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仪对郑韩故城热电厂墓地出土的l5件青铜器进行了分析,发现15件铜器的材质为铅锡青铜、锡青铜;制作工艺为铸造和热锻。热电厂墓地为东周时期郑韩故城贵族墓地,青铜器的初步分析研究为研究郑韩故城冶铸技术状况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区出土汉代青铜器数量众多,在考古学方面研究成果不少,但通过科技考古研究其产地的却不多。为研究广州地区出土西汉青铜器矿料来源,通过对广州出土西汉青铜器进行成分分析和铅同位素比值测试,与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安徽、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等地出土同时期青铜器成分进行比较,发现西汉中晚期各地青铜器合金配比情况基本趋同。且根据含砷等微量元素这一显著特征,认为与广西合浦出土同时期青铜器矿料可能来自同一个地方。测试的铅同位素比值高度集中,其矿料应该来自同一个地方。分别与广东、贵州、云南、陕西、河南等地战国至西汉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进行比对,发现与广东、贵州、云南出土青铜器矿料来源同属一个大的成矿区,与河南、陕西等地明显区别。验证了学者们在考古学研究认为岭南地区出土西汉青铜器产自本地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郑韩故城东周时期空心砖墓葬是墓葬建筑材料新形式的体现,属于战国早期木椁墓到汉代砖室墓的过渡。本文依据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新郑郑韩故城空心砖墓葬和随葬品形式及分类进行研究,以此探讨东周时期该地区空心砖墓葬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4.
郑国祭祀遗址及青铜礼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9月至1998年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郑郑韩故城发掘清理出春秋时期的青铜礼乐器坑18座。除4座历史上已被盗掘外,其余14座出土青铜器348件,其中青铜礼器142件、编钟206件。同时还清理出春秋时期的殉马坑45座,以及一批商、西周和东周时期的其他文化遗存[1]。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中行遗址的性质、郑韩故城区域内先民的形成、春秋时期的宗教礼仪习俗、用鼎制度、青铜器的分期断代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一遗址性质关于中行遗址的性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认识。第一,该遗存的年代始于二里岗上、下层文化,历经西周、春秋直到战国,延续1200…  相似文献   

5.
陕北地区处于我国北方游牧文化带的中段,在中原青铜文化和欧亚草原青铜文化的相互交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东周时期,活动于该地区的人群较为复杂,出土铜器也表现出多元复杂的特征。本文对陕北出土的部分东周铜器及冶铸遗物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元素成分分析以及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研究表明东周时期陕北地区不同文化属性的铜器在矿料来源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从冶金技术的角度印证了东周时期陕北地区文化因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要想追溯青铜器铜矿料来源,必须先了解古铜矿及其冶炼金属产物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研究其输出方向这一思路,以前期提出的以较高含量的Se、Te、Ni(Co/Ni大多小于1)、Ag、Au等及相对低含量的Sb、Bi、Mo等作为安徽铜陵等地古铜矿冶炼产物一铜锭产地的特征指示元素为综合判别标志,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皖南沿江地区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进行多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样品Tc2007、Tc2005、fc12所用铜料不大可能来自铜陵地区,其余样品可能来自当地。鼎、(虚瓦)等大件样品可能在其它地区铸造后传人本地。研究结果说明,利用微量元素判断青铜器铜矿料来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将微量元素示踪法与铅同位素比值法结合起来对青铜器矿料的溯源会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先前对虢国墓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测定表明,其青铜器铅同位素与山西中条山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重合。本次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虢国墓地青铜器与山西中条山古矿冶遗址微量元素特征不同,而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铜绿山古矿冶遗址铜锭的微量元素特征相似,推测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为虢国墓地青铜器提供了大量的铜料。此外,微量元素与铅同位素都表明虢国墓地不同墓葬的青铜器基本具有一致的矿料来源。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新郑县郑韩故城内外,地上地下保存着丰富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遗迹和遗物。1964年至今,我们在这里连续不断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钻探与发掘,出土陶片数以万计,陶器数千件。瓷器虽然为数不多,但亦可弥补中原地区春秋战国时期陶瓷研究之不足。分析和研究这些丰富的陶瓷遗物,对于了解东周时期郑韩两国陶瓷手工业的发  相似文献   

9.
新郑李家楼大墓出土青铜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日渐强盛。郑国就是自春秋初年始渐强大的诸侯国之一。近年来,在郑国的国都—新郑郑韩故城相继发现了大量珍贵的郑国青铜器,诸如新郑金城路铜器窖藏及城市信用社铜礼器窖藏①,新郑中国银行工地的16座青铜礼乐器坑及大批殉马坑②。诸多春秋郑国青铜器的发掘出土使学者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郑国青铜器上,研究郑国青铜器又使我们不得不对20世纪20年代新郑李家楼大墓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一次重新认识和研究。本文拟在已知图志、文章所提供李家楼大墓出土器物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地区其它出土材料考证大…  相似文献   

10.
东周时期(前770年——前221年)冶金铸造的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由于文献极少记载,研究这个课题,只有依靠这一时期的发掘资料和出土的青铜器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拟对洛阳出土的部分东周时期青铜器的铸型工艺方面,作一初步分析。东周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中圆鼎占有相当数量。所以对圆鼎铸型工艺的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意义。圆鼎这种青铜器出现甚早。早期的圆鼎,  相似文献   

11.
何郢遗址出土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地球化学示踪的方法对何郢遗址出土青铜器的铜矿料来源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ICP-AES测试了样品的微量元素,根据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探索其在冶炼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和再分配规律,从而选出对铜绿山和皖南的铜陵、南陵铜矿具有指示意义的特征元素,作为判断其铜料输出路线的综合判别标志.结合文献和地质资料,可初步认为何郢遗址青铜器的铜矿料来自滁县.  相似文献   

12.
微量元素示踪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微量元素示踪法在青铜器矿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不尽人意。为此,模拟熔铸青铜器,对它们的微量元素作多元统计分析,旨在探讨利用微量元素探索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的可行性。分析表明:若舍弃冶炼后富集亍炉渣中的亲石亲铁元素,而仅选取富集于铜料中的亲铜元素及一些凡具有亲铜性,又具有亲铁性元素的成分数据,则通过多元统计分析,能较好地区别不同产地的铜矿料。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秦始皇帝陵出土彩绘青铜水禽铜矿料来源的研究,对进一步研究秦代的物质文化、青铜器冶铸工艺、装饰工艺以及铜矿来源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部分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基体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及微量元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与甘肃东部及关中西部出土的部分早期秦文化铜器、国墓地出土的部分铜器、周原李家铸铜作坊出土的部分铜器、山西中条山、江西瑞昌、江西铜岭、安徽铜陵以及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以及秦岭山区的部分现代铜矿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秦始皇帝陵园出土的青铜水禽使用了相同的矿料,且与绝大多数早期秦文化铜器所使用的矿料基本相同,但与国墓地以及李家铸铜作坊出土西周铜器的矿料明显有别。秦人使用的铜矿与秦岭山区现代铜矿较为接近,表明秦人的铜矿来源可能与秦岭山区有关。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 ~12月,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郧县五峰乡乔家院墓群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限于考古发掘材料和学者关注度等因素,利用科技手段对该墓地出土战国及东汉时期青铜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同时,关于鄂西北地区出土古代青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目前并不多见.鉴于此,本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XRF等方法分析了湖北省郧县乔家院墓地出土的14件战国及东汉时期铜器样品.分析表明除铜壶镶嵌丝为低锡二元(Cu-Sn)合金外,其他13件均为Cu-Sn-Pb三元合金;其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另外还采用了热锻、热锻后冷加工、铜质芯撑、错红铜等工艺.以上分析数据为湖北地区战国及东汉时期青铜合金构成及成型工艺积累了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gives the results of smelting seven parcels of copper ores from well-known mining areas. The behaviour of the trace elements introduced from the ore, the fuel, and the flux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ducts, metallic copper and the slags. Most of the ores were capable of giving copper of relatively high purity and therefore, in order to represent conditions believed to have existed in the Early Bronze Age, two artificial ores were made up and copper high in arsenic and nickel was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relatively easy to smelt a wide range of copper minerals to give copper of high purity apart from iron. This latter element can be removed by careful refining. The remaining elements are present at the parts/103 level. Wood fuel is thought to contribute little to the trace element pattern. Even if it did, it would merely reinforce the elements already contributed by the ore and flux as the timber is likely to have been grown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ore and will probably contain the same trace elements.Useful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e trace element pattern resulting from these smelting runs and material from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mining areas.  相似文献   

16.
新郑铁岭墓地M429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铁岭墓地是郑韩故城西北方向一处面积巨大的邦墓地,墓葬排列密集而有规律,2009年发掘了十余座铜器墓,对于认识铁岭墓地的性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韩故城溯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南新郑市的郑韩古城,为春秋战国时期郑韩两国的都城。都城始建于郑国,韩国灭郑,即迁都于其地。前后五百余年,为史家所称道。古城一段城墙迄今犹高耸地上,遗址亦颇具规模。考古工作者从事发掘,多有所获,俱见当时设置的概况,且能确定若干旧迹的称谓。惟与文献记载相核实,尚间有不尽相符之处。本文因略为论次,以明其间的曲折究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