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After the abolishment of China’s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exterior mode of the Chinese scholars’ life, such as their academic research and ways of making a living, changed dramatically, but their real life style, including their habits, hobbies and tastes, did not show fundamental change. From the unpublished diary of an important but non-famous scholar Li Sichun of Sichuan University, with a close reference of Wu Mi’s and Hu Shi’s diary at approximately the same time, one can see that Chinese scholars kept their traditional literate life style and tastes until the 1940s. Therefore, we can make a conclusion that the social transition did not affect many scholars’ real life as profound as many present studies have claimed. Translated by Wang Wensheng from Shehui Kexue Yanjiu 社会科学研究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2008, (4): 145–156  相似文献   

3.
从《惊情四百年》到《吸血鬼日记》看吸血鬼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潇 《丝绸之路》2012,(10):45-46
吸血鬼文化一直是西方大众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而吸血鬼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西方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中。《惊情四百年》是1992年由著名导演科波拉根据吸血鬼小说的开山鼻祖之作《德库拉》改编拍摄,被认为是所有吸血鬼电影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部。而《吸血鬼日记》是目前正在全球热播、广受好评的美剧。本文试将两个不同时代的以吸血鬼为题材的经典影视作品做一比较。从而梳理出吸血鬼文化在西方大众文化中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在胡适的各类著述中,书信无疑是极具价值的珍贵文献。一般而言,绝大多数胡适书信的信尾均署上了年、月、日,不存在系错年问题,但也有少量信件,所标书写时间或年、月、  相似文献   

5.
在胡适的各类著述中,书信无疑是极具价值的珍贵文献。一般而言,绝大多数胡适书信的信尾均署上了年、月、日,不存在系错年问题,但也有少量信件,所标书写时间或年、月、  相似文献   

6.
作为19世纪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文本布道"策略的代为执行者,梁发不仅发挥其印工的技术特长,且潜心宗教学习并以中国教徒的立场尝试写作,由此在自身的作品中生发出一套独特的宗教观念体系。从《日记言行》手稿以及伦敦会案卷中相关书信材料可以看出,梁发作品中足以体现其跨文化与跨宗教意识形态的几个关键概念,即一神、福、祸、灵魂等。梁发作为"中介"在近代中西宗教、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正在迅速成为现在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里的一个核心概念,一位西方社会学家M.E.加德纳就认为日常生活表现为一个“深度反思”的形式,是一有时机就可能“发病”的“人类患痛病质”(human raw material)的“潜在仓库”(potential repository),因此他主张把研究的重心更多放在促使其“发病”的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不平常的和反传统的面向,放在形塑人的社会权力结构上,以“把其中的矛盾性暴露出来并诱导出其潜能,把我们对这个枯燥世界的理解提高到一个批判知识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同为女性战难日记的《程瑞芳日记》与《安妮日记》,都是见证战争与灾难的历史档案,两者固不乏共性,却各有千秋。两位女性作者在许多方面迥异,一个是饱经风霜、见惯生死的六旬老妇,一个则是天真活泼、敏感多思的妙龄少女。两人均兼具女性柔弱、坚韧的品性,悲悯、良善的人文关怀,拥有直面苦难迸发出惊人勇气与超凡毅力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倪鑫龙 《古今谈》2004,(1):10-11
虞尔昌先生是海宁市丰士人。1903年12月18日出生。1926年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他担任盐官中山中学校长期间,聘请的一批教师多学识丰富,如他的之江大学学友俞瑞元、朱奇生分别担任教务主任和训育主任,语文老师朱建新学识渊博、金石书画无不精通,物理老师姚新年轻英俊,博学多才,还有日本东京高师毕业的数学老师孙则伊,和早年参加革命的著名学者查猛济等。  相似文献   

10.
司佳 《近代史研究》2017,(6):122-130
作为19世纪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文本布道"策略的代为执行者,梁发不仅发挥其印工的技术特长,且潜心宗教学习并以中国教徒的立场尝试写作,由此在自身的作品中生发出一套独特的宗教观念体系。从《日记言行》手稿以及伦敦会案卷中相关书信材料可以看出,梁发作品中足以体现其跨文化与跨宗教意识形态的几个关键概念,即一神、福、祸、灵魂等。梁发作为"中介"在近代中西宗教、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齐 《南方文物》2013,(2):108-112
当历史领域的"宏大叙事"模式渐渐被片断的、断裂的现象所取代之时,《夏鼐日记》的出版不仅为我们全方位了解这位学术大师的心路历程提供绝佳的机会,而且还能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学术史乃至现当代历史的有益"增补"。与夏鼐先生同时代并有着相似经历的钱鐘书先生也留下了名著《围城》。本文尝试着对《夏鼐日记》前三卷和小说《围城》这两部不同的"作品"进行"互读",以期进一步理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及那一代学人的风范。任何"作品"都无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视角",但倘若各种不同的"视角"彼此交织、互为补充,那么,关于"过去"图景的立体"拼图"就会趋于完整。  相似文献   

12.
宋佳霖 《文献》2023,(4):20-39
作为在明季首次以“全集”面貌问世的商辂集,三十卷本《商文毅公全集》看似较之已有的十一卷本和十卷本增容甚夥,但实际在新补录的约500首诗、100篇文中,近七成均系他人之作。诗作的重出主要集中于《古今诗删》及高启、骆问礼、许相卿、俞安期、谢榛、张居正、梅守箕等作家别集;文章的重出在窜易别集作品之馀,还挪用了通行类书中的翰墨示例。三十卷本删减了诗文中涉及原作者身份经历及所处时代的副文本信息,篇名的改动反映了编纂成书时更为具体的作伪细节及由此带来的诸多纰漏,作品重出实属编者刻意造伪。卷端署韩敬、茅维、臧懋循为文集校者亦不足信,更可能是书商妄托商辂三元及第的科考宿望,并藉三人梓集之盛名,以滥充珍,冀图射利。  相似文献   

13.
去年秋天去沈阳参加纪念张学良将军逝世周年活动期间,与会者讨论较为热烈的话题之一,就是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确是否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回来后,又有幸得到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邮件。寄来的是张学良1936年陷入幽禁以后,在贵州阳明洞亲笔写下的日记影印件。看到这些张学良在监禁期间的手迹,我感到十分珍贵,也感到格外惊奇。同时也为  相似文献   

14.
陈东辉 《安徽史学》2007,(1):125-128
在中国近代启幕前夕,出现了一位很了不起的可以称之为人杰的学者,他在当时虽未被引起注意,更谈不上受到重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他愈益显现得光芒夺目,睿智逼人.此公就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安徽黟县人俞正燮.历史的车轮转到了21世纪的开端,我们实在可以肯定俞正燮确是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如果他有幸生活在我们这个历经艰难正在崛起的盛世,恰可以大展英才、畅抒抱负.以前虽也知道俞正燮其人,知道他早为章太炎、梁启超、蔡元培诸名家所青睐,他们三位都撰有专文,对俞正燮给予极高评价,蔡元培将其与黄宗羲、戴东原并称为有清一代的三大思想家,这是很有见地的.其它则只是在阅读有关书刊时东鳞西爪地了解到一些,很遗憾,所知仅此而已.最近在通卷浏览了新近出版的《俞正燮全集》①(以下简称《全集》)三大册以后,又重点拜读了他的若干名篇力作,深为折服,知之恨晚.  相似文献   

15.
胡适对<自由中国>的参与和在<自由中国>的言论,表现出很明显的矛盾心态.这种心态主要归因于胡适身负自由主义领袖和流亡"政权"同盟者的双重角色,体现出在非常情势下一个老派自由主义者思想意识中"国权"与"人权"的紧张.  相似文献   

16.
温世霖与《昆仑旅行日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宣统年间,因救国请愿而被流放新疆的天津绅士温世霖,在赴戍途中对各地进行考察,成《昆仑旅行日记》一书。该日记内容十分丰富又少为人知。本文按日记中有关河北、河南、陕西、甘肃、新疆5省的社会政治经济、名胜古迹与风土民情、教育状况3项内容分类介绍和评述。文指出,日记中既有对封建专制和腐败史治的批判,也有参观历史古迹与现实为政的对比;既有对民生困苦、民智闭塞的怜惜,也有对民性懒惰和陈规陋习的指责。特别是对科教兴国的真切呼吁,对盲目崇洋的自我反省,至今仍然有着震聋发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倩 《沧桑》2009,(3):232-232,253
著名女作家丁玲的早年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五四新女性——莎菲,但是又同当时其他作家笔下的新女性有所区别,可以这么说,莎菲是代表了“五四”退潮期的新女性——一批在随时都有可能被黑暗势力吞噬的陷阱遍布的时代,努力寻求光明的伟大女性。  相似文献   

18.
明代书画家、收藏家李日华没有象董其昌那样用明晰的语句来概述他对绘画史的整体认识,但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六研斋笔记》等著作对绘画作品的品鉴中,仍可看到他对绘画史有一个自成体系的把握和理解。本文试图将李日华现存著述、题跋中有关绘画的品鉴和个人认识汇集起来,从而勾勒出李日华的绘画史观念。  相似文献   

19.
李一蠡 《炎黄春秋》2003,(11):42-47
中国大陆的绝大部分中青年人,对胡适这位在20世纪的中国发生过很大影响的学者,有的知其名而不详其生平作为,有的或许连名字也陌生。这并非年轻人之过,而是颇为曲折的中国现代历史造成的。其中,五四运动后,左翼右翼鸿沟日益加深,鲁迅等左翼文化人对胡适的指摘乃至奚落嘲讽,尤其是50年代初大批胡适那阵汹涌浪潮,使人们对胡适的认识已被导向于“定格”,几至要把他淡出历史了。近几年,大陆思想学术界重新研究和认识胡适者逐渐多了,大体上,已经使这位近现代中国著名学人向他应有的历史地位稍稍靠近了。但评价上的纷争未息,估什一时也不大可能停息…  相似文献   

20.
《张舜徽壮议轩日记》是张舜徽先生1942年9月24日——1947年1月7日日记,分为“居湘编”、《入陇编》两部分.《日记》以学术为中心,探索古今,议论纵横,显示出先生学术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和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