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林栋 《攀登》2014,(1):122-127
为了回应全球文化竞争的加剧,促进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价值整合,需要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价值,促进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化软实力.硬实力的提升、丰富的文化资源、对软实力的重视等因素是转化的有利条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偏差、文化管理的创新性不足、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力度不够等因素是转化的不利条件.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受到来自文化语境、文化传播和文化受众的限制.在转化中应考虑文化传统性与文化现代性的统一;文化民族性与文化世界性的统一;文化对内凝聚力与对外影响力的统一;文化理想性与文化现实性的统一;文化传播主体与文化传播受众的统一.文化资源——文化传播一文化认同是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雷州文化是对雷州半岛文化的简称,[1]它是在雷州半岛及其临近地区形成,以雷文化为主体的一种区域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分支。近年来,雷州文化在学界和政府层面受到了高度重视,并与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一道,被列为广东四大区域文化之一。但鉴于学界对雷州文化的某些核心方面仍认识未清,表述较乱,因此有必要对其作出进一步的类型学划分,厘清其发展脉络,以利于知识界及文化和产业界正确地认识、利用雷州文化。一、方言、民系、族群与雷州半岛的文化构成分析雷州半岛的文化构成,可以有多种视角与  相似文献   

3.
前泰州时期是指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在海陵置泰州之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前泰州时期的教育主要是建立在渔猎经济基础上的原始教育和农耕经济基础上的前期古代泰州教育。前泰州时期的青墩文化、南荡文化、天目山文化、楚水文化和海陵文化,既是泰州教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泰州教育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齐文化是齐地文化的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从文化模式的角度来说,其在地理环境上是半岛型文化;在经济结构上是农工商一体化的复合式经济;在政治思想领域内是以忠君爱民相统一、礼法结合、义利并重为特色的互补式政治;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审视,齐文化又显现出与其他先秦地域文化迥乎不同的变革性、开放性、多元性、务实性和智慧性,至今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秦始皇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作出过杰出贡献的皇帝,其对国家的统一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齐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蕴涵在秦帝国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化发生的角度重新界定文化、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为文化是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灵与肉之间互动的结果。传统文化则是在传统社会中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灵与肉之间互动所产生、积淀并传承下来的文化。文化传统则是促成这些互动并在互动过程中始终发生作用的媒介。  相似文献   

6.
文化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给我们编纂志书带来一些困惑。从广义的文化概念审视志书,志书记述了各种文化现象,如建置文化、人口文化、生育文化、物态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及精神文化。从文化要素方面分析志书文化层次的构成,可以看出志书记载一地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记载不同时期的文化,反映不同时期文化的继承、积累与创新。志书保存史料,实际是保存这一代人的文化活动,保存这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所以说编纂志书就是编纂文化,文化是志书编纂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李良玉 《安徽史学》2007,(3):116-117,68
安徽的朋友们把皖江文化、徽州文化、淮河文化作为文化研究的三个重点,是很有远见的,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对文化没有研究,只能提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是历届师生在继承、批判、选择人类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大学文化定位,牢牢把握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精髓,是大学的核心标志,是大学师生共同创造和共享的"食粮",是现代社会先进文化的基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创新大学文化建设内容,夯实大学文化在现代社会先进文化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9.
连国栋 《丝绸之路》2009,(12):18-20
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群众文娱生活、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东莞群众文化在东莞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如文化广场、“文化周末”、“都市彩虹”、“文化直播车”等,还有一些针对外来工的群众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南京城市文化代名词的六朝文化,实质是一种非物质精神文化。地方政府在城市文化建设上应该把握非物质精神文化的特点,发挥文化想象,将六朝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到城市文化建设中去,通过媒体、教育等精神文化部门,将主要存于文学、艺术以及历史文献中的六朝精神文化整合到地方文化软实力建设中,使六朝精神文化成为具有再生意义和实践功能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文化软实力、文化人民性、文化自信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理论层面诠释了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功能,分析了文化人民性的实质和具体表现,指出了文化自信的持久性和基础性;在政治层面指出了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增强文化人民性和文化自信的现实必要性;在实践层面提出了提高文化软实力、彰显文化人民性、增强文化自信的方法措施。从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哲学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较为复杂宽泛的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说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过去 ,广义的文化被更多地使用 ,而 2 0世纪以来 ,各种媒体所说的文化通常是指狭义的文化 ,即人类的精神现象和精神产品。本文所说的“文化”也指狭义的文化。笔者认为 ,志书作为全面记述一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资料性著述 ,是地情的文化载体 ,应努力提升它的文化品位。也就是在志书中应加大笔墨记述一地的文化现象 ,而又不仅仅…  相似文献   

13.
周麟 《岭南文史》2012,(2):3-I0001
<正>商业文化是商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商业物质、制度、精神等文化相统一的经济文化形态,具有一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对于提高人们日常生活的文化格调,改进人们对生活的文化理解具有重要作用,积淀着人们长期从事商业活动过程中与之相关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是现代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拉萨,西藏自治区首府,世界上最高的城市,是藏族汇集朝拜的中心,也是藏族文化的中心。它是藏族人民智慧和聪明的结晶,也是藏族文化与周边其他民族文化,如汉族、蒙古族、回族、印度、尼泊尔等等交流汇集的中心。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必然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之营养,并与其他民族文化相存相依,藏族文化也是如此。下面提及的主要以建筑物为主的象征符号,即是拉萨为以藏族文化为主流的多元文化中心之明证。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文化的共性即文化的本质特征,如主体性、实践性、自觉性、能动性等,文化的个性即文化的表现形态,文化共性存在于文化个性之中。在全球化浪潮中,资本和市场不断消灭和正在消灭国家和民族边界壁垒,使边缘地区服从中心地区,使乡村服从城市,文化的趋同性日益挤压着文化的  相似文献   

16.
周成仓 《攀登》2007,26(3):124-12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人为本、贵和尚中、诚实守信、义利并重的思想,是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借签和宏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强卫 《攀登》2012,31(1):2-10
这次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文化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我省文化建设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我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全面开启建设文化名省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8.
曹布拉 《古今谈》2006,(1):23-26,30
一 1918年,多才多艺的李叔同先生皈依佛门。李叔同的由儒入释,与其文化性格有着内在联系,是受其文化性格的驱动所致。 所谓的“文化性格”,主要是指人在特定的文化环境的浸润、熏陶、影响、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心理的综合。  相似文献   

19.
翟聪 《神州》2013,(14):37-37
文化的传播是以文化间的互动和模仿实现的,某种文化范本之所以被广泛模仿和传播有着内在的逻辑规律。文化间的互动往往表现为高位文化对于低位文化的辐射和低位文化对于高位文化的渗透。不同的文化由于依附在不同的政治经济体上,处于不同的文化海拔,而具有不同的传播生命力。"地位低的阶层和个人总是倾向于模仿地位高的阶层和个人",低位文化对于高位文化的模仿往往是出于信赖、钦佩、崇拜、好奇,是对公认优势的主动模仿,而不是被强迫和征服。同一个时代,受到模仿最多的往往是处于社会巅峰的民族和文化。  相似文献   

20.
服装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缩影,服装设计应着重体现传统文化、科技文化和时代文化的因子,以求实现服装文化自然新概念。探讨服装设计中的文化元素,对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时尚消费需求、缔造品牌,以及开拓国际服装市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