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淳化古称云阳、甘泉,是我国秦代设置的早期治县之一。宋太宗钦赐“淳化”年号作为县名,当有褒其淳风美俗之意。披览新编《淳化县志》,深感其卷帙浩瀚,图并茂,不失为全面、系统记述古今淳化风物、人事之巨。编着意将内在个性和外在特色  相似文献   

2.
楼劲 《敦煌学辑刊》2005,(2):382-383
<玉海>卷66<诏令·律令下>淳化编敕条引司马光<稽古录>日:"淳化五年八月初行淳化编敕,太宗以开元二十六(劲案:"六"当作"五")年所定<令>、<式>修为淳化令式."仁井田陞先生<唐令拾遗>序说第一<唐令的史的研究>四<唐后令>,据此并<玉海>前文及<直斋书录解题>述淳化中校勘唐代<令>、<式>之事,以之为宋修<令>、<式>之始,目之为<淳化令>及<淳化式>.  相似文献   

3.
懋勤殿本《淳化阁帖》是故宫博物院所藏众多《淳化阁帖》中最为知名的一部。本文由《石渠宝笈》著录入手,结合实物特征,确认懋勤殿本《淳化阁帖》曾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又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相关史料,推断懋勤殿本《淳化阁帖》于雍正十二年(1734)入藏宫廷,并被重新装裱。此后于乾隆三年(1738)鉴定为宋代拓本,被列为上等。由此基本厘清了懋勤殿本《淳化阁帖》入藏清宫的经过。  相似文献   

4.
宋钱“淳化元宝”,太宗赵光义撰写钱文,故名“御书钱”。“淳化元宝”铸于淳化元年(公元990年),皇帝亲书真、行、草三种书体(真书微带隶体,元字次划左挑,此外还有一种“缩水淳化”,偏旁三点水紧聚,乃异种逸品,最为珍稀。)自后每有改元,必更换改铸,以新年号重为钱文。货币钱文出自宸翰,始于太宗,而行、草书体用之钱文,亦是太宗首创。  相似文献   

5.
李虎 《陕西史志》2002,(3):44-47
淳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秦孝公时期置“云阳县”,为本境置县之始。秦汉时期,云阳为三辅名邑。魏晋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县名和辖区均有变化。直到宋太宗淳化四年(993)以年号赐名,淳化作为县名遂沿袭至今,其地域也相对稳定。明隆庆年间邑  相似文献   

6.
新编《淳化县志》出版发行,是淳化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志书到手,笔者粗略通览了全书,重点细读了部分专志和篇章,深受教育和启迪。  相似文献   

7.
宋淳化御赐精银小银条1937年抗战开始,重庆挖防空壕出土小型银条一堆,纯黑,被抢光。友人花数元购得一枚,笔者曾见,并手拓墨本。银条面直书楷体“大宋淳化年”,背直书“御赐精银”,字均阳文。银条长7、宽1.1、厚0.3厘米(如拓)。(《上海钱币通讯》36期郭若愚)宋淳化御赐精银小银条@郭若愚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淳化阁帖》的刊刻流传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祖本早佚,历代摹刻、翻刻甚多,《淳化阁帖》的版本鉴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三套《淳化阁帖》拓本的版式、卷版号、银锭纹、钤印、刻跋及字体等方面进行对比考证,可判定其分别为明拓潘刻本、清拓费甲铸本、清拓薛氏补刻本。  相似文献   

9.
章易 《福建史志》2005,(1):51-52
2003年9月24日至10月31日,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的书法国宝《淳化阁帖》最善本四卷特展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同时展出的还有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珍藏的《阁帖》有关刻本、其他法帖佳本,以及后世书法家临摹《淳化阁帖》等作品。《淳化阁帖》是中国法书丛帖之祖,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汇帖,基本将宋以前书法名作一扫而尽。  相似文献   

10.
北宋淳化元年(990)铸淳化元宝,钱文真、行、草三体,为太宗亲笔御书普通小铜钱宽缘狭穿,存世较多。当时蜀中又铸铁钱,分大小二种,大铁钱为宗室赵安易主持发行。因工费及技术等问题,一年仅铸三千余贯,随即罢铸,所以这种铁钱发现不多。其铁母历来即有伪造,真品至今仅发现一枚。小铁钱往往氧化严重,大小厚薄不匀,因淳化年间铁钱贬值严重,估计铸量也少。  相似文献   

11.
曲阳北岳庙德宁之殿结构特点刍议聂金鹿北岳庙位于曲阳县城西南隅,始建于北魏宣武帝年间(公元500─512年),唐天、宋开宝、淳化、皇都曾有过重修或修缮。宋绍圣四年增建引檐,五代毁于契丹,北宋淳化二年重修。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重建。此后,历代...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中华大地兴起钱币收藏热之际,徐州市钱商小李前后数次从山东滕县地区购回三四百钱宋钱,笔者从中拣选出数十枚官铸小样小平钱,外径在21-23毫米之间。现列表于下:(单位:毫米/克)1宋元通宝22.3612212太平通宝22.35.80.823淳化元宝(楷)235.51.234淳化元宝(行)21  相似文献   

13.
西周符号文字陶罐是1987年9月淳化县石桥乡石桥镇青年村民吴飞在镇北掘土时发现的。石桥镇位于淳化县城东南12公里,冶峪河北岸,三(原)旬(邑)公路经镇穿过。该镇北依冶峪河沟坡,南临冶水,著名的淳化西周大鼎出土地史家塬村就在石桥镇东偏北塬畔,距镇不足1公里(图一)。据调查,从石桥镇向东常发现陶鬲、陶罐和石铲等文物,逶迤直达史家塬村。陶罐发现于地表下3米深处,出处土质混杂,土内偶见细绳纹泥质灰陶器残片和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笔者对陕西省淳化县城进行了考古调查。该城于宋淳化四年升县,构筑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小区内。西、北两面枕山,东侧临河,一条南北大街贯通城内,衙署、庙学等重要建置沿大街次第分布。如此的选址和格局,在北方黄土高原地带的地方城址似具有一定的共性。  相似文献   

15.
北宋时期,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开始有了大规模的刻帖出现。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的北宋官方刻帖一是《淳化阁帖》,一是《大观帖》。北宋雕刻、造纸、制墨技术的巨大进步,为刻帖的兴盛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淳化阁帖》、《大观帖》的刊刻,正是得益于这一时期科技的巨大发展。《淳化阁帖》是历史上第一部大型官修刻帖,亦称《阁帖》、《淳化帖》。宋大观三年(1109年),宋徽宗赵佶命蔡京主其事,更定编次《阁帖》而重刻于太清楼下,史称《大观帖》。《大观帖》在《阁帖》每卷内容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了编次,纠正了一些错误,在雕刻工艺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到了南宋,官私刻帖规模越来越大,遍布全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北宋官方刻帖成为历史上保留魏晋六朝以及唐宋书迹最重要的资料宝库,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白文 《文物世界》2011,(1):40-46
关中淳化金川湾著名的三阶教刻经石窟,开凿于高宗龙朔二年至咸亨元年之间(662—670年),窟内所刻的八经有四部属三阶教主信行的作品。三阶教崇尚地藏,但淳化金川湾刻经石窟中却没有地藏形象。本文以刻经石窟中的《大方广十轮经》刻经为线索,对金川湾刻经石窟与地藏的关系以及金川湾刻经石窟的功能、性质等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上海博物馆现藏的王羲之《上虞帖》,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征集到的。关于此帖的真伪和它与《淳化阁帖》的关系,专业工作者之间颇有不同意见,今试述个人的意见如下。此帖刻于《淳化阁帖》等诸帖中。明詹景凤《东图玄览》、清安仪周《墨缘汇观》续录都曾提到,但原本的流传,多少年来湮没不彰,寂然不为人所知。《上虞帖》为唐摹本,北宋内府旧藏,  相似文献   

18.
姚晓平 《文博》2000,(5):8-10
当辅遗址,在陕西省淳化县城关镇当辅村。1997年发现后,我们随即进行了调查,1999年4至5月,我们又两次踏查,遗址迹象大体摸清。当辅村西下过冶峪河为淳化县城,距县城1.5公里,北距汉甘泉宫遗址25公里。遗址从当辅村北延至城关镇坷(lao)村,南北长约1公里;东自塬面,西至当辅村西冶峪河沟畔,东西长亦约1公里。  相似文献   

19.
北宋初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赵光义出内府秘阁所藏历代法书,命书学士王着编次,摹勒于枣木板上,拓赐大臣,即所谓《淳化阁帖》,后世称誉为法帖之鼻祖。刻帖之风,亦随之而兴盛,皇帝、大臣、士大夫等大量刻帖,翻刻前人名迹或家藏法书。刻帖有官刻、私刻、家刻之分,亦有单行帖和集帖(包括丛帖、汇帖、套  相似文献   

20.
徐小岳  潘懿 《钱币博览》2009,(3):3-7,F0002
1988年春,在五台山中台项演教寺进行修缮作业的阜平县某建筑施工队在塔基下掘出数批淳化元宝金钱,当即被在场者分抢一空,事后共追回1343(一说1341)枚,另有若干金钱星散。据说起初境内外藏家和泉商多疑为工艺品,待到五台出土的讯息传开.市面上绝大多数金钱已为先觉者囊括而去。不久,香港和内地都出现了仿品,十多年来海内外泉市中浮沉的淳化金钱于是便不免鱼目混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