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菜”     
近读《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第4期李锡厚同志《〈全辽文〉韩瑜、韩?墓志校记六则及〈附跋〉商榷》一文,其第四则据满铁《满洲金石志稿》及罗福颐《满洲金石志》,订正“建功于冀”之“冀”应作“翼”、“食采于韩”之“采”应作“菜”。按“冀”,作“翼”甚是  相似文献   

2.
张乾元 《世界》2003,(8):36-38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绘画,是用刀刻形,笔涂色。商周时期,绘画、刺绣、染丝等工艺统称为“画缋之事”。汉魏时期,用“丹青”指代“五色”和绘画。自唐代王维提出“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张彦远提出“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之后,五采的艳俗谨细即被视为画患,水墨的清雅淡逸被提到意象核心层次,视为神妙。  相似文献   

3.
潘懿 《钱币博览》2010,(2):40-41
古钱文字的释读,往往有一个渐趋合理的过程。 先秦圜钱中有一品种,一般认为是秦国所铸。旧读“重一两十二铢”、“重一两十四铢”(图1、2),然而有两个问题。一是“二”、“四”与“珠”之间均有一横画,读为“一”则不可通,于是只好跳过不读:二是即使假设其为砝码.形制上固然奇怪,实物的重量亦似出入不定。  相似文献   

4.
王永庭是一个名人,是武汉市民进会员,他首创“天人合一”的万枚“长江三峡卵石微画”经专家考核论证,1998年荣膺“吉尼斯世界之最”。中央、省、市电视台,报刊杂志,展览馆,出版社几十次以“给石以生命的人”、“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华夏石画王’等为题作了专题报道。王永庭“石上画”已编  相似文献   

5.
楚墓出土的遣策屡见“綉”、“”二字。通过结合相关考古资料及文献的考释,“綉”似当读为“韬”,指敛囊或包裹之类的物品。“[糹秋]”似当读为“[糹肃]”,指刺[糹肃]品。  相似文献   

6.
释殷墟卜辞中的“卒”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墟甲骨文中常见写作■等形的字。一般学者把它们都释作“衣”。这些所谓“衣”字多见於祭祀和田猎卜辞。自王国维以来,学者们大都把祭祀卜辞中的“衣”读为“殷祭”之“殷”,认为是一种祭名(参看《甲骨文字集释》2721—2724页)。田猎卜辞中的“衣”郭沫若读为地名“殷”,以为指河南沁阳附近的古殷城(《卜辞通纂》635片考释,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2》496页),信从者也颇多。但是把祭祀卜辞中的“衣”读为“殷”,辞义多不可通。而且这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中的“(?)”和“(?)”是一字异体的关系,都应释为“厀”。两者在卜辞中都不表示本义,而表示假借义,都应读为“(桼刂)”,训为切割,都可用作祭祀动词和征伐动词。  相似文献   

8.
1、“读如”的训诂内容及其特点,2、“读如”与“读为”在用法上的异同,3、“读如”与“读为”通用的原因探索。章认为“读如”所特有的训诂作用是由“A读如B”式来表现的,注出通用正字或单纯注音是其基本职能,它与“读为”通用有一定的条件和特殊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胡忠贤 《神州》2012,(3):185-185
为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在具体课程实施中,充分发挥语文课功能,采用“读、悟、写”三步教学法,读中悟,写中悟,让学生能力在“读读”、“悟悟”、“写写”中提升。创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0.
年鉴在提高条目编写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专”的设置和撰写。“专”的形式可以为读提供更完整、更系统的重要信息和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年见到一种尖足空首布的新品种。其布文的第一字的中画已入上部圆圈内,应是“禺”字,而非“子”字。第二字与甲骨文的“■”字、针首刀的“■”字、《说文》“主”字的篆文、古文字的“宗室”字形相近,可释为“主”字。“禺”字古音属疑母侯部,可与见母侯部的“句”字相通。故读“禺主”为“句注”。句注即句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此尖足空首布应是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流行于晋、卫和晋国赵氏辖区的货币。  相似文献   

12.
传说,古时有个画家,喜欢画虎。一次,他刚画完一个虎头,有位朋友请他画匹马,画家顺笔一挥,在虎头下面添上了马身。朋友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画家答曰:“管它是什么,马马虎虎吧!”朋友生气而去。 画家把这幅画挂在墙上,他的大孩子问:爸爸,上面画的是什么呀?”画家漫不经心地  相似文献   

13.
“线法画”是我国清代前期出现于宫廷绘画中的一个新的画科。“线法画”和我国传统的界画相同之处是都以表现建筑物为主,但在画法上又有很大的区别。杨伯达同志在《冷枚及其<避暑山庄图>》一文(载  相似文献   

14.
敬献“切玛”和“哈达”有着鲜明的尊敬、友谊、忠诚和厚道的民族特色。在藏区,每当过年、大型庆典、迎送宾客、操办婚事、搬迁新居等,都离不开“切玛”和“哈达”。 一、“切玛” “切玛”是用糌粑、酥油和白糖拌合而成。在西藏,使用“切玛”的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怎样形成及它所表达的内涵等,藏史资料中还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但从一些宗教典籍中却可以找出它的蛛丝蚂迹。  相似文献   

15.
“动画大师”万籁鸣和他的《大闹天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代动画大师万籁鸣,是中国动画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他毕生追求进步,历经坎坷,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莫名受辱痛恨洋人《国耻挂图》流传全中国万籁鸣,本名万嘉综,1900年1月18日出生在南京一个小商人家庭。他是长子,与二弟万(号古蟾)是一对双胞胎。他6岁入私塾开蒙,厌恶死读古书,不背书不写字,却在课桌上偷偷画老塾师像。一次正巧被发现,老师见这幅人物肖像画画得不错,竟没用戒尺打他,脸上还露出了笑容。万籁鸣读书半年,只会写一个“马”字,但字写得很好,有骨架,有精神,原来他喜欢马,同学们都笑他是“马痴”。他对马情有独钟,各种色彩的马以后…  相似文献   

16.
南宋宫廷绘画中的“谍画”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宋代的文献材料,从大量的宋人册页中甄别出一些在军事上具有特殊功用的绘画。据考,在南宋出使金国的使团人员中,潜藏有擅长山水画、人马画的画院画家,他们奉命描绘金国的山川地形和女真人的军事活动,笔者称此类带有间谍用途的南宋宫廷绘画为“谍画”。本文阐述了“谍画”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南宋出现”谍画“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历史原因,对此类“谍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发现宇文虚中、萧照和陈居中等是可知的南宋”谍画“的作者。此种从军事角度认识某些宫廷绘画,尚属尝试。  相似文献   

17.
北宋前期的知制诰和以后的中书舍人及翰林学士负责撰写敕命或制敕包括诰词的初稿,称为“书行”,又称“书名行下”、“签书行下”、“行词”、“行”、“命词”、“演词”、“撰述”、“草”等。知制诰和中书舍人及翰林学士一般应在本人撰写的敕命或制敕包括诰命初稿后面署上自己的名或姓名,偶尔还在其后写“行”字。给事中负责复看或复审这些初稿,也在其后署上自己的名或姓名,初步断定在最后面并不签书一个“读”字。有时由於皇帝或权相的干预,出现过命令给事中或起居舍人、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书行”,或者命令中书舍人或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书读”等反常情况,而一些中书舍人、给事中、起居舍人等也往往严词拒绝。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民国初年甘肃省天水市出土的秦公簋铭文中“嚼”、“徵”字训释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参考学者们关于两个字的隶定及解释所提出的不同意见,并结合古文献资料,我们认为前者隶定为“嚼”,读为“寻”,训为“用”;后者隶定为“徵”,读为“昭”,训为“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民国初年甘肃省天水市出土的秦公簋铭文中“嚼”、“徵”字训释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参考学者们关于两个字的隶定及解释所提出的不同意见,并结合古文献资料,我们认为前者隶定为“嚼”,读为“寻”,训为“用”;后者隶定为“徵”,读为“昭”,训为“明”。  相似文献   

20.
文人画顾名思义是画中带有文人情结,画中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它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的结合,作者多属具有较深厚、较全面的文化修养的文人或士大夫。“文人画”的称谓最先由明代董其昌提出,并对其历史传承关系作了初步的阐述:“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家黄子久、王叔明、倪云林、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理论上讲,文人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画品虽不见传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记载。魏晋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