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史学比较,大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中西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无论是具有可比性的一般的历史过程,还是与这些过程密切相连的理论问题;其二是中西史学自身发展中的问题。本所谈到的即是这方面的内容。但是应该说明的是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重视中西史学比较中的社会学视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史学比较,大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中西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无论是具有可比性的一般的历史过程,还是与这些过程密切相连的理论问题;其二是中西史学自身发展中的问题.本文所谈到的即是这方面的内容.但是应该说明的是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西史学比较研究是钱穆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钱氏往往是以此来阐明史学的本质、方法、功用和中国史学精神。其中西史学比较研究主要包括中西史学关于历史中人与事关系的认识、史学的通变观、史学的体例和体裁、史学编纂方法、史学功用、史学发展形式等方面。钱穆的中西史学比较观是建立在他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基础上的 ,意在为他的中国史学优越论和中国历史文化优越论提供理论和历史的依据。它既有积极合理性 ,也表现出文化保守性和民族狭隘性。  相似文献   

4.
论民国时期中西史学交流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中国史学在欧风美雨的浸润下,艰难地然而终于剥离传统史学的脐带,迈向史学现代化的新途。在这一过程中,中西史学的交融呈现鲜明的特点:史学的传播渠道由欧美直接输入为主,以取代从日本的间接输入;中国学人留学欧美成为时尚,从欧美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在中西史学的交流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传播西方史学的主体;而传播的内容以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为主,历史哲学的引入更令人瞩目;出版机构在民国时期中西交流中起到重大和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西史学源起比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类文化史上,中国史学和源起于古希腊的西方史学素以渊源流长、各具异彩并闻于世。这两种根植于不同区域文明的史学,曾在相互独立的状态中,历经二千余年演化,形成了各自的深厚传统。通过比较去认识两者的特点,对于今日融会中西之长,建设当代历史科学,应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对中西史学源起过程及其早期史学观念的比较探讨,自然只能对此项研究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6月12日—15日,"史学理论:中西比较与融通"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来自北京、上海等地高校的多位学者,就中西史学理论中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问题涉及中国史学对西方史学理论的接受、中西史学的比较、历史经验、新文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近年来,国内史学界有关公众史学(抑或公共史学)的讨论渐兴渐热,所涉内容既有理论方法和学科建设等纯学术性质的探讨;更有史学工作者如何让自己的研究面向社会大众,以及普通民众应该怎样更好地参与历史记述等老问题的新探索。历史学的研究如何服务于社会,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史学工作者的老问题,而公众(共)史学恰恰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拓展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1月1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和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同春园饭店举行。来自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三十余位学者,以及《历史研究》、《史学月刊》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期刊的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在会议上,专家学者对"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中西史学理论的比较与沟通"、"历史视野与历史研究方法"、"后现代主义史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9.
比较史学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后半叶以来形成的比较史学流派至今仍方兴未艾。我国学术界在 2 0世纪 80年代曾掀起比较文化研究的热潮 ,这种 (中西 )文化的比较研究是我国历史学界把我国现代化进程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现代化历史相联系而产生的。无论是现代化的比较研究还是文化的比较研究 ,两者都属于世  相似文献   

10.
史学思想和史学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同志指出,在中国史学史的研究中,要重视史学思想方面问题的探讨。要做好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应当讨论一下史学思想探讨在史学史研究上有怎样的意义,弄清楚什么是史学思想,史学思想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围绕史学思想方面的问题开展讨论,应当说,这对史学史研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下面说说自己的想法。(一) 我国史学史上,许多史学家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著述反映目己对客观历史的看法和著史的大旨。司马迁说他写《史记》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究天人之际”是考察一定的目然条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古今之变”是说  相似文献   

11.
一、司马迁班固史学的比较研究历史学领域的比较研究,在国内虽是近些年来才较多地引起关注,但是这一方法的实际运用却要早得多。我认为,这个领域似乎可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姑且称为“历史比较研究”,主要侧重在社会史、经济史等方面,如目前国内有的学者正在努力从事的中外古史比较研究、东西方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中日近代化过程比较研究等等。另一个分支姑且称为“史学比较研究”,既可以是中外史学的比较,也可以是中国史学的比较研究,包括不同时期的史学、不同史家、不同史著的比较。近年来发表的论文主要涉及到“历史比较研究”问题,而对“史学比较研究”似乎尚注意不够。本文仅就中国史学的比较研究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不当之处祈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2.
史学评论的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学评论作为一种特殊的史学实践活动,它所关注的是历史学研究的所有方面、全部过程。这也就是说,它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评论史学活动的所有方面和全部过程。因此,史学评论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一般说来,事实评论、价值评论、文采评论、史德评论,是史学评论的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刘家和先生出入经史,在中西史学比较的视野下提出,中国经史之学的根本特征体现于与欧洲古代不同之历史理性取向,中国史学具有独特而持续的通史精神,并曾推出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通史,中国史学求真致用之说蕴意深远。这些看法相互关联,将相关思考引入哲学与比较文化层面,从而使得中国史学根本特征及中西史学异同昭然若揭。先生融会经史、通贯古今、纵横中西,其学术气象及一系列学术主张,足以对今日史学史及史学理论研究构成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4.
历史研究离不开比较,实际上远在所谓比较史学概念出现以前,史学家自觉不自觉地一直在比较中工作。然而,比较什么,为什么比较,从什么角度比较是很重要的。史学家在中西历史之间的各种比较,对加深中西历史的认识很有帮助,但长期以来由于对社会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如何进行中西方史学比较研究以及在新的世界史背景下认识中国史学传统,是当今中国历史学界面临的重要问题,海内外学人倍加关注。刘家和先生长期从事希腊、印度与中国的古史研究,近些年来开始从思想的层面检视中西方史学,因为有着深厚的古史研究基础与通贯中西的理论修为,刘先生总能见人所不能见,于中西史学颇多新识,尤其是在方法上多能予人以启导。当然,由于中西方语文背景与思想进路的迥然不同,双方史学的比较研究,特别是西方的逻辑理性与中国的历史思维如何对接与融通,仍然存在诸多值得进一步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中西史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30多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约70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收到论文57篇,编辑论文集两册。研讨会以大会主题演讲、大会发言及评议为主要形式,辅以分组讨论及评议。与会学者就中西史学传统的内容及现代价值、中西史学发展的新路向等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  相似文献   

17.
<正>对中国史学近代转型的认识,“冲击—反应”理论带来的西方主动、中国被动的既定认知,曾对学界产生广泛影响,但实际上,史学近代转型是近代中国人面对西方史学东渐,在传统史学中做出的主动选择。在转型过程中,无论是史学的研究主体(学者),还是研究客体(内容),中国都处在中心地位。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的研究主体,即使是留学欧美的学者,也深受中国传统史学的浸润,持有中国本位的立场,与生俱来地拥有中学眼光;作为研究客体,则主要是在西学参照下,从中国传统史学中选择出来的先进因素,构成学术的新知和方法。中西古今之间的对接和整合,形成了以本土为中心的中国近代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比较史学侧重于跨时空的历史对照研究,是一个晚近新兴的历史研究领域。刘家和先生为构建该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比较史学,将"同"与"异"的辩证关系作为理论基础,以可比性为中心建立比较类型,在对史料进行考证批判的前提下就比较对象进行深入剖析,抓住其异同的本质,提炼出更高层次的比较类型,从而把握比较对象的本质。刘先生的比较史学实践具有方法论层面的示范意义,显示出独具一格的理论旨趣,将比较史学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些理论和方法建立在大量具体的中外、中西史学比较成果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性,为解答比较史学在实践中何以可能的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叶建 《史学集刊》2007,3(6):56-60
陆懋德是20世纪前半期在史学理论方面颇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他强调治史应以"无所谓中西,取其长而求其是"为宗旨,以考古史料与文献材料并重的史料观审查、检验史料的真实性,用物质和心理的解释"二者当参用而不可偏用"的观点来解释历史变化、发展的过程。他的这种史学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成果与反思当时中国史学发展状况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史学精粹     
<正>刘家和:《传承和创新与历史和史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历史与史学的研究对象为过去留下的传统,亦为传统本身之流传$这样就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探讨。第一,厘清具体传统之事物与一般传承之流传之间的辩证关系,说明它实际是一种由量变而质变的过程,其中兼涵了常与变。其二,从理论角度来论证传承、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既相反又相成的辩证关系,而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张力恰恰是历史得以进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