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志国  贺秀英 《旅游纵览》2022,(16):122-124
文章首先分析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其次简要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2个成功案例,最后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策略,即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平台的搭建速度、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科学管理体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生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等,希望能够促进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程圩  张澄 《人文地理》2021,36(3):76-86
提升文化遗产竞争力,谋求中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的话语权,无疑是当今国家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文化遗产生产力、文化遗产消费力、文化遗产支撑力、文化遗产传播力、文化遗产管理力以及文化遗产创新力六个方面构建中国文化遗产竞争力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主客观赋权法对文化遗产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综合确定,并对我国31个...  相似文献   

3.
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文明结晶,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精神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依托于物质载体。文化遗产兼具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因素: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互相作用。认清两种文化遗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文化遗产保护强国为目标、基于文化遗产事业需要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而提出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法律、管理、安全、博物馆、公共服务、人才队伍、科技创新、社会参与、传播等十个层面。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保护文化遗产使命与发展文化遗产事业有机结合起来,开创文化遗产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世界遗产》2011,(2):15-15
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后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为依法保护,重在传承.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文化遗产日新闻发布会6月2日,文化部举行2011年文化遗产日新闻发布会.文化部办公厅、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之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文化遗产的防灾减灾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重要的环节,基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是相对不足的和文化遗产所遭受的各种灾害,本文提出了文化遗产防灾减灾的思路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文化遗产的防灾减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物普查工作既能完善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又能起到确保文化遗产安全的作用。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当时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与文明,反映了当时科技发展的水平,因此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物普查不仅能够有效全面地了解掌握文化遗产的基本现状,并且能够及时发现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要充分地发挥文物普查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8.
军事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具有共性的价值特征,包括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历史价值等。军事文化遗产应当遵循文化遗产的价值阐释规律,在文化遗产价值阐释的框架下进行价值阐释。通过媒介表达军事文化遗产的价值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释,最终将其价值内涵展现给社会大众是军事文化遗产价值阐释的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与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颇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民族文化内涵及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既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国家和自治区应加大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
郇滢等 《文博》2014,(1):85-88,84
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活态保护"是目前还保存原有使用价值的文化遗产保护顺利实施的关键。文化遗产整体的发展过程中,物态的真实性固然重要,但是文化遗产真正的气韵与内涵来自于遗产的历史发展过程。将遗产延续和保持活态才能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使文化遗产得到真正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2月23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下达,《通知》深入阐释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提出了目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对下一步的文化遗产工作及文化遗产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通知》明确地将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表明国家对文化遗产事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陈慧英 《旅游纵览》2023,(1):112-114
我国乡村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产业的先天优势,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本文首先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内涵与当代价值进行分析,其次从乡村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与乡村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从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独特旅游产品、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合理利用乡村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及提高游客体验感五方面,提出乡村地区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以有形文化遗产为主的历史、文化遗产,其背后都存在着不易被发觉的社会经济体系、以及传统礼仪与习惯等无形文化遗产。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为例,以社会经济体系为切入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既可以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与"文化景观"等概念作出阐释,又可探讨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及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征稿启事     
正《中国文化遗产》是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文化遗产领域学术性、知识性期刊。2004年3月创刊,200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多年来,在服务国家文化遗产中心工作,展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成果,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管理方法,普及文化遗产知识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创刊十年之际,我们重新梳理了办刊思路,对栏目进行了优化整合。现真诚面向广大专家学者及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管理等方面有所独到见解的各界人士进行约稿,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把《中国文化遗产》办成一本文化遗产类权威期刊。  相似文献   

15.
文物保护工程是传承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探索文物保护工程如何与改善民生有效结合,使民众共享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对于实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人民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文化遗产保护应该依靠群众,文化遗产保护应该惠及民众.  相似文献   

16.
征稿启事     
正《中国文化遗产》是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文化遗产领域学术性、知识性期刊。2004年3月创刊,200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多年来,在服务国家文化遗产中心工作,展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成果,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管理方法,普及文化遗产知识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创刊十年之际,我们重新梳理了办刊思路,对栏目进行了优化整合。现真诚面向广大专家学者及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管理等方面有所独到见解的各界人士进行约稿,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把《中国文化遗产》办成一本文化遗产类权威期刊。一、栏目及定位1.聚焦:围绕文化遗产领域具有全局性的工作、年度和阶段性重点工作、或者受到公众普遍关注的文化遗产保护热点、焦  相似文献   

17.
滕兆烜  柳峰  弓蕾 《旅游纵览》2023,(17):127-129
本文首先分析文化真实性及商品化开发的真实性原则,从文化的真实性出发,提出文化商品化开发的真实性适用原则。然后以承德市为例,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开发模式,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化开发的5条路径:开发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开发体验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能够让珍贵的文化遗产长久保存并传承下去,保存文化遗产的保护技术就显得尤其重要。日本对文化遗产保存技术非常重视,将其纳入无形文化遗产保护范畴进行统一保护。而日本对无形文化遗产的重视更是有目共睹,世界上最早从法律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国家就是日本。日本对文化财保存技术的保护,对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的保护或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民族文化遗产的活体方式。旅游研发的历史效应必定会包含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以及合理应用。通过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以及资源属性的关联处理方面找出保护及旅游研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正《中国文化遗产》是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文化遗产领域学术性、知识性期刊。2004年3月创刊,200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多年来,在服务国家文化遗产中心工作,展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成果,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管理方法,普及文化遗产知识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创刊十年之际,我们重新梳理了办刊思路,对栏目进行了优化整合。现真诚面向广大专家学者及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管理等方面有所独到见解的各界人士进行约稿,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把《中国文化遗产》办成一本文化遗产类权威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