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新春 《文物世界》2012,(5):12-13,20
秦汉时期的平城是雁门郡所辖的县城,属并州刺史部。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信因与谋反太原。……高祖自往击之。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后罢去。”这是大同立邑最早的确切文献记载。由于著名的“白登之战”,平城闻名天下。西汉中后期,在此设置了雁门郡东部都尉治所,驻有边兵,抗击匈奴,平城成为边地政治和军事据点。  相似文献   

2.
北魏平城时代的墓葬中出现了由两件镇墓武士俑和一件人首、一件兽首兽身镇墓兽构成的镇墓组合,构成平城样式,历洛阳时代、东魏、北齐演变有序。长安样式亦出现于平城时代,其形成受到平城样式的深刻影响。隋统一后,随着礼制推行和工匠流动,平城样式很快取代了长安样式。  相似文献   

3.
郭晓华  李丽芳 《沧桑》2011,(6):21-24
平城文化是指在平城为北魏都城期间所创造和显现的一种都城文化。它主要包含了以鲜卑文化为主的草原文化、汉文化、域外文化等多种文化成分。胡汉融合是平城文化的主要特征。平城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4.
平城的居民规模与平城时代的经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重 《史学月刊》2002,(3):107-113
北魏在平城时代进入了由游牧政权向封建政权过渡的历史时期。频繁的军事征服使北魏政权日益强盛,被不断迁徙到其京都平城的人户数量庞大,平城因而获得空前发展,居民规模达百万。畜牧与农耕并重的经济模式,成为影响平城持续繁荣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时代为沟通东西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丝绸之路上的平城作了论述,主要对平城为中心的路线考察,平城时代对丝绸之路的经营,这一时期东西交流的成果,具体从器物、技术、生活艺术等各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6.
北魏平城考古近50年来,不断有新的发现。现存的北魏平城时代文化遗迹,记载着这个王朝百年的辉煌。现暂将平城的考古学文化以北魏太武帝太延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二期。这些遗迹和遗物,反映了北魏平城时期各民族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汉文化的渗透以及西来佛教艺术的传播,而平城时代,是云冈石窟开凿的社会文化背景。[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位于日本奈良市,奈良在710~784年是日本的首都,称平城京。1959年,日本对平城宫遗址展开了持续性的发掘,近50年的考古调查,地下三分之一内容已勘探明确。平城宫遗址上建有介绍平城宫历史和文物遗迹的博物馆,还有对考古发掘的遗址按照  相似文献   

8.
北魏平城瓦当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城遗址是中国古代都城史上重要的历史遗迹。北魏王朝从天兴元年“秋七月,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始,至太和十五年建成明堂,十六年修成太极殿,即迁都洛阳之前还在平城大兴土木。近一百年中,曾在平城筑有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平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建筑遗址及一些石质、陶质的建筑构件是我们探寻平城宫殿的重要线索。其中瓦当的装饰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标识意义,同时也寓意了一种时代精神和思想意识。本仅就对目前平城遗址出土的主要瓦当类型,并结合其他地区出土的相关资料,对平城瓦当当面纹饰的意义及其演变作一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9.
正目次一沙岭壁画墓、尉迟定州墓、梁拔胡墓与平城时代前期墓葬的文化特征二宋绍祖墓与平城时代后期墓葬的文化特征三平城地区前、后双主室墓的出现及其政治背景四平城墓葬文化转型的动力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始于道武帝天兴元年(398年),止于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这九十七年间,有学者称为"平城时代"~([1])。由于建都,平城从边郡之地发展成中国北部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大批移民迁入,大量财富汇聚,自魏晋以来文化荒芜的面貌得到彻底改观,为北朝晚期文化走出低谷、迎来隋唐盛世文  相似文献   

10.
李帅 《美成在久》2022,(4):87-95
北魏平城时期由于北方的重新统一和丝绸之路的再次畅通,平城成为民族融合的大舞台。见多识广的平城人钟情或佩戴什么样的饰品?那些精巧华美的饰品里又凝结着怎样的心思与情愫?本文以大同出土的美轮美奂的北魏串饰为例,带我们一睹北魏平城饰品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北魏平城明堂遗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礼制文化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内容。在礼制性建筑中 ,明堂、辟雍、灵台在历代都城中位置十分重要 ,对明堂的研究应首先搞清楚它们彼此的关系。平城明堂作为一座巨大的建筑群 ,大量的建筑石料来自当时正在开凿的云冈石窟 ,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可深化问题本身 ,而且对云冈石窟的研究也会有所启发。辟雍的水源出自如浑水 ,而如浑水与平城的研究密切相关。在与长安、洛阳另三处明堂遗址的比较中 ,可以看出平城明堂的显著特点 ,从中也可看到孝文帝对汉文化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2.
砖瓦是北魏平城时期遗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工作,发现了大量制造精良的板瓦和筒瓦,其中尤以磨光瓦最具特色。文章对北魏平城时期多个遗址出土的板瓦和筒瓦进行归纳和分析,初步总结了北魏平城时期板瓦和筒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北魏早期,大量徙民遷往平城,其中一部分徙民以"客"的身份進入北魏政權。爲安置這些"客",平城修建了大規模的客館。客與客館的出現,與北魏平城的發展密切相關。一直以來,北魏平城中的坊都被認爲與中古時期的坊制有密切關係,但通過考察客、客館與坊的關係,可知平城的坊並非坊制,此時坊特指圍牆或圍牆所包圍的建築與區域,平城實施的依然爲漢魏以來的里制,而非坊制。平城中的坊實際具有豐富的樣態,爲安置徙民而大規模修建的客館,即是坊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从313年拓跋猗卢“城盛乐以为北都,修故平城以为南都”时便应有所计划,但其时可能主要是以修整汉代平城县的城垣和建筑为主。  相似文献   

15.
大同华严寺研究王银田,曹彦玲(大同市博物馆)一大同,古称平城。是我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东周时属赵;秦汉时称雁门郡平城县;北魏建都平城近百年,平城文化极盛一时;后晋石敬搪会同元年(公元938年)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大同划归辽境,“初为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北魏迁移民活动为视角,结合北魏立国初期积极接纳汉文化这一历史背景,探讨以平城地区为中心的“平城体”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同时,“平城体”魏碑发展中影响最大的河北地区及南朝“投化客”也是文章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探寻日本古代都城的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寻日本古代都城的源流(日)岸俊男著王维坤,李自智译一、平城京的原型1.从藤原京到平城京我在提出复原藤原京方案之际,发现它与平城京之间存在着意想不到的密切关系,两京相关联的是有计划的设计。也就是说,平城京是把藤原京原封不动地沿着中道和下道向北迁徙到了...  相似文献   

18.
北魏明堂遗址的发现,是大同市平城考古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丰富和充实了平城遗址研究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为平城遗址研究首次提供了有明确纪年的坐标点,为今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试论大同操场城北魏建筑遗址的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发掘的大同操场城北魏一号建筑遗址为一长方形夯土台基,台基东、北、南三面设踏步,其中南面为东西并列的双阶形制。根据遗址在平城中的位置、建筑形制以及出土遗物,再结合考古材料与文献的对比,可以认为遗址位于平城宫殿区,推断为北魏平城的宫殿建筑遗址。  相似文献   

20.
北魏在平城地区定都百年,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目前,在平城地区发现的北魏时期墓葬,其中一部分可以通过铭文或其他标有文字的遗物来确定墓主人族属。本文通过族属明确的墓葬对比分析出鲜卑、汉人墓葬的差异,进而依据这些特点对其他墓葬进行辨别归类,有助于弄清平城地区北魏墓葬的族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