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从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吴县草鞋山遗址为突破口,证明了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与苏北地区归属青莲岗文化遗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发掘所见的地层关系上证明太湖流域的各原始文化从马家浜、崧泽到良渚文化的发展序列一脉相承自成体系,并有自己的渊源。这个序列为研究整个太湖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一把标尺。常州地区位于太湖流域西部,是上述考古学文化区系的西缘。迄今为止,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2.
自鄱阳湖湖口至东海海滨的长江干流,称为长江下游。长江下游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单元,其史前遗存主要分布在宁绍平原、太湖流域和江淮地区。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有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以及薛家岗文化、北阴阳营文化。文章旨在通过太湖流域和江淮地区的聚落演变来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社会生产和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3.
骆驼墩遗址的发掘确立了骆驼墩文化遗存的存在,骆驼墩文化遗存代表了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新类型。根据其自身的文化特征、相对的年代跨度、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同类遗址的空间分布,可将以平底釜为主要特征的骆驼墩文化遗存命名为骆驼墩文化。骆驼墩文化在其存在的时间段内,与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宁镇地区的北阴阳营文化以及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都有密切的交流。骆驼墩文化的发现,填补了环太湖西部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对深入研究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及长江下游古代文明的进程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潜山县薛家岗遗址位于皖西南,处于大溪·屈家岭文化、山背文化、马家浜·崧泽文化和“宁镇文化类型”等文化分布区的“接触地带”。正确而且精细地认识处于这种地理位置中的文化遗存,对于史前考古学的综合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薛家岗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又决定了它的文化遗存归属的复杂性。苏秉琦先生等认为它当属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宁镇文化类  相似文献   

5.
为配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探讨楚文化渊源,考古界从80年代初开始在鄂西长江两岸发掘了一系列的古文化遗址.获得了许多重要的考古资料.其中城背溪等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发现对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具有深远的影响.俞伟超先生在《中国早期的“模制法”制陶术》一文中,举例说明中国早期制陶术时,曾多次提到这类遗存.严文明先生已提出“城背溪文化”的概念,这种文化的相对年代与黄河流域的老官台、磁山、北辛等诸文化相当.根据城背溪遗存的分布及其基本特征,以及它与后来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联系,笔者也认为可以提出一个新的文化名称对它进行称呼.本文就称之为“城背溪文化”.  相似文献   

6.
神墩遗址出土的马家浜文化时期遗存兼具环太湖地区、宁镇地区与皖江东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特点。虽然其早期部分遗存与骆驼墩遗址相类,但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而晚期以陶鼎为代表的遗存可归入骆驼墩文化。根据遗址(4)层下墓葬间的层位关系及陶器的类型学分析,将这批墓葬由早至晚划分为三组,有助于了解这一时期墓地的形成、布局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万福垴遗址是一处大型周代聚落遗址。遗存可分为三期,年代分别为西周晚期、春秋早期、春秋中期。遗址汇聚了鄂东乃至长江下游和峡江地区及长江上游的多种文化因素,同时与周文化保持了非常亲密的亲缘关系,呈现出多元文化因素融合的特征。但究其主要文化内涵仍属楚文化范畴,又出土有一批青铜重器,在鄂西地区较为少见,对研究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河姆渡文化遗存,距今约7000年,因最早发现于浙江宁波余姚之姚江畔的河姆渡而得名。文化遗址呈分散式,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与浙江嘉兴南湖区马家浜文化对望,这两支文化在钱塘江两岸,形成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和环太湖流域的早期文明。在它们之后,上海青浦崧泽一带有一  相似文献   

9.
正目次一前言二分期与年代三文化特征及形成过程四发展过程及与周围文化的关系一前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学界就认识到豫西晋南地区仰韶早期遗存同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存在一些差别[1],后来严文明更明确将这类遗存称为东庄类型[2],东庄类型遂成为较早命名的仰韶文化主要类型之一。以河南三门峡和山西运城盆地、临汾盆地为主的豫西晋南地区位处仰韶文化中心分布区,但以往这一地区经过发掘的仰韶早期遗址很少,发现的遗存尚不丰富,文化面貌还不甚清晰。致使现在看来属于该阶段的遗存往往被划归到仰韶中期。相关研究也尚未开展,这一时期的遗址没  相似文献   

10.
洪猛 《文物春秋》2020,(4):10-16+77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国北方一支发达的早期青铜时代文化,分布范围广阔,但学界对其西南边界的划分一直存在争议。通过系统梳理有关遗存可知,冀北山地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重要分布区,根据地理单元和遗存特点,该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可分为西辽河水系、滦河水系、潮白河水系三个区域。对比三个区域之间及各区域与邻近地区间相关遗存的文化特征可知,冀北山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可分别称之为"辽西型"和"燕山型",由此可进一步推知,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西南边界大致位于今崇礼—兴隆—山海关连线一带附近。推定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西南边界,对于深入探析该文化的分区与分布,其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动,冀北地区早期青铜时代文化面貌等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雕龙碑遗址第三期遗存是该遗址发现的最丰富的遗存,其特征与前两期遗存明显不同。本文根据目前所发表的雕龙碑遗址第三期遗存及相关材料,就这类遗存的年代、性质、渊源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这类遗存是屈家岭文化早期流行于汉水中游和汉东地区的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即"雕龙碑三期文化"。它是在"油子岭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了仰韶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后被屈家岭文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陶志远 《东南文化》2021,(5):100-111
黄鳝嘴文化是在考古材料不断丰富的情况下为考古界所确认的新的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于大别山东南麓、长江北岸之间的平原地带.该文化距今约6200-5700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早期以塞墩遗址该文化墓葬早期遗存为代表;中期以黄鳝嘴遗址墓葬遗存为代表;晚期以塞墩遗址该文化墓葬晚期遗存为代表.黄鳝嘴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在黄鳝嘴文化早期已然发生过直接或间接联系,可相互之间的影响却较小,但这微弱的互动却是大汶口文化向该地区不断施加影响力的滥觞.  相似文献   

13.
2006年4~7月,为配合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渠工程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涿州市文物保管所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物馆学专业合作,对容城县容城镇北城村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金元明时期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的文化遗存,其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是这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从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迹、遗物特征判断,其文化面貌与后冈一期文化较接近,可能属于向后冈一期文化过渡的阶段,时代似当新石器时代中早期。它的发现为冀中平原乃至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文化发展演变提供了新的材料,并有助于推进这一地区早期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江苏和安徽二省长江沿岸及其以南地区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属吴国范围.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商周时期文化遗存.学术界将这些古文化遗存称之为湖熟文化和土墩墓.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湖熟文化和土墩墓即为吴文化遗存.在苏皖南部所发现的土墩墓中,一些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墓往往出土有成套的青铜礼器.为人们认识这一地区鲜为人知的青铜文明提供了珍贵资料,(图一、二、三).  相似文献   

15.
一继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之后,分布在陕晋豫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主要有“半坡四期文化”、“泉护二期文化”、“西王村三期文化”、“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存”、“东下冯龙山早期遗存”、商县紫荆遗址第三期和第四期遗存中的部分单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证据的讨论与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傅稻镰等人最近的文章批评中国栽培水稻起源研究缺乏证据、提出长江下游水稻栽培开始于公元前4000年这一观点一文的回应。我们首先考察中国从野生稻采集到水稻栽培过程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而从水稻形态学和考古学的角度对早期水稻遗存加以研究。讨论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长江流域最早水稻栽培的时间:长江下游和淮河流域初期栽培水稻的遗存;考古遗存所见水稻粒形态大小变化的意义。我们也考察了傅文用来区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几个标准:考古纪录中所见的未成熟稻遗存、水稻粒的增大和水稻粒的形态。根据已经发表的资料和我们对水稻的研究,我们认为到全新世早期(距今9000年前后),南北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居民就可能已经收获野生稻并开始水稻栽培了。  相似文献   

17.
湖熟文化遗存.根据近十多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和综合研究.其文化内涵不仅含商文化一大段,而且包括太伯、仲雍奔吴之时起的吴越文化,后者的典型文化遗存之一,是自西周时期起盛行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土墩墓、石室墓或崖洞墓、无圹穴墓等及其相应的各遗址文化堆积.事实上,从考古学文化角度看,吴越文化是个整体,至少在目前还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但是,吴越文化又是个特定时间、地点“族”文化的概念,在江苏称之为吴文化,在浙江称之为越文  相似文献   

18.
罗家坝考古与"巴賨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向 《四川文物》2003,(6):15-16
罗家坝地下保存着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遗存和东周时期的墓地遗存.遗址堆积甚厚,故年代跨度较大.早期文化层出土大量陶片,笔者从工地陈列的陶片及复原的几件陶器看,文化面貌近于川东峡江地区新发现的"哨棚嘴文化",年代也应相近,由于未见到出土高规格的器物,可能属于一般性的村落遗存.  相似文献   

19.
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综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地处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沿江两岸及其大大小小的冲积平原上,保存有极其丰富的古代物质文化遗存。建国以来,这一地区的考古工作,揭开了长江流域古代文化的宝库、远古人类的旧石器文化遗存、及分布稠  相似文献   

20.
郑铎  任林平 《东南文化》2024,(1):24-37+190-194
2020年4—8月,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对江苏常州排姆村遗址进行发掘,发现有水井、排水沟、灰坑等崧泽文化遗存,出土了一批时代特征突出的文化遗物。水井体量较大,开凿工艺先进,体现了崧泽文化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生产技术的进步;水井和排水沟等水利设施的密集出现反映了崧泽文化晚期先民对干旱自然气候的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