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博览》2009,(9):10-10
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一纲四目”中没有提到让蒋介石回住庐山的问题,而在1965年7月蒋氏父子商量条件时,却特意把“庐山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汤沐邑(即封地)”写入六条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柳秋荣 《百年潮》2015,(2):30-34
1946年7月14日,蒋介石乘坐"美龄"号专机,由南京飞抵九江,随即在江西省主席王陵基的陪同下登上庐山。这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首次上庐山,距离1937年12月的离开,蒋介石与庐山分别了将近九年。九年前,国民党军政要人齐聚庐山,共商抵御外侮之计,蒋介石曾在这里发表著名的抗战宣言。与当时热闹的情景相比,此时的"夏都"庐山,除了清冷之外,触目皆是遭受日军破坏的痕迹,秀美的庐山已是满目疮痍。  相似文献   

3.
虞成萍 《南方文物》2005,(4):114-116,122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了抗日宣言。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于6月、7月两次上庐山,与国民党谈判,谋求共同抗日。国民党政府亦于5至7月召集各方名士参加庐山谈话会,讨论抗日事宜。由于国民党政府把庐山作为“夏都”来经营,抗日战争前夕和前期的多项决策在庐山作出,许多与抗日有关的事件在庐山发生或与庐山相关联,庐山实际已成为全面抗战的重要策源地之一。7月17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督促及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著名的对日外交谈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也表明了国民党抗日之决心。  相似文献   

4.
1946年6—7月间,上海爆发反对宋子文财政措施的金融风潮,工厂罢工、商人罢市。蒋介石特派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赴沪指挥军警特宪,策划反共并对付“民主同盟”等中间力量,以图平息沪市。7月5日,陈立夫在沪致函正在庐山休养的蒋介石,报告情况及处置办法。陈布雷代表蒋介石亲笔复函陈立夫指示工作方针,函中同时亦暴露出陈布雷身体状况严重衰弱及其不能见谅于蒋介石之苦衷,并涉及国民党对外宣传工作,颇具研究价值。现特选刊如后,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1997,(4)
蒋介石“决心应战” 1937年7月7日深夜,北京西南方向响起激烈的枪声。在卢沟桥地区进行非法演习的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和受到射击,悍然向中国军队驻守的宛平县城发起了进攻。第二天一早,为躲酷暑移到庐山牯岭办公的蒋介石等南京政要们就收到了华北地方当局的“特急电报”。一时间,蒋介石还弄不清楚日本此次挑衅的企图。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历次挑衅无不以蚕食、控制和侵占中国土地为目的。何况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早就公开声明,  相似文献   

6.
晓农 《文史精华》2007,(4):14-24
庐山军官训练团始建于蒋介石第四次对红军“围剿”失败之际,是将红军视为强大对手而开办的,共办3期,培训嫡系杂牌军队各级军官1.4万余人。通过军事训练、“政治洗脑”等方式,蒋介石培养了一批效忠于他的将领,由此确保了他的统帅地位并使得第五次“围剿”红军得逞。详情请看《蒋介石的庐山军官训练团》一文。  相似文献   

7.
1937年7月10日,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陶希圣,应蒋介石邀请,离开炮火连天的北平,乘火车南下,赴庐山参加谈话会。  相似文献   

8.
胡玮 《南方文物》2015,(2):12-14
<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彻底胜利的一场战争。庐山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许多与抗日有关的事件在庐山发生或与庐山相关联。1937年6月和7月间,为团结抗日,国共两党在庐山举行了两次和谈会议。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抗日宣言》,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在这里拉开序幕。庐山还是抗日战争中著名  相似文献   

9.
卢荻 《百年潮》2003,(1):22-27
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集团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为了拉拢国民党及其军队的元老和前辈李济深先生(广西苍梧人,号任潮,时任国民党军事参议院院长、军委委员、中央委员),蒋介石三次电催李济深上庐山“议事”。李济深抱着力谏的想法上了庐山,向蒋介石力谏发动内战的利害。但蒋介石根本不听其忠告。李济深对蒋介石不再存在幻想,他奋笔写了一封长信给蒋,尖锐地批评他反和平、民主、团结建  相似文献   

10.
奇磊 《福建史志》2005,(6):46-49
第四次“剿共”失败后,蒋介石不顾日寇对华虎视眈眈妄图继续扩大侵略华北乃至整个中国的阴谋,仍然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指导思想.自1933年7月起,在江西庐山设立军官训练团,接连召集蒋系军官轮训,前后三期,轮训了7500多名连长以上的军官,为进一步“围剿”中央苏区和红军,作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凡事都有个起因,都有一种先兆。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实行清党反共,也绝非偶然。远可追溯到1926年的“中山舰事件”,近则是1927年初在庐山的反共密谋。 盟兄盟第聚庐山 隐身仙人献诡计 1926年,蒋介石窃取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之后,实行军事独裁的野心日益暴露,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蒋介石更日趋反动。11月9日,他在南昌成立了总司令部,已决心实行清党反共,并开始做积极的准备。为了进行反共策划,他首先从广州招来了盟弟戴季陶和亲信吴铁城。 戴季陶是国民党的中央执行委员…  相似文献   

12.
李传玺 《纵横》2010,(8):12-15
1937年抗战爆发后,胡适于7月12日飞赴庐山。刚一上山,便被蒋介石邀去会谈。面对蒋介石在华北问题上的犹豫态度,胡适慷慨陈词,力促蒋下决心派兵迎敌。王世杰(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曾说,胡适的这番力谏和随后冯玉祥的痛陈对蒋介石坚定抗战信心、明确抗战态度起到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姚欣 《南方文物》2014,(3):181-185
<正>庐山,千古名山。苏东坡曾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进入20世纪,葱茏俊秀的庐山成为中国五光十色的政治舞台,与中国现代政治的关系紧密相联。在中国近代史上,庐山披挂着浓重的政治色彩。1926年11月26日,北伐胜利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第一次来到庐山。10天后,国民党中央首次在庐山开会,研究"整理军事政治问题"。蒋介石从此便格外钟情于庐山。从1926年至1948年(抗战时期除外),蒋介石有15个年头在庐山常住,运作国民政府中枢机器,召开有关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的会议。庐山成为国民政府"夏都"、"政治山",南京政府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相似文献   

14.
<正>庐山博物馆收藏的蒋介石、宋美龄生活用物主要来源于庐山美庐别墅。美庐别墅位于庐山东谷长冲河畔,院内古木参天,凌霄花铺满墙面。在庐山林立的别墅中,美庐别墅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周边环境,都独树一帜、别具一格,是中西合璧的杰作。蒋介石、宋美龄搬到美庐别墅居住的时间是1933年8月8日,此后,除抗战八年外,他们几乎每年夏季都上山居住于此。蒋介石在美庐庭园题书"美庐"二字保留至今。1948年8月18  相似文献   

15.
散叶     
<正>蒋介石爱吃"庐山三杯鸡"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庐山美庐居住时,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庐山三杯鸡",并且这道菜还是蒋夫人用来招待贵宾和政界要人的必备菜。1949年,蒋介石离开大陆去台湾后,一直没有忘记"庐山三杯鸡",并把三杯鸡的做法在台湾加以改进,加入一种台湾当地盛产的叫"九层  相似文献   

16.
记住庐山,是因为庐山的别墅,因为在很多别墅中上演了中国近代史“风云录”;记住庐山,是因为电影《庐山恋》,美丽的庐山和浪漫的爱情总让人遐想。庐山俨然是个别墅博览会,也可称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还堪称“万国建筑博物馆”。日夜被包裹在飘浮的烟云中的庐山别墅群,尤如一部浪漫主义作品和田园诗篇,曾使蒋介石梦牵魂绕,曾让毛泽东流连忘返,又使多少名人高士贤达智者感动万分。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对入侵的日军不予抵抗,全国民怨沸腾,终至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对蒋介石实施兵谏。后经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等进行调解,“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安全回到南京。后经谈判,逐渐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形势渐趋明朗。蒋介石即着手举办“庐山暑期训练团”,调集全国党政军学中级以上人员,进行战备训练。其时我任山东临淄中学训育主任,亦被调参加第2期受训。 1937年6月下旬,我们山东被调训人员齐  相似文献   

18.
1937年抗战爆发前,周恩来和蒋介石秘密在杭州举行了国共两党的高级会晤。6月和7月,周恩来二上庐山与蒋介石就国共合作抗日举行了会谈,达成了《国共合作》宣言,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统一战线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都显示了相同的民族精神: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庐山会谈》一文对此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正>从1933年至1937年,蒋介石曾在江西庐山多次举办"庐山军官训练团",它的全称为"中国国民党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军官训练团",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数以千计的国民党中下级军官在庐山比较系统地接受了军事理论和政工的培训。凡是参加集训并经考核合格的军官,蒋介石亲自颁发结业文凭,赠送"军人魂"短剑一把,并附蒋介石本人亲自签名的像片一张,以示恩宠,不少军官都以参  相似文献   

20.
德国军事顾问尤其是赛克特在蒋介石策定第五次“围剿”军事方略中的作用,历来是人们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外学者的不少史论显然存有两点误记:其一,碉堡战术是赛克特制定的,蒋介石只是“采用了他的德国军事顾问的新战术”;其二,1933年夏举办的庐山军官训练团“聘请以赛克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