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驮马是唐朝府兵制下的一种辎重运载体制,按照传统理解,府兵一火十人要配备六匹马驴。由于驮马是府兵卫士自备,这便涉及卫士经济负担问题。本文提出新看法,认为六驮马驴的设置单位不是火而是队,而唐朝每队士兵是五十人。如此,则相关研究皆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
在隋唐帝国缔造过程中以及推动这一辉煌时代的到来 ,府兵制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此前的有关研究成果粲然可观。 2 0世纪 40年代以来 ,中国学者谷霁光、陈寅恪、岑仲勉、唐长孺、朱维铮、张国刚、孙继民、毛汉光 ,日本学者滨口重国、冈崎文夫、菊池英夫、谷川道雄、西川元佑以及韩国学者朴汉济等就府兵制是否是这一时代的独立兵制、有关府兵制史料的释读、府兵制的渊源、乡兵与府兵的关系、府兵选取的原则、府兵的性质、府兵制的职能、府兵制在历史上的作用、府兵制的变化、府兵的建制、府兵的分布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考察和探讨。考虑…  相似文献   

3.
正府兵制是西魏、北周、隋及唐前期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在中国古代军制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张国刚主编《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和胡戟等编《二十世纪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相继出版,总结百年来隋唐史研究成果,其中亦包括对府兵制的相关讨论;然而府兵制延续时间较长,两书体例侧重唐代,对于西魏北周及隋的成果涉及较少。近20年来又有不少新的成果发表,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总结。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唐代府兵负担过重,向来被视为府兵制度解体的重要因素。自欧阳修纂《新唐书.兵志》以来,府兵“番上”就被理解为所有府兵普遍执行的任务之一,具体内容为“京师宿卫”,这构成府兵负担过重的基本原因。新获吐鲁番文书证明,西州的府兵“番上”是在本地值班而非远赴京师宿卫,这对重新理解府兵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隋兵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沛 《文博》2003,(6):37-43
在中国古代兵制史中,府兵制度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府兵制度开创于西魏大统年间(535-551),废于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前后历经四个朝代,二百余年。宋人陈傅良在其所著《历代兵制》中说:“其制虽始于周、齐,而其效则渐见于隋。”他认为“隋之兵威,视南北之国为尤强,是以征伐四克,而成一统之业,皆府兵之政也。”这种说法虽然有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是中国版图空前辽阔的大统一时期,也是中国和西方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时期。与此相适应,唐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完备的交通体系——馆驿制度。纵横交错的驿路干线支线、星罗棋布的驿站马坊等设施以及穿梭于其中的以马匹为主的交通通讯工具,保证了唐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也保证了唐朝与周边各族、各国间的联络工作。因此,无沦研究唐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抑或研究唐中西交通及丝绸之路,都必须涉及馆驿制度。  相似文献   

7.
张沛 《文博》2002,(5):51-58,64
府兵制度开创于西魏大统年问(公元535-551),废于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前后历经四个期代,二百余年,在中国兵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宋人陈傅良于其所著《历代兵制》中说:“其制虽始于周、齐,而其效则渐见于隋,彰灼于唐。”初唐到盛唐时期,配合均田制的实施,府兵作为中央直辖的基本武装力量。组织严密,制度完备,或番上宿卫,  相似文献   

8.
吐蕃是唐朝近两百年中最强劲的对手。吐蕃与唐朝交往可分为三个阶段:弃宗弄赞时代的友好交往、弃宗弄赞卒后的时战时和、吐蕃政权分裂后向唐朝入贡。在弃宗弄赞时期,吐蕃、唐朝和平相处,唐朝的国力和疆域得到迅速发展。弃宗弄赞卒后至吐蕃分裂之前的吐蕃、唐朝争战,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财赋政策、边疆经略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唐朝建国之初国力的迅速发展和强大、府兵制到方镇制的变迁、财赋制度的变迁、唐朝中央集权的由盛而衰及边疆经略的重大变化等,都无不与吐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尚珩 《文物春秋》2013,(4):7-14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疆域空前辽阔而强大的政权,为了实现对包括西域在内的全国进行有效控制,全面推行并建立了边警预报制度——烽堠制度。但由于此制度处于整个边防制度中的最底层,因而史书对此的记载往往语焉不详,尤其是对唐代所独有的"雇人上烽"现象更是只字未提。本文依据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有关唐代边防的文书,对唐代烽堠体系中"雇人上烽"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唐代团结兵问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团结兵问题辨析张国刚唐代兵制研究中,兵员问题显得颇为复杂。府兵之外,有兵募,有丁防,有蕃兵,有健儿,还有所谓团结兵。这些兵员中,蕃兵乃以军队的族属分类,故有蕃汉兵募健儿的提法。其余府兵、兵募、丁防和健儿,都有比较确定的内容,那么,团结兵是否一种独...  相似文献   

11.
唐代河北道是否设置折冲府是史学界在研究唐代府兵制度时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玉海》所引苏冕《会要》所谓"河北之地,人多壮勇,故不置府"这一段文字。许多学者根据唐代河北道确实有设折冲府的历史记载推断苏冕《会要》的文字有讹误。实际上,苏冕《会要》所记载的为唐太宗贞观十年全国各道增置折冲府时于河北道不增置新的折冲府而只是保留其原有的"旧府"这一历史情形,这样做的原因应当是秉承"居重驭轻"的统治思想以及顾忌到河北地区"人多壮勇"的地区实力。  相似文献   

12.
《历史研究》2021,(3):195-203
正在中国古代皇帝制度下,稳定的国家意志以成文法的形式呈现,唐代的成文法,称作"律令格式";皇帝日常政务处理和决定,用"王言"表达。王言与律令格式共同构成唐代的法律体系。唐代王言有多种简称,如"制敕"、"诏令"等,执行迟缓或错误,唐律有明确的惩处规定;A在实际政治运作中,也存在王言干预法律的现象,被称作"以敕破律"。B王言既是皇权日常运行的载体,也是皇帝制度呈现的外在形式。唐朝是中国皇帝制度的成熟时期,通过王言理解唐代皇帝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重要一环。唐代王言,基本上分为册书、制书、敕书三类,册书地位最高。包括册书在内的王言,学界已有诸多研究成果。C本文关注的是一个学界讨论较少的问题,即册书适用范围的变化问题。册书是册礼的一部分,从高宗开始,唐朝对册礼进行多次改革,最终使册礼主要适用对象限定于皇室成员。  相似文献   

13.
唐朝建立以后,为了强化封建统治,巩固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及地方各级统治机器。在中央继续实行隋代以来的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县下有乡里,乡里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唐朝法令规定:“凡百户为一里,里置正一人,五里为一乡,乡置耆老一人”。关于里正的设置和职责,史籍中留下来一些记载,可以了解他们的一般情况。甘肃敦煌和新疆吐鲁番等地出土了很多唐代文书,为研究唐代里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使我们能够具体地看到他们的职能和作用。同时通过与里正有关的文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唐代前期强化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唐朝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在甘肃、新疆等地区推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突厥与唐朝的关系是唐代前期民族关系的热点,但学术界对突厥与唐朝关系史的研究,多注重双方兵戎相见的一面,对双方的友好往来则未能给予足够重视,这是为人所忽略的课题之一。为此,笔者曾撰文对唐朝派往突厥使者的活动做了较系统地论述,但仅涉及到了双方使者往来的一个方面,今依所见史料,试图再就突厥(东突厥、后夹厥)派往唐朝使者的活动做概要论述,以求全面反映双方间的使者往来情况。  相似文献   

15.
庄浪出土隋虎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符是古代军队最高指挥权的物证。甘肃庄浪县出土的14枚虎符是隋大业三年以后的产物,是隋代"府兵制"的史证,为研究隋代军事、政治、兵符制度及庄浪和周边地区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16.
关中地区的长安是唐朝的首都,因为唐朝经济发达,国际地位崇高,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也为后世遗留了数量众多的唐代碑刻。在唐代碑刻中,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可以作为现代人对唐代经济、文化、政治、军事、民族关系、历史、地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依据。从唐代之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术界针对关中唐代碑刻相继开展了深入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来看整个研究工作缺乏集中性与系统性,还需要不断完善与优化。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关中唐代碑刻的具体分布特征及其所具备的史料价值,旨在为揭示关中唐代碑刻的具体价值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唐代的西州 ,从贞观十四年 ( 6 40 )设立 ,到贞元十一年 ( 795)被吐蕃占领 ,存在了 1 50多年时间。虽然西州存在的时间不太长 ,没有与唐朝共始终 ,但西州存在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所提供的历史资料 ,比唐朝其他任何地方所提供的历史资料都丰富得多。这些资料 ,目前统称为“吐鲁番出土资料” ,主要包括出土文书和墓志等。利用这些资料 ,学术界在唐代的土地制度、军事制度和人口等方面 ,已经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 ,使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大有进步。唐代前期的地方制度 ,传世史籍虽有简略的介绍 ,但留下了太多的空白 ,吐鲁番资料这方面的内容 ,则…  相似文献   

18.
唐代服饰文化发展之历史,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唐代社会演进发展的一个浓缩,是一个细碎繁琐和抽象复杂的过程。《唐代服饰时尚》是一部真正由研究唐史的学者撰写的唐朝服饰史专著,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是探究唐代原汁原味服饰时尚的一部佳作。  相似文献   

19.
头下制度是辽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对头下制和头下军州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内容涉及头下制的渊源 ,头下的形态和性质 ,辽朝头下军州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 ,以及头下军州的制度层面的诸问题 ,并对文献和考古材料中所能见到的头下军州作了较为系统的考证。作者认为 ,头下制渊源于北方民族 ,与唐代的头下户无关 ;头下军州制度早在辽朝建国之初就已创立 ;金朝既不存在头下制度 ,也没有头下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灵州境内的主要驻军唐初沿袭隋朝兵制,李渊谋求恢复耕战兼顾实行府兵制.府兵为常备兵,灵州境内驻有重兵。唐初,关中有12道,共置12军府.灵州隶属关内道。各府之兵皆由骠骑、车骑(副手)两将军统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