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天地》2015,(3):93
有一个现在还经常使用的成语:分道扬镳。这个典故出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北魏的国都在洛阳,京兆尹(管理首都的长官)名叫元志。此人生性耿直,素来不肯向达官贵人低头让步。有一天,元志乘车上街,迎面遇上御史中尉李彪的车子。论官职,元志比李彪低。按当时的规矩,元志应该首先回避,让李彪的车子先过去。但是元志不愿这么做,李彪很不高兴,当面责备了元志。元志见李彪生了气,更不肯让路。两人谁也不愿示弱,便到魏孝文帝面前去评理。李彪说自己是皇帝许可乘坐华丽的车子的,一个洛阳地方长官怎能同御史中尉对抗,  相似文献   

2.
提到"御史",人们自然会想到今天的纪检委、监察局、反贪局这些实权机构。的确,古代的御史行使的就是监察职责,类似于今天的反腐败机构,权力很大,可以决定中央及地方官吏的命运;御史直接对皇帝负责,有"通天"的权力,官吏一旦遭御史上书弹劾,  相似文献   

3.
清朝打击“冒籍”一如明代那样严厉。到了康熙年间,开始对考生“审音”,凭其口音确定是否冒籍。到了乾隆十年,在顺天乡试时,朝廷特派满、汉御史各一人参与“审音”,被称为“审音御史”。  相似文献   

4.
<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尤其师道尊严,更是不可触碰的伦理道德底线。然而,偏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万历年间,就曾发生了明代首例“门生弹劾师长”事件,进而引发了著名的“刘台案”。而该“门生”所弹劾的“师长”,竟然是当朝首辅、一代名相张居正。  相似文献   

5.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黑龙江行省公署成立。关于行省公署下设教育行政机构及其专官名称问题,一直存在两种不同意见的争论。有人力主官署称“提学司”,其长官叫“提学司使”。反对意见认为官署称“提学使司”,其长官叫“提学使”。两种意见虽仅一字之差,但官署及其长官名称事属国家典制,岂容半点差错。只要核查档案文献,自可得出应有结论。  相似文献   

6.
贾熟村 《史学月刊》2005,(11):21-24
在云南报销案期间,御史弹劾军机大臣受贿巨万,王文韶因此离开了军机处,李鸿藻承认接受过“炭敬”。奕主张严查“炭敬”之类的贿赂,翁同和等与之多次激烈辩论,使晚清政局产生了不小的震动。最后,慈禧还是采纳了翁同和等人的意见,“炭敬”之类的贿赂不予追究,因为这一类的贿赂由来已久,官场习以为常,清政府的腐败已经积重难返,牵涉的人太多,已经查不胜查了。  相似文献   

7.
历朝历代,都会有一些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老规矩,史书上称之为旧制、故事或典故等.有些老规矩,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规范了官员的行为,约束了权力的泛滥,宋朝就有这样的老规矩. 老规矩之一:官员不入酒肆 在宋朝,尽管京城开封餐饮业很发达,酒店遍布大街小巷,官员却不敢进酒店吃喝,因为官员一旦在酒店杯觥交错,不管是公款还是私款,马上就会遭到御史的弹劾,不是罢官免职,就是纪律处分.  相似文献   

8.
徐平 《湖南文史》2002,(3):64-68
郭寄峤,原名季峤,安徽合肥人。保定军校毕业,陆军二级上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台湾“国防部”部长。  相似文献   

9.
“杨瑄弹劾案”是天顺初御史对曹吉祥、石亨专政的积极抗争。曹石乱政导致的政治黑暗和政局动荡是其发生的客观原因,各路御史的职业责任感和刚直敢言的良好素质是其内在原因。“杨瑄弹劾案”促成夺门集团的分化组合,导致徐有贞内阁的垮台;促成明英宗的态度偏转,标志着曹石政治巅峰期的结束;促成李贤内阁的策略调整,为其拔乱反正创造了条件。它是天顺初政发生质变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南国”与“南土”是两个并不等同的概念,“南土”或为周王直接控制的位于王畿南部的区域.在其南部边城地区甚至设有“侯”之类具有军事防卫职能的长官。而“南国”却位于“南土”之外,远离王畿,王朝对该地区的控制强弱视王朝的实力而定。  相似文献   

11.
汉书卷九○《酷吏传》:“永治、元延间………北地大豪浩商等报怨,杀义渠长妻子六人,往来长安中。丞相御史遣掾求逐党与,诏书召捕,久之乃得。”其事又见《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会北地浩商为义渠长所捕,亡,长取其母,与猪连系都亭下。商兄弟会宾客,自称司隶掾、长安县尉,杀义渠长妻子六人,亡。丞相、御史请遣掾史与司隶校尉、部刺史并力逐捕,察无状者,奏可……浩商捕得伏诛,家属徙合浦。”《酷吏传》之“诏书召捕”,各本无异文,历代史家也未有解说,但其文义明显不可通。浩商等人犯有重罪而逃亡,不可能因为朝廷下诏书召他们,就乖乖地应…  相似文献   

12.
原国民党“王牌战将”杜聿明,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先后担任国民党建立的第一支装甲兵团团长,第五军军长,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副司令长官,昆明防守总司令、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等官职,官至陆军中将。淮海战役中被我军俘虏关押改造,历时10年获特赦。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央权力机构,御史大夫在秦汉中央官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皇权政治的不断发展,御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确立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并且最终确定谏铮、弹劾、督察百官的行政职能,成为以后权力体系中的台谏系统。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有一个很久远的传统,就是学员遇到长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标准回答:“Yes,Sir(报告长官,是)”、“No,Sir(报告长官,不是)”、“I don't know,Sir(报告长官,我不知道)”、“No ex-cuse,Sir(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比如,长官派你去完成一项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你没能按时完成,当长官问你为什么时,你就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借口!”“没有借口”就是“我错了”,并愿意承担因自己的过错所造成的后果,但如果你为自己辩解,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那你就错了,而且是错上加错。西点军校让每一个…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上这个小山村太普通了,一般分省、分区地图上也找不到她的名字。但是由于她的奇特经历,至今仍为国内外各方人士关注。克难坡本名南村坡,隶属于山西省吉县文城乡。她是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和山西省政府的驻地,是山西省阎管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被称为“首脑部”。据说阎氏以“南村”与“难存”谐音,故避讳而改名“克难坡”。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因一度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和山西省东路总指挥,曾数次莅临,在附近古贤、霖雨等村向晋军高中级军官、军校学员讲话,分析抗战形势,宣传中共抗日方针…  相似文献   

16.
“笺释“使君”方中“使君”一名,在历代文选中经常出现,是对州一级长官即刺史或太守的一种称呼,并非实际官职。如《全唐文》所收李峤《为杭州崔使君贺加尊号表》,崔某实际任职是杭州刺史,而作者在写作这篇表文时却尊称他为使君。又如《资治通鉴》卷58所载汉末梁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系”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人们对陈诚所属特务组织的代称。虽然陈诚矢口否认这个机构,这个机构也极力避免社会上把他们当成为一个特务集团。但事实上从抗日战争开始直到大陆解放,以张振国、阮成章、刘庄如为首的一班人,却始终打着陈诚的招牌,从“军统”和“中统”两大特务派系势力的夹缝中,以独树一帜的姿态,立下了自己的门户。他们先后据有九战区、六战区、十一战区长官部及远征军长官部、军政部、云南省警备总司令部等公密情报特务机构,在一定时期内,还控制了国防部第二厅的人事行政部门。总之,凡是陈诚势力范围所及之地,也就是“研究系…  相似文献   

18.
胡忠良 《中华遗产》2008,(9):158-160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三日.御史杨崇伊上了一道奏折.请求慈禧太后“训政”,于是慈禧发动了戊戌政变,导致了变法的失败。关于这份奏折的出笼.人们怀疑它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太后党的一个阴谋。  相似文献   

19.
掌故原是官职名,在汉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的官职叫“太史”,太史的长官叫太史令。国人熟知的司马迁,就是汉代有名的太史令。太史令手下有许多官员,其中就有“掌故”一职。“掌故”专门负责收集管理国家历史故事,因其工作性质是掌管国家的“旧事”,所以称为“掌故”。  相似文献   

20.
二战中,山本五十六死得冤,原来,是日军的两份假战报,无意问挖了一个“坑”,“坑”死了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在日本军界享有崇高地位。他作为第26及27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策划了偷袭美国珍珠港的著名战役,发动太平洋战争,是太平洋战争的标志性人物,号称太平洋之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