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 8 0年代 ,白寿彝先生就指出 ,应当特别重视史学思想史。十年来 ,吴怀祺先生在这个领域辛勤地耕耘着 ,1 992年出版了《宋代史学思想史》 ,1 996年出版《中国史学思想史》 ,2 0 0 2年 ,吴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又由黄山书社发行 ,今已刊出宋辽金卷 (吴怀祺撰 )、元代卷 (周少川撰 )、明代卷 (向燕南撰 )和清代卷 (王记录撰 )。获读之后 ,可以看出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把握史学思想的时代特色 ,展现史学思想的时代精神。在宋辽金卷 ,作者认为 ,“宋代史学思想的明显的时代印记是理性思维发达”(本书第 2页 ) ,因此 ,…  相似文献   

2.
吴怀祺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史学思想史研究,先后出版了《宋代史学思想史》(1992年)、《中国史学思想史》(1996年),以及主编的十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2001—2005年)等。这些关于中国史学思想史研究的拓荒之作,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民族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史学精神的深厚底蕴。近年来,吴怀祺教授专注于民族史学思想特点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9月,吴怀祺教授担任总主编的《中国史学思想会通》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套大型系列学术著作共16卷,是吴怀祺教授所带领的学术团队共同撰写完成的。全书分为通史和通论两个部分,其中通史部分论述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近代(包括近代前卷和近代后卷)这几个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阶段;通论部分则包括了历史思维、经史关系、历史盛衰、历史文献学思想、历史编纂学思想这五个专题。  相似文献   

4.
展示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读吴怀祺先生著《中国史学思想史》林华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曾对中国史学大加称赞,说:“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中国人具有最准确的国史”。但西方人在称赞中国历史典籍丰富的...  相似文献   

5.
翁飞 《安徽史学》2004,(5):110-111
秦汉是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不但历史编纂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而且史学思想深邃博大,是一个产生史学巨匠和思想巨人的时代.秦汉史学的重要地位,自然被人们高度关注和广泛涉猎,已取得的成果可谓汗牛充栋.选择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史学思想作研究对象,对研究者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理论挑战.今读汪高鑫所著<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秦汉卷>(为吴怀祺先生主编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之1卷,黄山书社出版),感觉这部近37万言著作不但内容丰厚,资料翔实,而且视角新颖,颇有特色,对于秦汉史学与史学思想的研究做出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钱茂伟著《明代史学编年考》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全书近 4 0万字 ,以编年体为序 ,依次叙述自明洪武三年 ( 1 370年 )至清康熙三十四年 ( 1 6 94年 )三百余年间修史之大事 ,间作有考订 ,于前人对史籍考述之误 ,有所补遗纠谬 ,是迄今为止对于明代史学史研究的一部较为完备之作。作者于“自序”中讲到 ,集其二十年对于明代文献调查研究而后得出结论 :“明代史学著作的数量是惊人的 ,其质量也是不可轻忽的。”以此纠正学界传统上对明代史学评价的贬抑 ,为明代的史学成就正名。本书的成书特点是将编年与系事相结合 ,体例介乎于杨翼骧先生《…  相似文献   

7.
正梅新林、俞樟华教授主编的《中国学术编年》(以下简称《编年》),历时近三十年始成,201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二册,按时代先后分为先秦卷、汉代卷、三国两晋卷、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代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计1000余万言。《编年》顺应当代"重写学术史"的潮流,第一次全面系统、详实深入地对中国学术史进行历史还原和编年建构,取得了学术史研究新的突破。该书问世后,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已得到学术界的充分肯定。笔者更关注撰著体例,兹以俞樟华先生所撰《宋  相似文献   

8.
钱谦益史学思想,在明清时期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特色之一是援“经”入“史”,即以经学为辅助手段,通过经史之辨以求史,此实为清代史家治史之一重要方法,钱氏实开此学术风气之先驱。特色之二是对于“时学”加以批判。钱氏对“时学”之批判,乃与当时国运联系起来,实欲以学术救治社会。钱氏史学贡献甚大,治史莫可偏废。  相似文献   

9.
吴怀祺的《宋代史学思想史》一书的出版,填补了宋代史学史研究领域里的空白。正如白寿彝先生给这本书作的《序》中所说:这部专著“是史学史分支学科中的一部断代史,也是一部专史,正是适应分支学科的建设而作出的成果。”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史学和哲学的交融。作者力图开辟一条新的治学路径,即把史学和哲学两者联系起来,从时代的哲学思潮中观察和把握这个时代的史学的变化和发展。史学和哲学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领域。过去我们只谈到哲学观点对史学研究的作用,对历史研究的指导意义。但是,史学,特别是史学思想对哲学观点的变化、发展有没有意义?《宋代史学思想史》从三百二十年两宋史学的历程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杨春晓 《收藏家》2020,(2):95-104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茂林远岫图》(图1)是从宋代流传下来的一幅山水长卷,从上面的印章和题跋也大致可以看出这幅画的流传过程,可辨识的印章有南宋理宗时期丞相贾似道的“秋壑珍赏”和“封”字印、元代鲜于枢的“困学斋”印以及明代项元汴、清代梁清标和清代宫廷的收藏印。  相似文献   

11.
汪高鑫 《安徽史学》2004,10(6):107-108
吴怀祺教授精心研究中国史学思想史已有数十年之久,阶段性的成果主要有《宋代史学思想史》、《中国史学思想史》,以及主编的从2002年开始推出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已基本出齐),此外尚有相关论文数十篇.这些论著对史学思想史研究的意义、对象进行了阐述,对史学思想史与史学史学科之间的关系作了辨析,对史学思想史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作了分析和探讨,对史学思想史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毫无疑问,这些理论研究对于构建史学思想史学科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吴丽娱主编《礼与中国古代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共有四卷,第一卷为先秦卷,第二卷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第三卷为隋唐五代宋元卷,第四卷为明清卷,每卷按时代分章,如第一卷分为殷代、西周、春秋、战国四章,第二卷分为秦汉上下、魏晋南北朝二章,第三卷分为隋唐五代上下、宋代、元代三章,第四卷分为明代、清代二章。每卷末页,均附参考文献,包含古籍文献、考古资料、研究论著等,方便读者查寻。各卷的时代分期,是依据何种标准来划分,并无说明,  相似文献   

13.
新书介绍     
新书介绍吴怀祺著《中国史学思想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34万字。史学思想史是史学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史学思想的研究始自西学东渐以后,李大钊是这门学科的奠基人,但他研究的重点是欧洲史学思想史。此后,侯外庐、白寿彝诸位先生对中国史学...  相似文献   

14.
考察清代史学思想的特点,既要注意清代社会对清代史学的影响,又要研究清代史学与汉学、宋学的相互作用,以便更准确地揭示清代史学思想发展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史学渊源流长,但将中国史学发展当作一门独立学科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则是近些年的事。因此,其中不少课题尚待探讨,特别是断代史学史研究的空白急需填补。最近,由黄山书社出版、吴怀祺同志撰写的《宋代史学思想史》,在这方面作了有益探索。该书有三个明显特点:1、独树一帜填空白。宋代是中国史学发展的兴盛时期,气象生动,规模恢宏。目前尽  相似文献   

16.
明代《南都繁会图》、《上元灯彩图》以及清代《康熙南巡图》(第十、十一卷),都是反映当时金陵城乡形貌民情的风俗画卷。而典藏于中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代杨大章《仿宋院本金陵图》,2010年1月25日至3月25日在该院公开展出。这幅图客观生动地再现宋代金陵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史学价值堪称弥足珍贵,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7.
<正>“职役”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最早出现在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中,是马氏对中国历史上“徭役”类型化的深入理解,极富学术洞见力。但若将职役作为一个学术概念进行史学研究仍有若干问题需要深入讨论并解决。职役不是历代赋役制度中对徭役体系或某种徭役的惯用称呼。虽然马氏主要关注宋代的徭役,但“差役”才是宋代语境中的惯用概念之一。在明代,里甲、均徭、驿传、民壮“四差”,以及正役、杂役的分类方法才是明人对本朝徭役制度的认知方式。与宋代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18.
清代学术思想史自清末以来即为近代史家所重视。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清代学术思想史领域又出现了不少新的成果,其中谭丕模所著《清代思想史纲》即当时较有特点的一部。该书之成一方面得益于当时北京师范大学文史学科对于清代学术思想史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由唯物史观的传播所促成。该书大体赓续章太炎、梁启超对于清代学术思想史论述的思路,从中可以明显看到大学教育影响的痕迹;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该书则不乏新见,这主要由唯物史观所赋予。在唯物史观和时势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思想史的写法开始兴起,并逐渐取代学术史的写法,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术思想史领域的主流。以《清代思想史纲》一书为中心展开的相关讨论,一方面呈现了以大学教学、研究活动为媒介,近代史学研究推陈出新的具体过程,另一方面亦反映了近代以来史学研究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9.
经史尊卑论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史关系源远流长,经史尊卑确有纷争。本文以《汉志》“史附于经”现象、宋代“荣经陋史”观和明清“六经皆史”说三个涉及到经史尊卑的重要论题展开讨论,认为《汉志》“史附于经”只是一种目录分类现象,没有反映汉代经学与史学已经学科分离的客观事实,不能作为汉代史学依附于经学的依据,也不能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先后、尊卑和主从依附的关系。宋代义理之学提倡以经为本、先经后史,有一种普遍重经、荣经的倾向,但就其代表性学派程朱理学的经史观念而言,其荣经是实,陋史则不确;尊经是实,卑史则不尽然。明清学者重视阐发“六经皆史”,普遍主张道器合一、理事合一与经史合一,然而与明代王阳明主张经与史同具于吾心、王世贞以经史区分典籍、李贽以否定儒学权威为目的的学说旨趣不同,清代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主旨思想,是要后世史学效法“六经”切于人事的学术精神、崇尚“六经”“圆而神”、“方以智”的撰述旨趣,以经世致用和史学变革为目的;明儒不以尊卑论经史,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也无贬低经学之意蕴。  相似文献   

20.
明代北京史研究的新收获——《北京通史》“明代卷”评介盛源乔凌霄十卷本《北京通史》是一部全面、系统而又科学地展现北京历史全貌的学术巨著,其中第六卷即明代卷系由著名的明史专家贺树德先生撰写。该著是一部极富个性特点、不可多得的明代北京史佳作,它在当前诸多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