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城于洪武元年正式动工,先后二十几年,最后完成于洪武末年。据最近几年的实地调查,共有33府行省、12州、150县和7镇提供了城砖,并有兵部、工部系统的造砖以及犯人造砖等。在制砖材料上当时一些县已开始了石膏砖的制作,也有用瓷土烧制的瓷砖。  相似文献   

2.
制作这期特别策划时,摄影师黄友刚传来的一组照片勾起了我的兴趣。镜头对准的焦点是康陵宝城上的城砖。无需刻意放大,就能辨识出砖上刻写的小字。“泰兴县造”、“直隶常州府武进县造”、“成化十九年长垣县口造”……粗略一数,仅地名就出现了六七个。  相似文献   

3.
<正>南京明城墙砖数量众多,砖文内容庞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科技和文化艺术信息,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南京明城砖铭文具有固定的格式,一般而言,砖文中既有府、州、县各级提调官的本职和姓名,也有农村各级基层组织人员与具体烧造人员的姓名。以黄  相似文献   

4.
<正>明初实施大规模城墙建设活动,不仅是凤阳明中都和南京都城,各地府州县的城墙建设也都需要大量的城砖。为保证城砖质量,明代施行以城砖铭文为标识的责任制,也就是"物勒工名"措施,以及比较周密的基层组织形式,多年来学界都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具体到"淮安府海州"铭文城砖,在明中都、南京、淮安以及海州本  相似文献   

5.
1967年秋,扶风中学在扩建校舍时,拆除了县城墙西北角一段,从夯土中发现书有文字的城砖一块,现存县文化馆。砖长39.5、宽17.3、厚7厘米,呈瓦蓝色,火候较高。砖上有清晰可辨的文字八十个,字体正楷,偶用行书。系用当时修城的砖块稍加整理后,用墨书写的。文字共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字体较大,说的是修城的时间、监工人姓名和出工单位;下部字体较小,说的是修城  相似文献   

6.
南京明城墙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明代城墙,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明城墙不仅是历史的宝贵遗产,更是历史文化信息传承的媒介.明城墙城砖的砖文传递着层层责任制的信息,这种责任制使得南京明城墙巍峨挺立至今.本文以明太祖朱元璋洪武时期修建的南京城墙的城砖上的砖文为例来探讨砖文所包含的责任制制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统计明初南直隶、湖广、江西三省的城墙包砖情况,考察了明初城墙包砖的基本面貌,并根据明代各级城市所用城砖的烧造与征调情况,探讨包砖的相对成本,指出明初城市包砖与城市的等级、所处地区的军事战争形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在对多年来搜集的26l例散见于荆州现存古城墙上的勒名砖整理、分类的基础上,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勒名砖进行考证说明,并附有列表及典型砖例的实物拓片,还根据实物材料对荆州有砖城以来的筑城史及城砖的“物勒工名”制度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有助于加深对荆州古城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明代班军制与“天津秋班中部造”印文长城砖初探李子春近年来,随着对唐山境内明代长城的深入调查,已获取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其中在迁西县西城峪长城段发现的“天津秋班中部造”及“天津秋班右部造”印文长城砖,为我们研究明代班军制及长城的修建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该...  相似文献   

10.
砖瓦     
正我国传统建筑艺术自古就有"秦砖汉瓦"的说法。砖瓦烧作工艺早在西周就有了。战国时代,许多建筑已大量使用青砖、城砖等。两汉时期,砖作叠涩穹隆形墓室代替了传统的木制梁式墓穴。此外,屋舍建筑中的瓦日渐成为主流,其中筒瓦、板瓦等作雕饰、压模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南北朝时期砖雕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佛教建筑。宋代是我国砖雕装饰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砖仿木结构样式已经高度  相似文献   

11.
“吉林府儒学印”,是黑龙江省双城县单城公社郑永大队青年农民寇晓荃手1985年8月在双城镇水暖器材厂基建施工中发现的。现藏黑龙江省博物馆。“吉林府儒学印”是光绪九年(1883年)五月由礼部铸造的。这是一方铜质官印,印面呈正方形,边长6、通高10、印厚1.5厘米。印背有一椭圆柱状纽。印文镌刻汉满两种文字,右2行为满文篆书;左2行为汉字篆书,汉译均为“吉林府儒学印”。印背右刻楷书汉字;“吉林府儒学印礼部造”;左刻满  相似文献   

12.
八四年十一月文物补查时,于应城县黄滩镇及附近的几个村中发现数百块明砖。砖全为青色,长46.5、宽22.5、厚12.5厘米。半数以上有模印文字,内容有二:一为:武昌府提调官张勗司吏徐用德安州判官司吏(?)时中应城县知县吴均美司吏张斌作匠卢福一人户贾政陈玉贤吴成一为:武昌府德安州应城县提调官知县吴均美典廖兴造砖人贾政李兴作匠卢福洪武十年三月□总甲首陈文胜砖之确切年代已定:明“洪武十年”,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天津市文物公司文苑阁文物收购部购进一件磁州窑系大酒坛,经鉴定为明代万历年间之物。这一酒坛通高66,口径17、底径22、最大腹径46厘米,侈唇,平底,肩部有十三个支钉痕。经实测酒坛可容水约100斤。酒坛颈部肩部均为弦纹和水波纹,肩部还有两圈行书文字,字体清秀遒韧。里圈字体较小,为"山西潞安府壶关县程村匠人马做造大样酒坛戊子年造",除"戊子年造"外,每字之  相似文献   

14.
揚州旧城始建于宋,改筑于元,1952年揚州市在筑路工程中,获南宋城砖极伙,其砖文頗具历史价值,可补宋史兵志、职官志、地理志之不足,原砖現存史閣部祠。民国初年拆新旧城间之隔垣时,即曾有人获得此类砖数十品,1927年又有人获得若干种,加上此次所得,不同砖文凡七百余。昔周頤寓揚,获八砖,见于所著选巷丛談中,罗振玉楚州砖录十倍过之,此次拓得者,又十倍于楚州砖录。今先将韓世忠抗金部队番号諸砖砖文录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郑立新 《文物春秋》2011,(1):67-69,78
1981年,河北滦平县金山岭明长城砖垛口一侧发现一块残碑,碑上文字多漶泐不清,本文对能识别的一些文字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此碑是隋修长城的明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南京明城墙城砖铭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技内涵,是中华文明的一大宝库。本文就铭文中常常出现的“都”字作一探讨。南京明城墙中含有“都”字的铭文砖可分为三类:一类产地在江西,数量较多。如“南昌府宁县二十  相似文献   

17.
明代邮驿制度建设比较完备,于全国各地大量设置急递铺。急递铺承担起政府公文信息传递功能,是明代最重要的邮驿机构之一。明代《永乐大典》中3幅广州古城图——《广州府境之图》《广州府番禺县之图》《广州府南海县之图》,均描绘了广州府城周边地区的急递铺名称、数目、分布等信息。通过解读这3幅广州古城图中急递铺信息,分析明代初期广州府城周边东部、北部、西北部3个区域内急递铺分布方位与分布特征,从而还原明代初期广州府城东至增城县、北至清远县、西北至四会县的3条急递铺分布路径,明晰该时期广州府城与周边地区公文传递通道走向,有利于深入探究明代广州府邮驿递送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 2006年五一前夕,笔者为开发长城沿线乡村旅游做调查而拍摄长城资料片,途经河北省迁西县太平寨镇擦崖子村时,发现在这里的山上有一段波澜不惊的明长城基石。与其他保护古长城较好的地方相比,这里可谓有天壤之别。不但长城不见了,长城砖也不翼而飞了。当扫兴、疑惑的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走下山时,不经意间在擦崖子村找到了答案。毫不夸张地说,依山而建的擦崖子村,几乎成了长城砖的汇集地。用长城砖盖的猪圈,垒的围墙,砌的烟囱道等等,比比皆是,随处可见。据说这些建筑都  相似文献   

19.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造南京明城墙,先后动用民工百余万,时间长达39年,用了28个府118个县烧制的大城砖。每一块砖上,都刻有各府县长官监制和承制工匠的姓名,如今仍然清晰可见。这样的砖可谓有据可查,若有人敢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可是逃脱不了干系。  相似文献   

20.
《宋史·王临传》(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10年):入为户部副使,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府、河中,卒。(10610页)宋代仅置广州,隶广南东路,治今广州。洪武元年(1368)始改广州路为广州府。府实为府州(治今陕西府谷)简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