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韩骏伟 《古籍研究》2000,(1):105-108,123
《红楼梦》的写实品格一向为人称道。正如鲁迅所言:“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以来,传统的  相似文献   

2.
《湖南文史》2012,(9):70-70
1.据日本学者齐藤谦统计,《清明上河图》画中共出现了——人。出场人物之多、之复杂,远远超过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堪称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3.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是研究有清一代中下级官员及职官制度,乃至清代历史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其中第30册《索引》按官员姓名笔画顺序排列,以方便读者检索。但《索引》存在不少讹误漏略之处,主要表现为姓名遗失、姓名书写错误、人物资讯遗漏、人物资讯误加、册次讹误、页码讹误、姓名排序错误等方面,本文分别加以纠正,期有裨于读者检索利用。  相似文献   

4.
第五次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二日至十九日在贵阳举行。会议是由中国《红楼梦》学会,贵州省《红楼梦》研究会,贵州省文联,中国作协贵州分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有二十四省、市、自防区的一百七十二位代表出席了会议。贵州省红学会一九八五年年会也同时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红楼梦》的人物论。在代表们向大会提交的论文和大会发言中,对人物的分析研究相当广泛,不仅对主要人物有较深入的研究,而且也论及不少不为人注意的小人物。在讨论中一个较为突出而引起普遍注意的问题是:《红楼梦》的研究如  相似文献   

5.
1 红学前辈王昆仑同志在四十年代写就的《红楼梦人物论》里,有一句关于凤姐的名言,道是“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这实在是《红楼梦》的任何普通读者都会产生的真实感受,也是启示着《红楼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深长思之的有趣课题。人们恨凤姐,骂凤姐,为什么不见凤姐还要想凤姐呢?原因可以说出多种多样。如果仅仅对人物进行是非善恶的道德评价,恐怕是难以完满回答这样的问题的;只有对人物进行审美评价,才能进一步探索其中奥秘。红学史上有位评点者曾经发过颇有见地的议论:“吾读《红楼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毕节市博物馆收藏有晚清女诗人曹太夫人的《红楼梦百合诗》,是作者用蝇头小楷写的四张条幅,准备做成诗屏,因此也称为《百花诗屏》。作者选择了《红楼梦》中的九十九个女性和一名男子(贾宝玉)为题材,一人配一种花名,每人每花皆赋诗一首,对这一百个文学人物作了细致独到的品评。  相似文献   

7.
阎丽杰 《满族研究》2007,(1):105-108
《红楼梦》的文本中渗透了满族的风俗。具体表现在:《红楼梦》文本中的人物命运,重要线索,情节,生活相都与满族风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时间是最公正的评论家,经过240多年历史的检验,《红楼梦》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高峰,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与伦比的杰作。饶有趣味的是,海安人似乎对《红楼梦》特别喜爱,自该书刊行以来,研究《红楼梦》卓有成效的不乏其人,在全国红学界、戏剧界、文学界有重大影响的就有仲振奎、蒋和森、何永康、于雷等,颇值得探索其中的缘由。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在近世读书人当中影响殊为深远,以《红楼梦》中人名比拟当世人物,自是影响的一种表现.清末杭州人孙宝瑄就曾在其《忘山庐日记》中记载:“枚叔(章太炎)辈戏以《石头记》人名比拟当世人物,谓那拉(即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贾母;在田,宝玉;康有为,林黛玉;梁启超,紫鹃;荣禄、张之洞,王熙凤……章炳麟(章太炎),焦大……谭嗣同,晴雯;李鸿章,探春;汤寿潜、孙宝琦,薛宝钗……”其中,“在田”即光绪帝载湉.  相似文献   

10.
素以述地、记人并重见称于世的我国方志 ,深受《史记》以来的正史人物传记的影响 ,历来重视人物事迹的记述。人物志一向在志书中占有较多的篇幅 ,故有“古今方志半人物”之说。如清末《吉林通志》2 6 0卷 ,人物传就有 5 0卷之多 ;民国《黑龙江志稿》共 6 2卷 (不包括《大事志》) ,人物传有 9卷 ,若加上《职官志》卷四十九的“宦绩”的 1卷 ,则共有 10卷之多。人们常说方志具有“资治、教化、存史”的功用 ,方志人物志这方面的功用尤其显著。这是因为人物志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体裁有传、表、录多种 ,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层次和角度记述…  相似文献   

11.
《左传》中人物称谓的复杂性历来为学者所重视,特别是男性人物称谓,其名、字、号所具有的多种涵义很值得我们研究。本文拟就《左传》中男性人物称名带有"子"字的现象进行分析,以期对这一称名类型所蕴涵的特殊意义作出初步的解说。  相似文献   

12.
速览     
《神州》2010,(9):10-10
“我觉得新版《红楼梦》里人物的额妆不好看,显得不生活化,更像是舞台妆。演京剧、话剧可以这样夸张,但电视剧不行。”--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对于新版《红楼梦》的看法是总体还可以,人物额妆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13.
王继荣 《神州》2011,(21):102-103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巨著,凭其所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和现实意义而散发着久远的自身魅力,从而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痴迷于它的人。读过《红楼梦》的人,对林黛玉这一人物都会有深刻的认识,她是书中最为柔弱、凄美而又哀怨的一笔。一百个读者心中会产生一百个林黛玉的形象,但这些形象都有共同的一点,那就是林黛玉是悲剧的塑造。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林黛玉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一、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角《红楼梦》里众多的人物中,主角是贾宝玉。既然是以宝玉为主角,那么这小说的主线就只能通过这个主要人物去探索,去分析。有人说《红楼梦》的主线是表现贾府必然衰亡败落的过程,由盛而衰的经历。但这显然和作者把宝玉当作主人公来写的目的是游离的。因为贾府的败落或由盛而衰,宝玉并非关键人物。贾府既不由他而盛也不由他而衰。  相似文献   

15.
姚颖 《满族研究》2004,(2):44-50
本主要关注的是盛行清代中期的一种满族曲艺样式——子弟书,特别是取材自古典名《红楼梦》的子弟书的俗语。子弟书的语言是唱口韵体,押北方十三道大辙,非常有体制特点。其语言也呈现出适合讲唱和听接受的通俗化特制,其中善于运用俗语是一个很大的特征。本以28篇《红楼梦》子弟书为本依据,旨在论述其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在运用俗语、口头语的过程中所体现的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人有姓名 ,国有称谓。中国人历来有讲究名称字号的传统 ,国家称谓亦然。中国有着四千年悠久的文明史 ,表现在称谓上也是古今众多 ,例如今人所习惯使用的“华夏”、“中国”、“中华”、“九州”、“赤县神州”等。然而 ,对于有着诸多称谓的伟大“中国”的名称 ,却历来没有研究专著问世 ,这不能不说是学术界乃至国人心目中的一大憾事。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 ,“中国”诸多称谓产生的原因极为复杂 ,对其一一推源释义 ,并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之事。所以 ,素来很少有人敢于问津。南京大学历史系胡阿祥博士积十余年之功 ,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  相似文献   

17.
《沧桑》1994,(2)
封建社会的地方志,特别是宋元以后的志书,差不多都以人物为其最重要的内容。以大同现存的几部旧志来看,明张钦纂修的正德《大同府志》共18卷40目,其中人物为5卷6目,占全志的31%。清黎中铺纂修的道光《大同县志》共20卷67目,其中人物为8卷24目,占全志的35.7%。清胡文烨纂修的顺治《云中郡志》共8集14卷59目,属人物有4集8卷36目之多,占全志的一半。民国以来,多数志书注意反映社会经济方面的内容,但对人物的记述仍然是志书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我们编写社会主义地方志,经济部类所占篇幅较大,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但不少志书人物部分所占比例明显偏少。从目前已出版的市县志来看,《牡丹江市志》人  相似文献   

18.
正《春秋时期人物称谓研究》是笔者主持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目前正处于中期研究阶段。现将项目的部分情况介绍给学界,以期能够得到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人物称谓是为了社会交往的需求而产生的,是对社会事实的反映,它是描写社会现实的某个个别方面的术语。春秋时期人物称谓的形成有着很深的社会历史根源,在以血缘为核心的"家天下"社会中,承担的是"家庭"结构中整体和部分的代表符号作用。人  相似文献   

19.
程伟元与《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雷 《文物》1976,(10)
在《红楼梦》的版本史和研究史上,程伟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但很少有人重视和研究他。这种奇怪的现象,是由一个历史性的误会造成的。长期以来,人们误解了程伟元为他主持校印的《红楼梦》所写的序言,误认为程伟元不过是一介书商,他印《红楼梦》无非是为了图利,于是有关他的一切  相似文献   

20.
事物异名,是名物称谓中一个特殊而广泛存在的文化现象。从事古文献整理与研究,对异名的考释构成了训诂注释的重要内容。自秦汉《尔雅》、《说文解字》、《方言》、《独断》,以至明清《本草纲目》、《事物异名》、《事物异名录》、《称谓录》,及当代之《古今人物别名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