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6月底,吉林九台县卡伦公社十里生产大队社员在翻地时,发现一批金代窖藏铜钱。吉林省博物馆派人进行考察,并将这批铜钱入藏。铜钱原盛一铁釜内,离地表约80厘米。这批铜钱总重160余公斤,31180枚。铜钱保存较好,字迹清晰,内涵丰富,是我馆历年入藏出土古钱中较好的一批。现将铜钱整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1982年春,桦甸县木其河公社四道沟大队社员,在獾子洞沟自留地平整土地时发现铜钱一百余公斤。其中最早的为西汉"五铢",最晚的是金"大定通宝"。铜钱原盛在一个长方形木箱里,用麻绳串联着。麻绳和木箱已朽烂。吉林市博物馆从这批铜钱中拣选出标本若干枚,按铸造年代先后简介如下。西汉"五铢"5枚。一枚为武帝"元狩五铢";另三枚似为宣帝"五铢"(图  相似文献   

3.
<正>铜钱为古代铜制辅币,俗称"铜钱",一般是指秦汉以后的各种方孔圆钱,其铸造期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初。中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铜钱是古代钱币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流通和使用,主要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七日,在河南焦作电厂二朝工程工地发现了一个钱币窖藏,出土钱币300余斤。这些钱币出土时迭放在一个土坑里,四周和坑底原有木板,出土时已朽成黑色灰质。这些钱币中最早的是西汉的“五铢”钱,最晚的是金代的“正隆元宝”,有新莽的“货泉”,唐代的“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但大量的是北宋钱币,钱文  相似文献   

5.
自1979年以来,辽宁省岫岩县先后多次出土金代窖藏铜钱,即1979年苏子沟镇古洞村出土的铜钱100公斤,1985年朝阳乡荒地堡出土的铜钱198公斤、汤沟乡东兴村出土的铜钱90公斤,1987年杨家堡乡柏家堡村出土的铜钱100公斤,1989年岭沟乡碾盘村出土的铜钱20公斤。总计为508公斤,103200枚。岫岩满族博物馆对这几处窖藏铜钱进行了拣选清理,发现铜钱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以宋钱为最多(北宋钱占绝大部分)。从钱币的形制、大小分为平钱、折二钱、折三钱、当十钱等。从钱文书体分为楷、草、行、隶、篆和瘦金体。现按铸造时间先后分述如下。 1.唐以前和唐钱有:西汉半两、五铢,新莽所铸货泉,东汉及隋五铢,北魏永安五铢,唐开元通宝、会昌开元(背有“洛”字)和乾元重宝(图一:1~9)。  相似文献   

6.
1986年8月22日,焦作矿山机械厂在基本建设施工中,发现汉代窖藏铜钱。市文物工作队闻讯即派人去现场察看,并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出土情况焦作矿山机械厂,位于市区东部焦东路北段,东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代山阳县城遗址2公里,东南距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马作古墓群约1公里。铜钱埋于距地表深0.5米  相似文献   

7.
1984年9月和1985年4月,河南省汤阴县在修筑城北人民路时,于旧城墙脚下两次发现窖藏铜钱,县文物保管所派人进行了清理,共获铜钱800多公斤,保存尚好,字迹清楚、易于辨认的占绝大多数。这批铜钱上起战国秦半两,下迄金大定通宝,共计56种,其中发现一枚“至和重宝”,楷书、直读,径3、厚0.2厘米,重8.8克。至和重宝较少见,直读者更少,弥足珍贵(右图)。  相似文献   

8.
1986年4月初,临汝县临汝镇附近的冯店村北20米处,发现一批窖藏铜币(1983年距此窖藏西15米处曾出土两窖藏铜钱,重700余斤,钱币年代和这批相同)。我们闻讯后,便赶赴现场。据当事人反映:窖藏距地藏1.5米铜钱是用麻绳穿成串,直接放入窖表的,无发现任何盛币容器。  相似文献   

9.
1984年6月,辽宁省岫岩县杨家堡乡柏家堡子村,有四名石匠在附近石场采石时,发现一批古铜钱。这批铜钱藏在山下岩石缝里。铜钱用麻绳串连着,绳已朽烂。铜钱总重量为88公斤,计一万九千三百一十五枚。这批窖藏铜钱,年代最早的为西汉“半两”钱,最晚的为金代“大定通宝”  相似文献   

10.
1969年11月上旬,在临汝县城关东北佛山寺西约200米的地方,距地表近2米深处,发现两瓮窖藏铜钱。我们闻讯后,便偕同县文化馆的同志赶赴现场,对铜钱出土地点进行了勘查,并收回了这批铜钱。这批铜钱总重510公斤,上迄西汉,下至金代,前后十五个朝代,共170种。经初步整理,现分述如下: 西汉“半两”钱,根据重量、直径、钱  相似文献   

11.
〈来稿综述〉近年来,随着田野工作和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吉林地区陆续发现和征集到许多出土的铜钱。吉林地区以吉林市为中心,包括蛟河,桦甸、磐石、舒兰、永吉诸县。自一九八○年以来,出土窖藏铜钱三十余处。数量较大的有:永吉县大口钦公社前团山大队四百余斤,蒐登站公社德胜大队一百余斤,桦甸县木其河公社四道沟大队三百余斤,苏密沟公社五道沟林场二百余斤,头道沟公  相似文献   

12.
据尚志县文化科和县图书馆报告,1982年10月14日,尚志县庆阳公社细鳞河大队第三小队,发现一批窖藏铜钱,已及时送往县图书馆暂为保存。去年10月14日,细鳞河大队三小队社员崔万吉和姜镐石两人,在挖土平场院时,距地表三、四十公分深处,发现了不少古代铜钱,当即报告领导。正好该县金县长在下边作调查,即指示把现场保护起来,并通知县文化部门。第二天,县文化科科长隋祯和县图书馆的有关同志赴现场调查,见大批铜钱已暴露地面,出铜钱地点是未曾动的原土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底,余在豫北汤阴见到20多公斤窖藏铜钱。经清理,窖藏钱币除少量汉、隋、唐、五代十国(前蜀、后周、南唐)钱币外,绝大多数是北宋钱,北宋钱以祥符元(通)宝为最多和最晚,故窖藏钱币应是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入藏。窖藏中发现一枚径21·7、面穿8·3、背穿7·7、厚1·3mm,重3·3克的“五金”铜钱。该钱“五”字篆书、“金”字隶书,文字粗壮、深峻,面具内外郭,穿孔斜削,面穿大于背穿,平背。形制与四川以往常出的铁五金相同,两者应为同期之物,铸地拟应也在蜀地。根据川东奉节①、川西温江②出土的铁五金多伴随铁开元、乾元、广政出…  相似文献   

14.
吉林金代窖藏铜钱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代窖藏铜钱,在吉林文物发现中经常可见。据不完全统计,自一九八○年至一九八四年的短短五年中,出土金代窖藏铜钱三十余处,总重七千斤。这三十余处窖藏铜钱,仅仅是见诸于报导或被各级文物单位所收藏的。如果加上历年失散的,估计总数突破一万斤。如此众多的金代窖藏铜钱被发现,引起了我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和钱币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下面就有关金代窖藏铜钱的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谬误之处,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一、出土情况观台,村名,位于河南省许昌市东侧20公里,汉魏时期许都故城遗址东南4公里的潩水岸边。东汉末年,曹操在此军垦屯田,为观兵练武修筑一台,名曰"观台"。后人在此建村, 故名。该村现隶属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只乐乡。 1996年10月中旬,观台村农民温姓夫妇在自家院内挖红薯窖时,在距地表0.6米深处,  相似文献   

16.
新疆的和田地区古称于阅,曾是西域古国之一,墨玉县从古至今即属于这片地域。近百年来,数量较大的钱币窖藏共发现两次。第一次是1977年和田县买利克阿瓦提村南遗址发现的45千克两汉窖藏铜钱①,第二次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玉吉米里克村客藏铜钱。1992年10月玉吉米里克村挖水渠时,在维吾尔族农民阿布都·卡地尔果园中距地表5.5米处发现窖藏钱币。钱币装在一只皮口袋中,皮口袋置于一铁锅内。出土时皮袋、铁锅均已朽烂,钱币重量在20千克左右。和田地区文管所收回了其中的7千克铜钱。这批钱币,共剥离出1326枚,均为铜质。…  相似文献   

17.
1987年11月,荆门市南台的印刷厂建筑工地,挖掘职工宿舍楼墙基时,在距地面1.2米深处发现一层铜钱。荆门市博物馆闻讯后,立即派文博专业人员赶到现场,对这批铜钱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古钱币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二年四月北京顺义县张喜庄公社南郎中大队社员在基建中距地表0.8米处挖出一个灰陶罐,罐内有明代“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个年号的方孔圆钱,重量约一百二十公斤。这批铜钱用合股棉线绳穿联(绳已朽),一串串地放在陶罐内,出土时罐已破碎,但钱盘得比较整齐,是属于有意埋藏(窖藏),钱文分别为:“万历通宝”(1573—1620年),“天启通宝”(1621—1627年),“崇祯通宝”(1628—1644年),光  相似文献   

19.
一、洪武铜钱窖藏据不完全统计,近二十年来,浙江地区发现下限为明洪武通宝的铜钱窖藏(下称洪武铜钱窖藏或洪武窖藏)一、二十起,这些窖藏有文字记载的不多,绝大多数是钱币爱好者提供的,现简述如下: 据钱币爱好者吴志明回忆,一九八五年十月,杭州中河改造工程中,施工人员在仙林桥西侧古庙遗址一米深处,用铲土机铲起小(缶旁)一只,内有古钱十几公斤。大多是两宋钱币,最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三年二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乡伏波村社员在村南土壕内挖土时,发现一窖古铜钱,出土地点位于伏波村社员长期取土后形成的南北约一百米、东西宽三十米、深三米的土壕内,从断崖上可以看到很厚的灰土层,窖穴为不规整的方形,约一米长宽,距地表一米左右,成堆迭放。经整理有西汉、东汉、西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各代铜钱248市斤,以唐“开元通宝”数量最多占75%,宋钱次之占总数的19%其它各代占总数的6%,现将出土钱币分述如下: 西汉半两:158枚。八铢半月6枚,直径3.3厘米左右。体薄,字高突,无内外廓(图一: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