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曹宝麟 《收藏家》2002,(10):40-45
一《研山铭》是米芾今存大字行书真迹四件之一。十年前,我在编著《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时,把《吴江舟中诗》系于元丰五年(1082年),元章时年32岁,因属早期作品,个人艺术风格尚未成熟,自可勿论。而其他3件——《虹县诗》、《多景楼诗》和《研山铭》,我皆系于晚年。距今跨三十个年头的1973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印行《米芾墨迹三种》,即以上述次序排列。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中,能看到以前纯属“横扫”的古物已是万幸,更遑论探究流传、藏所等等书迹以外的内容了。直到  相似文献   

3.
张驰 《陇右文博》2001,(2):40-43
这是明景泰年间宁州学正王忠咏宁州八景诗。这首诗在宁州广为传颂,狄仁杰和梁公碑受到了人们的更加崇敬和仰慕,以后历代相传,经久不衰。最近笔对《唐狄梁公之碑》的现状与历史作了考察了解,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4.
1927年,鲁迅先生《唐宋传奇集》出版。书凡八卷,一至五卷所选的皆为唐代单篇传奇文。选录谨严,考证精审,诚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说:“本集篇卷无多,而成就颇亦匪易999这是先生长期艰苦劳动的结果。卷末《稗边小缀》说:“《太平广记》所收唐人传奇文,多本《异闻集》。  相似文献   

5.
一芥 《东南文化》2006,(1):75-75
《校官之碑》刻于东汉光和四年(181年),碑高148、宽76厘米,圭首,有穿。碑原立于高淳固城学宫,1958年入藏南京博物院。碑主潘乾,字元卓,陈国长平(河南西华县)人,为楚国太傅潘崇的后裔。碑文首载潘乾任溧阳长后,整顿社会秩序,扶弱抑强,奖励农耕,使百姓生活安宁,百业兴旺,远地人纷  相似文献   

6.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监察御史卢雍撰书的宋马存《颜鲁公祠》,刻在一块高2.1、宽0.805、厚0.16米的石碑上。碑首呈弧形,无座,竖立在仪陇县新政坝离堆山的颜鲁公祠堂内,故名“颜鲁公祠之碑”。祠庙早荡然无存,废墟上修了一座四合院式穿斗土木结构矮平房,新政镇嘉陵村小学即设置于此。  相似文献   

7.
《太平广记》卷四八八元稹《莺莺传》云:“张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於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戮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对於这个“忍情”之说,学术界多持批判态度。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解释云:“《莺莺传》中张生忍情之说一节,今人视之既最为可厌,亦不能解其真意所在。夫微之善於为也,何为着此一段迂矫议论耶?考趟彦衞《云麓漫抄》捌云:‘唐之皋人先籍当世显人,以  相似文献   

8.
尚永琪 《文献》1999,(4):51-57
《大唐舍利塔之碑》,1987年4月10日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陈家庄的一唐代舍利塔地宫内①.碑为泥质灰陶,通高49厘米,由碑首、碑身、碑趺组成.碑首高12厘米,宽20厘米,六螭盘顶成拱形,上镌篆书"大唐舍利塔之碑"七个字.碑身高28厘米,宽15.7厘米,厚6厘米,上镌楷书19行,分镌于正面、一侧面、背面,计254字.现将碑文标点移录于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揭示唐修《晋书》的真正原因和指导思想等问题基础上 ,指出《晋书》的五条史学价值和三条不足之处。历代对《晋书》的研究 ,清代为校勘、正误和补表、志的开创时期。民国为《晋书》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以及补表、志的最后完成时期。新中国为《晋书》校勘、注释和研究的集大成时期。史家在深入研究两晋十六国历史时 ,对《晋书》所载各类史实典制作了进一步的厘清 ,并对《晋书》的整体性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们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水乡白洋淀的雁翎队却很少知道它还有一首队歌——《雁翎队之歌》,更少有人知道这首歌的作者当年这首唱遍白洋淀、唱遍冀中平原五十年代曾被获奖儿童故事影片《小兵张嘎》选用至今白洋淀水乡的人们还在传唱的歌,作者究竟是谁呢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采访了这首歌的作者——部队离休干部、原雁翎队文书张杰  相似文献   

11.
正尺寸:长一二○厘米、宽二七厘米、高一九五厘米年代:唐贞观二十年(六四六年)撰写者、书丹者:李世民书体:行书简介:此碑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唐贞观二十年(六四六年)李世民东征高丽返回途中,路过晋阳,追忆三十年前于此起兵,建立大唐,遂书此碑文。文中歌颂唐叔虞的政治成就,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以期巩固李唐政权。碑刊于贞观二十一年(六四七年),碑额刻"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飞白书九字。碑文采用行书,首开行书入碑先河,全文一二○三字,分为二八行,每行四四至五〇字不等。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12.
2010年6月份以来,4.3亿元天价的黄庭坚《砥柱铭》,因其中的“礼”、“祝”二字,把“示”字旁书写成“衣”字旁(多了一点),更因黄庭坚的传世书法真迹中没有一例这样的写法,此两字遂成为《砥柱铭》假冒黄庭坚书法真迹的重要证据之  相似文献   

13.
《受禅表》碑,坐落在河南省临颍县繁城镇汉献帝庙内,与《上尊号奏》碑东西并列。镇南城墙上有“受禅台“遗址。繁城镇古称繁昌,南距临颍县城15公里,北距许昌市12.5公里,是汉魏之际曹丕为取代汉献帝正式建立曹魏政权而筑坛受禅的地方。《受禅表》碑就是当年(三国魏黄初元年,即220年)为纪念这一受禅大典而建的。此碑石料为青蓝包鲕状石灰岩,质地坚硬呈颗粒状,俗称“鱼  相似文献   

14.
传说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先民们关于自然、世界、自身的文学叙述,具有极大的人类学意义。《圣经?巴别塔》和流传于贵州金沙一带的少数民族传说《汉苗彝的来历》这两个故事中,虽然父的形象、子的形象和塔的象征有其异同,但二者都隐藏着这样的语言观:语言对于人有着本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距洪雅县城15公里处的青衣江和花溪河汇合处,有一座古城遗址,名天生城,当地人又叫皇城山。古城占地1平方公里,如今残垣断墙,随处可见。这里背依飞仙阁(山),前有大小关山,左据青衣江,右环花溪河,形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确是一处军事重镇。这座古城是明清之交“大西国”王张献忠麾下名将刘文秀统帅大军驻扎洪雅县时,为抗清复明而建立的军事基地。清顺治六年(1649年)刘文秀联合明军,共同抗清、被南明永历帝封为“蜀王”,故人们又称他为蜀王。他为了决心“抗清复明”,  相似文献   

16.
《同州圣教序》碑是西安碑林石刻藏品中的重要书法名碑之一。通高414,宽117厘米。上为螭首,下为四方形盝顶台座,台座四个侧面各浮雕三个雄健强壮的大力士。形制特殊,雕工精致。碑文楷书,为唐太宗撰文《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撰《序记》的全文。碑阴为北宋至民国期间各代的题跋共十二条。碑侧刻蔓草花纹,纹饰线条流畅、刀法娴熟。碑额为隶书。  相似文献   

17.
霍扬碑刊铭于北魏景明五年(缘园源年,实为正始元年),1979年被公布为我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1997年被确定为馆藏一级文物,是一通保存完好的历史名碑,为我省发现的魏碑之冠,是临猗县博物馆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8.
尚磊明 《江汉考古》2014,(1):122-124
《邸府君之碑》为北魏石刻,碑石磨泐,俗写满篇,释文多有错误。本文对此作一些补正,以便文献利用。  相似文献   

19.
王飞玉 《文博》2006,(4):88-89
西岳庙自汉武帝始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自汉以来曾留有许多碑碣,在明代已达到300余通,素有“小碑林”之称。其中有被誉为“汉隶第一品”的《西岳华山神庙碑》、北周的《西岳华山神庙之碑》、唐玄宗御书的《西岳华山碑铭》、宋陈抟的《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楹联碑、左宗棠的《重修西岳庙碑》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佛教造像碑表现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题材的极为罕见。此碑选取了唐僧取经的民间神话传说作为雕刻题材,表现了明清时期民俗文化对佛教造像艺术的影响。碑中观音、文殊、普贤和地藏四大菩萨及弥勒佛的化身布袋和尚同时出现,反映了明清时期佛教信仰的主流意识和佛教中国化与世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