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期间三线建设的物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线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计划重点确保的项目.当时我担任物资管理部部长,直接参加并领导了物资战线支援三线建设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山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山西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进行了长时期的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三线建设在当时虽然是从战备出发的,但对山西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起了重大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回顾和总结三线建设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对于加快山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1964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作出了建设三线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后作出的决策,其直接原因和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三线建设时期是青海城镇发展的变奏期和转型期。在国家主导下以备战为目的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不仅扩大了青海的城镇规模,拓展了空间布局,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城镇的产业类型和职能结构,实现了青海城镇体系的重塑。三线建设不仅奠定了青海城镇建设的工业基础,而且对于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企业内迁和省际移民都成为推动这一时期青海城镇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中国的三线建设逐渐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对三线建设的基本概念、三线建设与中国国防军事工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都做了不同的解读,这为我们借助国外研究成果,审视当前国内三线建设研究的成绩与不足提供了参考。中国学者既要积极借鉴西方学者研究三线建设的新视角,也要认清国外学者研究中的不足及其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精神、内涵及其在新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英国近代海滨休闲城市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英国是世界上首先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其城市化进程中海滨休闲城市(镇)的发展非常引人注目,在19世纪上半叶,海滨休闲城市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伦敦和其他工业城市,使所有其他类型的城镇相形见绌。因此研究英国休闲城镇的崛起与发展历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近代英国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而且对于在进行城市化、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国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忠 《安徽史学》2003,1(4):39-44
南通、无锡、常州三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重要的中等工商业城市,20世纪初先后依靠自身民族工业振兴发展起来,并相继形成各具特色的“南通模式”、“无锡模式”、“常州模式”。展开对此类区域城市发展道路和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不但可以把握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般性规律,而且还能为探索当代中国城市化道路提供历史依据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三线建设在四川省的全力推进,不仅使该省城市借此跃入国家工业化的主流进程并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使其城市体系得以重塑。重工业城市快速崛起,成为四川省城市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这一城市新体系,既对国防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又对四川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的三线建设,虽已过去几十年了,但对它的评价依然存在颇多争议。对三线建设作出分析评价,确非易事,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特殊性。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三线建设二重性这一命题,即它既是旨在应对战争危险的特殊政治行为,又是谋求改善生产力布局的一般经济行为。由于战争没有绝对确实性,只有相对确实性,因此政府的经济行为并不总是取决于经济学原则,还要考虑社会政治的要求。与此同时,评价三线建设得失时,还要面对其经济分析的特殊因素和难以避免的模糊性。总之,三线建设得失相比,得是长期起作用的因素,是国家战略利益所系;失是得的必要代价,从根本上说是外部敌对势力强加给中国人的,也是暂时的,终归会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早期城市特点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尔滨作为近代城市是随着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开始形成的,在不到1/4世纪的时间里它便发展成为远东地区著名的工商巨埠和国际性大都市,创造了中国近代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奇迹,在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史上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一页。因此,对哈尔滨早期城市发展诸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仅就本世纪30年代以前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几个特点做一初步的论述,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理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最近的三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主要评述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城市体系和城市经济与社会地理的研究进展。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迅速起飞导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转型,这为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通过近三十年的努力,中国城市地理学已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特别是在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研究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并具有高度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1.
自1964年开始,新中国针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实施了以加强国防为目标的三线建设战略.在三线建设中征地是重要的一环,这项工作涉及各项建设能否顺利开展.位于四川涪陵的816工程是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在征地过程中,工程建设部门坚持以民为本、让利于民的原则,通过与当地各级政府的密切沟通与协作,不仅落实了政策,也保证了土地补偿、移民搬迁与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这一土地征用的成功经验,对于密切军民关系、促进企业发展及未来发展格局的形成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当前城乡土地征用问题的解决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代法国城市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urbanization)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指某个地方随着人口的增加及建筑物的增多,整个地由村落发展为村镇,最后又形成为城市。这样,该地方就“城市化”了。持这种理解的学者,认为城市化古已有之,因而有“古代城市化”、“中世纪城市化”、“近现代城市化”等说法。另一个指某个地域随着其间新城市的兴起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和经济力量日益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最后,总人口中城市人口居于优势地位。城市生活方式成为压倒一切的生活方式。这样,该地方就城市化了。持这种理解的学者,把城市化看作工业化开展以来世界性的社会历史运动,并认为城市化的结果乃是在城乡矛盾运动中城市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它不仅表现为人口和经济力量向城市的“集中”,而且表现为城市的其他  相似文献   

13.
1964年5月,中央作出调整国防布局,加强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中国西部开发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0多年来,在西南、西北地区开拓了一批工矿基地,规模较大的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城市,譬如四川的攀枝花就是“一张白纸”上新描的彩图,政区图上新添的圆点。新兴工业城市建置时间虽不长,也赶上了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列车,修出了各具特色的城市志和专业志,并积累了可贵的经验。根据西部新兴城市的特点,谨就续志工作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美国城市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城市史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新世纪后,呈现井喷式发展局面,并形成了一批从事专门研究的中坚力量。这是美国史研究整体水平提高的结果,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日趋迅速所产生的巨大需求所致。这些研究成果对美国城市发展史的很多层面都有了基本的思考,部分研究成果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可圈可点,但也存在选题重复、宽泛的问题。为了使研究进一步升华和深化,并及时避免简单重复的现象,有必要对中国的美国城市史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  相似文献   

15.
四川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其三线建设企业涵盖了机械、冶金、化学、电子、能源、兵器、航空、航天、船舶及核工业等工业门类。三线建设提高了四川的工业生产能力,增强了其工业实力,使四川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在"分散、靠山、隐蔽"布局方针的指导下,三线建设企业以成都、重庆为轴心,沿铁路线呈"H"形分布,既基本遵循了工业布局的客观规律,又将"分散、靠山、隐蔽"布局方针同四川的地形地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特殊年代既达到了战略防御的目的,又使四川的工业布局相对均衡,同时起到了平衡全国工业布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线建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工业布局,化学工业建设围绕军工配套和支援农业两大主线展开,一批配套的企业和科研机构通过迁建、新建、扩建形式在三线地区相继落地,化肥工业、酸碱工业、橡胶工业、石油化工等多个子行业相应发展,实现倍增,改变了内地化学工业发展薄弱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正初生·启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西南、中南汇聚而来的第一代中建四局人,怀揣朴实的强国梦想,转战贵州大山三线建设工地.为年轻的共和国奉献热血青春!自1962年组建至今51年来,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四局)的成长始终与祖国的建设发展紧紧相连。51年来,中建四局人不断打造精品项目,丰富提升企业发展内涵。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次视察中给予高度肯  相似文献   

18.
一、当代中国城市化推进中的历史文化生存境遇1978年,中国社会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历程。作为实现现代化的一项战略,城市化在这二十余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变迁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城市化的风暴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主要呈现为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两种形式。以大中城市为例,90年代前的城市建设主要表现为原先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三线”建设,是中国政府针对当时可能出现的战争危险,在全国战略大后方进行的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体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山西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从1965年开始,相继在管涔山区、吕梁山区、中条山区、太行山区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研究山西“三线”建设。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六七十年代山西的基本建设情况,而且对于今天的经济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保定市薛刘营村是中国农村经济史上持续80余年著名的"无保调查"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研究对象。这个紧邻城市的传统农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被纳入城市郊区,20世纪90年代末纳入市区,而今即将转变为一个新型城市社区。该村城市化经历了从顺畅起步而后受阻,到快速发展后遭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居民身份转换与市民待遇转换长期不同步的"非均衡"发展状况,再到突破旧村拆迁瓶颈,实现建立现代城市社区的曲折历程。这一过程提供了以村为单位研究中国北方城郊传统农庄城市化的完整标本,也为推进北方城郊农村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