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权,本义是"人该有之"和"人皆有之"的权利,即人人应有的权利。解放后,我国人权事业从人权禁区到人权入宪,走过了60多年艰难曲折的崎岖道路。回顾这一历程,反思其经验教训,对今后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张磊  李静欢 《神州》2013,(12):175-175
赵汀阳以一种歧视的眼光去对待不能够充分履行"做人义务"承担"做人责任"的群体,并将这部分人排除在享有人权的主体之外;他认为人人平等地享有人权是违反正义的,因为他们没有履行契约,却享受到权利。人权的存在,是要防止任何一个人在有可能成为弱势群体的一员的情况下不能被当作一个人来对待的后果的出现。没有了人权,人将不称其为人;人首先要成为一个人,才谈得上要不要去享有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因此,尤其在司法过程中,司法理念应当注重人权理念的基本要求,并践行预付人权理论中价值准则和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3.
吴经熊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法学家。他学贯中西,举凡法学、文学、哲学、宗教等领域,均有涉猎。1933加入国民党立法院,开始了长达15年的制宪工作,对国民党政府的宪政设计做出了巨大贡献。人权思想是其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吴经熊把人民的权利写入宪法,并对人权的保障做了规定。其人权思想根植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一种国家社会本位的人权观。  相似文献   

4.
陈占梅 《攀登》2005,24(5):129-130
人权保护是一项国际性的伟大事业,我国历来重视对人权的保护.但是,我国宪法对人权的保护虽然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有些权利却仍然需要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前民商法对人权保护的现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神州》2012,(3):10-10
作为一种私法,民商法强调的是主体之间的平等,它通过对具体交易过程中非合理利益的否定来维护社会的公平。人权是自由与平等的抽象化,同时也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本文将对我国民商法领域关于人权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期为我国民商法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美国宪法改革与人权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世安 《史学月刊》2001,5(5):100-104
美国人权政策是建立在古典政治哲学基础之上的,它过分强调人民的消极权利,而忽视了人民的积极权利。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这种人权政策显得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又掀起了宪法改革运动的高潮,以解决宪法中存在的人权概念不清楚和政治自由太多、人民的经济利益太少的问题。在修宪运动中,美国的最高法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使运动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由于种族偏见的根深蒂固,因此美国人权政策的发展依然面临着有待进一步克服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林成吉 《神州》2014,(11):200-200
人权是受一定的伦理道德所认可、支持与保障的人应当享有的各种权益。它已在世界各国的法律体系中已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权本来的含义是一种人应当享有的权利,而不以法律是否规定为转移。本文通过对行政立法、行政司法和行政救济途径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行政法治中的人权保护,同时希望在今后的行政法治建设中能够更加完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8.
李冰  袁会丽 《沧桑》2009,(2):88-89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人权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处理政治、经济、法律等事务常予优先考虑的问题。侦查讯问是刑事诉讼中一项由公权力主导的侦查措施,它具有潜在地损害犯罪嫌疑人的权利的可能性。文章从米兰达规则谈起,对比介绍了发生在美国的米兰达案件和发生在中国的余祥林案件不同的判决结果,指出了我国人权保护令人堪忧的现状。但笔者并不赞同引进由米兰达规则延伸的沉默权制度,而是立足国情对我国的侦查制度进行了一些制度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刘庆礼 《沧桑》2013,(2):32-35
作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晋察冀边区通过进行法治建设、制定土地政策、保护妇女权利、致力民主建设等切实保障人权,在边区局部执政的条件下,领导边区和根据地政权取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对于当今我国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人权保障体制,无疑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析当代美国黑人的人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析当代美国黑人的人权问题李世安当代美国黑人是否享有与白人平等的权利,其人权状况究竟如何,是人们普遍关心和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根据大量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考查,以就教于学术界同行。一、当代美国黑人人权的基本状况战后美国黑人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取得公民权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民族救亡和国家振兴,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先后提出了"人权"和"民主"的口号。通过对陈独秀早期文本的解读,可以发现从"人权"到"民主"嬗变具有丰富的内在意蕴性,体现在人权、民主、政制模式等方面。而这种嬗变又与陈独秀在历史观、人生观、公理价值观和"政治"观等问题上的深化认识和转型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受教育权作为基本人权在我国教育立法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平等原则在我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我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免费,并缺乏健全的受教育权保护的民主监督制度与司法救济手段。完善我国教育立法,加强教育司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切实实现,是我国承担国际人权公约的一项义务。  相似文献   

13.
刘祥 《史学集刊》2021,(1):123-133
二战爆发后,美国社会组织在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依靠国际组织保障人权的规范构想。美国政府则并未重视人权议题,人权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只处于边缘地位。社会组织在此后掀起大规模的游说活动,要求提高人权议题的地位,这使得美国政府考虑融合社会组织的人权规范构想与主权规范原则。旧金山会议上,美国说服其他大国接受其人权立场,极力否决拉美国家的人权提案,体现出美国借人权话语行使霸权的实质意图。最终出台的《联合国宪章》多处涉及人权,奠定了此后联合国人权规范的基础。但是,社会组织与美国政府围绕人权的争论凸显了宪章人权条款的复杂特征,这使得美国在此后联合国人权规范的发展中面临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关之间的焦点问题。美国的所谓“人权外交”,实质是“霸权外交”。中美国际人权较量已不仅仅是人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美国霸权主义和中国反霸权主义的较量。  相似文献   

15.
李伟 《神州》2014,(3):240+242
台湾在近四百多年来不断有强势群体的迁入,当今台湾的原住民无论在经济、文化还是政治方面都属于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个汉人为主流的社会中,族群身份始终是挥之不去的污名标签。随着人权观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台湾原住民在当今社会所遭遇的不平等。本文主要对台湾都市原住民的就业市场排斥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主要包括台湾原住民在台湾就业市场的就业状况、原住民在劳动力市场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改变原住民在就业市场不利地位的对策研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冯丹 《神州》2013,(26):190
在人权的解释学分类中,有一类被划分为"作为制度的人权"。这种所谓制度性人权的概念的诞生,将人权用最一般化最完整的方式进行了表述。诉权,又被冠之以"第一制度性人权"的头衔。本文试以人权的角度,阐述诉权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以重申其在人权保障乃至现代法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从中西比较的角度看儒家文化中的人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 ,含有丰富的人权思想成分。然而 ,儒家文化中的人权思想长期被忽视 ,西方人权思想在中国却广为流传。究其原因 ,是因为两者有不同特点。西方人权思想是功利型人权思想 ,强调自然法 ,鼓吹天赋人权 ,号召人们通过斗争来争取人权 ,具有实践性和主动性 ,易于为人们接受。而儒家文化中的人权思想是一种伦理型人权思想 ,强调伦理 ,试图通过道德力量或统治阶级的恩赐来获得权利 ,带有空想性和被动性 ,较难为人们认同。西方人权主张法制 ,儒家人权强调德治 ;西方国家的人权思想 ,是在反对封建“神权”的革命和斗争中 ,作为一种思想武器而产生的 ;而儒家人权思想没有西方人权思想那种明确的人权口号 ,而且从来没有成为农民起义和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更为重要的是 ,儒家文化虽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但同时也是一种封建文化。儒家学说中有进步因素 ,但是也有许多封建糟粕 ,因此儒家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受到了批判。对儒家文化的批判 ,妨碍了对儒家人权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史政英 《沧桑》2008,(6):99-100
通过对邱兴华案例的解读,可以看出在刑事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严重损害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损害赔偿的情况下,国家应当建立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对重大犯罪的被害人及其家属予以一定的救济,这不仅是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保护公民对国家的信赖的需要,同时也是人权保障的要求。就我国现状来看,司法实践中该问题十分突出,而立法上却缺乏相应的规定,为此,应从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原则、机构、对象范围等入手,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则,保障被害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人们以为男女从古至今一直是不平等的,男尊女卑是人类有史以来的“天然”秩序。事实并非如此。综合大量研究性别问题历史的专家观点,两性关系的历史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远古时代先民社会中的男女平等关系;明时代男权社会中的男女不平等关系;近现代由男权社会向男女平权社会转变过程中逐渐趋向平等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周超 《神州》2012,(26):169-169
何汉理教授曾指出:"‘天安门危机’把人权问题带到中美关系的中心,并把它变成冲突问题。"1自此以后,中美在人权问题上多次交锋。此间美国的态度也有一定的缓和。2010年10月份,达赖喇嘛窜访美国时也并未得到总统奥巴马的接见。清华大学教授孙哲认为:涉疆、藏问题—噪音不止,难成气候。2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对华态度似乎出现了较大的转变。只是,在10年7月,奥巴马便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会见达赖,人权问题再次成为中美对抗的焦点,中美关系再次遭遇冲击。本文认为,中美双方人权观的差异以及中国自身人权问题的存在使得人权问题总是中美关系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