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锐福 《神州》2011,(14):18
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旧中国知识份子救亡图存的一场政治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知识分子对戊戌变法的产生及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他们是在怎样一个精神文化背景下促成了戊戌变法?他们有着一种怎样的精神文化状态?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赵锐福 《神州》2011,(7):18-18
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旧中国知识份子救亡图存的一场政治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知识分子对戊戌变法的产生及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他们是在怎样一个精神文化背景下促成了戊戌变法?他们有着一种怎样的精神文化状态?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戊戌变法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重大。在戊戌变法中,作为光绪皇帝与康有为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维新官僚,他们上可影响光绪皇帝,下可联系康有为等维新知识分子。维新官僚凭借所处的职能地位,还负责变法的实际操作。作为历史必然性的工具,维新官僚与光绪皇帝、康有为等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在戊戌变法期间,李瑞棻官联最高,功绩卓著,是维新官僚的代表人物,堪为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由于对维新官僚的历史作用未予充分估价,因而对李端棻的评价也失之偏颇。现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王也扬 《炎黄春秋》2008,(11):71-72
今年是光绪皇帝逝世100周年。光绪皇帝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他有两点突出的事迹为历代帝王所不及。其一,他充当了把古代中国和平改造成为现代中国的尝试——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甚至可以说他就是一个维新党人。其二,在变法中,当大学士孙家鼐提出“若开议院,民有权而君无权”时,光绪回答:“吾欲救中国耳,若能救国,则朕虽无权何碍?”即为了国家而不惜自己的权位,  相似文献   

5.
论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康有为作为戊戌变法核心人物和维新运动领袖的历史地位是不容怀疑的,因为他对主持戊戌变法的光绪皇帝有决定性影响,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变法有了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即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法,并使变法围绕开制度局这一改变专制政体的政治改革开展下去,从而使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改革运动进入政治层面,并具有了比较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  相似文献   

6.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皇帝驾崩;第二天下午,慈禧太后也断了气。光绪帝幼年登基,亲政后试图学习日本改革,任用康有为变法维新,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清新之气。但光绪皇帝最终不敌守旧派及其后台慈禧太后,被软禁瀛台,整整过了10年的幽禁生活,直至去世。有人说光绪的死是慈禧太后所害,也有人说是袁世凯等为之。众说纷纭的光绪死因疑案,也终于在这位皇帝的百年忌日有了一个科学的结论——光绪死于砒霜中毒。  相似文献   

7.
戊戌维新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学术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为了改变中国积弱局面,发起了一场在列强环伺下救亡图存的政治改良运动,从制造舆论、伏阙上书、诏令迭下,到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康梁流亡、光绪被囚,戊戌变法以喜剧开始,悲剧告终。百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余音 《文史月刊》2009,(8):44-46
2008年12月,傅国涌在《人物》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即使在轰轰烈烈的一百零三天里,康有为的作用也极为有限。”2009年1月,杨天石则在《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按中国传统干支纪年,这一年是戊戌年。它是以康有为为领袖,得到光绪皇帝充分支持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中国戊戌变法120周年,也是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后于明治维新30年的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梁启超等意欲借言孔子托古改制,使光绪亲政推行的改革。无奈终因保守势力阻遏,"祖宗之法"难变,仅进行了百日而以流血告终。"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曾慷慨地说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确实,被"戊戌变法"的推进者奉为楷模的明治维新,作为引起日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近代史上的公车上书,指的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康有为、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主张变法图强的事件,被人们视为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中国近代草根政治的开端。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与康有为针锋相对,另有一小撮守旧派"公车"也在上书,其中打头阵的是一位湖南邵阳籍的举人。晚清以来的邵阳,实在是一个有趣的地方。这里虽然"旧不与中国通",却出了"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一步步把袁世凯扶至皇帝至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作出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在中国中西部的13个省、区进行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工业和交通建设,即“三线”建设.这是新中国处在各种强大外来势力包围下,举全国之力所进行的一场盛大的自强运动.“三线”建设,凝聚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的战略眼光与构思,使新中国有了安全的战略后方,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新中国第一次对西部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腐朽反动的清王朝和二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东方第一个共和国,促进了民主精神的空前高涨,并为几年后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相当的准备。这次革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中国人民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又是太平天国革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反帝运动等以往的斗争所不能比拟的。但是,由于不成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  相似文献   

13.
190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实行新政。由此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我们称其为"清末新政时期"。在这10年中,晚清政府进行了一场较之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更为全面、更为深层次的改革运动。"清末新政"作为20世纪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在中国的早期现代化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这次改革运动也给满汉两民族进一步融合提供了巨大的契机。满族入关以后,为保证其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一直推行"首崇满洲"和贬抑汉族的政策。满族在政治、经济、民事、司法各方面均享  相似文献   

14.
光绪皇帝的英语学习与进入清末宫廷的英语读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中外文献中零星的记述,考证出光绪皇帝学习英语的准确时间是在光绪十七年(1891)十月廿五日(11月26日)前开始的。留美学生颜永京曾作为光绪英语教师的候选人,1891至1894年间正式担任光绪英语教师的是京师同文馆的毕业生张德彝和沈铎。光绪的英语自学过程一直持续到1908年前后。作者还分析了光绪皇帝当年在宫廷中使用过的英语辞典《华英音韵字典集成》和《英华大辞典》,英语读本《华英进阶全集》等。并就光绪皇帝学习英语对于皇族外语教学和整个社会外语学习的影响与意义,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五四与今天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人民光辉夺目的壮举。在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高举“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在政治上,思想上对封建主义的旧传统、旧文化、旧思想,展开了猛烈地批判和冲击,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七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社会主义新  相似文献   

16.
改革试验理论是邓小平在探索和设计中国改革道路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是解放思想在改革中取得的理论成果。这一理论对中国的改革起了直接和独特的指导作用,对我们今后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也不无裨益。一、改革“是一个大试验”中国的改革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的一项崭新事业。正因为如此,如何改革便成为当时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面对这一难题,邓小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开拓创新精神,提出了改革是一个试验的理论。他指出:“现在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从另一个意义来说,我们现在做的事是一个试验。”①不仅如此,还是个“很大…  相似文献   

17.
清末,政治腐败,武备落后,财力匮乏,国贫民困,外侮殷繁,起义频兴,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行将崩溃。清廷为避亡图存,不得不觅求生路。当时洋务运动已进行数十年,且经历了戊戌变法,故在有识之士影响下,决定仿效西方制度,改革旧弊,实行新政。新政的范围相当全面,包括政体、官制、法制、军事、公安、民政、教育、经济、财政等。其中的财政改革是稍迟的,始于光绪最末一年,是新政的最重要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8.
护侨先驱郭嵩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护侨先驱郭嵩焘刘华郭嵩焘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走改革自强道路的首倡者之一,是我国的首任驻外公使。他既是一位识见高远的洋务理论家,同时亦是一位促进东西方文明沟通的先驱者。他在同治年间在广东担任巡抚及光绪初年出使西方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华侨问题在中国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9.
李端棻是晚清时期贵阳籍的封建重臣,他于清同治二年中进士后,选庶吉士,授编修,先后出任云南学政、转御史,迁刑部侍郎,一度任礼部尚书。他前后迭司文炳,四为乡试考官,一为会试副总裁,喜欢奖掖后学。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上疏光绪皇帝,请立京师大学,凡各省、府、州县遍设学堂,分斋讲学,力主派遣留学生。戊戌变法失败后,李端棻被充军新疆,后获赦归贵阳,主讲经世学堂,一生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叶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为了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而掀起的一场政治运动。但是,这场运动是以慈禧为首的维护封建统治的顽固派所不能容忍的。他们千方百计破坏、阻挠维新运动,抵制和疯狂反对维新变法,并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