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夏刚 《史学月刊》2006,(7):118-120
清代档案里,关于谭嗣同的材料较少,目前能够见到的,主要是他的履历档案和任职四品军机章京时期留下的一些材料,这些档案,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手的关于谭嗣同科举经历、捐纳候补官、擢选及权限的情况,可以使我们对谭嗣同走上维新变法的过程和在“百日维新”中的作用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笔依据上述材料,在以往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谭嗣同及同时代人的记载,试对其中的某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论戊戌百日维新忽起忽落的原因及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戌百日维新之所以会“忽起忽落”,是因为康有为不恰当地介入了光绪和慈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康有为的扶光绪抑慈禧之策,迎合了光绪的某种需要,故戊戌百日维新“忽起”;而所谓的“尊帝讨逆”、救光绪,康有为、谭嗣同谋诛荣禄、兵围颐和园,直接威胁了慈禧的地位,致使戊戌百日维新“忽落”。  相似文献   

3.
军机处是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登峰造极的产物,它伴随着清王朝的盛衰经历了一百八十余年的沧桑岁月,因而奠定了它在封建社会晚期政治制度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拟对军机处中有关军机章京职、权、责、利进行一些探讨和剖析、不妥之处,尚希指正。 一、军机章京实际职任与会典记载大有出入 关于军机章京的职任,《光绪会典》记载为:“军机章京,掌分办清字汉字之事”,下注“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字样。军机章京的实际职任比会典的记载要广泛得多、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4.
李端棻,这位从贵州大山里走出去的清末重臣,是名副其实的“百日维新”领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教育之父,然而,他却被历史不公正地淡化了。本栏目的两篇文章.愿能为“重新认识李端菜”,起到一些微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桂系军阀李宗仁胞弟李宗义,军官们尊呼为“二总”。由于“二总”领进私交很深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时同学、受蒋介石派赴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搞特务活动的郑介民,致李宗仁的军机败露,“老总”被蒋介石罢免一切职务后逃亡香港。话,得从蒋介石被迫下野流亡日本归来,复出任国民党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时说开去。复职后的蒋介石,将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由他派送莫斯科中山大学学成归来、在中央军校任政治教官的郑介民,派为名为侍从官实为搜集情报的特务。1928年初,张学良挂出国民党政府的旗帜,蒋介石的天下表面上“一统”了。可是,国民…  相似文献   

6.
祁隽藻(1793~1866),字淳甫.后改为观斋。山两省寿刚县平舒村人。嘉庆十九年(祁22岁)中进士.历仕四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首度军机,世称“啊三代帝师”(即:道光、咸丰、同治),对清廷的政清史化曾有过‘定影响,是晋人在  相似文献   

7.
胡忠良 《中华遗产》2008,(7):158-160
清代方浚师在《蕉轩随录》中记述,有个叫吴葆晋曾遗憾地说:“在京师时,有恨事二:中进士不入馆选,官中书未直(值)军机处。故每遇翰林.未尝与之讲词章,遇军机章京(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早期也称为“司员”。)未尝与之论朝政也。”  相似文献   

8.
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本名炳麟,字枚叔,因慕顾炎武(原名绛)黄宗羲(字太冲)改名维,号太炎。章太炎曾经参与百日维新,后又投身民主革命,因生性傲慢,举止怪异,而被讥为“疯子”。其实,他的“疯”极奇、极异、极含大智、大勇、大谋、大略,为人未有可及者,被称为近代学界第一疯人。一、奇妙“疯子”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章太炎东渡日本,主编《民报》,在留日学生及同盟会员欢迎会上,针对社会传闻“疯子”一事,以“不怕有神经病”为题,作即席演讲。发表了一通奇妙的“疯子”论。章太炎说:“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1873年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茶坑村,1895年他作为维新派的主要人物与康有为一起在北京组织和发动了震动朝野的“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政治要求。接着在与封建顽固派的论战中,他作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喉舌《时务报》的挑大梁者,更是充分发挥了以文字鼓动天下,以文章推动变法的宣传才能。百日维新期间,他又与康有为一起利用在总理衙门专折奏事,  相似文献   

10.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翁同徘在康有为、张骞等人劝告不宜久留京城的情况下,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离京归籍江苏常熟。缘由6月11日(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正式颁诏,宣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从而揭开了“百日维新”帷幕。  相似文献   

11.
一、黄金之路清政府在设立通往瑷珲驿站之后,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月,瑷珲兵将进剿雅克萨俄匪,为奏报军机迅捷,康熙帝命理藩院侍郎明爱自墨尔根(嫩江)至雅克萨之间设立另一条驿路.此驿路共设25站,后延至漠河,达30站.光绪十三年(1887),李金镛赴漠河督办金矿,对荒废了的驿路,又重新开辟.此路,素享“黄金之路”美称.今天,  相似文献   

12.
陆安 《文史精华》2004,(2):53-55
青岛作为我国北方一座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近代以来一直为列强所垂涎。先是1898年被德国殖民者强行租借,康有为悲愤交加,急就上清帝第五、第六、第七书,所谓“胶州警近圣人居,伏阙忧危数上书”,引发了启蒙思想、志士喋血的“百日维新”。 后来,1914年,日本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出兵中国,击败德国,夺占青岛,一呆就是8年。其间,为收回青岛,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一时间成为风靡神州、振聋发聩的口号。五四运动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世界。 1921年到1922年,美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示要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及领土完整,实质上是以美国  相似文献   

13.
李鸿章的商品经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章的商品经济观刘光永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的领航人物,李鸿章的商品经济观,曾在上个世纪后半叶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近代化,产生过积极的影响;“百日维新”期间,李鸿章借光绪推行“新政”东风提出的“开通政策”,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也理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张之洞档案”中所藏电报、信件,全面考察张之洞与杨锐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一考察揭示晚清从甲午年(1894)到戊戌年(1898)的政治内情。最晚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月起,杨锐即常住北京,充当张之洞的“坐京”,为张之洞提供政治情报并办理各种交待事务。在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给杨锐下达了大量的指示,并在杨锐被捕後积极进行营救。本文还证明孔祥吉发现的“百日维新密札”的作者不是李焜瀛(符曾),而是杨锐。  相似文献   

15.
王拯(1815-1876),原名锡振,字定甫,号少鹤。尝服膺包拯,故更名王拯。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军机章京、内阁学士,官至左都副御史、通政使。同治三年因他人诬讦降职,四年离京回乡,光绪二年去世。  相似文献   

16.
晚清重臣张之洞1889年调补湖广总督.1907年9月晋京人参军机.这18年间.除1894年、1902年两度暂署两江总督外。他一直驻节武昌。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末期,民族矛盾日益加剧,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张之洞目睹清政府的日益衰落,为了“补天”.提出了著名的“中体西用”,并在湖北实现新政。但他万万没有料到,他的新政却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九十年代,腐败的清王朝历遭外侮。丧权失地,中国频临世界列强瓜剖豆分的危机。一时间,救亡图存的呼声高昂,维新变法的思潮涌起,各种救国团体相继出现,数十种鼓吹变法的报刊流播全国。经过几年舆论准备,终于在1898年的复秋之际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历时103天,史称“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尽管维新运动被镇压,但维新志士们所表现的强烈爱国精神和勇敢无畏的高尚品格,是令人敬仰的。贵州也有一批维新运动的鼓吹者和参加者。其中就有黎汝谦,其几篇宣扬变法的文章,收入他的《夷牢溪庐文钞》中。值此“戊戌变…  相似文献   

18.
李端棻、张之洞两人具有特殊关系,两人在百日维新中都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政治目的和政治品质的不同,两人在百日维新中所起的作用迥异。  相似文献   

19.
“百日维新”的半途,光绪帝谕示内阁:着令直隶总督荣禄迅速刷印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一书,并分发各衙门悉心核看,逐条签出,注明论说,判定可行不可行,在十日内送军机处汇核呈进,以备采纳。显然,光绪帝要把这部成稿于1860年、呼吁体制革新的旧著,当作维新变法的改革预案来用。  相似文献   

20.
1942年夏,在甘肃兰州,鼓角齐鸣,官民奋进,恭迎蒋介石、宋美龄莅临“夏都”避暑。重庆国民党政府权贵、文臣武将,冠盖云集。其中元老吴稚晖、钮永建二人连袂旅游西北,增添亮点,引发媒体追逐。其实,衮衮诸公都是来兰州参加军机会议的。吴稚晖是重要发言人之一。吴高龄77岁,甚壮健,步履安详,言谈风趣,给年轻人很多启迪后即听吴趣谈天下事。吴趣谈的第一话题是:有关罗斯福总统的“胡萝卜与大棒”。他幽默地说:“罗斯福正在幽闲地用放大镜看他的‘集邮册’,想钻研全世界经济地理,突然发现:一枚太阳旗上写了‘武运长久’四个汉字的小方块,轰轰地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