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式彩画,简称苏画或苏作,采自江南苏杭一带民间建筑彩画传统做法。江浙自古盛产丝织,图案花锦丰富、多彩。宋《营造法式》画作多采锦纹为饰,后世艳称:“宋锦”、“宋龙”。明清在江南设织造署统理苏松五府织造工业,专为帝王舆服服务。永乐修北京宫殿,大量征用江南苏松五府工匠,江南的民间艺术因此流传于北京。随着一些艺术工匠进入京城,把苏州式样的彩画带入了皇家建筑宫殿并与北  相似文献   

2.
鹦鹉洲旧事     
汉阳鹦鹉洲。曾经是中国长江流域最大的竹木交易地.洲上早期的居民多是与竹木簿筏一起来到此地的湖南人.素有“五府十八帮”之说(“五府”“十八帮”均为湖南地名)。从我的祖父开始.我们家曾在鹦鹉洲居住多年。祖父周煦菊,湖南桃江县天湾乡人,为人刚强,行事果断,家乡人称他“菊猛子”。大革命时期,他曾经是农民协会的纠察队员。  相似文献   

3.
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突然接到时任南京“江宁织造”官曹寅(据说,曹寅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的奏折,奏折的内容并非是说自己所辖的有关织造方面的事务,而是向皇上反映自从清兵入关之后,江南的汉民读书人多有不服,时刻企盼着“抗清复明”,表现较为强烈,经常聚众到东郊的明陵去吊唁哭庙,少时数十人,多时上百。  相似文献   

4.
1999年7月,《扬子晚报》、《南京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分别刊文称:“玄武湖公园里的湖神庙被考证为原江宁织造的遗迹,正准备修缮作为云锦博物馆开放。”(《扬子晚报》1999年7月12日)“据史书记载,元末明初朝廷曾在南京和北京设立内外织造局,南  相似文献   

5.
明朝建国之初定都南京,时封建王朝的五府、六部等国家政治机构齐集南京,但仅仅五十多年后,随着明成祖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南京又一次从首都的地位上滑落下来。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永乐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明王朝的留都,成为仅次于北京的政治中心,诚如《万历应天府志》殷迈序称,明成祖“虽移都北平,而二京并建,比于丰、镐,其重如此。”是以迁都之初,明王朝皆以太子坐镇南京,如永乐后期太子朱高炽、洪熙年间时太子朱瞻基,皆是。在留都,明王朝仍然保留了五府、六部等军政机构,设有南京守备,官绅众多。  相似文献   

6.
明代刻帖以南直隶的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徽州府和浙江布政司的杭州府五府刻帖业最为鼎盛,刻帖数量约六十余部,占明代刻帖的近一半。内容和形式多有创新,质量精良。此五府刻帖在明代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常州府、徽州府、杭州府刻帖的底本、选帖、编刻体例、帖主身份、刻工、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其特点。常州府刻帖在江南地区发端早,质量精,编刻体例多有创新,引领江南刻帖风气之先。徽州府刻帖的刊刻者多为书画商人,善于宣传和经营,此地刻帖底本级别高、多真迹上石、制作认真。浙江布政司刻帖的刊行者以文人官僚为主,制作不惜工本。杭州府海宁陈氏家族为其中坚,刊有大量刻帖。  相似文献   

7.
扬州市物管理办官员近日大胆进言,“江南古典园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的派系,与北京皇家园林相呼应,而现在世界遗产项目只有“苏州古典园林”,因此应该考虑“苏州古典园林”改名“江南古典园林”,让更多的江南园林进入世界遗产行列,其中包括扬州、杭州、无锡、常州等。  相似文献   

8.
南京是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故乡。清康熙二年,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以后历经祖父曹寅、父辈曹、曹,首尾达60多年。雪芹便诞生在这“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并在此度过了“锦衣纨之时,饮甘餍肥之日”的童年。雍正五年底,曹家被查抄,次年,...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自西汉以后,历代朝廷多有专设纺织印染部门,以专门生产供应宫廷和部分上层官僚贵族以及某些公用丝、麻、棉纺织品的需要。南宋以来,由于政治中心几度南移,也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丝织品的生产和交易逐渐集中于江南,苏州府辖的震泽镇、盛泽镇,嘉兴府辖的濮腕镇、王江泾镇,湖州府辖的双林镇、菱湖镇等均形成为丝绸集散和精致技术的中心,江浙农村普遍植桑养蚕,又成为配套的原料供应地,“吴丝衣天下”,已为当时所公认。为充分利用以上条件和优势,官营丝织手工业的生产和管理机构,也逐步设置在江南,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明朝在北京和南京都设有内外织染局,内局应上供,外局备公用,但另在苏州和杭州二处设置生产基地,每年按规定数量、品种和款式规格,上解纱绸绫罗锦紬帛诸物。清朝建国后,因袭了明朝的制度而略有更张,除在北京设置织染局外,又在江宁、苏州、杭州三处设立织造衙门,即所谓江南三织造。三织造是清代前期规模最大的官营手工业中心之一,它们既承担了皇帝御用的、宫廷使用的和部分公用纺织品的供应(当时称为上用、内用、官用),又一度承担过特殊的政治职能,与当时的国计民生、宫廷生活、皇族内部的倾轧密切相关,又从不同侧面反映着顺、康、雍、乾诸帝统治时期不同的政治形势,个人作风和统治特点。因微见著,一斑或可窥全豹。对江南三织造的机制、地位、职务内外的活动,前后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与清代前期政局国运的关系,等等,实亦属清史研究中一项值得注意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湖南文史》2012,(7):44-44
曹家老宅究竟有多大呢?曹寅任职时,康熙六次下江南,其中四次是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但是在曹燎(曹雪芹之父)上报的奏折中,对于家产、田地的说明,并不多。不过,也可以从其他方面来印证营家老宅的经济规模。首先是房屋数量与居住人口。曹家三任江南织造,是其鼎盛时期,生活奢华,人口众多。  相似文献   

11.
位于南京大行宫东侧的煦园,是明初规模宏大的汉王府的一部分,该园集山水亭台楼阁为一园,是江南胜景之一。清康熙年间,煦园已成为两江总督署的组成部分,康熙皇帝六次巡视江南,五次均住在煦园南边的江宁织造署。乾隆十六年(1751),江宁织造署扩建为行宫,煦园作为行宫的重要部分再次进行修葺,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钱币》83年3期所载李翰同志《漫谈我国历代农民起义军的钱币》一文中提到农民革命领袖张献忠所铸的“大顺通宝”,但语焉不详。张献忠于公元1644年12月在成都称帝,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西”,改元“大顺”。置东阁、五府、六部官员,创制新历,开科取士,并铸造了“大顺通宝”铜钱。  相似文献   

13.
学界一向认为明代北运白粮赋役征收区域只有苏、松、常、嘉、湖江南五府,但却很少注意到杭州也承担了此项重役。在明代中后期,杭州作为北运白粮的征收地屡次被史书提及,这种现象甚至延续到了清代。究其原因,政府对白粮的重视与江南地区灾害频发,使得明廷不得已将杭州作为北运白粮征收的备选地。但是杭州北运白粮的征收并未制度化,造成杭州在此问题上其名不显、其绩不扬。  相似文献   

14.
周滇缎     
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罗养儒撰的《云南掌故》一书对云南很多鲜为人知的故实作了宝贵的记载。共中“滇缎”一则记载不多,它是我祖父创业织造并曾驰名全省全国的一种丝织品。记载有一些与实际稍有出入之处,如说滇缎在官渡村织造,实际是在昆明庙直街原平房前铺后屋织造。现据我所知道的情况,作一些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15.
骆昱含 《中华遗产》2012,(8):146-147
最近,停滞已3年的江宁织造府博物馆项目有了下文。南京市政府以5.98亿元从浙江广厦手中将空置的织造府“收归国有”,围绕这个项目的纷争终于告一段落。而江宁织造府博物馆成为“中国第一个像样的民营博物馆”的愿望也就此破灭。  相似文献   

16.
这里是江南     
这里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江南,“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江南,“路长梦短无寻处”的江南,“采莲南塘秋”的江南,“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江南……诗的江南。雨丝丝,路绵绵,风轻轻,水柔柔。绿绿的波,旧旧的船,短短的桥,窄窄的街,老老的屋,美美的味,串成了长长的历史,又缩成了小小的镇子,被安放在江南暗暗的天空下,镇子叫周庄。踏着栗色窄小的石板路,嗅着水气清弥的味道,望着木制的回廊,镂花的格窗,白壁上挂着水渍,白壁下粘着青苔,青苔上附着露水,露水里映着灰瓦,灰瓦排成了马头墙,马头墙里是“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的庭院。庭院里有  相似文献   

17.
释《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谓的“江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谓的“江南”吴宏岐太史公所作《史记·货殖列传》中“江南”一词凡四见,而词意所指多有不同。其在论述全国四大经济区(按有学者称为物产区)时称:“夫山西饶材、竹、、纟卢、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木丹、梓、姜...  相似文献   

18.
拜读《中国钱币》2008年第4期发表的《“宝苏”机制制钱铸地探寻》(下简称“探寻”)一文,该文结论是“江南制造局才真正是‘宝苏’机制制钱的唯一铸造地”。笔者据现有史料和钱币实物研究,对“探寻”的结论不敢苟同,“宝苏”机铸制钱应该是多地铸造,“探寻”指为唯一铸地的江南制造局并非是“宝苏”机铸制钱的主要铸地。  相似文献   

19.
“江宁织造”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胡忠良在《教科书里没有的清史》中说“康熙朝著名江南三织造都是‘包衣’的身份。其中,最出名的则属江宁织造曹家,也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上。这些人,有着特殊背景,用今天的话说:实乃‘大内密探’也!”  相似文献   

20.
唐初高祖、太宗两朝,在岭南地区的统治是层层管辖的“统府三分格局”.高宗朝乾封年间,岭南的政治地理格局发生巨变,容州、邕州升为都督府,与桂府、广府、交府并立,在此前后,龚州、崖州、驩州等三个都督府罢废,于是原有的“三分格局”瓦解,新的“五府格局”被建立起来.伴随着容府的设置,其附近地区原“蛮獠”之地,纷纷建立州县.而容府地处的容江通道一带,“蛮獠”之乱也逐渐平息,岭南陆上的南北交通大道遂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