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晓明 《旅游》2002,(7):38-41
第一次见到北美驯鹿群真是壮观,它们全速跑过我们帐蓬前。20秒后,一条浅灰色的狼冲了过去,驯鹿奋蹄冲进河中,游泳冲向远岸,驯鹿还真走运,狼的游泳技术难以与驯鹿相比,鹿群慌乱地爬上了对岸,消失在北岩,而狼站在那里舌头伸出老长,喘息着,呆呆望着鹿群消失在对岸,这场生命之战是如此迅速,都来不及拿相机照下来,虽然我们不喜欢再一次看到这杀戮的场面。  相似文献   

2.
走进曼荼罗     
1983年金秋8月的一天,我们一行3人自泽当镇乘车于早上9时到达扎其渡口。浩浩雅鲁藏布江面上除了飞翔着几只水鸟外,不见一条渡船。不知是我们来的太早还是船老大来得太晚,我们只有耐着性子苦等,无奈地看着时光和江水一同流逝。2个小时过去之后,才从对岸驶过来一艘小型机动渡船,当期待将变为现实时,我们的心也顿时和江水一样激动起来。中午12时零9分,终于开船了,因江流湍急,渡船斜逆江而行,大约一公里半宽的江面(盛水期),船行了足足四五公里的路程,船在江面上划出了一道大弧型航道。  相似文献   

3.
肮脏的圣洁     
周飞亚 《山茶》2011,(6):37-37
论起宗教意义。世间名川也许无一能出恒河之右。从古至今,恒河一直作为圣河受到崇敬。印度教认为它是女神的化身,深信圣洁的河水可以涤尽一切肮脏与罪恶。因此。教徒们常常饮河水、用河水刷牙洗脸、在河中沐浴,甚至将骨灰和尸体抛入河中,以求灵魂得到净化与拯救。  相似文献   

4.
<正>1937年我才17岁,那时我家有一只赖以谋生的七吨大小的木船。在日军进攻太仓浏河时为躲避战火,我们全家老小以船为家到无锡荡口避难。当时船上除父母、我和二妹三弟五人外,还有六名一起出来逃难的亲戚,一只小木船竟挤了十一口人。那年11月,船在荡口被国民党军“封差”(即征用),我们被要求从无锡运载一批军粮(大米)到昆山,支援守卫昆山防线的国民党军。后昆山防线失守,国民党军不得已让我家通过水路直接把军粮改运南京,支援那里还在坚守南京城的国民党将士。运粮途中,因为船小人多,也为了躲避日机轰炸,押粮的国民党军只好在岸上步行,与船齐头并行,日夜兼程。一路上行行停停,躲躲藏藏,担惊受怕,经历了九死一生。  相似文献   

5.
排湖之滨有一个回民聚居区──红庙街。这里有古老的清真寺,有历史悠久的回民小学,有闻名通途的红庙酥饼。提到红庙街,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话说徐家台有一回民,人唤魏团鱼(团鱼系其外号,真名失传)。清雍正年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后来他与妻子到汉口集家嘴去摆渡谋生。一天,8个穿红号褂子的公差,抬着4口大箱子来到渡口,上了魏团鱼的船,对魏团鱼夫妇说:“你们不要摆渡了,过三天有一位大官员来乘你们的船,会给你们很多钱,如果他三天不来,你们就将船开走。”说完他们便上岸匆匆走了。魏团鱼夫妇对这突如其来的奇遇,甚感…  相似文献   

6.
老天一通宣泄之后,尧河里干涸而裸露的石头缩进了河水中,不时激起的浪花,告诉人们石头还静静地卧在那里。河边滩涂上泛起一层浅绿。就像幼儿园的孩子无力涂上的蜡笔颜料。  相似文献   

7.
正昨日下午五时半,身着日本海军军官服装携带武器之日本人两名,乘坐汽车一辆,赴虹桥飞机场,抵达时,行将冲进场内。当日我机场卫兵加以阻止,该日人等即发枪射击。查近数日来,常有日本人至飞机场窥探之事,我军警当局,曾严令机场卫兵,如遇少数日人扰乱之事,不得发枪还击。故当时机场卫兵,见该日人等开枪,即  相似文献   

8.
打捞的科学     
《山茶》2011,(12):10-10
战国时,楚人有涉江者,船到江中,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这位楚人在坠剑处刻舟。待船到对岸,才入水求剑。他没想到的是,这下不光剑没捞上来,自己还做了两千多年的大笑柄。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是从小就开始笑话他了。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7月,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政府所在地邾城街外的举水河老大桥连接工程竣工,两岸群众过"半截桥"后再涉水摆渡终成历史。那天傍晚,夕阳西下,晚霞映照,我和朋友刘建桥相约来看半截老桥变新桥。漫步在大桥上,看着悠然的人群,我们百感交集。这里少了往年涉水人的大呼小叫、少了摆渡机船的隆隆声,少了"半截桥"的缺憾,多了长虹卧波,多了安宁祥和。刘建桥说,当年父母就是以这桥来给他取名,这其中有自豪、有喜悦、也有期盼。如今,桥通了,他感觉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江南(赣南)九龙山下的清和桥头。一天,有一个秀才,一个和尚,还有一个农家妇女,同时赶到清和桥的桥头,都急着要过桥去河对面办事。不料,清和桥被洪水冲倒了,要去对岸只能渡船。河上只有一位老船工摆渡的一只小船,  相似文献   

11.
1966年,狂潮陡起,中国神州大地上一场史无前 例的大动乱开始了!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 兵时,"万岁"声如雷,广场上百万红卫兵哭着、吼 着,成为一片躁动翻腾的红海洋。文革初起时,80岁 的斯特朗也热血沸腾,在《中国通讯》中以8页半的 篇幅介绍"文化大革命",向国外心存疑惧的外国人 解释说:它不是"一场接班之争",而是"改造人的灵 魂并建立新世界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地理填字     
《山茶》2010,(9):196-196,184
缅因州佩马奎特河中.一群一岁大的“玻璃鳗”从洞中探出脑袋。它们在河水和湖泊中生存数十年,然后远渡重洋,秘密产卵。本期填宇游戏中的某些答案就隐藏在《神秘游侠:鳗》这篇文章中。  相似文献   

13.
忆乾州古城     
乾州隶辖湖南省吉首市,地处湖南的湘西山区,它四周环山,是一个约有12平方公里的山间小盆地。万溶江河、小溪河、细溪河的河水自西向东汇入沅江。五十年代初期古城周围山上的树木成荫,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古城内的古树、古建筑与万溶江河、小溪河、细溪河沿岸的古树,以及河中碧水把大自然衬托得优美和谐。从远山上眺望乾州古城,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型精美的盆景,使人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4.
忆乾州古城     
乾州隶辖湖南省吉首市,地处湖南的湘西山区,它四周环山,是一个约有12平方公里的山问小盆地。万溶江河、小溪河、细溪河的河水自西向东汇入沅江。五十年代初期古城周围山上的树木成荫,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古城内的古树、古建筑与万溶江河、小溪河、细溪河沿岸的古树,以及河中碧水把大自然衬托得优美和谐。从远山上眺望乾州古城,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型精美的盆景,使人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5.
塑像     
素素 《旅游》2005,(12):14-15
欧洲有许多皇宫、广场、公园、墓地、故居。走到那里, 一抬头就可能与一尊塑像相遇。 1996年夏天,我曾经一个人在东北的原野上走来走去。走到黑河,就走到了黑龙江边上,对岸就是海兰泡。走到绥芬河,就走到了可以直通海参葳的火车站上。记得那一个夏天,我为了扩大自己对东北的感觉和印象,搭着船,坐着火车,把俄罗斯的两个远东城市都走了一圈儿。在海参崴街心的一座小公园里,我看见一尊契柯夫塑像。契柯夫在俄罗斯是著名作家,曾经在海参崴住留过, 就被这个城市以塑像的方式纪念起来。那是我第一次在国外看见作家的塑像,第一次看见城市对作家的敬意。  相似文献   

16.
黄河之水天上来,在神木县境内流了98公里。流经神木县县城的这一段黄河支流,叫做窟野河。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神木时,就落脚在窟野河东岸滨河大道上的一家旅馆里。除了宾馆,街道两旁的商铺几乎都关着门。宽广的河道内,全然不见河水,间或有几缕白色冰条懒懒地趴在河床上,看起来凄凉又萧索。视线往上抬,感受却全然不同。河对岸的二郎山上张灯结彩,数千米长的山头都装了灯,一  相似文献   

17.
徐晓光 《神州》2010,(11):48-51
人类的进化其实就是从摸着石头开始的,石头成就了一个石器时代。东方人对石头历来就有着文化心理上的认同和偏爱。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藏石、玩石的传统。《水浒传》第十二回里,讲的就是道君要盖万岁山,差遣殿司制使官杨志搬运花石纲,船行至黄河翻了船,杨志不能回京赴任.  相似文献   

18.
扶桑雪域     
尼洋河畔的桑树王我曾查阅过有关书藉,词辞中这样解释“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桑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因此,中国自古就有扶桑东瀛之说。而我是在西藏看到桑树之王的。在尼洋河流入雅鲁藏布江的入口处有一座小岛,我们是在尼洋河的西岸看到小岛上的那棵古桑的,树冠并不太高,约30多米,枝杆舒展,桑叶葱宠,遮盖面积约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当时太阳正从那里升起,阳光穿过扶疏,洒满小岛的草尖,洒满尼洋河水,河对岸的小岛和那棵古桑都浸透了红色的光泽。我们乘牛皮筏过尼洋河,接近岸边时,惊动了栖身古桑的数百只斑鸠,几百…  相似文献   

19.
王祥臣 《文博》2006,(1):95-96
古桥变迁灞河水,原名滋水,也称蓝水。春秋时期称霸西戎的秦穆公, 欲彰霸业,遂将滋水改为灞水,并在河中筑有便桥。到两汉时,才开始在灞河上修筑石桥。西汉末年, 新王朝的建立者王莽曾一度改名为“长存桥”,后因战乱被毁。历代许多王朝均在灞河建桥。由于洪水灾害,以及战乱等因素, 屡建屡毁。直至清代道光十四年  相似文献   

20.
乳海甘露     
《搅动乳海》是印度教一则著名的神话故事,也是我们漫步在吴哥古迹时,随处可见的壁画内容,许多雕刻的形象都来自于这个神话。由于湿婆的诅咒,三界失去了活力。为了拯救世界和自己,天神与阿修罗们不情愿地联手,一起搅动乳海,试图从中搅拌出能让人永生的一滴不死甘露。凡间的古高棉人把自己对于众神的崇拜和永生的渴求,用壮观的石头寺庙以及石头上的精细雕刻表达了出来,高棉帝国的国王都热衷于此,于是吴哥地区的丛林中遍布印度教和佛教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