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胶东半岛大部分地区为丘陵地带,河流较多,海岸线较长,靠近沿海和河谷地带,有地势低洼和河水易于泛滥的胶莱平原,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为了探索半岛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物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工作,其中尤以白石村遗址的发掘最具有典型意义,因为白石村遗址的发掘为半岛地区新石器时期早期文化的发现及发展序列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然而迄今为止,由于学术界对该考古文化尚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因此本文拟就相关问题试作分析,不当之处,希望得到专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2.
青树岭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屈家岭文化早期遗存,主要遗迹有房子、灰坑和灶。主要遗物有鼎、罐、有领罐、盆、豆、瓮等。青树岭遗址的发掘,为进一步弄清屈家岭文化早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对于解决屈家岭文化来源问题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港大洋河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年代早、数量多、面积大,其中有8处重点遗址被公布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遗址的年代、文化类型是研究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朝鲜半岛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原始社会文化关系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综合花粉、炭化种子等生物指标记录可以提供有关早期植被与农业活动方面的信息。研究显示,下河遗址地区在距今5300~4700 cal a BP之间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仅在河谷地区与山区有少量乔木生长;该地先民在仰韶时代晚期农业活动以旱作农业为主,广泛种植粟类作物,伴随少量黍类作物;另外,较多数量草木犀植物种子的出现可能暗示该地先民利用植物资源饲养牲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获得更多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黑德宝龙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6.
打制石器一般分为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球等,这种分类方式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本文尝试通过打制石器对刃部的选择作为分类标准,将广东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常见的陡刃砾石工具分成边刃器、端刃器和对角斜刃器三大类,并据层位关系的早晚观察不同类石器群的组合情况的差异,对广东省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考古学文化进行分期研究,将之划分成三期五段.  相似文献   

7.
西汉水上游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载西汉水上游是秦民族早期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故很早就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1947年裴文中先生曾在渭河上游作过考古调查,把“陇南(包括渭河上游和西汉水流域)史前文化”分了三期:彩陶文化鼎盛时期、彩陶文化衰落时期、彩陶文化极衰时期;并推断“齐家文化未传布到渭河上游”。1958年甘肃省博物馆对西汉  相似文献   

8.
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遗存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辛中华 《四川文物》2005,(1):9-14,39
本文在近年来考古发掘材料的基础上对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文化性质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以及马家窑文化与四川盆地早期文化的交流与互动等作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10.
为配合西攀高速公路的建设,2004年发掘的毛家坎遗址出土有大量的石器和陶器。出土器物特征不见于周边的同时期遗址,并且在本地的晚期文化中目前也找不到与其相关联的因素,是新石器时期的一种新的文化因素。在攀西地区目前发现的早期文化中也是较早的一种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11.
刘辉  唐宁 《江汉考古》2012,(1):54-58,60
金鸡岭遗址窑址群是目前长江中游发现的屈家岭文化时期数量最多、形制最丰富、分布最为集中的窑址群。陶窑从形态特征看有圆形窑、长条形分室窑、长方形馒头窑三种类型,其中长条形分室窑似龙窑结构在长江流域是首次发现,为我国早期龙窑的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研究资料。窑址附近发现的非正常死亡的人骨架可能与窑址奠基或祭祀仪式有关。该窑址群时代为屈家岭文化时期。  相似文献   

12.
张楠 《神州》2011,(2X):22-23
旅游文化主要是由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与旅游介体文化共同组成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旅游客体文化是旅游文化的基础,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近年来随着旅游主体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和审美情趣的个性化,旅游客体文化建设显示出诸多不足,因此提升旅游客体文化内涵、强化旅游客体文化价值对于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胶东旅游客体文化建设为例,结合旅游客体文化的特点,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旅游客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给出旅游客体文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3年7~8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揭西县河婆镇乌岽岭,抢救清理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虎头埔文化遗址,遗址内遗迹多为灰坑,出土了较多陶器、石器,还有少量炭粒和果核,为研究粤东地区新石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一批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何楼遗址位于鲁西南地区,遗存的年代分别属于新石器时代、汉代及金元时期,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存十分丰富,有助于认识和了解这一地区考古学文化格局的演变。何楼遗址出土了较为丰富的动物骨骼遗存,其中哺乳动物以猪为主,鹿等野生动物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此外还包括少量的贝类、鱼类、爬行类和鸟类等。通过动物遗存研究,对于认识该地区的古代自然环境、古人对动物资源的利用和当时的生业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鲁北—胶东盐业考古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鲁北莱州湾和胶东半岛16个县市和出有盔形器的遗址进行了调查,对盔形器的形态演变、分布区域、使用功能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国内外有关遗址和类似器物作了比较分析,确认菜州湾沿海包含大量盔形器的遗址是商周时期的制盐作坊,而盔形器则是制盐的特殊用具.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并试掘了河南灵宝市晓坞遗址,清理出两座仰韶文化早期墓葬。两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多人二次葬。其中M1内残存79具个体,M2残存17具个体。三门峡地区很少发现仰韶文化的二次葬墓,晓坞遗址墓葬是该地区首次发现的仰韶文化早期的二次葬,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该遗址位于广西贵港市上江口村郁江边。1996年发掘,堆积共3层,可分两期,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发掘证明了一期遗存早于二期遗存。前者出细长、厚体的石器,陶片以夹粗砂的红褐陶、红陶为主,胎较厚,饰绳纹,可见罐、釜类;后者出宽短、薄体的石器,陶片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新出胎薄的夹细砂黑陶和泥质红褐陶,除素面外,见拍印曲折纹等,有鼎、甑等。二期新出双肩石器和南传的陶鼎,文化面貌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C地点共清理墓葬37座,为圆角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多数墓葬为单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器物组合以筒形罐和壶为主,还出土石器、骨器、玉器等。C地点墓葬的文化内涵与此前发掘的A、B两地点新石器时代墓葬应属同一种文化,可暂称为南宝力皋吐类型。  相似文献   

19.
辉映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文化层和遗迹单位,发掘区北部发现良渚文化时期水井和灰坑多个,出土了一批陶器和石器。陶器主要有双鼻壶、罐、豆、鼎等,以黑皮陶、灰陶、红陶数量为多;石器主要有破土器、砺石、V字形石刀、石镞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典型遗址层位关系、器物形态比较、碳14测定数据等材料,将东北11个文化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自早至晚区分为三个阶段七个时期,确定了各种文化所处的时空位置。分别从遗址分布、房址、墓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原始艺术品、经济类型等7个方面,概括了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基本特征。通过文化比较,讨论了东北文化区与中原地区、山东半岛地区、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俄罗斯远东南部地区、朝鲜半岛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