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于2008年10月10日至13日在太原联合召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暨纪念乔志强先生诞辰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切缅怀乔志强先生在中国近代社会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的突出贡献,并对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反思与探索,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8月24-25日,第二届"东亚秩序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春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协办,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承办。会议期间,来自日本、韩国、越南、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30余名学者,承继第一届研讨会的问题意识,围绕着"东亚秩序之理念与构造"和"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两大主题,展开了深入  相似文献   

3.
正1976年"文革"结束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史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至今已经40年。特别是1986年10月全国举行了首届中国社会史学术研讨会,标志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复兴,若以此为界标,新时期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也有30年之久。有必要总结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学术史,把握其特色与趋势。这里就近40年的中国社会史研究学术脉络、重要议题、成就与不足,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正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论述,系统梳理和总结新中国外交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及基本经验,深入探讨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动态,促进外交史与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融合,2020年11月21日,"跨学科视角下的对外关系与民族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昆明举行。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李正华、云南大学副校长杨泽宇出席会议,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关凯主持开幕式。李正华在致辞中表示,  相似文献   

5.
2018年是新中国发展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纪念的一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了40周年.对改革开放成就、经验、特征、前景等方面的回顾、总结与展望的成果,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在这些成果中,作为2015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研究"的最终成果,由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武力研究员主编的《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与经验》①,以其涉及领域之宽广、分析问题之深邃、经验总结之精准,独见作者功力.这部著作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各领域各行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入剖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时在新的起点上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是一本既有思想性、理论性,又有对策性、前瞻性的佳作.  相似文献   

6.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30年,弹指一挥间。现在,对既往的成就与问题、经验与教训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改革开放推向更高层次,具有重大意义。30年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内容的法治建设,进展明显、成果丰硕,认真总结梳理,进一步探寻法治建设规律,以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法治建设新局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金湖县是一个只有30多万人口的小县,也是1959年从宝应县、高邮县偏僻地区划出建立的新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苏北小县新县,在40年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也曾经留下了灿烂辉煌的篇章。1984年初,为纪念改革开放5周年,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半月谈》杂志,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各省、市、自治区改革开放的"五大成就"。"金湖县户产万斤粮"就名列江苏省改革开放"五大成就"之中。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为了系统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经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和经济研究所、海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三亚智库联盟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三亚学院财经学院共同承办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与经验"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12月5—6日在海南三亚召开。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2008年4月25日,由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和<抗日战争研究>編辑部联合举办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3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研讨会,是接续2005年举办的"抗日战争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学术研讨会,再次以拓展抗日战争研究视角为主旨的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研讨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了抗日战争的研究方法,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总体影响以及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影响等.以下是出席会议的部分学者撰写的笔谈.  相似文献   

10.
正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统总结新中国70年来文化建设成就与经验,推进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以及学科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与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拟联合举办主题为"新中国70年文化建设成就与经验"的学术研讨会,现面向全国征文。  相似文献   

11.
安忠义 《江汉考古》2012,(1):111-116
致书和致籍是汉简中的一类重要的文书,目前对它的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文认为作为通关文书的致书或致籍是津关收到的有关门部门对所管过关人员的情况通报,或是事先对过关人员过关时的登记,是他们检验、放行的凭证,符传与致书并用,津关案验符传与致书的记载无差,方得出入。  相似文献   

12.
在晚清民初的历史语境里,中国传统的“文明”和“文化”概念先是大体经历了一个摆脱轻视物质、经济、军事方面的内容,形成内蕴进化理念的新的现代“文明”概念——广义的现代“文化”概念,再从另一维度部分地回归与“武化”、物质化相对的中国传统“文明”和“文化”的关键内涵,进而获取新的思想资源、重建一种新的狭义“文化”概念的过程,最终复构成了一个广、狭义内涵并存的、带有矛盾性的现代“文化”概念结构。这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同时也是当时的中国人运用它们进行社会改革的实践过程。戊戌时期,现代“文明”概念已经在趋新士大夫中逐渐流行开来,并携带一系列现代性主导价值观念,成为维新运动得以全方位展开不容忽视的思想依托;而狭义“文化”概念的出现及其与广义概念的合构,则影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书画艺术文献是目前文献学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从古代艺术文献目录发生、发展角度,对出现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目录学史上第一部书画专科目录学著作《书画书录解题》,从体例分类、著录思想等诸多方面加以比较分析,揭示了该书在艺术目录研究领域方面的创获与成就,并从一侧面反映了书画文献发展源流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日两国在实行地方自治前,都存在着一定的“自治传统。”这种传统在日本日村落共同体,在中国日宗族自治、乡绅自治。但是虽然同为“自治”,实际上有着很大差别。这种差别也可谓是导致两国实行近代地方自治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中日“自治传统”在地方公选议会、地方公共财政的运营和地方公共团体法人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中日“自治传统”具有的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杨明照先生《抱朴子外篇校笺·嘉遯》:"草土,鄙夷之辞。""‘粪土’与此文之‘草土’,字虽有异,含义固不殊也。"庞月光先生《抱朴子外篇全译·嘉遯》注释:"草土,犹言粪土,鄙夷轻贱之辞也。"译文:"将宝玉绫罗视如粪土。"按,两位先生所言,皆与"玉帛""草土"内涵无涉。"玉帛"乃朝廷礼聘之物,"草土"乃居亲丧所用之物。"草土"指居父母大丧时,寝苫枕块,哀亲在草在土。句谓:把朝廷用"玉帛"礼聘自己为高官这种喜庆事视为居父母大丧时寝苫枕块哀亲在草在土的悲伤事。  相似文献   

16.
金文中有自名“句鑃”的乐器,前人对其名的解释不尽完善,本文利用声韵训诂对“句鑃”一词的内涵意义和音读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和考证。“左守”一词是西周金文中新发现的,本文结合《三礼》等文献,从青铜礼器的性质、礼仪制度和语法结构、字义训释等方面论证了其含义,并阐明它对研究西周礼器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举制度。“中正”是“九品官人”过程中具体负责对士人进行察访、品评、定次的最基层组织。九品官人法创立之初,就设立了州中正、郡中正、县中正。曹芳时期,各级中正始有大、小之分。中正在“访举”士人的同时,还有表率乡里、敦行教化、化民正俗之责。中正是非专门性的、地方性的组织。除中正之外,实施“九品官人”的机构还有司徒府、尚书省吏部和中书省。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学界将“九品官人法”误称为“九品中正制”,因而夸大了“中正”地位作用,严重影响了对该制度的正确认识,应该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8.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到1980年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他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总方针、总政策.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具体方针、政策、要求、办法,为中国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9.
《Political Theology》2013,14(5):738-763
Abstract

Tak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his article questions the mainstream idea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politics that associates the church and state separation with a strict private—public division. Agreeing with the former distinction, we criticize the latter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Catholic theology and peace and conflict studies. Both fields offer adequate reasons to challenge this narrow dualism, envisioning the spheres of religion and politics as complementary and mutually enriching. In response to increased violence involving religions across the globe, "religious peacebuilding" is currently developing approaches to explain such conflicts and inform peacebuild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Additionally, the theological-emphasis on the eschatological presence of the "already" appeals to Catholic faith to pertinently reflect upon and frame public life. Consequently, we plead for the critical and beneficial engagement of religions in the public sphere as "not yet" sufficiently acknowledged.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学术界对"封建"及"封建社会"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敏兰 《史学月刊》2002,5(2):123-128
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国只有在西周时期才有封建制。从秦到晚清的社会不应被称为“封建社会”。在这一阶段,社会状况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并不相同,也与斯大林所概括的以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有较大的距离。他们批评滥用“封建”的现象,并力图用新的概念来代替“封建社会”,用新的理论体系描述从秦到晚清的历史。一些学者还注意到,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可以预料,关于封建社会的认识必将有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