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夜 《南方人物周刊》2014,(34):110-110
在书店看到一套新的杜拉斯文集,白色封面,出版的名义是“纪念杜拉斯诞辰100周年”。恨恨地盯了许久,还是抱了一套去付款,心想:“你就是吃定我喜欢她。”要知道,我已经有4套完整的杜拉斯了,算上得种零碎版本和小从书,足可以凑够5套。  相似文献   

2.
佚名 《神州》2008,(10):42-45
不老神话在钱学森面前,时间总是显得很无力。岁月流逝了他的青春,如今在科研生产一线早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但他的影响却无处不在,他像一个不老的神话,永远焕发着科学的青春。  相似文献   

3.
不经意间,“青春”在2013年成了热议词。 赵薇导演的《致青春》票房大捷,不过,剧情中描摹的备式暴烈的大学爱情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长得漂亮的拥有青春,长得丑的只有大学”,算是对片中暗示的“青春=爱情”的一点吐槽。  相似文献   

4.
初识青春     
什么是青春?语文老师说“青春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数学老师说“青春是一个待定系数”,化学老师说“青春是人生的方程式”,体育老师说“运动锻炼是青春的本钱”……这些回答虽不相同,但他们对于青春主旨的诠释是一致的。青春的世界是多彩多姿的,在不知不觉中,它已奏响了你生命中最美妙的乐章。当你清晨醒来,沐浴在阳光之中,当你迈进校园,亲切地问好;当你为了一道数学难  相似文献   

5.
陈舒盈 《神州》2013,(36):176-177
隐喻本身是文学的一个内在特性,普遍存在于杜拉斯的小说语言之中。雅各布森把隐喻定义为相似性,即纵聚合联想关系。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杜拉斯小说语言中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与形容词性隐喻的分析,指出杜拉斯突出了语言的独特性与奇特性,即用隐喻这种全新的表意程序,挖掘隐藏在地点和身体现实之后的升华,实现了对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客人寄宿往往称为“下榻”,但“下”总是有离开的意思,为什么不叫“上”榻呢?其实这个说法的背后是有故事的。  相似文献   

7.
罗小军 《南京史志》2014,(12):43-45
世间美丽的词语千千万万,最美丽的一个也许属于“青春”。一首题为《致青春》的小诗里,就有这样的句子:“我曾在远方看见过你向我招手,可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来了!”是啊,青春人人都会有,可有的人只能畅想,有的人只能怀念。每个人都会有青春,但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会如夏花般绚丽。透过这些青春岁月里的故事,你或许会思考:我的青春之花该在哪里绽放呢?  相似文献   

8.
2006年对于厉娜而言,是给自己限定在演艺圈里碰碰运气的最后一年。在北京漂到第6个年头,接过几个广告,时不时给杂志拍些封面,这个曾怀着明星梦的女孩对未来多少有些打不起精神。24岁,还是个能掐得出水的年纪,但在这个靠青春吃饭的行业里,到这个年纪还没任何起色,希望已经很渺茫了。20多年来,她从未给自己设想过其他的可能。可是,“如果还是签不上一个好公司,就放弃了。去和妈妈做点小生意,或者上班、推销什么产品,都可以。”参加2006年“超女”之前,厉娜也曾到其他选秀节目试过运气,结果总是蹊跷  相似文献   

9.
“黄耀明,名字平凡,却满身异彩,更青春常在。” 11月末,香港演艺文化中心剧院,黄耀明从黑暗中缓缓踱至舞台中央。灯光“啪”地亮起,他孔雀般艳光四射时,让人不自觉想起的,就是林奕华这句话。  相似文献   

10.
《南京史志》2014,(6):55-55
你的青春是什么模样?;麦乱不堪?囿事连篇?美丽忧伤?经历过青春的折腾与打磨,我们不再年少轻狂,变得淡定洒脱。作者精心打造70篇“故事型随笔”,为你实述极品、怪咖、奇葩等各类青年的青春隐秘故事,多维度触碰内心深处的“微情感”,让你看透青春,从容生活。立体细腻的情感、幽默随性的语言,让人不禁回首那些弥足珍贵的青春往事,于最美的时光中发现更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1.
正清代诗人袁枚曾在诗《苔》中有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的“苔”便是苔藓的一种,苔藓多生于阴暗潮湿处,无人问津,可它也有着自己的生存意向,即便无阳光普照,依然释放着青春,将自己的魅力绽放。我们常为自然之美所倾倒,古树参天,碧水苍穹,莺飞燕舞,而往往忽视了生活中与我们更为亲近的袖珍“小矮人”——低调不争的苔藓植  相似文献   

12.
“原本以为可以苦尽甘来,但没想社会上还有这么多人在污蔑我,怎么可以这样对一个人,我不奢求你同情,只求不泼污水就好了。”念斌说,这个案件,对于两家都是一个悲剧,“我8年的青春没了,他们家两个孩子没了”  相似文献   

13.
《世界》2009,(3):80-81
青春的母体始终萦绕在台湾每一代人心中,年轻的导演们拿起摄影机,拍摄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影片,于是,《刺青》《爱的发生练习》《盛夏光年》《蓝色大门》粉墨登场,将台湾的银幕渲染成青春的海洋。这些电影出自毕业不久的年轻导演之手,题材总是与青春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滇西北永胜县世居着一个独特的彝族支系———他留人。他留人以“青春棚”为特征的奇异婚俗奇妙而神秘,青年初恋伊始“过七关”就是在青春棚内完成的。他留女娃儿一旦到了婚育年龄,父母就要为她专门建造一间完成整个婚恋过程的青春棚。把她从翅膀底下挤走,“赶”她到自?..  相似文献   

15.
青春旅行文学作为旅行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当代文学的一种新的体裁样式和发展趋势。以《下一站·济州岛》为代表的青春旅行文学作品蕴含“自然之美”、“体验之美”与“记录之美”等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化人类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春的祭奠     
韩艳 《神州》2010,(5):18-23
九十一年前的五月四日,三千多名中国青年聚集在天安门前,以青春的名义,满腔的热血,发出一声声的呐喊:“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青春的激情在烈火中爆发、燃烧、升华……  相似文献   

17.
宅女杨子姗     
“唱《红日》我喝了点酒,鼓足勇气上去耍二。我知道那一幕很多人都哭了,我的朋友也哭了,她说看到我冲上台的样子很傻也很勇敢,那是我们再也不敢想的东西了,不是表演和唱歌,而是那种恿让青春了高潮”。 杨子珊和郑微一点都不像。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原著小说中,对于女主角郑微的外貌,有过这样一句描写:“林静曾说郑微在不讲话的时候还足相当有迷惑性的,称得上静若处子。  相似文献   

18.
马波 《百年潮》2005,(5):35-41
关于小说《青春之歌》的争论北京电子管厂的工人郭开对《青春之歌》有意见,提出了十分尖锐却是不正确的批评。怎么办?讨论呗!《中国青年》为此开辟专栏,发表郭开以及支持郭开意见的文章,同时也发表反对郭开意见的文章。当然,后者占绝大多数。郭开不服,在《文艺报》再次发表文章,坚持己见,于是,更多的人投入讨论。自然,肯定《青春之歌》的人仍然占绝大多数。不过有关方面并没有企图“压服”郭开,在准备将小说改编为电影时仍然邀请郭开参加座谈会,听取他的意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艺、发展科学的正确方针,但是,常常得不到认真的贯彻。本期相关文章记述的关于《青春之歌》的讨论是一个好例子。它表明,对于文艺、科学领域的是非,只应该采取讨论的方法、争鸣的方法,而不应该采取粗暴的方法、不让人讲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情感时尚     
眼下中学校园里,男女同学之间,感情好的越来越多,感情深的越来越酷,有人说这是时尚。可这才毕业一个多月,经高考闯关考试后,听说已有几对翻了。又有人说:这也是时尚。我不由想起本月中旬看央视三台倪萍“聊天”的那一幕。那夜,我失眠了。一组镜头总是挥之不去。倪萍问:“小杨,你幸福吗?”“你想要孩子吗?”“你后悔吗?”可小杨的回答总是慢声轻语的简单判断。忽然倪萍不说话了,问不下去  相似文献   

20.
《南京史志》2014,(2):2-2
由水木年华成员卢庚戌首次执导的青春怀旧电影《怒放之青春再见》2014年1月10日与影迷见面,为贺岁档增添了欢乐和感动,《怒放》对青春的怀旧情怀渲染得恰到好处,片中的音乐则是一大亮点,20年后,潘粤明、秦吴等饰演的中年大叔再度拿起吉他,唱起“为梦而生……我不愿无所谓的存在过”的时候,台下观众直接“泪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