘备并力逆曹军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将黄盖以“寇众我寡”,建议火攻。  相似文献   

11.
晋代常璩编撰的《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比较完整的一部志书,它记载了公元4世纪中叶以前今西南以及陕甘鄂部分地区的史事。就三国蜀汉史研究而言,《华阳国志》在对诸如李严被废、诸葛亮南征等事件的记载上,提供了比《三国志·蜀书》更为丰富和详细的史料。而且,通过《华阳国志》的相关材料,还可以解释《三国志·蜀书》中艰涩难懂的典故、了解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有助于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华阳国志》在蜀汉政治史、军事史和文化史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寿撰《三国志》,素有曲笔之称。《晋书·陈寿传》云:“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亮长子)又轻寿。寿为亮  相似文献   

13.
陈寿的“史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寿(233-297)《三国志》,在当时已有人说它“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所谓“史才”,就是指善叙事说的。这一点,确实是他的成就。陈寿的史才,表现在他对三国历史有一个总揽全局的看法和处理。他在《三国志》记述了自184年黄巾起义以后,至280年晋灭吴,差不多一百年的历史。他以曹魏的几篇帝纪提挈这一时期历史上的大事,又分立魏蜀吴三书以叙三国鼎立的发端、发展及结束.他记叙了黄巾的兴亡、董卓和群雄的四起;记述了官渡战后曹操“天下莫敌”,赤壁战后三国鼎立,夷陵战后蜀吴长期合作和蜀魏长期对立;记述了魏明帝传位婴儿以至曹爽的失败是魏晋替兴的转折,记述了诸葛亮之死是蜀政变化的标志,记述了孙权晚年嫌忌好杀已肇败亡的危机。他于  相似文献   

14.
关公是人人熟悉的历史人物,关公的故事,在《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三国志演义》中均有描述,人们对之早已耳熟能详。但对于关公的出世,历来史书、文学作品或其他文献所述甚少。陈寿《三国志》中关于关公出身,仅有“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寥寥几字[  相似文献   

15.
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汉武帝派司马相如率领大批人马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原来秦朝设置的邓都县(今西昌)设立了越郡。公元前111年在郡下设“卑水”等县。三国时,蜀汉建新三年(224年)诸葛亮南征攻越,曾在凉山州东部“军卑水”,目的是将高定元的部众引至卑水聚歼。《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去司治东二百里,元为北社县,属建昌路(唐中期在西昌设立建昌府)。明初因之,后改碧舍县”。卑水县、北社县、碧舍县皆语汉异译,同指一地方行政建制。那么古时候的卑水县究竟在何处?史学家们各持己见,大致有:雷波、宁南、会理…  相似文献   

16.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记载":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①张郃追击诸葛亮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而裴松之所引《魏略》记载":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②参考《通鉴》记载:"司马懿遣张郃追之,郃进至木  相似文献   

17.
《三国志》纠谬一则李勃中华书局校点的《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李恢传》云:"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人也。……章武元年(公元221年),降都督邓方卒,先主问恢:'谁可代者?'恢对曰:'人之才能各有长短……臣窃不自揆,惟陛下察之。'先主笑曰:'孤之本意,亦...  相似文献   

18.
《三国志》语词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志》语词札记黄灵庚【造次】造次,本言仓卒,引申有敏捷义。《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点校本)卷四二《蜀志·谯周传》:“身长八尺,体貌朴素,性推诚不饰,无造次辩论之才,然潜识内敏。”(1027页)此言无敏捷疾辩之才也。卷五一《吴志·孙奂传》:...  相似文献   

19.
何谓木牛、流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木牛、流马《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把运粮车叫作“木牛”、“流马”。那么,木牛流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先进运输工具呢?对此问题,多数人均属似知非知。后汉晚期应邵著的《风俗通义》中称:“乘牛马者,利斩饮饲达曙。今乘此(鹿车)虽为劳极,然入传舍偃卧无忧,…...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南征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治蜀的重要政绩,亦是蜀汉政权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南中各地遗留有大量南征遗存,这些遗存因年代久远,或湮没或损毁严重。为了充分了解南征遗存的保护状况,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先后四次组织人员深入历史上的南中区域各地实地考察,大致厘清了南中地区诸葛亮南征相关遗存的现状。遗存大致可以分为与诸葛亮南征历史相关(或与三国蜀汉历史相关)的遗存;附会的诸葛亮南征遗存;后世兴建的祭祀、纪念类遗存等三类。目前能确定的与诸葛亮南征或者说与三国蜀汉政权有直接关系的遗存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