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熊玉文 《民国档案》2011,(2):126-130
五四运动初期,所有对上海总商会致北京政府佳电进行报道的媒体都对电文作了一定程度的改动,其中<民国日报>的改动最接近原电.<民国日报>对佳电的报道,不仅对当时的舆论影响最大,而且对后世的有关研究影响也最深.但<民国日报>改动后的佳电反映处理问题的水准,从总体上看要比原电稍逊一筹.即使这样,仅凭能忠实和准确地传...  相似文献   

2.
重评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总商会“佳电”风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总商会致北京政府的“佳电” ,并非完全是当时舆论和后来论著所称之媚日卖国主张 ,而是提出了一种收回青岛的独特策略与方案 ;总商会会长朱葆三对“佳电”的拟订和拍发也不应负主要责任 ,他受到强烈谴责和被迫辞职 ,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工商界和社会舆论不客观、欠公正的对待 ;“佳电”风波既使上海总商会的声誉和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同时又在某些方面对总商会此后的发展产生了客观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郝晓鹏 《沧桑》2012,(2):67-71
近代中国国货运动是一项涉及政治权力、经济发展、社会交流、外交事业和科技展览的综合运动,在这一运动中涌现出了许多发展、改良国货的团体,既有政府主导的,也有民间商人自发组织的,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为其中之一。本文试图以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为赴美参加丝绸博览会而举办的蚕茧丝绸展览会为例,来透视近代政府与商人的动态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钱币博览》2004年第2期中,笔对“上海壹两”的来龙去脉做出了说明。现因蒐集到更多英资料.于此再做一次梳理,同时将随其后出现的“关平壹两”纳入.祈使中国泉界对此有更完整的了解.能与国际认知接轨。  相似文献   

5.
我与我的同事钱小明女士合的《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一书于1991年出版以后,在国内外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少刊物相继发表名学的书评或载介绍。我们虽不敢以  相似文献   

6.
1867年(清同治六年),上海工部局委托香港造币厂代制“上海壹两”货币,直径38.8毫米,重量36.6克,后因图案有英国皇冠及英国国徽,有辱大清国体,而不予采用。由此一则简单说明,从而“上海壹两”银质货币挤进了珍稀币之例。  相似文献   

7.
赴日度假     
《世界》2008,(5):79-79
[签证]中国公民到日本旅行,可以组团跟随具有相关资格的旅行社团队出发,也可以跟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或者祖父母组成家庭团,在旅行社领队的带领下“自由行”。签证手续均由旅行社统一办理,游客们只需按照旅行社的要求准备材料即可。除了护照、  相似文献   

8.
“日不过颍”的说法在阜阳及其周边地区流传很广,但不见于地方志记载。本文依据史料记载对这一说法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一说法符合历史事实,但其缘由不能归结为地名、民风两因素,而应归于阜阳一带中国抗日力量相对强大、阜阳对于日军而言战略意义不很重要这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9.
孙浩 《钱币博览》2004,(2):12-13
“上海壹两”是中国钱币大珍之一。价值非凡,是许多藏家追求的目标。有关其来源一般所见均指系1867年(清同治六年)上海工部局委托香港造币厂代制.因图案有英国皇冠及国徽.有辱大清国体而未予采用。另有些论说认为是臆造,如《钱币博览》20D3年第2期内冯飞龙先生大作即持此  相似文献   

10.
11.
世界环境日     
《南方人物周刊》2010,(20):16-17
6月5日,青海格拉丹东雪山。一场题为“共同的责任,共同的未来”的大地装最艺术在海拔5400米的长江正源冰川姜古迪如前面展示。  相似文献   

12.
童本义 《古今谈》2006,(4):69-72
相传1852年前后,越剧起源于浙东嵊县南乡马塘农民金其炳开创的“落地唱书”,俗称“的笃戏”,因演唱时“的笃、的笃”敲打板子而得名。越剧最初都是男演员。从“落地唱书”发展到第一次搬上农村舞台,至今已整整100周年。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从青年时代起就在上海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以后他又多次前来上海,在上海留下了许多永为后人纪念的光辉足迹。  相似文献   

14.
赵榆 《收藏家》2010,(12):83-86
最近我读到郑重先生撰写的一篇《翰墨丹青故人情》文章,又把我带进“文革”后期至“拨乱反正”初期,那个让人难以忘却的年代。  相似文献   

15.
50年代中日民间贸易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年代中日民间贸易经历了一条曲折、艰难的发展历程。尽管如此,但是它开辟了中日平等贸易的道路,为60年代中日民间贸易的大发展和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打下了基础,因此它在战后中日关系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李峻 《史学集刊》2003,(3):44-49
战时上海“第三国”势力主要指英美等国掌控的公共租界当局。太平洋战争爆发前 ,日方总的原则是 ,一切以争取对华战争的胜利为前提 ,在不发生正面的大规模冲突的前提下 ,尽量使英、美、法等第三国保持中立。同时 ,采取多种手段 ,逐渐削弱、排挤英美在上海的势力 ,最后达到其独占的目的。全面占领租界后 ,日方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疯狂侵占英美等国的经济利益 ,努力消除其政治影响。英美终战时 8年 ,虽时有妥协之举 ,但为了其自身的利益 ,为了不轻易放弃在华、尤其是在上海等地的势力和影响 ,未承认日伪上海市政府  相似文献   

17.
张瑾 《史学月刊》2000,12(3):110-115
民国重庆城市现代化起步于刘湘“军人干政”时期。而川江航运的繁荣,城市精英的觉醒以及刘湘政权的若干举措,为“上海模式”输入重庆提供了重要条件。作为后发外生型条约体系城市,重庆的现代化不仅依靠西方现代性要素的刺激,而且更直接地受到“上海模式”的辐射和拉动。“军人干政”的负面效应致使以“上海模式”为蓝本的重庆城市现代化呈现畸变态势。在“上海模式”的冲击下,在本社会还缺少现代性因素积累的情况下,重庆城市现代化于20年代末期启动。  相似文献   

18.
曹广森 《文史春秋》2002,(12):59-59
现在的高速公路和有的公路大桥,是要收费的。其实早在100多年前,上海市有一座大桥就是华人过桥要交费的。这与上海市“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公园是同样歧视华人的东西。这座大桥,就是现在的“外白渡桥”。这座桥原来是在上海的外国人修建的一座木质桥以便行人,因而华人要走过这座桥,必须交纳两钱,而除华人外,洋人则不必交钱。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上海壹两”究其是珍稀币还是臆造币的话题经笔提出后,二年来曾有几次在上海《钱币博览》和《香港钱币研究会会刊》上读到过评说的章。中否定上海工部局委托香港造币厂造币之原来说法,认为是香港造币厂为其产品谋求出路的广告币,  相似文献   

20.
1993年两岸经贸关系热络、台商赴大陆投资呈现"井喷性"增长,原因固然有多种,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大陆对外全面开放态势的确立、以浦东开放为龙头的"沿江开放"形势发展迅速,不但是其激发性因素,也是其主导性的关键因素,这从事实上证明了改革开放不但增进和加强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也有力地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与此同时,台湾当局对其大陆经贸政策稍有放松并提出"亚太区域营运中心"构想,以及第一次"汪辜会谈"成功举行,对两岸经贸交流也起了明显的"升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