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现代科技革命以来,国家科技政策的选择和实施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科技政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国防建设战略阶段(1949~1977年)、经济建设战略阶段(1978~1994年)、科教兴国战略阶段(1995~2005年)和创新型国家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中国科技政策演进的总体趋势呈现出五个鲜明特点:从供给主导式政策变迁向需求引导式政策变迁转  相似文献   

2.
坚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论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是改革的方向 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提出了“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的重要方针。并指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实现”。这为国有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经济建设的理论主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现实前提;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三步走”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经济大发展、大繁荣之后,对文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同时,北京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后,也提出了“人文北京”的战略发展方针。建设“人文北京”,不可能离开对古代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6.
当代科技具有综合化、国际化、加速发展的趋势,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的格局,也把世界报到一个依靠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科技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特别是近年来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二次大战后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的两极对抗体系骤然解体,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已转向经济与技术领域,科技实力成为一个国家决胜未来,谋取有利地位的关键因素。为此,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在重新配近力量,调整科技发展淡路与政策。本文拟就美日欧科技发展战略、政策的调整与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科技体制改革作一比较,以便更好地…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苏联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按地域组织国民经济的重大意义越来越受到各有关方面的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生产力布局和发展区域经济是组织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复杂的区域性经济问题是苏联实现新时期经济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七十年代,苏联国民经济开始由粗放式经营逐渐转向集约化发展道路。苏共二十四大提出的集约化方针和二十五大提出的经济战略都是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为主要内容的,而这个时期苏联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8.
杨培青 《百年潮》2012,(4):25-33
1983年8月中旬开始,按照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指示,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了赴中国科学院调查组,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协助科学院党组,就中国科学院的办院方针和任务、领导体制、体制改革和学部委员大会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这次调研最后形成的报告上报了中央书记处,为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大会的顺利召开打下了基础,也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方向作了有益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谢里  吴诗丽  樊君欢 《人文地理》2015,30(2):103-109
本文利用五年计划或规划资料分析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动态演变过程,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政策工具框架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从空间效率和空间公平的角度分别进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层面的主导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平衡发展、优先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促进区域发展战略演变的动因存在差异:平衡发展阶段考虑巩固国防、开发资源、改善交通、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和提高内陆地区人力资本;优先发展阶段考虑国家财政经济实力、治国理念、科技创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对比以及增强劳动力流动性;协调发展阶段考虑经济体制改革、环境治理、协调地方政府利益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0.
科技志的编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技术既是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又是伟大的文化宝库和精神力量.从物质生产角度看,它是第一生产力;从精神生产角度看,它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志的篇目设置上,科学技术既可放经济卷,也可放文化卷,还可独立成卷.科技志记述的内容一般包含:1.概述,主记科技体制改革,科技结构调整,科技兴国战略实施等内容.2.科技机构,主记各地科研机构、推广机构、管理机构和学术团体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沧桑》1995,(1)
我国社会上义城市志的编纂,其起动与进入高潮的时间,与我国近15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大起步几乎是同时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与腾飞带来厂生机和活力,也给城市志的编纂提出了重大课题,如经济体制改革属于不属于城市志记述的重要内容?城市志如何充分记述经济体制改革?笔舌提出一孔之见,与同行磋商。  相似文献   

12.
贾晓霖 《广西地方志》2001,(4):105-107,114
文章在总结首届新编地方志省志工业类志的基础上,提出本届《广西通志·工业志》篇目在投入与产出、环保、科技、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企业等方面应设专门的篇章,应高度重视经济体制改革的记述;续志工业类志应以改革开放初期为上限,以2005年或2010年为下限,以系统地完整地记述广西工业改革开放和体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日本加强基础创新研究探析戚超英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离不开日本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与运用,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战后日本科技战略是以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加之应用创新为主要特征。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科技经济形势的变化,战后日本科技战略日趋...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前我国工业发展战略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前,我国工业发展战略的演变,基本上是围绕着对外贸易战略、利用外资战略和产业结构战略的转变面展开的。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具有由改革前的进口替代战略向出口导向战略转变的趋势,总体上仍处于有保护的出口促进战略的阶段;外资战略由限制外资战略向鼓励外资战略转变;而我国产业结构战略的转变,则是与工业化过程的演进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相伴随的,大体上经历了1979-1988年扭转片面重工业化倾向、大力发展以轻工业为主的加工制造业的阶段,1989-1991年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控制一般加工工业发展、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阶段,1992-2001年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推动工业结构由高加工度化向技术集约化转变的阶段。这三种战略的转变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构成了我国扩大开放进程中工业发展战略演变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海西州目前处于温饱水平向小康水平过渡阶段的总体判断,本文提出全面推进海西州小康社会建设步伐,须从解决四个问题入手:增加农牧业收入,加速推进农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加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民众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倾斜竞争”发展战略与中国台湾的“夹缝进击”发展战略截然不同,但都取得了成功。对这两种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我们研究国家和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之选择。一、日本和中国台湾发展战略经济条件的异同“倾斜竞争”战略是一种超常的发展战略,它属于国民经济非平衡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选择一至几个产业做为支柱,倾注全力优先发展,以便在国际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再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日本战后四十余年始终实行“倾斜竞争”战略。“夹缝进击”战略,是指选择那些不为人注意的产业或产品,以避开竞争锋芒,在  相似文献   

17.
由东北师大学报编辑部编辑的《日本研究论丛》已经出版。这是我校外国问题研究所关于日本问题的部分研究成果汇编。其中收入论文十一篇:有关经济方面四篇,涉及战后日本的科技战略、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日苏贸易、“环太平洋合作构想”等问题;政治方面一篇,是关于日本国会地位的论述;哲学方面两篇,是评介福本哲学和  相似文献   

18.
为人民群众创造健康幸福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革命的初心与使命,不断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是新中国建设与发展的战略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工作方针几经调整变化,由"四大方针"到以农村为重点,由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到新形势下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究其根本,为人民健康服务、防患于未然、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积极有效的卫生工作方针和经验总结。以此为指导,中国的卫生事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全民健康为核心,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等内容为重点的健康中国战略,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9.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在50年代初陆续提出来的。为什么要在50年代提出这样一个方针呢?这是与当时中国实现了社会的伟大变革以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分不开的。实际上这个方针的提出过程是与中国的社会变革过程同步进行的。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一方面我们党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向,制定一个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方针;另一方面在科学领域、文化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当时也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果不以一个正确的方针予以指导,就不能解决这…  相似文献   

20.
《攀登》2017,(3)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了"四个扎扎实实"的青海发展战略要求。青海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好此发展要求,鲜明的提出了"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明确提出要把青海建设成为民族团结大省、生态强省的战略构想。青海要实现从经济小省到生态强省的转变,民族团结是其转变的纽带,建设生态强省的同时,加强民族团结,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作用。从经济小省到生态强省的转变,首先要培育民族文化先进工作者,加强其对民族团结的贡献力,为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强省转变提供思想基础;其次要扩大经济发展规模,为民众创造更多增收途径;最后要大力挖掘生态环境潜在价值,化生态价值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