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方人物周刊》2014,(39):F0003-F0003
“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这是里尔克《秋日》里的诗句。是时候了,广州最舒服的季节来临,289艺术项目选择在此时与你见面。289,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大院门牌号,从今天起开始生长出一个艺术的符号。  相似文献   

2.
张燕 《神州》2014,(13):40-42
<正>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事实上,是艺术让生活更美好。河北衡水内画鼻烟壶、陕西延安根雕艺术、陕西蓝田玉器饰品、江苏宜兴紫砂艺术作品、台湾铜雕佛像等一些与民生相关的艺术品在“首届中国民族书法美术艺术博览会”上亮相。其中,中国篆刻、中国剪纸艺术作品、被称作“国家名片”的纪特邮票的原件珍品图案、“中国秦剑复制第一人”毛乃民亲手制作的系列秦剑珍品等500幅(件)作品无声地诠释着本届博览会的主题:让艺术生活  相似文献   

3.
朴春红 《神州》2013,(24):222-223
生活是舞蹈艺术的创作源泉,而以人体作为“语言”的艺术又是舞蹈创编成果的最体现。舞蹈作品只有权衡好生活元素的运用与艺术美感的塑造之间的关系,才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和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分析了舞蹈创编艺术如何源于生活而超越于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开展舞蹈创编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期望为同行提供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石窟艺术,准确地说“佛教石窟艺术”是佛教神学观念和宗教神学文化相互作用下生成与发展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佛教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石窟艺术的真正繁荣。石窟艺术是佛教、佛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 佛教石窟艺术的生成、发展和繁荣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我们可以将这个漫长的过程概括为:利用与创造、无像与有像、印度式与中国化之“二段三过程”。最后,其逐渐形成艺术分类学上的石窟建筑、石窟雕塑、石窟绘画(或许还应再有石窟书法),整合为一门独立的实体性综合艺术。 二段三过程表述如下: 一、利用与创造 佛教石窟…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曾居高位之人,李岚清不乏风趣和谦逊。2010年9月,他在河南安阳《秋水文章——李岚清篆刻艺术展》上讲话时,指着背后张贴的展览名称,说,“其实我既不是学艺术的,也不太懂艺术,用了‘艺术’二字我难以承受,也十分不安。我想,这个篆刻展改名字为李岚清‘另类’篆刻展可能更贴切、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西藏人文地理》2009,(2):156-156
先锋艺术、行为艺术、情境艺术以及因人类感知系统衍生的视觉艺术、味觉艺术、触觉艺术在时下愈发盛行。超越于常规寓意的三维空间艺术群落,附之以妙奂绝伦的时间元素,聚变出畅想淋漓的“四维体验艺术”生命形态。坐落于北京首都机场和新国展附近的“STAYONE·上行格调艺术主题连锁酒店”,即是承载“四维体验艺术”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7.
敦煌绘画艺术与跨世纪的中国画形态王宏,李映洲被誉为“艺术明珠”的敦煌,保存着从北凉至元千余年的艺术壁画。它反映了中古时代各民族、各阶层的社会生活,是一部世界罕见的自成体系的美术史。当本世纪即将过去,我们即将迎来21世纪时,对敦煌绘画艺术进行一番巡礼式...  相似文献   

8.
周继东 《神州》2012,(8):201-201
在中国画中,有一种艺术手法叫“留白艺术”,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像的余地。这种艺术充满着“暗示”,它以最简明的程式承载着最精致的情感。在其它生活艺术领域中也不乏留白的身影,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职场中的留白艺术、室内设计中的留白艺术、版式设计中的留白艺术、电视画面中的留白艺术、生活中的留白艺术等。  相似文献   

9.
原始艺术中的“蹲踞式人形”研究汤惠生在我国岩画和彩陶文化中,有一种双手半上举,双腿半下蹲的人形。这种形象在岩画界和世界上古文化及考古领域被称为“蹲踞式人形。”在广西花山岩画和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中,这种蹲踞式人形最为发达。半山彩陶上的蹲踞式...  相似文献   

10.
马建国 《东方收藏》2022,(8):105-107
佛教诞生于印度,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在魏晋时期达到鼎盛。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为了适应中国人的偏好和选择,产生了诸多方面的中国化改造。在北齐时期,经宫廷画师曹仲达之手出现了“曹衣出水”式的佛像艺术造像。本文就麦积山石窟所涉及的“曹衣出水”式佛像造像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雕塑,归属于造型艺术范畴,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延伸,通常称之为“空间艺术”、“视觉艺术”、“触觉艺术”。它是最古老的文化遗产。劳动创造人类,人类劳动的标志是会使用工具,将树枝、石块制成木棒、  相似文献   

12.
正编首语"艺术"这个词,乍一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总以为它是属于艺术家们的,是高雅者的研究对象,很难与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套上近乎。可是,如果你真的留意一下生活,那些艺术,其实无处不在地存在于我们周围。我们也会常常在美的艺术世界里漫步,更常常因一鳞半爪、一枝片叶而驻足沉思。  相似文献   

13.
“根雕艺术”是通过把丰富的空间想象转换成确定的艺术形象的主体艺术。它是以“根”的天然形态、自然纹理、断头巴结和自然色彩,采取因势利导、因材施意的表现手法,赋予“树根”以生命,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语言、含蓄魅力、浪漫情趣的艺术。这门奇巧的艺术,千想妙得,它不同于牙雕、木雕和其它雕刻艺术,主要以精细的人工雕琢,向人们展示出有浓烈装饰性的精细的美感,而是以粗犷、大胆和巧妙的构思、以自然美为创作基础、采用编结垒叠、镶嵌雕琢等各种手法,依势造型,在“似与不似”的天地中经过揣摸、构想、创  相似文献   

14.
刘成纪 《收藏家》2022,(9):91-98
殷商是中国历史的开幕时期,也是中国艺术观念的形成和奠基期。这一时期的甲骨刻辞虽然没有将艺术作为讨论对象,但其中出现的“艺”“乐”“舞”“画”“美”“丽”“丑”“品”“鉴”等字,却勾勒出了后世中国艺术形式和艺术批评的框架。刻辞文字按“依类象形”的原则构成,为“以形释义”提供了可能性。其中,“艺”“乐”“舞”“画”的构形方式,暗示了艺术与原始农耕文明的内在关联,“美”“丽”“丑”关乎艺术评价的维度,“品”“鉴”涉及艺术评鉴的方法。通过与殷商青铜器的相互参证则可看到,摹仿与变形是殷商艺术的创制原则,象征与暧昧是其主导性的艺术风格,自然认知是其对艺术价值的基本定位。据此,殷商时期虽然尚未形成自觉的艺术观,但却为中国艺术史提供了观念的本源。  相似文献   

15.
李娜 《神州民俗》2010,(6):102-105
演讲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受到关注。严格讲,演讲并不是一种纯艺术。它的本质是“当众讲话”。但它又带有“演”的成份,这就让它和“表演艺术”沾上边。所以,“演讲”完整的定义应该是:“当众艺术地讲话”。  相似文献   

16.
丹纳《艺术哲学》中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年),法国哲学家、文艺理论家、美术史家、历史学家。据说丹纳自幼博闻强记,长于抽象思维,其老师预言他将成为“为思想而生活”的人。丹纳生平著述甚丰,《艺术哲学》一书,是他1864年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的讲稿。他在扬扬洒洒对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形式及各种艺术思想进行介绍的同时,往往论及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其中虽有唯心主义的偏颇,亦不乏富有启发性的见解、近年来国内论述近代西方学者地理环境学说的论著时有所见,但对丹纳及其关  相似文献   

17.
《对毛泽东与艺术教育》[纪事]的两点补充读《新文化史料》1993年第6期柴洁燃撰《毛泽东与艺术教育[纪事]》一文,颇受启迪,尤其那情深意阔的“序语”,更为我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导读。但正像撰者在“序语”中所提示:“深望有关历史见证者和史料积累的有心人,来...  相似文献   

18.
谷婷婷 《神州》2013,(1):182-182
要深入论述水彩画的艺术特征,首先要水彩画的优雅、轻柔的“水”、“色”之美。这也是水彩画艺术灵性之本,更区别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透明是要我们把握好水彩艺术特性的极限。我们要在求新、求变中,不断掌控这一限定的透明之“度”,水彩创作时,水与相容、流动会产生意料之外的肌理效果,能产生浑然天成的画中意境。是画家利用媒介物描摹客观事物与表达主观思想时,在画纸上留下的色彩和形体痕迹。  相似文献   

19.
任慧君 《文博》2003,(3):59-60
拴马桩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雕刻艺术品,主要分布在陕西渭北高原一带的农村。其中澄城县的分布尤为密集,其数量、品种和工艺在全国遐迩闻名。1985年澄城拴马桩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时,以其奇特的造型、精湛的艺术受到了中外许多考古专家、美术工作者的一致好评和啧啧称赞。他们认为拴马桩的石雕艺术填补了我国民间石雕艺术的空白,堪称民间石雕艺术中的奇葩,渭北高原上的“兵马俑”。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2008,(3):80-80
为弘扬博大精深的敦煌石窟艺术,敦煌研究院于2008年1月19日至2月21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内容包括敦煌石窟艺术展、艺术名家与敦煌展、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创作作品展三部分。敦煌研究院为此次展览提供了丰富的展品,包括敦煌石窟复制洞窟10个、敦煌石窟彩塑复制品11尊、敦煌石窟壁画临本120幅、敦煌莫高窟千相塔出土彩塑真品10件、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物真迹10件、敦煌石窟其他出土文物10件,以及部分“艺术名家与敦煌展”展品、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创作作品。这些石窟艺术珍品以往多是在博物馆里展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