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工作人员与亲属共同受贿,已经成为新时期腐败犯罪的稳定形式,与腐败的“高压”、“高发”有直接关系。引进《反腐败法》第二十八条,推定工作人员与亲属共同受贿犯罪的故意,有利于强化反腐败法律的预防功能,有利于强化长效反腐机制,有利于强化依法反腐机制,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但不会导致我国现行刑法原则和刑事政策的变更。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环球人物》2015,(4):12
总第274期的“封面人物”《军中“打虎”》,文章内容详实权威,将军队腐败的原因分析得很透彻。看完文章,我对党中央推进反腐斗争的决心更加佩服了。通过反腐凝聚军心,一定能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头条”栏目的这一篇《中央党校的县委书记班》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文中有很多研修班学员在党校的学习生活细节,很真实。这些基层干部官虽不大,但权力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有贪必反,有腐必惩”的反腐理念指导下,我国反腐工作取得巨大成绩。但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和改革的攻坚期,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腐败治理任重道远。通过对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及其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探索治理腐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要问当前什么事情最不得人心,大概就是腐败了。必须反腐,也是朝野共识。老百姓对腐败当然深恶痛绝。掌权者也没有谁敢给腐败辩护。但是回顾过去的十年或二十年,却是“越反越腐”。不过,使一些人心情为之一振的是:中共第十八届新班子一上任,就雷厉风行展开反腐行动,某些所谓“有后台”的贪官已经纷纷落马了。“要动真格的了!”有人这样评论。现在“两会”闭幕,中共十八届领导已经全面接班。人们最憎恨的腐败能被根治吗?一般而论,一个国家的执政者确实不愿意自己的队伍里有腐败分子,因为这种人危害自己的统治。中共执政以来,曾经多次不惜以死刑对付贪官,这在当今的世界上都是少有的严刑峻法,还能说“没动真格的”吗?然而当政者的决心是一回事,腐败的产生机制却是另一回事。  相似文献   

5.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把反腐利剑举起来,形成强大震慑。”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释放出明确的政治信号。持续两年多的高压反腐,正在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在这次中纪委全会召开之前,观望者念叨着高压势头该过去了,老百姓在看执政者还敢不敢继续“打虎”,一些官员担心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在思想纷纭之际,最高层的宣示适时降临。不要再怀疑了,不用再犹豫了。已经腐败的,将证明报应不爽;想要腐败的,赶紧  相似文献   

6.
高伟 《湖南文史》2014,(2):57-58
誓言反腐的第三任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当年说:“当腐败已变成一个制度性问题,就应该用制度性的对策来应对……那么,就从我开始吧。”与其前任相比,现在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反腐出台的法律是最严厉的,执行起来也是最坚决的。从官员财产申报到禁止海外账户,俄罗斯试图通过一项项法律和制度构筑反腐系统,来约束人性的贪婪。  相似文献   

7.
刘锴 《湖南文史》2013,(5):19-19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重典,用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明朝初期出现了可喜的“洪武之治”局面。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为了惩治腐败,朱元璋竟然连驸马都杀了!  相似文献   

8.
“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对反腐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做出了一针见血的评价。当年,中央巡视组掀起问责风暴,密集进驻各地,“纸老虎”纷纷现形。6月16日,《环球人物》推出封面报道《中央巡视组“钦差”出巡》。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贪污腐败这一社会现象普遍感到愤慨,它破坏了政府形象,激化了社会矛盾,毒害了社会风气。 腐败在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问题,它正严重侵蚀着人民对党的信心。反腐治贪用重典,“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刑要上大夫,振兴中华才有希望。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今年7月31日对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贪官成克杰一审判决死刑,大快人心,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反对腐败的决心。 从源头治理腐败,是一个集法律、经济。道德三大支撑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贪污腐败探源 腐败是指货币与权力的交换。什么叫“腐败”…  相似文献   

10.
他的新著《梁思成与他的时代》称,“在神话终结处,历史的幽灵探出头来”,今年1月面世后引发了一场学术地震。有人认为他还原了真实的梁思成和~代知识分子的真实经历;有人则认为他“终结梁思成神话”,觉得人家已经很艰难了,就不要拆穿了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湖南文史》2014,(10):72-72
拜读贵刊今年第7期《一瓶红酒撂倒州长》,十分受触动。一位州长生日时因为接受朋友的一瓶红酒,竟涉嫌腐败而受到立案调查,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实则证明该政府已经自觉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而作为同级的反腐委员会敢于调查州长,体现了司法独立的重要性。当今,习近平总书记强势反腐,不管是谁,即使位高权重,只要触犯党纪国法,便毫不留情。这也对公务员队伍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民众参与政治、进行群众监督的重要形式,是社会反腐的一种新方式,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监督效用,在一定程度上震慑和遏制了腐败行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网络反腐理论研究的梳理,探讨对我国反腐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动向     
重点高官生活细节纳入反腐视野为期3天的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1月10日在北京落下帷幕。作为对中共党内“领导干部”的警策,会议10日通过的公报详细列举了近年出现的一系列新的腐败形式,这些形式基本涵盖了与“领导干部”们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最可能滋生腐败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孙忠良  刘瑞祥 《攀登》2015,(1):39-44
微博的出现,以其自主便捷、即时互动等优势,为强化监督和遏制腐败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腐败官员因为微博的曝光和举报而中箭落马,微博对于惩治腐败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微博反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如何更好地利用微博遏制腐败,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微博反腐的体制机制,是执政党在新时期需要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蒋政  黄少平 《攀登》2006,25(6):68-70
“腐败有益论”的内在逻辑是:制度是僵化的、封闭的、缺乏民主支持的、一次博弈形成的,因此一定量的腐败可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承认“腐败有益论”,必然侵蚀制度的合法性、刚性和社会心理基础,从而加速政权的衰亡。制度的改进只能依靠政权自身的民主和理性力量。承认“腐败有益论”是饮鸩止渴。  相似文献   

16.
袁伟时 《江淮文史》2012,(1):118-132
关于辛亥革命,必须回答的问题之一,是这个革命在何时和如何终结? 1640年的英国革命终结于1688的光荣革命,1689年的《权利法案》是这次革命胜利的标志。1799年11月9日的雾月政变则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终结,以第一执政拿破仑为首的执政府制定宪法后宣告:“革命已经稳定在革命开始时的若干原则上,革命结束了!”1804年的《拿破仑民法典》是这次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有了这些成果,史册刻上胜利这个词,可谓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7.
谷翔 《炎黄春秋》2008,(11):59-61
不久前,党中央建立了一个面向全国的以预防腐败为主要职责的重要机构。同时发出一个反腐防腐的重要文件。在这个文件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最容易发生官员腐败的五个领域,即:管理干部人事的领域,行使司法权的领域,掌握行政审批权的领域,掌控财政资金和金融的领域,还有就是国有资产管理领域。据我了解,在我国当前,在这五大领域工作的政府官员,能“干净”从政的,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哈利·波特》电影终结篇问世。他又在地里做出两张哈利的巨幅肖像。有英国媒体调侃他.“这家伙显然是大众文化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9.
寇政文 《攀登》2013,(5):113-118
实践证明,网络反腐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运用得当将为体制外民意监督公权力开辟实效进路,运用失当则会演化成为新型“运动式反腐”、诱致“民意旗帜化”、践踏“官员人权”现象再现,这就迫切要求在规范化治理视阈下科学促进网络反腐“正功能”发挥而规避其“逆效应”产生。当前根除网络反腐现实诸乱象,唯有了解其基本特征、明确其功能定位、明晰其规治路径,才能推进网络反腐规范化治理。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教训特别值得注意。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主席就和访问延安的民主人士黄炎培讨论过朝代兴衰的周期率问题;新中国建立前夕,毛主席把中共中央迁往北平,比喻成“进京赶考”。目的都是告诫我们,继承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力戒骄傲自满,防止因腐败而覆亡。在反腐防变方面,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上也的确曾创造出一些经验。建国初期,除了著名的“三反”运动之外,1954年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发布反腐防变“八八”指示的过程及其成果,也可以算作经验的一例。 50年代初,我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