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历史反思李喜所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百年来在不同时期发表了许多不同的观点。1898年10月,戊戌变法夭折刚一个多月,日本的一些报刊即发表文章,认为这次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康梁这些维新派“太激进”。梁启超不同意这种观点,一方面发表演...  相似文献   

2.
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变法策略二题郑云山,陶水木在近年来的戊戌变法史研究中,有些论著认为:光绪及维新派变法策略的错误,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但这些论著都是将光绪和维新派作为整体研究对象来立论的,那么,作为革新派巨人的康有为,他的变法策略究竟怎样?作何...  相似文献   

3.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资产阶级上层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然而,这次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失败了,原因除了耳熟能详的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封建思想的禁锢、反动势力的异常强大以及资产阶级上层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等等都注定了戊戌变法难逃失败的命运。?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呢?本文以社会结构和变法策略为视角,试图给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后期中朝两国同样面临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入侵,虽然两个国家都对殖民入侵进行了应对。但是种种努力均已失败而告终。本文拟对甲午更张与戊戌变法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剖析,并结合当时国际社会的大环境得出两者从"殊途"到"同归"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戊戌变法时清廷中央到地方行省权臣对变法所持态度的分析,可得出“戊戌变法时保守势力并非很强大”的结论,对“保守势力的强大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康有为的研究,迄今为止,一般的研究者多着眼于他在政治和学术思想领域内的建树,特别是他在1898年"戊戌变法"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提出的种种政治改良主张。但康有为对工商实业不遗余力地提倡和推动、在流亡海外期间更是身体力行,这些都是他毕生提倡的改良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研究对康有为在海外流亡期间的活动关注不足。"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16年,足迹遍及四大洲、共31个国家,  相似文献   

7.
1989年是戊戌维新变法100周年。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它确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政治改革、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运动。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是维新志士中率先直接学习西学的人。  相似文献   

8.
真假光绪     
刘萍 《文史月刊》2011,(1):25-25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帝幽禁于中南海的瀛台,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士"是"文武兼修"的一个团体。"文武分治"后,逐步形成了文人清谈政治、武官领兵不带兵,军政大权操于皇帝一手的局面。及至近代,经历了与外战争的惨痛失败,仁人志士开始变法图强以求救国。然而戊戌变法却未能像明治维新之于日本一样带给中国近代化的成功。其原因为何,众说纷纭。但假如历史上"文武"没有"分治","士"这个团体不曾消亡,那么戊戌变法会不会有另外一种结局。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影响力是多方面的。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是其一生政治思想的起点,而对其维新思想渊源的探究,能使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梁启超维新思想形成的过程及原因,探究本源,是我们理解梁启超一生思想的重要基础。本文力图从社会背景、传统儒家教育及其师从康有为后思想的演变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探讨出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维新思想的渊源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引言 戊戌变法为晚清极惊心动魄的一幕,亦可说是满清帝国存亡的一个转捩。假如变法有成,中国未尝不能步武彼得的雄图,明治的富强。但是戊戌百日维新来得骤,去得也迅,以悲剧收场。近代学者探究此事,莫不孜孜于其失败之由,或谓帝后之冲突,或谓新党操之过急,或谓袁世凯卖主求荣,或谓有国际之背景(联俄派胜联英派),都言之成理,有所依据。但对于戊戌变法失败的  相似文献   

12.
一部戊戌变法的历史,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不同阶层对于物质、精神文明的不同探索,反映出社会变革的共性特征与中国政治制度独有的复杂面貌。历朝历代的新政大都以失败告终,其根源在于传统道德秩序的阻碍。这不是一个统治者或者几个"先驱"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集团"强大的文化阻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同时也是戊戌变法失败后,反对民主革命、积极复辟帝制、主张尊孔的主要人物。康有为一生著述不少,《大同书》是其代表作之一。下面拟就《大同书》成书年代问题,作几点粗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维新运动。这场运动在安徽究竟开展得怎么样?推行情况如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由于客观上史料缺乏,主观上又重视不够,以致至今尚未看到专门论述。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笔者不揣谫陋,试就这些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肤浅看法。不妥之处,希望史学界的同行们批评指正。应当承认,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上的原因,戊戌变法运动在安徽开展得确  相似文献   

15.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四处通缉维新派人士,康有为不得不流亡海外躲避灾难,前后共在国外漂泊了16年。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是清末戊戌变法的 领 导人,变法失败即流亡日本,后到世界许多国家游 览 考察。但他一直在为君主立宪而到处宣传,为建  相似文献   

17.
<正>但凡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几乎都会记住李端棻的名字。这位民主先驱、"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在贵州、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乐章。特别是在经"戊戌变法"失败、流放新疆又回到贵州后,作为宣扬民主的先驱者,他的思想影响并引导了一代热血青年,使之在波澜壮阔的"辛亥  相似文献   

18.
蔡群 《文史天地》2014,(1):63-64
正虽说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维新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渐淡然,维新派健将"康梁"在此段的历史地位也显然不是主流。但尽管如此,戊戌变法之后二人仍然纠结于政坛,各自为实现自己心目中的"新中国",为中国的自立自强而奔走呼号。但之后,二者的关系也是由昔日的密切合作而走向了分裂,这段故事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伟大社会"改革是由约翰逊总统发起的一项重要的改革计划。但为什么这样一个企图让美国社会变得更好的计划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本文试图从当时美国国内的社会、政治方面分析其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20.
高远 《神州》2012,(25):69-69
一、造成教育"尴尬"的原因(一)中学阶段是学生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以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中学生存在着心理困惑,并演变成"问题生"。这些"问题生"给中学教育提出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从心理上分析这些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