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本有两通翻刻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一通立于京都市的京都大学,一通立于和歌山县高野山。珍藏在西安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是唐代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在长安大秦寺立的。于明代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从西安西郊出土以后,被安置在崇圣寺的后院。当时该碑的一张拓片被辗转送到浙江杭州的著名学者、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公元1569-1630年)那里,李之藻同从明末来中国的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有来往,因而,《景教碑》出土的消息,很快就被在杭州的外国传教士知道了。他们派鲁德昭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亲  相似文献   

2.
正寇准(962—1023年)是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相,他出身普通耕读人家,科举考试名次一般,却得到太宗赏识,不到30岁进入宋朝的中央领导集体。太宗对寇准的赏识、提拔,是一段开封政坛佳话。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也就是寇准担任成安县长的第二年,他离开成安,来到首都,得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亲切接见。按照当时的规定,一任县长是三年,在这三年当中是不能随随便便离开本职岗位的。那么,寇  相似文献   

3.
唐刘沔碑     
“刘沔神道碑”立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384年)。韦博撰文,柳公权书。此碑原在永寿好畴河畔,一九六一年移到永寿县文化馆建亭保护。“刘沔碑”郑樵《通志》只录其名,《金石萃编》补录全文,关于其它方面不再见有人研究。该碑为一块完整的石料雕成,宽0.98米,  相似文献   

4.
一、出土经过《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下简称《韩仁铭》)刻于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在金正大五年(公元1228年)出土于《春秋左传》中“京城大叔”之故址——河南荣阳县京襄城村。出土不久,荣阳县令李天翼(字辅之)派人将碑移于县署二门内东侧,并请翰林学士赵秉文、应奉翰林文字李献能作了题记。《韩仁铭》出土之后,“海内翰墨之士,嗜汉魏者益多,碑帖贾捶拓无虚日。”至民国时,邑人宋(亻隽)三、刘彤棻、李增祥、马相皋等人,“恐其久而漫涣,等于没字  相似文献   

5.
唐代龙门有十寺。白居易在《修香山寺记》(作于公元832年)中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十寺之一即是天竺寺。龙门在唐代曾先后建过两个天竺寺。第一个天竺寺是景云辛亥岁(公元711年)天竺僧人宝思惟所立,见于苏(?)撰《唐龙门天竺寺碑》(载《文苑英华》卷856北)。该寺的位置,据考证在龙门东山北侧。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伊水泛涨,  相似文献   

6.
读《巴蜀史志》2000年1期老屯的《嫘祖研究的补充意见》(下称《意见》)后,本着还历史本来面目,特提出几点意见:一、赵蕤《唐碑》不避讳玄宗“隆、基”二字,证明《唐碑》确为赵蕤所撰,非《意见》所言伪作:《意见》言《唐碑》中“典礼之隆”、“奠国基”,犯了玄宗隆基之讳,断言《唐碑》为伪作,从而否定嫘祖故里在盐亭。  相似文献   

7.
南宋《平江图》碑保存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即宋代苏州文庙旧址内,它与《天文图》碑、《地理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合称“苏州文庙四大宋碑”,在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称为“苏州文庙内宋代石刻”。《平江图》碑刻于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是苏州城(当时为平江府治所)的一幅石刻平面图,由郡守李寿朋主持  相似文献   

8.
刘本栋 《中华遗产》2014,(10):12-12
公元1022年,开封城里又一次迎来了友邦辽国的使者,宋延为使臣举办了盛大的国宴,朝廷勋贵皆出席宴会以示对友邦的重视。在宴会中,辽国使者遍视群人问道:“孰是无地起楼台公?”此言一出,宴会现场顿时冷了下来,辽使问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促成澶渊之盟、前些年又被先帝贬谪到海南的名相寇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封建时代,百姓颂扬官吏德政,多采用刻石立碑的形式,名为德政碑,也称遗爱碑或去思碑。据考,这种德政碑,不少是乡绅名士借百姓之名,行谄谀之实。唐代名相宋景曾辞绝吏民给他立碑。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宋景由广州都督擢任宰相,广州吏民要给他立遗爱碑。持正守法的宋景上言:“臣在州无他异迹,今以臣光宠,  相似文献   

10.
鸥鸟 《湖南文史》2013,(10):54-55
小说、戏剧、评书等文学艺术中的北宋名相寇准,被人称为“寇老西儿”,操一口标准的老陈醋腔调,滑稽幽默、足智多谋。其实这只是寇准的民间艺术形象,历史上真正的寇准,不仅不幽默,反而很“骨感”。  相似文献   

11.
王基墓碑,全称《曹魏东武侯王基墓碑》。金石家著录多称《王基断碑》、《王基残碑》、《王基墓碑》。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在洛阳城北7.5公里安驾沟村筑寨掘得之,后移置洛阳城中明德中学壁间,现存洛阳古代石刻艺术馆。该碑立于魏元帝曹奂景元二年(公元261年)四月。碑残高137、宽99、厚22厘米。长方形青石,隶书,19行,前3行行22字,余俱21字。字行之间有界格,全石共计370字。由于碑文上端前3行各窄一格,其余均空2格,下端每行均空5格,且上下文意不达,因此对于该碑是否完整,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碑文是属上缺下不缺;还有的认为此碑只是全碑的下半部,上半部“出土时朱字宛然,因无人辨识。磨拭而灭”故称作“断碑”、“残碑”。河南府训导汝州杜梦麟在碑文末尾跋语中,肯定了该碑碑石是完整的,只是碑文上下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绛县尧寓村之所以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各大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是由于在这里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帝尧史迹刻石。首先发现的是大晋永和二年(公元346年)的古碑。此碑为浅褐色沙石质,半圆顶。碑身高92厘米,宽47厘米,碑阳斜阴刻“唐尧寓处”四个隶体字,字径16厘米。上款竖刻:大晋永和二年孟春创立。下款补刻:大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刊。碑阴四周文字风化漫漶不清,中心留有大字痕迹。此碑为我国发现的最早有关帝尧史迹的重要刻石,原藏于村中元代时建的三官庙中。距此碑不远处,还发现有《重修寨记》残碑一通,碑序中写“口邑殊为伏羲”,“绛邑南古帝尧寓处”,“耕田凿井时作帝,唐尧遗风为此庄”,.“大明崇祯六年(1633年)”。该碑早于康熙五十四年重刻之“唐尧寓处”碑83年。  相似文献   

13.
《魏书》卷五一《孔伯恭传》:“(皇兴)二年,以伯恭为散骑常侍,都督徐南兖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彭城镇将,东海公。”(第1141页)皇兴元年(公元467年),北魏派遣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平定刘宋兖、冀、青诸州,并相应设置州镇。二年(公元468年),置东兖州于瑕丘。皇兴二年北魏有东兖州无南兖州,东兖州与徐州在地望上亦相接,此南兖当为东兖之误。卷六一《田益宗传》:“初,益州内附之后,萧鸾遣宁州刺史董峦追讨之,官军进击,执峦并其子景曜,送于行宫。”(第1374—1375页)南齐明帝萧鸾公元494—498年在位,当时并无益州内附北魏之事,考此传通篇都在讲述与田…  相似文献   

14.
《隋书》卷三六《后妃列传》、《资治通鉴》卷一七九“文帝仁寿二年八月”条均记载 ,独孤皇后于“仁寿二年八月甲子” ,即公元 6 0 2年 8月 19日逝世。惟关于她年龄的记载不同 ,《隋书》卷三六《后妃列传》记“时年五十” ,《北史》卷一四《后妃下》记“时年五十九” ,到底哪一个正确呢 ?查《周书》卷九《宣帝杨皇后本纪》 ,独孤皇后长女杨丽华于炀帝大业九年 (公元6 0 9年 )去世 ,时“年四十九” ,知她的长女杨丽华出生于公元 5 6 1年。这样 ,关于独孤氏逝世时的年龄 ,若从《隋书》的记载 ,即在公元 5 5 3年出生 ,那么 ,她虚岁九岁就生长女…  相似文献   

15.
李孟初碑,全称《汉宛令益州刺史南郡襄阳李孟初神祠之碑》,立于东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清道光年间由于白河水涨,此碑被冲出,咸丰十年金梁移于南阳府署,其后时隐时现,文字磨损较多,有些字迹难以辨认,现存南阳市西南卧龙岗汉碑亭内。碑为长方形,现存碑高1.94、宽0.7、厚0.16米,圭首,无额,碑身上中部三行字下有穿,下部磨损处有清咸丰十年金梁跋语。碑文隶书,15行,行约30字,由于碑残缺甚,尚能  相似文献   

16.
三答《英山毕墓碑再质疑》孙启康在湖北英山县发现的毕具墓碑.笔者曾根据该碑的形制与纹饰特征以及年款残存字迹,断定此碑立于北宋仁宗“皇四年”,即公元1052年,并依其镌刻内容所留下的历史信息,考证英山毕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所载之“庆历(10411048...  相似文献   

17.
1991年春节前夕,盱眙县党校整地,发现赵孟书《泗州普照禅寺灵瑞塔碑》一块,现已移至第一山玻璃泉左侧.此碑残高250、宽139、厚34厘米.行楷.字径约4厘米.每行上下缺字,偏下方剥落两片.现存24行,500多字.首行书普照禅寺灵瑞塔碑,第二行书有“翰林学士承旨赵孟”.碑左侧有小字二行,系清雍正二年(1725)张炳文题记.据清光绪《盱眙县志稿》载,刻石于处 五年(1318),原在泗州普照禅寺.康熙十九年(1680)泗州城沦没于水,移至盱眙文庙大门内(即现在的党校院内).五十年代兴建县大礼堂时埋入地里.从此碑书法看,点画圆润清秀,笔意流畅自然,笔力遒颈,体势化方为扁,有北碑意味,具有“颜筋柳骨,铁画银勾”之妙,是赵孟 晚年之作.此碑用石之大,是赵刻中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8.
卢肇字子发,号标,祖居宜春县标乡(分属分宜),据《卢氏族谱》记载:卢肇生于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二月初三日亥时,殁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8月初一日巳时,享年64岁。他少时家贫,笃志为学,曾说“为业之初,家空四壁,夜无腊烛则睡。恨冥顽。亦尝是刺。”也就是说,晚上用柴火照明读书,想睡时就学古人用锥刺肤,用功读书。他的章“驰骋上下。伟奇事观”,当时的“达官宿儒皆推重之。”卢肇于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以进士第一各及第。他是江右第一状元。“开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9.
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巡碑》,全称《皇帝南巡之颂》碑,是为纪念北魏和平二年(461年)文成帝拓跋濬南巡而立。该碑原存于山西省灵丘县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的河阶台地上(图一、二),台地东、南、西三面环绕唐河水,北面与山地相接,由山顶俯视,台地平面南北向呈楔形,北宽南窄。台地隔唐河以南为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当地人称“笔架山”;台地隔唐河以西,即北魏著名的“灵丘道”(现在是一条省级公路),当年北魏皇帝由平城南巡山东诸州,就必经此  相似文献   

20.
《南齐书》卷二三《褚渊传》有云 :“ (渊子蓁 )建武末 ,为太子詹事 ,度支尚书 ,领军将军。永元元年卒 ,赠太常 ,谥穆。”今按 ,此段文字中 ,“领军将军”当为“领前军将军” ,脱“前”字。此一脱字 ,一直未见有人注意 ,今试作说明。其一 ,考同书卷六《明帝纪》及卷四二《萧坦之传》知 ,萧坦之自齐明帝建武二年 (公元 4 95年 )五月至东昏侯永元元年 (公元 4 99年 )八月 ,皆居领军将军之职。而南朝官制 ,领军将军“管天下兵要 (《梁书·萧景传》) ,定员一人 ,不容同时有二领军将军。其二 ,宋·汪藻《世说叙录·人名谱·河南阳翟褚氏谱》 (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