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     
正一天,朋友领着三岁孩儿来玩耍,我问小孩:宝贝,你从哪里来?小孩指着母亲说:从妈妈肚子里来。我笑了。又问:妈妈从哪里来?小孩抬头,望着母亲。母亲笑着告诉孩儿:从妈妈的妈妈肚子里来。大家都笑了。我无法再问,因为这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人从哪里来?有人说,人是猴子变的。但谁见过变人的猴子?猴子把聪明和伶俐留给了自己,把狡黠和贪婪变给了人。  相似文献   

2.
《山茶》2011,(3):26-26
别抬头到星星中找答案.因为即便是在最晴朗的夜晚.肉眼可见的星星也只有几千颗。更别尝试数到70亿,因为即便每数一个数只花1秒的时间(并且你没忘了自己数到哪儿),也要花200多年的时间才能数完。要想对如此庞大的数字获得概念并非易事.但通过一点点挖掘和数学运算,这一数字开始在我们身边显现出形状。——托马斯·皮尔斯  相似文献   

3.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许多当代中国人脑子里,历史是一门死的知识。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他们从小学开始接受历史的灌输,一直被灌输到初中、高中,然后如果运气不好,大学进了历史系(或需要学历史的其他系科),那么这种灌输就还会继续下去,直到他毕业——然后再去灌输别人。在这种灌输中,历史只是几条乏味的公式,就像数学公式一样,没有具体内容,只有符号,其功用只是应付考试。在历史考卷上,公式是固定的,证据也是固定的,公式加证据就是“正确答案”,拿不出“正确答案”也就拿不到历史考分,从而就失去了进大学的资格…  相似文献   

4.
桑叠 《中华遗产》2011,(3):12-13
打开电脑,360安全卫士告诉你,开机用了45秒;工作间隙,冲一杯速溶咖啡递到唇边,需要30秒;便利店,从选择品种到拿到一个汉堡,用了1分钟;相亲节目里,从第一眼到牵手一个人,用了15分钟;想念一个人时,在手机上按出“想你”两个字发出,用时5秒。  相似文献   

5.
钢笔和橡皮     
正一天,文具盒里的钢笔和橡皮说起了悄悄话。橡皮弟弟望着钢笔大哥说:"钢笔哥哥,你最近过得好吗?"钢笔哥哥苦笑着说:"不是很好呀。小主人吃完东西不洗手拿起我就写字,课间玩了弹珠后不洗手拿起我就写字。你看,把我弄得脏兮兮的,都看不清我是什么样子,还把我的身子弄扁了,美美地对同桌说我的钢笔是多么有特色。有时小主人在给我吃饭时,把我喂饱了也不给我擦擦嘴,害得我嘴巴上粘满了墨水,难受死了……橡皮老弟,那你最近好吗?"橡皮苦着脸说:"怎么能说好呢?小主人常常在我头上、背上、肚子上写字、画画,弄得我面目全非。更可恨的是有时还在我身上戳  相似文献   

6.
零秒定律     
《山茶》2010,(8):32-32
谁都懂得这一套:好吃的掉在地板上了,你立马捡起来,装得跟个没事儿人似的,接着吃。大家普遍称它为5秒定律.也就是说在病菌污染食物之前有几秒钟的空当,这个想法——食品科学教授保罗.道森说——纯属扯淡。他的研究表明沙门氏菌等病菌能在干燥表面上存活4周之久.而且一接触到食物就会即刻沾染。  相似文献   

7.
他们俩兴奋地看着我:你不是电影明星吗?你怎么也进来了?他们两个人:一个的罪名是偷看女厕所,判了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另一个因为强行搂抱女青年,判了4年  相似文献   

8.
试题命制与考试方式是高校人文学科教学中大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传统的考试往往强调试题的客观性与答案的标准性即所谓的"规范化",导致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背,甚至导致舞弊等现象,本文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提出了在高校人文学科进行"研究性考试"的改革,这将对高校人文社科尤其是高校"两课"教学及考试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武夷山,一直有这么一个说法,“不爬天游,等于白游;不尘竹排,等于白来”。天游峰,记住的人不是很多,但九曲溪的竹排,可是声名远播,漂流于碧水丹岩,(?)情于山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二者各有各的境界。今年5月28日,是个大晴天,我们一行8人,4男4女,从九曲漂流起点开始,一直到漂流的终点,以徒步的方式来亲近九曲,路有时临九曲,有时远离九曲,我们和九曲若即若离。  相似文献   

10.
吹“猪”     
正"人家吹牛,你们吹猪!""吹猪?"也真亏有谁想得出来。文体课上,丁老师带我们玩了个游戏叫做"赶猪过河"。丁老师在讲台中间画了一条"河",双方选手只要把"河"里的"猪"吹到对方的河岸上就胜利了。万事俱备,只差"小猪"了。"王杰,就用你的橡皮吧。"丁老师的一句话让王杰的橡皮摇身一变,成了"小猪"。比赛开始了,第一组是丁程露和徐程雨。虽然这两个人个头不小,但肺活量却  相似文献   

11.
星期三下午,一位母亲陪同儿子前来看病。她说儿子小明目前正面临高考,她非常希望孩子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小明考试老是走神,成绩每况愈下。家长的埋怨、老师的指责使其症状愈发严重,有时甚至对着考卷发呆,就是动不了笔。在和这位母亲的交谈中,我一直留心孩子的举动。孩子很瘦,戴了一副度数不浅的眼镜,镜片后面是一双始终显得有些羞怯和不安的眼睛。他不时地看着我,当发现我也在看他时,又慌忙低下了头。孩子考试为何会走神?为了把走神的原因解释得更清楚一点,我对这母子俩首先谈起了“注意”。“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细节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往往在不经意间来,又在悄然无声中逝去。它往往藏在某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或者就在你眼前,而你却没有看见它,它常常在幼儿园领导的熟视无睹中隐没。只有在潜意识里关注细节、且有一双慧眼的人才能发现身边或已存在,或即将到来的细节。看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位阿拉伯  相似文献   

13.
在大贪背后     
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往往有一个贤内助。贪官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险情妇”。一位被判刑贪官的老母极其沉痛地责备儿子说:“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一个概率很高的答案,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4.
李彦红 《神州》2011,(6X):90-90
英语一直是后进生感到头疼的学科,也往往是后进生在各级各类考试中成绩的最低点。因此,不少后进学生干脆丢掉不学,上课打瞌睡,作业抄同桌,考试猜答案,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由此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英语成绩下降,而且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所谓“千里之堤,溃于一穴”就是这个道理。本文仅对英语差生产生的原因及相应对策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民国时期是离我们最近的历史,而民国史是现在的中国人最应该重视的历史,因为那是中国人最长、也最艰难的一段民主政治的实践,我们从晚清到民国一直在做的考卷,其实并没有像一直以来很乐观的教科书史学家所讲的那样,早就得出了答案。我们中国人在100多年前就在说转型,但是100多后依然还要说,说明在历史的答卷上,我们虽然不间断地涂抹了很多文字,却并没有答到点上。下面,我想就民国史的三个问题,谈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们,你有没有在面对考卷的时候,突然感觉大脑一片空白?有没有在备考的日子里,失眠不安、焦虑急躁呢?有没有过对这种“焦虑”的状态心有余悸?“焦虑”总是留给我们这样一种无助、紊乱的印象。在多数人的头脑中,“焦虑”都会带来不好的  相似文献   

17.
等待     
当你安静地睡在床上时,你在等待一睁开眼就能看见一缕灿烂的阳光;当你辛苦地熬夜学习时,你在等待辛勤耕耘出的收获;当你踏上秋天金黄的乡间小路时,你在等待银白的冬天到来……人不可能活得没有希望,没有精彩,希望的实现必须要期盼与等待。成功与失败也许只有一步之遥,而耐心地珍惜每一秒的等待,正是这一步的关键。等待,组成了时间;等待,连成了生命。它渗透了生命的每一点,每一滴。等待同样的时候,却会因等待的事物不同而让人感觉长短不一。在课间等候上课的时间是短的,在车站等候汽车的时间是长的;在考试最后几分钟的检查是短的,在体育课上坚持跑800米  相似文献   

18.
1910年7月中旬,上海钱庄业爆发了极其轰动的“橡皮股票风潮”。这是清末民初有名的几个钱庄风潮之一,对当时上海金融界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无风不起浪。橡皮股票风潮的发生,起源于一个纯属虚构的“投机”神话。至于这一神话的由来,时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后来则变得更为扑朔迷离,难辨真伪。有以下两种不同“版本”的说法较为流行:一是说1908年时,有个西方人在上海开办了一家橡皮股票公司,发行股票;并四处大登广告,宣称橡皮事业将来前景美妙,必定可大获其利。不少中外商人均被此人的一面之辞所…  相似文献   

19.
荆欣雨 《人物》2020,(4):96-101
大鹏不好笑。对话一开始,他甚至有些拘谨,没有任何笑话或段子。回答一些问题时,他要思考十几秒,才能缓慢地给出答案能明显感觉到,他说出来的句子比他实际想要表达的缩回来几寸他穿着深绿色的卫衣,松跨的裤子,脚上踏一双雪地靴,坐在工作室的沙发里,说着说着,身体滑下沙发,坐在了地上。他的眼睛不看人,其实是害羞。  相似文献   

20.
赠人一片云     
《神州》2014,(8)
世间人情多讲究赠人以物,而物尽必然情非。我赠人以云,君行千里,抬头便见白云,还怕断了友情不成?人间冷暖是人最在乎的,人与人的交往也往往就在这“冷暖”二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